为女性职业教育而创办的直隶女子职业传习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故事
(栏目编辑:胡菡)
本文第一张老照片(图1)是一名19岁女子的毕业证书。

照片中的女子在河北省立北平女子职业学校初级缝绣科3年学习期满,成绩及格,于1947年获得准予毕业的证书。

第二张老照片(图2)中十几个梳着短发、穿着统一服装的女子们,在整理采摘下来的桑叶、养蚕宝宝,这些女子是京兆女子桑蚕传习所的学生。

第三张老照片(图3)是一份直隶女子职业传习所的暂行简章,其中规定了学校的宗旨、科目、招生、教学、管理等内容。

这些照片都来于自民国初年我国早期女性职业教育学校之一的直隶女子职业传习所。

北京市档案馆保存着这所学校完整的档案,我们可从中看到女性职业教育的起步和发展。

以传授女性实用工艺为宗旨
我国的职业教育从清末民初开始起步,人们逐渐意识到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一些教育家、实业家等有识之士认为职业教育是救国的重要基础。

以女性为受教育对象的学校在当时还属于比较稀缺。

在当时人们的认知中,女性尤其是母亲是否有文化、有技能、有思想,是否独立,是否品行端庄,对孩子和家庭甚至对整个家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民国时期,人们开始注重女性的职业教育,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家专门开展女子职业教育的学校——直隶女子职业传习所创办起来,作为省立中等专科学校,培养妇女生活的技能。

学校由直隶省实业厅厅长严智怡呈准筹办。

严智怡
是天津人,1903年留学日本,1913年任直隶产品陈列所所长,创建了天津博物院;1917年至1922年任直隶省实业厅厅长,并在这期间筹办建立了直隶女子职业传习所。

1919年11月10日,直隶女子职业传习所正式成立。

“以传授妇女实用工艺并浅近学科谋本省妇女职业发达为宗旨”,暂定名为直隶妇女职业传习所,隶属于直隶省实业厅,地址设于天津北马路工业售品所旁边的胡同内龙亭旧地。

学校创办初始设置了6个学习科目,分别为:桑蚕、刺绣、花边、发网、图画、编织,各个科目根据情况分期授课。

学校根据学生的程度而添加如国文、算数等学习科目,学习年限则根据学习期间所学科目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实际的学习时间,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增加一些高等学科。

为女性职业教育
■王贞
图21931年京兆女子桑蚕传习所的学生在学校桑园里整理采摘桑叶
图11947年直隶女子职业传习所女学生毕业证书
57
学校招生资格限定以本省籍贯的女性为主,如果有
富余名额,可以对在本省寄住的女性酌情招收。

招收的学生年龄在15岁到35岁之间,粗通文字或曾入小学的、身体强健没有家庭拖累,以上条件合格的在经过考取合格后,立下保证书后入学。

各科学生名额临时确定为不超过30名。

传习所不收取学生学费及讲义费,所用材料及器具都由传习所供给,或者由传习所临时借给学生使用。

学校不提供住宿和食堂,住宿和餐食需要由学生自理。

传习所设所长一人、学监一人、习事一人、教员若干,均由实业厅委任。

学生修业期满考试合格的,由实业厅授予毕业证书。

如果学生有迫不得已的缘由需要退学的,要提交退学申请,由所长呈报实业厅。

学校配备了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担任本校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大学毕业,他们很多来自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还有的来自北平师专,以及其他专科学校。

学校制定了详尽的教务处、事务处、训育课办事细则,以及训育会议规程。

培养学生注重德才兼备
传习所训育学生采取不放任且严肃力行的方针,凡认为学生应该遵守的规范,不论巨细必须贯彻力行,决不能有任何借口。

在学校学习期间,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信仰。

学校教育学生并不主张压制,而主张开导,对学生要求令行禁止,使学生有自觉的觉悟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并且是心悦诚服地遵守。

学校训育学生不仅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高低,而且注重学生有端正的态度,对学生开展各种有益其发展的活动,使学生活泼勇为、不离正轨,一方面提高学生力行有为的气概,一方面增加学生自治的经验,使学生养成虚心谨慎的美德。

本校对学生言行倡导诚实而严斥虚伪。

对于学生服装有统一的要求,力求质朴,以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课程设置丰富实用
直隶妇女职业传习所于1929年3月7日迁址到北平,校址位于地安门外西黄城根38号,隶属于河北省建设厅。

学校先后几次合并接收其他学校、几次更名,接收了“河北省女子蚕桑师范讲习所”和“京兆女子桑蚕传习所”,后更名为河北省立女子职业学校,于1940年7月1日移交给北京特别市教育局管辖。

学校占地15亩,房屋170间,在地坛内有桑园一座,占地32亩,有大小桑树3000余株。

学校分别开设普通文化课程和职业课程,课程由最初的6科逐渐增加,更加突出实用性,使得毕业的学生可以适应社会需要、自谋职业出路。

先后开设了法制、社会
学、园艺科、家事科、社会职业科以及相关补习班,包括:精神讲话、军事看护、商学、英文、国文、数学、家事、家庭管理、家庭卫生、烹调、保婴法、幼儿教育、养蜂法、无线电常识、摄影学、康乐活动等。

在暑期还组织宣传队进行街头讲演,讲述家庭卫生常识,解释有关战乱建国法令等。

学校还强调改变学生对体育不太重视的习惯,加设每天20分钟的课间操,提倡身体锻炼。

学校先后有毕业生1217人。

学生毕业后有的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学习深造;有的就职于工厂、机关、学校、医院、部队、银行、保育院等,担任职员、打字员、教师、护士、话务员、会计、保育员等职,开启了职业之路;有的回到家乡,成为普及桑蚕知识的技术骨干、养蚕能手;还有的自谋出路。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各门实操课程中实习生产很多成品,学校将成品估价造册,在校内成立妇女商店,进行销售,使学生实地练习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教学,既鼓励和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又解决了学校部分的经费问题。

河北省国货陈列馆每次举办展览,都向该校征集展品。

如1931年10月,在为期一个月的国货展览中,学校提交了34件展品;在1938年10月举行的展览会上,学校提交了16件展品,这些都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学生们还非常热心公益活动,曾经为天津、辽宁遭受水灾的灾民和东北失学青年进行义卖,捐赠物品。

这些举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的成绩也为河北省实业厅赢得了赞誉和嘉奖。

1949年1月,该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

从直隶女子职业传习所到河北省立北平女子职业学校,在几十年的创办过程中,学校以严谨求实的办学风格,贴近社会生活的学科体系,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女性人才。

作者单位:
北京市档案馆图31921年直隶女子职业传
习所暂行简章(节选


案文化
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