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k荷uí担( ) 叩石hè( )
kòu
垦壤( rǎn)ɡ 箕畚( jī)bě孀n妻( )shuān始ɡ
龀( c)hèn穷匮( ) k厝u东ì ( ) cuò
雍南( yōn)ɡ 陇断( )lǒnɡ
Hale Waihona Puke 课文注释(第一段)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 太行: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 王屋: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 方:方圆,指面积。方七百里,表示纵横七百里。古代计算面积,用截长补短的办法,把不规则的边长
《愚公移山》中的神话结尾有何意义?
文章以神话结尾,并非迷信,而是表明在生产力极其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 幻想通过神的力量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表现了当时人们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认为,寓言有“身体”和“灵魂”两部分,“身体”就是寓言 故事,“灵魂”则是它的寓意。那么,这则寓言的“灵魂”是什么?——反映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 坚持奋斗的道理。
课堂练习
1、指出并解释通假字
而山不加增 (再) 何苦而不平 (愁) 智叟亡以应 (同“无”,没有) 惧其不已也 (停) 一厝朔东 (同“措”,放置) 无陇断焉 (高地)
快速读全文,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移山原因: 移山目标: 解决土石方法: 移山方法(工具): 家人支持: 众人支持: 路程遥远,时间长:
课文注释(第二段)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 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诸,相当于“之于”。隐土,古地名。 • 荷(hè):扛的意思。 • 夫:成年男子。 • 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叩,敲、打。 • 箕畚(jī běn):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 京城:复姓。 • 孀(shuāng) :孀妻,寡妇。 • 遗男:遗孤,单亲孤儿,遗腹子。 • 始龀(chèn):表示年龄,约七八岁。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始:才、刚。龀:换牙。 • 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 • 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
、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寓言故事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 不多,但言简意赅。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 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常常带 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含义深刻,寓于哲理。好的寓言, 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 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焉置土石?”
• 且:副词,将近。 • 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即住在山北。 • 惩(chéng):戒,这里是“苦于、为什么所苦”的意思。 • 塞(sè):阻塞。 • 迂(yū):曲折、绕远。 • 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 汝: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 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毕,尽、全。 • 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一带。 • 汉阴:汉水南岸。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与“阳”相对。 • 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 • 献疑:提出疑问。 • 以:凭借。 • 曾(céng/zēng):副词,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 • 损:削减。 • 魁父(kuí fǔ):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 • 丘:土堆。 • 且:况且。 • 焉:疑问代词,哪里。 • 置:安放。
• 名御寇,亦作圄寇,又名寇,字云。 •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约与郑繻公同时。 • 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 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
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归同于老庄,被道家尊为前辈。 • 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
愚公移山
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 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 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列列子子·汤·汤问》问》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学习目标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 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 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歌中唱的愚 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 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为什么愚公移山 的精神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寓言 《愚公移山》一探究竟。
课堂练习
1、指出并解释通假字
①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返,往返)
② 甚矣,汝之不惠! (惠—慧,聪明)
③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无,没有)
④ 一厝朔东
(厝—措,放置)
课堂练习
1、指出并解释通假字
汝之不惠 (同“慧”,聪明) 其如土石何 (起加强语气作用) 长息曰 (叹息) 固不可彻 (通) 虽我之死 (即使) 无穷匮也 (穷尽)
写作特征
1.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以操蛇之神惧其不已反衬愚公精神和行为的可贵。 2.对比
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3.情节曲折 山高万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谋移山—愚公之妻献疑—遗男助之—智叟笑止—愚公驳 斥—山神害怕告知帝—帝感其诚移山。 全文篇幅虽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
3.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的 情节?
一方面描写孩子的神态和动作,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说明孩子是 得到了母亲的同意,是出自真心,高高兴兴去的。 另一方面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对比。
品读感悟
4.分析“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 智叟轻视、嘲讽愚公,认为愚公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 5.面对智叟的嘲讽,愚公是怎样回应的?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 文的时代意义。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作者介绍
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
变成正方形,再计算它的面积. • 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 冀州:古地名,包括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 河阳:一说指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2]又,东周时
有河阳古城,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
课文注释(第二段)
板书设计
太行、王屋山高大(体积)
背 景
本在冀州南、河阳北(位置)
课文注释(第三段)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 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 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 • 叟(sǒu):老头。 • 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明了!甚,严重。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 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 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 其:在“如什么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 长息:长叹。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 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 • 匮(kuì):竭尽的意思。 • 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 亡(wú)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通“无”。
课文注释(第四段)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 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愚公。已,停止。 • 帝:神话中的天帝。 •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什么感动。 • 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 负:背。 • 厝(cuò):同“措”,放置、安放。 •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北部。 [2] •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 陇断:即垄断,山冈阻隔。“陇”通“垄”,高地。断,隔绝。
拓展延伸
请说出几个与“愚公移山”寓意类似的成语或故事。
• 精卫填海 • 滴水穿石 • 绳锯木断 • 铁杵磨针
精卫填海是《山海经》记叙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中国上古时期一种叫精 卫的鸟努力填平大海。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就一定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 情就能成功。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过低。鼠目寸光。
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也;俗谓之智者,未必非愚也。
————晋代张湛评《愚公移山》
品读感悟
6.愚公之妻和智叟的话有何异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1)态度相同,理由相同,语气不同,目的不同。都反对移山。都认为愚公年老 体衰,没有办法处置挖下来的土石。但愚公之妻是关切、担心的语气,非常委婉, 它是提醒愚公正视移山的困难,是为了设法克服困难,而不是被困难所吓倒。而智 叟的问话充满了讥笑和责难,是为了嘲笑愚公。 (2)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成书于战国早期。当时生产力不发达, 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可 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 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愚公移山》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完 成的。
字词注音
太行( hán)ɡ 万仞( )rèn惩( ) chén魁ɡ父
——移山的信念会永远传承下去
1
和 智 叟 的 “ 智 ” ?
、 如 何 看 待 愚 公 的
“
愚
”
愚公不“愚”
因为他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有远大的抱负,造福千 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的信念, 他的伟大信心和伟大实践取得了胜利,说明了人定胜天的
伟大意义。大智若愚。
智叟不“智”
因为他是个懒汉懦夫,把困难看得太重,把人的力量估计
移山信心: 移山结果: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叩石垦壤,箕畚……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杂然相许,杂曰 邻人……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虽我之死……何苦而不平
帝感其诚……一厝朔东或自此……
品读感悟
1.第一段介绍了两座山的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介绍了山的名称、面积、高度、地理位置。衬托移山的艰难,突出愚公 的品质。这是故事的背景,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品读感悟
2.课文写了愚公移山的哪些内容?
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倒土的地点:“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具体的行动:“遂率子孙……于渤海之尾”
品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