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总结以及复习建议课件----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 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 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 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 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 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 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 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 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答案:主要内容:①行政化: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 政化管理;②等级化:将地方行政机构分按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为三等 九级,据民户多少“依户给俸”;③管理化: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加强 中央对地方官吏的管理;④制度化:变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补充→宗主督 护制:北魏前期地方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任命鲜卑族部落主为宗主督护地方)
选修一总结以及复习建议
一、对重大历史改革的全面把握 1.改革的分类 (1)从程度上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 局部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彻底改 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从内容上看,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 化改革。
一、对重大历史改革的全面把握 1.改革的分类 (3)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①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 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②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 改革。 ③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 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 国的改革开放。
课堂练习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 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 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 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 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 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 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 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 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 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7分)
答案:意义:①对当时,政治上,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加强 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北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②经济 上,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③社会 上,有利于整顿吏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对后世,影响 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
3.归纳“改革结局”的一般方法 (1)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 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 ①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 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 角度去分析。 ③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④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⑤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7分) 解析:拿到这个材料题时,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材料中提取可以作为答案的信息 第1问中要求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看到孝文帝改革,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了解到孝文帝 改革的内容: 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②推行均田制;③推行新的租调制; ④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 ⑤迁都洛阳;⑥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 第2问简析孝文帝改革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鲜卑族游牧经济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 ②使北魏进一步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与制度,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封建统治③ 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隋 唐时期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如果可以记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那是再好不过了), 如果你一时想不起来,题目中给了一个方向,结合材料那我们带着问题来到材料,用句号分析法 来简单尝试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 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 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 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 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 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 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 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 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 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课堂练习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 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 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 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 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 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 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 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7分) 解析:材料中第1句介绍了时空观念,定位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中第2句介绍了北魏前期设军镇,并进行军事控制,还对军镇做了历史解释;第2句话可以组织成“前期设 军镇并进行军事控制”。 材料中第3句提到均田制、三长制。这句话可以组织成改革推行均田制和三长制 材料第3句介绍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这句话可以组织成把镇、戍改为州、郡、县;这样就把第2 句组织的语言给合并了。 材料第3句提到汉晋体制,汉晋体制材料指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汉是郡、县,晋是州、郡、县。 结合材料第2句、第3句我们组织语言:①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控制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从内容→ 意义①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学习汉晋体制,学习汉文化等等) ②推行均田制和三长制从内容→意义②实行三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治;实行均田制,有 利于北魏的经济发展 材料第4句介绍到把地方机构分为三等,官员俸禄也根据入口多少来发工资,这句话很长,前半句给了历史解 释,三等是啥,后半句提到“依户给俸”,根据第4句我们可以组织语言为:③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官员按 照入口多少“依户给俸”,从内容→意义③有利于官员管理,防止贪污腐败;有利于政府行政管理; 材料第5句前半句介绍讲将军幕僚纳入吏部管理,组织语言为:④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后半句提到给隋 朝管理地方官员奠定基础,这个是对后世的影响,材料第2问用的上,从内容→意义④为隋朝管理地方官员提 供了经验借鉴 材料中第6句,介绍到“依户给俸”这个办法一直沿用到唐朝,也是为第2问的意义提供语言。我们可以发现, 材料第5句后半句和材料第6句都是在谈北魏的制度对隋唐的影响,明确影响到隋唐的地方行政制度,这个点我 们统一到前面意义上的第④点意义:④为隋唐的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经验借鉴。
课堂练习 2、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 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 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 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 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 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 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 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 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 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答案:共同之处:①向西方学习;②自上而下的改革;③侧重制
度改革。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 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答案:原因:①改革主导者不同;②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 ③推行过程不同;④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2.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 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社会矛盾等)、外患 (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二、高考命题特征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017—2021年高考)
经济 领域
1、考查重点
国计 民生 重大 问题
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管 理层面的问题
公职人员、普通民众的薪 酬、赋税等方面的改革
政治 领域
政治领域的立法 政治制度的创新 军事机制的调整
二、高考命题特征分析(2017—2021年高考)
1、考查的重点: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 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以及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 发展的多样性。 2、考查的意义 1)通过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2)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3、考查的内容 背景、原因、内容、作用、意义和影响” 使用“概括”“指出”“说明”与“简析”(“分析”)等设问 提示语,求答语则多集中于“背景”“原因内容”“作用”“意 义和“影响”上,总体聚焦在概括(指出)改革的背景原因)、特 点或内容,以及析改革的作用(意义、影)上,以深刻认识改革内 容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