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阅读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传记阅读学案
课题主备审核使用教师编号编写时间传记阅读贾克文边强2013、1、20
一、课前导学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要求: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体,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3)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考查方向:
1、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
2、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3、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4、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5、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三)分数设置:
1、考查范围:传记、新闻、报告、科普四大类
2、一共4小题,总分25分
3、题型:
客观题一道分值5分
主观题三道分值20分
(四)学法提示
解答好传记类试题,要把握以下四点:
第一、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
第二、熟悉传记文学的写法
从创作方法来说,传记可分为历史传记和文学传记。
文学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方式来写作,即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人物生平,以平实明快的叙述为主,穿插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评说,增加一点抒情和议论的色彩。
第三、理解“评”与“传”的关系
我们要知道,传记中的“评”往往是解题的要害所在。
评传是“评”与“传”的结合,是把对传主的评价与对他的生平的叙述结合起来的一种传记。
评
传通过第三人称来说,一方面比较完整地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确定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第四、解题的基本步骤
传记阅读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可与原来的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解题思路、方法联系起来,结合传记作品的具体特点,我们可按以下思路步骤去解题:
1、揣摩题干,有备而读
研读题干,认真审题,看清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形成明确而强烈“问题意识”,让问题作为阅读文本的有力指示。
2、理清脉络,整体把握、三步走
第一遍速读文本:
第一步,弄清作品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传主的生活经历是如何贯穿起来的,把握文本的结构思路;
第二步,整体领会文本内容,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弄清文段写了传记主人公哪些事,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品质特点;
第三步,区分出作者评论的成分,弄清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是什么。
3、细读文本.圈点勾画
第二遍精读文本:带着问题,有意识地细读全文,注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与细节,勾画出问题的相关信息区域,尤其注意叙述以外的其他议论性、阐发等内容。
强调两点: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二是准确圈定答题信息区域。
4、深思熟虑,精确表达
将问题与文本紧密衔接起来,对文本内容作深入思考,对传记人物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以及作者所持的态度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对试题具体问题思考分析时,坚持“整体原则”“语境原则”和“知世论人、知人论事、事中见人”原则,问什么,答什么。
在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二、课堂识真
(一)筛选整合信息:
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
1、阅读下面一篇人物传记,完成后面题目。
《鲁迅传》(节选)
①他性格活泼,机伶,自然也就调皮。
他的曾祖母戴氏,平常不苟言笑,总是一本正经地端坐在门口一张硬梆梆的太师椅上,让人觉得不大好接近。
鲁迅却偏偏要去逗她,故意从地面前走过,假装跌跟头倒在地上,引得老大太惊叫:“阿呀,阿宝,衣裳弄脏了呀……过一会儿又从她面前走过,又假装跌,要引她再作那样的惊呼。
那么个小小孩,就会如此去和一脸严正相的曾祖母寻开心,倘在别的场合,你想他会有多顽皮!
②顽皮似乎成了他的一种天性。
随着年龄增长,小小孩的顽皮也就逐渐发展成少年人的鬼脑筋,甚至是恶作剧。
三味书屋里有一项必修的功课,叫作“对课”,老师出一句“红花”,让学生按照词义和平仄,选相对的两字譬如“绿叶”、“紫荆”来回答。
鲁迅的对课成绩相当不错,屡次得到塾师寿镜吾先生的称赞。
有一回,一位姓高的同学偷看了寿先生的对课题目,是“独角兽”,就悄悄地来问他:“你说我对什么好?”鲁迅说:“你对‘四眼狗’好了。
”那人也真是呆子,上课时竟真以“四眼狗”
回答寿先生,寿先生是近视眼,正戴着眼镜,听了自然大怒,把那同学狠狠地骂了一顿,再看鲁迅,却在一旁用书遮着脸,憋不住要“咕咕”地笑出声来。
③一个健康顽皮的男孩子,往往有几分野性。
鲁迅虽是长在城里,却没有一般城市中少年人的孱弱相。
他七八岁的时候,常受到另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名叫沈八斤的亲戚的威吓,心中非常生气,可是家中有规矩,不许与别人打架,他就只好用画画来发泄,画一个人躺在地上:胸口刺着一枝箭,上面写着:“射死八斤!”进入三味书屋以后,他的好斗的性情更有发展,有一次不知听什么人说,城中另一家私塾的老师,绰号“矮癞胡”的,竟然虐待学生,连撒尿都要从他手上领一枝竹签才能走,鲁迅不禁大怒,放学后就和几个同学一起,冲到那“矮癞胡”的私塾里,正巧里面没有人,他们便打翻砚台,折断竹签,大大地造了一通反。
还有一次,也是听到一个传闻,说有位姓贺的武秀才,经常在家门口打骂过路的小学生,鲁迅们便相约着埋伏在那人的家门口,预备揍他一顿。
他们都还是小孩子,那姓贺的却是武秀才,为了保证必胜,鲁迅特地取了祖父的一腰刀,藏在大褂底下带去,幸亏那武秀才听到风声,不愿意来和小孩子们惹麻烦,否则,我相信鲁迅一定会拔出那柄刀,给那武秀才尝尝厉害的。
【问题】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段表现了少年鲁迅的哪些特点?具体是怎样写的?
2、阅读下面一篇人物传记,完成后面题目。
解读毕加索
①面对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强悍茁壮、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我们常常只有惊叹。
其他都是惊叹之余或曲终之后的惋惜与回味,或许还有细细地咀嚼——品咂其中的苦味和甘甜,以及咸涩。
②在人类的历史上,有一些艺术家是难发超越的,他们本来就是这样一些强大特异的生命。
这些生命仿佛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一生可以纵横涂沫而不知疲倦。
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拥有一个长长的生命、漫漫的创造历史:从很早即开始起步,直到最后才缓缓终止。
毕加索最早的作品是十岁左右画出的,如十四岁的《裸脚的女孩》《老渔民》等杰出作品——仅此一条这是一个非凡的绘画天才。
③纵观他一生的无数作品,可以从中找到各种风格倾向各种情绪,这些奇迹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
它们本身即组成一个宇宙,其中繁星闪烁,风云变幻,既有风和日丽也有雷鸣电闪,更有惊涛骇浪,那种动人的美,让人过目不忘的最为独到的呈现与表达,简直比比皆是。
我们可以一口气列举出《站在球上的孩子》《特技表演者的家庭与孩子》《奥尔喜肖像》《持扇的女子》……多到一时难以穷尽。
最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心底从来都是充斥了不安:怀疑自己的意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人生道路,这种怀疑的结果就是艺术生涯中的无数次激变,是无头无尾的探求,大嬉戏和大玩笑,包括大绝望大痛苦;还有恶作剧,装傻与佯疯,傲世与自欺……这一切综合一起,让后来人去清理和辨析,去极为困难地分拣。
后来人常常是不知所措的,在这亘古未见的一大堆斑驳灿烂面前,大半只有叹息,而没有能力去鉴别——他们甚至在这样的生命面前连起码的冷静都要丧失,视听失灵,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的双重悲剧。
④有人不止一次地指出他是现代绘画史上的“巨灵”,除了“野兽派”以外,几乎开创了所有潮流的先河。
它们使当时和后来的艺术处于激活状态,它们也使各种尝试变得可信和可能。
但当我们面对一大堆千奇百怪、巧思百出,有时直接就是丑陋怪异到目不忍睹的东西时,难道不应该产生一些怀疑吗?是我们错了还是当年的大师错了?追问的结果是:大概谁都没错,是时代错了。
在一个人类正在物化、异化,正在走入失去自我的现代荒漠的时代,作为个体,一个生命,你尽可以呼号,但
没有回音,更没有应答……至此,我们或许可以稍稍窥见毕加索当年的伤痛。
面对那样的时代,人们所能做到的大概也就是像当时的大师那样,做下这疯癫无忌的大喧哗和大游戏了。
他要可意地尽情地嘲讽一番,既嘲讽自己,又嘲讽时代;既嘲讽去者又嘲讽来者。
因为不如此就不足以表达心中的全部感触、百缠纠结无从摆脱的矛盾与痛苦。
⑤不仅如此,他还要面对一个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时代,特别是一个虚荣的时代。
看来一个艺术家被逼到了尽头,就偏要穿上皇帝的新衣,偏要以此为东——他与另一些人的不同就在于他的自觉与清醒。
毕加索兴之所至任意涂沫,像儿童一样嬉戏不休,上下游荡,四方徘徊,进入化境般的流畅自如,实际上却是隐含了一个生命的全部悲冷无告。
这儿有泪水,有傻笑,更有绝望的哀求,在他这儿等于是以歌当哭。
⑥就最后而言,就其背后的意义而言,毕加索是消极的。
⑦他没有将一个人追求完美的努力、将这种生命的搏斗进行到最后。
他以另外一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屈服。
我每一次看到他的不可征服的创造,就在心里悄悄发出叹息:伟大的毕加索,屈服的毕加索。
【注】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画家,法国现代派主要代表,一生画风和风格迭变。
【问题】(1)文中说毕加索的作品“奇迹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毕加索的作品中有这些“奇迹”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文中说“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双重悲剧”,句中的“双重悲剧”指什么?请结合文意分析作答。
【问题】(3)文章开头说,毕加索是一个“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毕加索的“伟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
(二)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精读全文,分析传记文本的叙事语调(叙述者的感情倾向)及其在语言表达的风格,品味其写人、叙事、抒情、议论等方面的技巧运用,揣摩其遣词造句的特点;能梳理传记的结构层次,把握叙事线索,区分主次、详略、疏密、繁简;能概括传记的主题思想。
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
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
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
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3、阅读下面一篇人物传记,完成后面题目。
我的早年生活
【英】温斯顿•丘吉尔
①“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
”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
的领地。
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欢的。
我喜爱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
不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
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
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②入哈罗公学的入学考试是极其严格的。
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
这非常难得,因为拉丁文试卷上的问题我一个也答不上来。
我在试卷上首先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写上试题的编号“1”,经过再三考虑,又在“1”的外面加上一个括号,因而成了〔1〕。
但这以后,我就什么也不会了。
我干瞪眼没办法,在这种惨境中整整熬了两个小时,最后仁慈的监考老师总算收去了我的考卷。
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
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他是一个不以卷面分数取人的人,直到现在我还非常尊敬他。
③结果,我当即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
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
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
④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我继续待了近一年。
正是由于长期在差班里待着,我获得了比那些聪明的学生更多的优势。
他们全都继续学习拉丁语、希腊语以及诸如此类的辉煌的学科,我则被看作是个只会学英语的笨学生。
我只管把一般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牢记在心──这是光荣的事情。
几年以后,当我的那些因创作优美的拉丁文诗歌和辛辣的希腊讽刺诗而获奖成名的同学,不得不靠普通的英语来谋生或者开拓事业的时候,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比他们差。
自然我倾向让孩子们学习英语。
我会首先让他们都学英语,然后再让聪明些的孩子们学习拉丁语作为一种荣耀,学习希腊语作为一种享受。
但只有一件事我会强迫他们去做,那就是不能不懂英语。
⑤我一方面在最低年级停滞不前,而另一方面却能一字不漏地背诵麦考利的1200行史诗,并获得了全校的优胜奖。
这着实让人觉得自相矛盾。
我在几乎是全校最后一名的同时,却又成功地通过了军队的征兵考试。
就我在学校的名次来看,这次考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因为许多名次在我前面的人都失败了。
我也是碰巧遇到了好运──在考试中,将要凭记忆绘一张某个国家的地图。
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将地球仪上所有国家的名字都写在纸条上放进帽子里,然后从中抽出了写有“新西兰”国名的纸条。
接着我就大用其功,将这个国家的地理状况记得滚瓜烂熟。
不料,第二天考试中的第一道题就是:“绘出新西兰地图。
”
⑥我开始了军旅生涯。
这个选择完全是由于我收集玩具锡兵的结果。
我有近1500个锡兵,组织得像一个步兵师,还下辖一个骑兵旅。
我弟弟杰克统领的则是“敌军”。
但是我们制定了条约,不许他发展炮兵。
这非常重要!
⑦一天,父亲亲自对“部队”进行了正式的视察。
所有的“部队”都整装待发。
父亲敏锐的目光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他花了20分钟的时间来研究“部队”的阵容。
最后他问我想不想当个军人。
我想统领一支部队一定很光彩,所以我马上回答:“想。
”现在,我的话被当真了。
多年来,我一直以为父亲发现了我具有天才军事家的素质。
但是,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只是断定我不具备当律师的聪慧。
他自己也只是最近才升到下议院议长和财政大臣的职位,而且一直处在政治的前沿。
不管怎样,小锡兵改变了我的生活志向,从那时起,我的希望就是考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再后来,就是学军事专业的各项技能。
至于别的事情,那只有靠自己去探索、实践和学习了。
(节选自温斯顿•丘吉尔《丘吉尔自传》)
【补充介绍】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
生于牛津附近的布莱尼姆宫。
祖父马博罗将军在战争中立有赫赫战功。
父亲拉道尔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
他从小便被送入寄宿学校学习,曾就读于著名的哈罗学校,但生性执拗,学习成绩不佳,只喜欢历史、文学和军事游戏。
1893年勉强考入桑德斯特陆军军官学校后,由于志趣相投,毕业成绩名列前茅,获军官资格。
战争期间,他还广泛阅读了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著作,以弥补自己书本知识的
不足。
1899年,丘吉尔退伍参政,1900年当选为下议院议员。
1906年以自由党身份首次入阁担任殖民副大臣,后出任商务大臣、内政大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担任海军大臣,战争期间担任过军需大臣。
20世纪30年代,由于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欧洲形势日益紧张,丘吉尔坚决反对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成为强硬派领袖。
他到处发表演说,揭露战争的危险。
他的演说滔滔雄辩,警句迭出,被公认为出类拔萃的大演说家。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年,他临危受命,出任首相,领导英国人民保卫英伦三岛,并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与美苏结盟,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问题】举例分析这段传记的语言特色。
4、阅读下面一篇人物传记,完成后面题目。
李清照传(节选)
①国难当头之时,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夺却愈加激烈,朝廷章法大乱,众官无所依从。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被命移知湖州,但未到任即被免。
三月,清照与明诚乘船上芜湖,入姑孰(准备移居赣水上),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
秦亡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
项羽垓下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
面对历史遗迹,抚昔思今,清照思绪难平,于是作诗一首,题为《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②诗中通过歌颂项羽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活,要活得昂扬,出类拔萃,有声有色;死,要死得壮烈,慷慨英武,可歌可泣。
③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同时,诗人还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了无气节和昏庸无能。
④五月,明诚把家属送到池阳(安徽贵池),又接到旨意复知湖州。
六月十三日,盛夏酷暑,明诚离池阳,“涂(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
(《金石录后序》)行至建康时,病势已重。
七月末,清照于池阳闻讯,心急如焚,急解舟赴建康,然而已无力回天。
八月十八日,明诚病逝。
⑤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
再没有“相对展玩咀嚼”金石书画藏品的欣慰,再没有“相向惋怅者数日”的余韵,再没有坐归来堂斗茶大笑的乐趣,更不会再有苦苦相思之后团聚的甜蜜了。
相见直要待来生。
前路漫漫,等待着她的,是孤苦伶仃颠沛流离,是世情险恶中伤欺侮遭此一击,刚毅的清照,也难以承受了。
“葬毕,余无所之余又大病,仅存喘息。
”(《金石录后序》)李白是“拔剑四顾心茫然”,而清照此时是“葬毕夫君心茫然”。
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清照无限悲痛,大病一场。
蘸着血泪,她写下了“祭赵湖州文”,其中有句云:“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
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白日”句典出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襄州居士庞蕴将入灭(佛教称僧人死亡为入灭),令其女灵照观日之早晚来报。
其女回报说:“日已中矣,而有蚀也。
”待父出门观看时,其女“即登父坐,合掌而亡。
”父见其状,夸其女“锋捷”,庞延至七日之后乃亡。
此句即谓明诚先己而亡,死得其所,较之后亡者之处境为好,以聊示自慰,寓己悲痛之深。
“坚城”句典出杞梁妻哭夫的故事。
《孟子?告子下》中有“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的话。
刘向《说苑?善说篇》载:“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
”“阤”(zhì)即溃塌之意。
此句意谓己之悲伤同于杞妇,而“坚城”一词,语涉双关,且以暗示赵明诚为国之长城之意。
这组骈文对句是此篇祭夫文中仅存下来的残句。
对于夫君于乱离中暴病身亡,清照含着无限的悲痛,这一“叹”一“怜”中,哀之痛,伤之切已溢于言表。
【问题】“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一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分析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A、人称
①第一人称(自传):指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三人称(他传):是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
作用: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B、顺序
⑴顺叙:对人物和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这种叙述方法能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⑵倒叙:先写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后写事件经过。
作用:这种叙述方法可以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以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⑶插叙:叙述主要事件时暂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件事。
作用:可以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
C、描写
(1)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作用:①渲染气氛,烘托传主心情;②展示传主性格;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环境描写: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作用: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传主的心情;③寄托传主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传主的性格或品质。
(3)细节描写:指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
作用:刻画传主的形象,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再现传主所处的典型环境和所表现的典型性格,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展现传主的精神品质,增强传记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D、修辞
排比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或感染力。
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重点,抒情感染力强;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E、结构
⑴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⑵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叙议结合
F、表达
1、象征法: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