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施浩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施浩钧
发布时间:2022-03-11T15:23:46.95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2月下作者:施浩钧
[导读]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行的背景下,我国初中院校也加强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浙江省永康市城西中学施浩钧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行的背景下,我国初中院校也加强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方法落后的问题,导致这一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文中就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析,希望能为相关教学者带来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提升
思想品德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课程载体,初中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其道德修养。
而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要对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转变,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和手段,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能积极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提升思想品德课程有效性。
一、初中开展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否能身心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未来发展,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思想介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且因社会经历较少,因此普遍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社会或网络的不良影响,导致思想品德观被扭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蕴含着较多的德育内容,通过开展此门课程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使其能够对自我形成正确认知,清晰地了解社会事务,逐渐形成价值判断观,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
二、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一)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只有对思想品德课程充满兴趣,才会积极自主的投入到深入学习中,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确保课堂教学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想象力丰富,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师可结合学生这一特征,改革与创新原有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如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如采取问题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进行课堂导入,在课堂的开始就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活跃学生的思想,是其能充满期待的开展思想政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合作交流教学,任务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开展教学。
如在“友好交往礼先行”这一章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便可通过情境教学法来开展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文明对话,使其能明白友好交往的前提便是要礼貌文明待人。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其积极自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升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想要使思想品德课程有效性得到提升,教师自身就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重要阶段,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会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所以初中政治教师一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行为道德修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保障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之外,还要加强对其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明白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加强对其品德层面的教育。
初中生好奇心较强,喜爱模仿,并会将班主任作为自己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思想品德修养,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在平时生活中做到爱岗敬业、不迟到早退、不讲脏话、文明用语、言出必行、关爱他人,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使其具备较强的思想品德修养。
(三)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
现阶段多媒体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开展思想品德教学,可为学生创建一个立体的学习环境,牢牢吸引其注意力,使其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快速完成对课程的学习。
如在“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章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便可提前搜索一些有关于诚信的历史故事,如曾子杀猪,之后再在课堂教学时将其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起学生个感官。
在学生认真观看完之后教师再提出如下问题:“曾子杀猪的原因是什么?”“若这个社会中人人都不讲诚信会怎样?”之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问题展开探讨,激发出学生的强烈学习动机,之后教师在就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和引导,高质高量的完成思想品德教学。
(四)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理论知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只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却为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结合,就无法获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因此说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实践意义的
活动,使学生能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有机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应用在生活中。
可在平时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弱势群体表示关爱,组织学生捐赠闲置物品与衣服,去福利院照顾老人,社区做义工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生真正地将思想品德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渐养成尊重、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还可使其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并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逐渐具备较强的道德修养。
结束语
总之,思想品德课程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一定要认识到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改进与优化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多元化教学策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其自想品德学习兴趣,并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真正的将思想品德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桃,石晓玲.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初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2):53-53.
[2]陈鹏.简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南北桥,2017(16):139.
[3]袁义君.浅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人间,2016,215(20):26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