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声——昆曲唱腔在古诗词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演创作
古韵新声
——昆曲唱腔在古诗词艺术歌曲《长相知》中的运用
朱益莹陈莅菡
一、昆曲唱腔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
(一)昆腔唱腔
1.昆曲唱腔概述
昆曲,又名昆山腔,元代在江苏昆山产生,历史底蕴深厚,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对于多个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影响。
昆曲唱腔,则是昆曲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含昆曲曲调、音乐唱段、演唱程式和演唱时的舞蹈动作。
2.昆曲唱腔的艺术特征
(1)曲词典雅
在曲词方面,昆曲兴盛时期文人志士众多,也受到了士大夫们的青睐,他们创作的词自然典雅而具有文学底蕴;文人生活远离官场,不落世俗追求境界之意也正是昆曲典雅而又从容的音乐特点之来源。
(2)行腔婉转
昆曲在演唱技巧上注重适度地控制,节奏速度顿挫疾徐,咬字吐字有其讲究,行腔连贯流畅,“水磨腔”受花腔的影响,唱腔变化多,其缠绵婉转的特点也更加鲜明。
(3)表演细腻
表演形式上,戏曲唱腔呈现出鲜明的表演性特点。
旋律时而柔婉曲折,时而起落鲜明;歌词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音乐的板式节拍在实际演唱时自有许多变化,一切服从于戏情和角色应有的情绪,加以昆曲唱腔与歌词的典雅多变之特征,为表现人物情感及故事情节,表演就较为细腻。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
古诗词艺术歌曲将诗、词、意巧妙融合,通过歌曲
的形式将中国民族骨子里的高雅和古韵诠释得淋漓
而尽致[1]。
在演唱方面,古诗词艺术歌曲综合体现出
意蕴美、情感美、行腔美的艺术特征,从而形成了三个
主要的艺术特点。
1.意蕴表达——境韵统一
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意境最强调情景意象的融
合统一,词人通过自身感悟与想象将创作情境中的人
物和景融为一体,表达其深刻意境,加以作曲家的音
乐创作,将文学性内容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等特殊韵味
以音乐的形式进行传达与体现。
2.感情融入——神形兼备
演唱者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高超的演唱技巧
和正确优美的音色传达是基础的音乐支撑,但除此之
外深刻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结合贴合人物形象
和故事情节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加以传达也尤为重要。
如歌曲《长相知》,既要在演唱之前提前了解创作
背景,也要在演唱时想象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与对爱情
的坚贞,做到“神”与“行”都贴合人物形象,兼而有之。
3.行腔咬字——一字多转、字正腔圆
“声腔化”演唱原则通常体现在民族声乐艺术的
演唱中,古诗词艺术歌曲亦是如此。
主要体现为独特
的“中国式音腔化”进行演唱处理,“音中带韵”,音与
81
MUSIC
LIFE2023年第1期
音之间不是像器乐那样直白的连接,而是要用人声独
特的“腔”来进行连接音,旋律线条弹性地、变化又紧
密联系地发展。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等一系列民族声
乐作品中,一个字还可能对应起伏的旋律、一字多音,
称其“一字多转”。
二、昆曲唱腔与古诗词歌曲于演唱方面的共性
(一)音乐审美原则具有一致性
昆曲唱腔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在审美原则上
都体现出虚拟之美、写意之美以及人物的幻化之美。
1.虚拟之美
昆曲在演唱过程中,受限制情况下要用一定的虚
拟动作进行情境表达,如微妙的眼神:望远、望近的眼
神寻找实际舞台所不存在的事物,表达相思或是愁绪
等情感;并且,昆曲在演唱时常常以短小剧情概括风
云变化,巨变沧桑抑或星河流转,都是虚拟的“美”的
呈现。
2.写意之美
昆曲具备深刻的思想内涵,但这种内涵不直接得
以展现,而是以一种具有“写意”的形式展现出来:所
有的戏曲形象都有所蕴涵和寄寓,在一系列的程式与
细节中,都朦胧地笼罩着较为统一的美学意蕴;在秩
序的引领下,整个昆曲作品的进行也是昆曲作品独特
意蕴表达的过程。
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写意则较为
明显,即在诗词中并非直接“写实”,而是总有意境与
情感寄托于特定的景与象中。
3.人物的幻化之美
不论是昆曲还是古诗词艺术歌曲,其思想和剧情
都是一定内容的呈现,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形象都取材
于作词者和作曲者的生活中,是一种人物的幻化。
那
些寄托在特定人物身上的情感抒发以及情绪流露,呈
现出昆曲唱腔和古诗词艺术歌曲独特的人物幻化美。
(二)演唱方式具有一致性
1.对呼吸的要求相一致
古诗词艺术歌曲和昆曲唱腔对呼吸的要求都讲
究声音的平稳流畅,头腔共鸣到位,更重要的是都要
求呼吸绵长有韧性。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由古代
文人所作,以精练的文字描绘景物、表达情感,含蓄而
婉约,对气息的要求也是绵长稳定,不能漏气、散气;
而具有“水磨腔”之称号的昆曲唱腔,以缠绵婉转、柔
曼悠远见长,呼吸也体现出绵长而有所控制的特点。
2.对咬字、行腔的要求相通
在咬字方面昆腔和古诗词艺术歌曲都要求细致。
昆腔平、上、去、入逐一考究;古诗词艺术歌曲也要求字
正腔圆。
在行腔方面,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一字数转演
唱特点对应昆曲唱腔的一唱三叹。
古诗词艺术歌曲注
重平仄关系,因此行腔常常出现一字数转的情况,是归
韵的强化、对字腹的延长。
这种“延长”在昆曲唱腔演
唱中也有出现,那就是昆曲唱腔的一唱三叹。
3.都强调真假声的合理运用
不论是古诗词艺术歌曲还是昆曲唱腔,除了要有
流畅绵长的呼吸、清楚的咬字、适度放慢的行腔之外,
真假声的转换也较为重要。
昆曲和古诗词艺术歌曲
都注重科学地运用真假声,例如在高音起承转合的过
程中进行真假声的连接,在高音下行时,声带逐渐按
比例增加力量,音色厚度增加[2],等等。
4.四呼五音与字正腔圆具有相似性
最后,昆曲强调“四呼五音”与古诗词艺术歌曲
“字正腔圆”的要求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音四呼是
戏曲演员在唱念时吐字发音的规范之一,五音即唇、
齿、舌、牙、喉五个发音部位,四呼指开口呼、齐齿呼、
合口呼、撮口呼四种口型[3]。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
都要求做到字正腔圆,依字行腔,也是对发音部位和
口型的强调和规范化。
三、歌曲《长相知》中昆曲唱腔的运用与演唱分析
(一)歌曲《长相知》艺术解析
古诗词歌曲《长相知》的词是乐府时期《鼓吹曲
辞》中,《铙歌十八曲》十八首之一。
铙歌是一种古代
的特殊音乐形式,是汉乐府中的军歌,也可作军营中
的助兴歌曲,表达胜利与喜悦。
歌曲《长相知》作为吸
收民间音乐元素所创作而来的一首铙歌,表达的是女
子对爱情的坚守。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可借鉴的昆曲润腔技巧
1.带腔
带腔的“带”,顾名思义即上一个音作为后一个腔
的前缀,被带的前缀音可以是之前那个音与之相同的
一个音,也可做音级的变化,常用于连续演唱之时,以
虚唱的方式演唱,换气时要稍作停顿。
歌曲《长相知》中一字多音的段落较多,都可以以82
表演创作
带腔演唱,如:“我欲与君长相知”的“知”的空拍处即可运用带腔,增加乐句片段的戏剧性,也能增强演唱者的诉说感,好似欲言又止,实则坚定不移。
2.擞腔
又称“闪腔”“颤腔”,听起来给人以摇曳之感,与装饰音“颤音”较为相像,但只是听觉效果的相像,演唱方式有所不同。
演唱擞腔,要合理控制面颊和下巴,不能“抖擞过头”,即位置太低唱成喉咙部位的擞音,则会音过实而缺少美感,应追求轻佻灵活的抖擞之腔体,给人以画面感和婉转之意,这种婉转与适度控制契合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写意之美。
3.橄榄腔
昆曲中,如有一个音延至四拍或更长节拍数时,便会运用橄榄腔进行演唱。
称其为橄榄腔,是因为在演唱这四拍时,第一拍以较弱开头,第二拍进行渐强的处理,第三拍达到最强,随后第四拍渐弱,达到两头弱中间强的强弱特征,这一特点似橄榄形状,即称为“橄榄腔”。
因此演唱也要把握气息、慢慢放出,不能一下收回气息,失去韵味。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长相知》中,最后一句的“长相知”的“知”,就可以运用橄榄腔进行演唱,以弱唱开头,情绪越来越强烈即演唱力度、音量加大,最后弱收,给人以对比之感,又能体会其表达的坚贞与隐忍。
(三)巧用昆腔训练方法更好地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
1.昆曲唱腔的真假声转换的运用
真假声的运用和转换是演唱艺术都需要注意的要点,除了单纯的高音假声唱、低音真声唱,昆曲唱腔还强调真假声的连接和融合,即高低音区转换时进行真假声的连接、适当音区又将真假声进行融合,达到良好的共鸣,这些真假声的运用技巧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
2.练声方法的借鉴
昆曲唱腔不仅局限于舞台演唱,也强调戏曲练声方法的运用,如戏曲发声练习中的“行进式”练声。
这一练声方法在戏曲练习中主要是旦角的练习,而旦角与民族唱法的声线又有所相似,因此适用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前练声。
行进式练声其实就是一边在练声时一边“走圆场”,做到步调一致、平稳前行,尤其声音要做到保持。
这种练声法在逐日的训练中能提升表演者的肺活量,结合复杂美妙的,气息稳定性逐
步提升。
3.昆曲表演技法的借鉴
昆曲在演唱时讲究“四功五法”,虚实结合、张
弛有度,不同行当表演特点鲜明、写意性强,在昆曲
表演中演员通常唱作并重,身段表演使演员的情绪
能够在肢体动作中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从而将情绪
融入唱腔中。
另外在形体上,歌曲开头第一句“上邪”,是向上
天祈求,所以在表演时可以一个向上天求证,双手合
于胸前手心微合的姿势来传达“天地作证、唯情唯爱”的强烈情感。
比如,一眼板通常速度舒缓、旋律简单,多表现抒情或叙事;无眼板则节奏紧凑、速度急快,用
于表现情绪的激烈变化。
因此需要深刻理解各种板
式特点,将作品中的人物情绪与板式变换相交融在一
起才能准确地演唱和表达作品。
四、结语
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艺术性极强,其对于声乐表
演的要求极高也极为特殊,其演唱具有字正腔圆、情
感融入、神形兼备等特点。
其意蕴美、情感美、声腔美
体现了以字代声、以声传情的美学意蕴。
这些特点要
求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者可以对昆曲唱腔各个方面
的元素进行有机灵活的吸收与借鉴,不断丰富和强化
演唱技巧。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和昆曲唱腔都是中国优秀
音乐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极高的文化审美价值,学习
和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昆曲唱腔的运用,对于
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有着极大的意义。
注释:
[1]徐潜、佰琳:《古诗词艺术歌曲〈越人歌〉音乐分析
与情感处理》,《音乐生活》2021年第10期,第11—16页。
[2]王乙婷:《古典诗词歌曲演唱对昆曲唱腔的借鉴研究》,《艺术评鉴》2020年第16期,第179—181页。
[3]吴婷婷:《昆曲唱腔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以歌曲〈长相知〉为例》,《北方音乐》2017年第8期。
第90页。
朱益莹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
陈莅菡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