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拖沓.(dá)妥帖.(tiē)商酌.(zhuó)
B.契.约(qì)累.赘(léi)躬.行(gōng)
C.监督.(dū)安分.(fēn)达.观(dá)
D.譬.如(bì)循.环(xún)朦.胧(mé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是()
A.朗润澄清静谧树木丛生
B.烂漫嫩芽高邈呼朋引伴
C.干涩决别沉寂花枝招展
D.祷告告诫枯涸洪波涌起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A.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
....、艳丽俊俏。
B.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
....,玩起了打雪仗。
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
D.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首架大型民用飞机C919第一次首飞成功,国人欢呼雀跃。
B.能否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关键在于相关部门主动关心未成年人。
C.《朗读者》栏目精心挑选经典美文,旨在达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
D.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心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5、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④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A.①拟人②比喻③夸张④复沓
B.①互文、排比②对偶③比喻④对偶
C.①比喻②对偶③夸张④对偶
D.①互文、对偶②顶真③拟人④复沓
6、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为什么要读书呢?
②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④一本好书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⑤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①③④②⑤ B.⑤③②④① C.①③②⑤④ D.⑤④③②①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
(3)《峨眉山月歌》: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4)《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
(5)《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达作者急迫的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__________,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8)《〈论语〉十二章》中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9)《〈论语〉十二章》中说明学习既要“学”又要“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____)
(2)无案牍之劳.形(____)
(3)可爱者甚蕃.(____)
(4) 香远益.清(____)
2.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以我酌油知之.
C.花之.隐逸者也
D.其反激之.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结合文中三种花的象征义简要分析。
5.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城里是没有黄昏的。
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
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
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选一处河堤,坐下吧。
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
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
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
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
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
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
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
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
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
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还有晚开的棉花呢。
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
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
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
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
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
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
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
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
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
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
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竟然还见到老黄牛。
不多见了啊。
人和牛,都老了。
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
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
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
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
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
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
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
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
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
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和作用。
3.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4.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
请从修辞赏析的角度给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作批注。
5.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
文章第3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这是为什么?
2、含泪奔跑的少年
在他的记忆里,他从未离开过生养他的大山。
他今年初中毕业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
在城里,他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还要在父母面前撒娇。
然而,他俨然是个大人了,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
冷暖过后,他仿佛一夜成人。
父亲在他初中毕业后第一个星期,突遭车祸,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肇事司机也在车祸中死亡,父亲的死没有得到任何赔偿。
母亲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跛的,生活勉强能够自理。
起初,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
为了下学期的学费,为了以后的生活有个着落,母亲决定带他到县城谋生。
进了城,他才知道,城里人山人海,高楼林立,但这些繁华不属于他们。
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
母亲
在城市边缘,租了间铁皮房,用木板搭了张床,然后找两块红砖架个小铁锅,算是在城里落下了脚。
母亲从工厂找到店铺,从店铺找到垃圾收购站,可没有人愿意收留一个瘸子。
无奈之下,母亲做了个烧烤车,还给他钉了个刷皮鞋的木箱。
每天,他们从铁皮屋里出来,一个推着车,一个挎着刷鞋箱。
趁着昏黄的路灯还没有熄灭,他们匆匆地赶到市里繁华的公园门口,占个地,摆个摊。
等到公园里的最后一拨人散去后,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
他心里其实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为了读书的梦想,他又能够说些什么呢。
大多数的日子,他就蹲在母亲的烧烤车边给人刷皮鞋。
一天,他看到很多人在公园里玩耍,他心动了。
他知会了母亲一声,便走进了公园深处。
偏偏是这一天,城管突然来巡查,公园门口所有的小摊小贩一窝蜂地溜走了。
走路一瘸一跛的母亲因为跑得慢了些,被城管逮了个正着。
在和城管的纠缠中,烧烤摊被推倒了,烧得红彤彤的木炭倒在了母亲腿上,一股焦肉的味道让好心的路人愤怒了,城管见势不妙,很快怏怏离去。
这天夜里,一对苦难的母子推着车,走在回家的路上。
闪烁的街灯照在清冷的马路上,留下一对孤独的含泪的影子,一长一短地走着,成了一道痛苦抽搐的风景。
劳碌了一天的母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他却怎么也睡不着。
他看着母亲腿上被烧焦的皮肤通红一片,有些地方还留下了水泡。
他用手触碰了一下,感觉连心痛。
所有的委屈化成了泪水,从他的眼里流到了嘴里,涩涩的。
时钟已经指向了夜里11点多,他还是睡不着。
为了赚够学费,他和母亲除了一日三餐外,其他的开支减了又减,实在要买点什么,也是选一些地摊货。
而刚刚,母亲连一盒烫伤膏也舍不得买,硬说擦点酱油就好了。
这样一想,他的心更痛了,他失去了父亲,他不能再失去母亲了。
他穿好衣服,走上街,向附近的药店跑去。
他跑进药店的时候,药店准备关门了。
他很快选定了一盒26元的烫伤膏,他把烫伤膏攥紧在手里,就在掏钱的时候,他才发觉自己只是带来了今天全部的劳务费15元。
他站在柜台前犹豫了很久。
“你到底要不要买啊,我们要关门了。
”店主催促他。
“要的,要的,只是……只是,我没有这么多钱。
”他吞吞吐吐。
“明天来吧。
”
“哦不……我欠你11元钱,可以吗?我明天下午一定还。
”他快急哭了。
“那……”
“求求你吧……我妈妈她……”他心底的那点坚强终于崩溃了,泪雨滂沱,他把自己和母亲的遭遇说给了店主。
“那,你把药拿走吧,不够的钱,算是我资助你的吧。
”店主说,“快些回家吧,不要让妈妈等急了。
”
母亲腿上的伤很快就愈合了。
他也如愿在县城读完高中,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
当他和母亲要离开县城,打算到省城继续谋生的时候,他整理好铁皮屋里所有的行李,突然一张药费单抖落了出来,他露出了笑容,他知道,上面写着——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冷暖之间,我不能只是流泪,我要做一个含泪奔跑的人。
(选自《时文选粹》,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到“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这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
B.“城管巡查”导致母亲受伤一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后文主人公看到城市的“暖”做了铺垫。
C.第7段中“他”用手触碰母亲被烧焦的皮肤和水泡,感觉连心痛。
这说明他理解了母亲生活的艰难,也流露出他深深的自责和对母亲麻木、不敢斗争的痛心。
D.小说中细节描写十分突出,把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就展现了“少年”艰难成长的历程,也集中体现了文题“含泪奔跑”的含义。
2.请品读文中画线的环境描写句,分析其内涵。
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
3.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特点。
4.文章结尾说“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文中哪些人的言行给少年带来了温暖?请结合文章内容选取两处具体分析。
四、写作题(40分)
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励互助,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承欢膝下,
享受亲情;与书籍相伴的日子,博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爱相伴的日子,学会关心,懂得感恩……
请以“与相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②作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除诗歌、剧本外,其它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
B
C
D
D
D
A
(1)我寄愁心与明月(2)行舟绿水前(3)夜发清溪向三峡(4)崔九堂前几度闻(5)受降城外月如霜(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
1.大使……劳累多更加
2.D
3.(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
4.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
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5.甲文: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乙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三
1.以空间方位为序;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
2.“吞”写出了城市灯光亮得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
3.用联想手法,回忆美好童年,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4.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表现童年的欢愉。
5.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
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1.C
2.①“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写出了少年初到县城的不适应,他感到燥热,陌生,恐惧。
②“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表现了少年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和留恋。
3.①爱护子女;②目标远大,意志坚定;③勇于担当;④自立自强;⑤忍辱负重,吃苦耐劳。
4.①母亲让少年感到温暖。
母亲虽行动不便,但为了让儿子能够继续求学,毅然决定离开家乡,去县城、省城谋生。
家庭变故、生活窘迫困顿、高强度劳动、突遭烧伤……母亲毫不退缩,她顽强坚韧,最终帮助儿子实现了“读书的梦想”。
无声母爱,是少年一生珍视的温暖。
②药店店主让少年感到温暖。
在少年极度尴尬、无助之时,好心店主的善言善行,既解了少年的燃眉之急,更让他心生暖意,感受到了人生的希望。
③“好心的路人”让少年感到温暖。
路人的挺身而出,既解救了母亲,又让母亲、儿子在极端痛苦无助时得到了一丝安慰。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