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案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山的那边》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在山的那边》。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领会诗人所表达的哲理。

(3)学会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互相鼓励、支持。

(3)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诗歌《在山的那边》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意境和主题的理解。

(3)诗歌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
(1)诗歌中深层含义的把握。

(2)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

(3)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诗歌朗读与背诵: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学生自主背诵诗歌,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诗歌意境和主题的理解:
(1)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字面意思入手,分析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3)教师总结,明确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4. 诗歌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的分析:
(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等方面。

(2)学生举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3)教师点评,总结诗歌的艺术特点。

四、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诗歌《在山的那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强调诗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3. 提醒学生要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五、课后作业:
1. 朗读并背诵诗歌《在山的那边》。

2. 写一篇关于诗歌《在山的那边》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
1. 对比分析:邀请学生找出其他描写山的诗歌,如《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自的表现手法和主题。

2. 绘画创作:组织学生根据诗歌《在山的那边》的意境,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 诗歌表演:邀请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个以诗歌《在山的那边》为主题的短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思考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诗歌表演:对学生的诗歌表演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表演技巧、团队合作等方面。

八、教学反思:
1. 教师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方面,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2. 学生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思考如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资源:
1. 相关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与诗歌《在山的那边》相关的书籍,如诗人的其他作品、诗歌鉴赏类书籍等。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找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如诗歌解读、诗人访谈等,丰富学生的诗歌鉴赏知识。

3. 影视作品:推荐学生观看与诗歌《在山的那边》相关的影视作品,如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十、教学总结: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诗歌《在山的那边》的主题和意境。

2. 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取得的进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诗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3. 强调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面对挑战时,要有勇往直前的决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诗歌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的分析”,这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关注“诗歌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的分析”,这是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核心。

难点关注“诗歌中深层含义的把握”,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
重点关注“诗歌意境和主题的理解”环节,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难点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四、课堂小结:
重点关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文学素养”,这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五、课后作业:
重点关注“写一篇关于诗歌《在山的那边》的读后感”,这是检验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六、教学拓展:
重点关注“绘画创作”和“诗歌表演”,这些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
重点关注“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这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

八、教学反思:
重点关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九、教学拓展资源:
重点关注“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源”,这些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十、教学总结:
重点关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诗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这是
培养长期兴趣和素养的关键。

全文总结和概括:
本教案以诗歌《在山的那边》为核心,通过多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鉴赏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重点关注的教学环节包括诗歌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的分析、诗歌意境和主题的理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实践活动如绘画创作和诗歌表演、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利用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拓展,最终目标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