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凝集反应
一、目的要求
学习和掌握用试管凝集反应测定抗血清效价的方法。

二、实验说明
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抗原颗粒相互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

参加反应的抗原称凝集原,抗体称凝集素。

三、实验材料
1.试剂抗原、石炭酸生理盐水、阳性血清、被检血清、阴性血清。

2.器材及其他载玻片、小试管(1 cm×6.5 cm)、试管架、移液管、吸管、水浴锅。

四、方法步骤
1.玻片凝集实验
(1)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大肠杆菌菌悬液。

(2)在一端的菌悬液中加入一滴1:10稀释的大肠杆菌抗血清,另一端悬液加入一滴生理盐水。

(3)将载玻片小心地振动使混合液混匀后静置于室温,数分钟后便可观察到加抗血清的一端产生凝集块,而另一端生理盐水对照没有凝集块产生。

若反应不明显,可放入培养皿中(皿内放入湿滤纸,以保持一定湿度),37℃保温30 min后观察结果。

亦可将载玻片放置显微镜下,凝集块明显可见。

2.试管凝集试验
(1)抗血清的稀释抗血清稀释采取倍比稀释法。

取干净小试管7支,排列在试管架上,依次注明号码,每支试管用移液管加入0.5 ml生理盐水。

(2)按下表操作用0.5%石炭酸生理盐水,将待检血清稀释成4个稀释度,5、6、7管分别设为抗原对照、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3)加入抗原各管中加入抗原0.5ml,充分混匀。

(4)抗原抗体反应把各管混合液振摇混匀,置37℃水浴箱中水浴4 h或在室温中过夜,观察结果。

(5)结果观察与效价判断
①生理盐水对照管中的抗原(细菌)应分散,无凝集块沉淀而呈混浊菌悬液。

②实验管如有凝集,管底可见到凝集块,液体上部澄清、半澄清或混浊度降低,管底凝集块轻摇即浮起,呈片块状。

③凝集强弱的判断(以“+”表示)
“-”:细菌不被凝集,液体混浊、无透明度,管底无伞状沉淀,但由于菌体自然下沉,管底中央出现圆点状沉淀,振荡时复呈均匀混浊状态。

“+”:液体透明度不明显(25%清亮),25%菌体凝集,管底有少许不明显的伞状沉淀。

“++”:液体中等混浊(50%清亮),50%菌体凝集,管底有中等量的伞状沉淀,振荡时呈小絮片状。

“+++”:液体几乎透明(75%清亮),75%菌体凝集,管底有明显的伞状沉淀,振荡时呈小或大絮片状。

“++++”:液体完全透明(100%清亮),100%菌体凝集,管底出现大片的伞状沉淀,振荡时呈大絮片状,但可打碎成小絮片状。

血清的效价就是呈现50%凝集(即“++”反应)的最高血清稀释倍数。

需要注意的是在血清倍比稀释过程中,力求准确。

一是防止液体溢出管外,二是在连续吹吸3次混匀液体时,第2次吸入移液管中的液体高度不能低于第1次,最好是每一稀释度换一支洗净的移液管。

试管水浴或静置后,观察前不宜摇动振荡,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思考题
记录实验结果,试讨论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实验二沉淀反应
一、目的要求
学习和掌握沉淀反应的原理及双向琼脂扩散沉淀反应方法。

二、实验说明
可溶性抗原(细菌的外毒素、内毒素、菌体裂解液、病毒、血清、组织浸出液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

所用抗原称为沉淀原,抗体称为沉淀素。

沉淀反应的抗原可以是多糖、蛋白质、类脂等,抗原分子较小,单位体积内所含的量多,与抗体结合的面积大,故在做定性实验时,常出现抗原过剩,形成后带现象,所以通常稀释抗原,并以抗原稀释度为沉淀反应效价。

三、实验材料
1.试剂可溶性抗原(牛血清白蛋白)、兔抗牛血清白蛋白血清、生理盐水(0.85%NaCl)。

2.器材及其他平皿、移液管、不锈钢吸管等。

四、方法步骤
1.环状沉淀反应
(1)取1:25的牛血清白蛋白l ml,用生理盐水以倍比稀释法稀释成1:50,1:100,1:200,1:400,1:800,1:1600,1:3200的抗原溶液。

(2)取9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每支小试管加入1:2的兔抗牛血清白蛋白血清0.5 ml。

(3)用移液管吸取上面已稀释好的牛血清白蛋白(抗原),按表11-2要求,从最大稀释度开始,沿着管壁徐徐加入各小试管中,使之与下层抗体之间形成交界面,切勿摇动混匀,第8管加入生理盐水、第9管加入兔抗血清以作对照。

(4)静置15~30 min,观察在两液面交界处有无白色环状沉淀物出现。

(5)结果记录凡有白色环状沉淀物者记“+”,没有沉淀者记“-”。

最大稀释度的抗原与抗体交界面之间还出现白色环状沉淀者,此管的抗原稀释倍数即为抗体(沉淀素)的效价。

表2环状沉淀反应记录表
试管 1 2 3 4 5 6 7 8 9
抗体(1:2)(ml)抗原稀释度
抗原用量(ml)0.5
1:50
0.5
0.5
1:100
0.5
0.5
1:200
0.5
0.5
1:400
0.5
0.5
1:800
0.5
0.5
1:1600
0.5
0.5
1:3200
0.5
0.5
盐水
0.5
0.5
兔血清
(1:50)
0.5
结果
2.双向琼脂扩散沉淀反应
(1)称取1 g优质琼脂于l00 ml pH7.2的生理盐水中,在沸水中水浴使琼脂溶化后,
加入1%的硫柳汞l ml防腐。

每块载玻片(7.5 cm×4.5 cm)滴加4 ml琼脂溶液,待凝固后用不锈钢吸管在两端(A、B端)打梅花形小孔(如图1),孔径和孔距均为3 mm。

亦可直接用不锈钢管打孔,再用接种针挑去梅花形孔中的琼脂块。

(2)在A端梅花形孔中,用玻璃毛细吸管在中心孔中加入适当稀释的抗血清(抗体),注意要使孔加满,但不外溢;周围孔加入不同稀释度的抗原(例如1:10、1:20、1:40、1:80、1:160、1:320)。

A B
图1 双向琼脂扩散沉淀反应
在B端梅花形孔中,同样在中央孔中加入适当稀释度的抗原,周围的孔中加入不同稀释度的抗体。

(3)把以上载玻片放入带盖的铝盒中,下面垫上3~4层湿纱布,置37℃扩散24~48 h,可看见抗原和抗体反应处呈现的沉淀线。

(4)记录结果注意沉淀线数目及偏向。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环状沉淀反应实验时,一定要沿着管壁加入抗原,而且切勿摇动,否则影响沉淀环的形成。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时,抗原或抗体的稀释度多少才合适,必须进行预试验测定,否则由于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造成假阴性。

五、思考题
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沉淀反应有哪些用途?
实验三淋巴细胞的分离试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淋巴细胞的方法;了解淋巴细胞分离在免疫学实验中的重要性与用途。

二、实验原理
在免疫学实验中,尤其是细胞免疫实验中,经常需要从外周血中分离出淋巴细胞。

可以说,淋巴细胞分离技术是细胞免疫实验最基本的技术。

分离淋巴细胞有方法有很多,本实验介绍的是淋巴分离液分离法即密度梯度离心法。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比重为 1.075~1.090,而红细胞与分叶核白细胞的比重为1.092。

淋巴细胞分离液的比重为1.077±0.001,与淋巴细胞比重相同,而红细胞较之为重,通过离心,即可将淋巴细胞分离出来。

三、材料
1、淋巴细胞分离液;
2、无Ca2+、Mg2+ Hank’s液
NaCl 4.00g
NaHCO30.175g
KCl 0.20g
Na2HPO4.12H2O 0.076g
KH2PO40.030g
葡萄糖0.50g
H2O加至500.00ml
用5.6%NaHCO3调pH至7.2,115℃15min灭菌。

4℃贮藏备用。

3、注射器、吸管、离心管或试管、秤样天平、水平离心机等。

四、方法步骤
1、静脉抽血2~3ml,肝素抗凝;
2、用PH7.4的Hanks液将血液稀释1倍;
3、取比重1.0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3~4ml,放入离心管中;
4、用吸管吸取稀释血液,在距分层液上1㎝处沿管壁缓慢加入,使稀释血液重叠于分层液上,勿将液面冲破。

稀释血液与分层液体积比例约为2:1;
5、置水平离心机中、2000r/min离心20min。

离心之后见管中分4层,上层为血浆及Hanks液;第二层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层,主要为淋巴细胞,少量单核细胞,呈一层较厚的白膜;第三层为分层液;最下面为粒细胞和红细胞。

(见图2)
6、用毛细吸管轻轻插到白膜层,沿管壁周缘吸出淋巴细胞层,移入另一试管中,此时已将淋巴细胞分离出。

7、吸出的淋巴细胞加一定量的Hanks液(4~5ml),充分混匀,1500r/min,弃上清,同法洗涤2~3次。

8、根据需要计数并调整细胞浓度。

五、结果观察
图2 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结果
淋巴细胞分离前淋巴细胞分离后
血浆、Hanks液
抗凝血
PBMC层(主要为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分离液
淋巴细胞分离液
粒细胞和红细胞
六、注意事项
稀释血液应沿管壁缓慢加入在分层液上;
离心2000r/min离心不能少于20min;
离心管平衡。

七、思考题
1、分离出淋巴细胞后可进行哪些方面的实验?
2、淋巴细胞分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哪些步骤?
附:淋巴细胞分离液中淋巴细胞形态观察
[材料]
1、微量加样器、吸头;
2、载玻片;
3、瑞士染液;
4、缓冲液。

[方法]
用微量加样器轻轻插到白膜层,沿管壁周缘吸出淋巴细胞层、加1滴于载玻片上涂开;
涂片自然干燥后,加瑞士染液5~7滴,固定30秒钟后加等量缓冲液染色8~12分钟;
小量流水从上往下冲洗干净,甩干余水,用滤纸吸干,油镜观察淋巴细胞形态。

[注意事项]
取材应采集到淋巴细胞层;
瑞士染液时间应随瑞士染液配置时间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