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女杀手也是中国首位女博士
历史趣谈:民国第一才女间谍关露 被三个身份误解一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第一才女间谍关露被三个身份误解一生导语:她一名才女!与当时的潘柳黛、张爱玲、苏青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她是一名特工!却因此背负了汉奸的骂名;她被误解成汉奸,也因此失去了她一名才女!与当时的潘柳黛、张爱玲、苏青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她是一名特工!却因此背负了汉奸的骂名;她被误解成汉奸,也因此失去了最爱的人,最后孤老一生。
关露,1907年7月出生于山西省右玉县。
原名胡寿楣,又名胡楣,原籍河北延庆。
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曾在中国诗歌会创办的《新诗歌》月刊任编辑,诗作《太平洋上的歌声》,蜚声当时上海文坛,有“女诗人关露”之称。
关露幼年家贫,但自学完中学课程。
1927年至1928年,先后在上海法学院和南京中央大学文学系学习。
1930年初,关露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她的故乡》发表于南京《幼稚周刊》。
虽然关露文采不凡,喜好作诗,但是她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爱国志士,与传统的文弱诗人完全不同。
九一八事变之后,有抱负的关露参加上海妇女抗日反帝大同盟,并与1932年加中国共产党,同时加入“左联”。
在关露的间谍生涯中,曾经接受过两次重要的特工任务。
1933年,李士群被国民党抓了以后,他的老婆叶吉卿在走投无路之下,胡绣枫接待了她,所以李士群对胡绣枫一直心存感激。
基于这层关系,党组织原准备派胡绣枫去做间谍,但胡绣枫当时在重庆工作繁忙,于是推荐了她的姐姐关露。
就这样关露很快利用恩人姐姐的身分,打入76号魔窟,渐渐地使李士群把她完全当成自己人,并将李士群成功策反。
但尽管如此,关露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在做这些工作时,关于她投靠汪伪特务的消息已经在上海滩传开了。
文艺界生活常识分享。
民国奇女吕碧城
21环球掠影|朝花夕拾 | 往事她的一生颇为传奇:身为淑女,而有着巾帼女豪之誉,一生伤怀国事,关怀民生,痛恨黑暗,同情弱小,又倡导佛学,力主护生。
她不仅是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还是中国第一位女撰稿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者……吕碧城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并称为“女子双侠”,堪称民国第一奇女子。
不是等闲女流1883年,吕碧城出生于徽州一个书香门第。
父亲吕凤岐光绪年间曾任山西学政,学识渊博,藏书达3万卷之多;生母严士瑜是沈善宝的亲外孙女,沈善宝是清朝女性文坛的领袖,女诗人。
吕碧城可谓翰林后裔,自幼聪慧过人。
据说她5岁时,一次和父亲在花园漫步,见到风拂杨柳,父亲随口吟了一句:“春风吹杨柳”,她张口便接了下句:“秋雨打梧桐”。
7岁时,她已经能作大幅山水,笔墨酣畅,大有乃父之风。
在词作上尤为才华突出,时人赞她:“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词尤著称于世,每有词作问世,远近争相传诵。
”吕碧城9岁和同乡汪氏议婚。
12岁时父亲去世,吕碧城的母亲从京城回乡处理祖产,由于吕家一门生四女,族人便以其无后无法继承财产为名,霸占吕家财产,并唆使匪徒将其母亲劫持。
吕碧城在京城听到了消息,四处告援,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信求助,几番波折,事情终于获得圆满解决。
此事却让与吕碧城有婚约的汪家起了戒心,认为小小年纪的吕碧城,竟能呼风唤雨,不是等闲女流,于是提出退婚要求。
婚约解除后,吕碧城便和母亲投奔在塘沽任盐运使的舅父严凤笙。
勇闯津门舅父安排吕碧城接受了七年旧式私塾教育。
1903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急招天津教育家傅增湘担纲兴办女子学堂,20岁的吕碧城深受这股风潮的影响,遂有了去城内探访女子学堂的念头。
当她向舅父说起这事时,立即被保守的舅父责骂并阻止。
年轻气盛的吕碧城,第二天就逃出家门,只身奔赴天津。
走的时候不但行装没来得及收拾,连买车票的钱都没有。
民国十大才女
民国十大才女民国十大才女之首:史良(1900—1985),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大律师、著名法学家,中国第一个女部长。
是民国十大才女中领导职务最高的女性。
章诒和曾撰文评价她:“她是我小时候崇拜的美丽女性。
只要父亲说上一句:今天史大姐要来。
我听了,顿时就血液沸腾,兴奋不已。
”民国十大才女之二:盛爱颐(1900年——1983年),江苏常州人。
是民国十大才女中唯一的实业家,是中国第一个涉足娱乐业的女企业家,上海百乐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上海交通大学(原南洋公学)校董,是上海最大的资本家——常州人盛宣怀的七女儿。
民民国十大才女之三:吴健雄(1912年——1997年),江苏苏州人,核物理学家,素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
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曾获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勋章,其丈夫是华裔美国物理学家袁家骝(袁世凯孙子)。
吴健雄是民国十大才女中唯一的科学家。
民国十大才女之四:陈衡哲(1893年——1976年),江苏常州人,史学家,中国第一位女教授。
陈衡哲是和任鸿隽、胡适一代的民国黄金十年的大知识分子,他们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不管自己学的是文史法还是理工医农,首先都是社会评论家,随时对社会问题仗义执言,发飙问难。
民国十大才女之五:苏雪林(1897年——1999年),浙江温州人,作家、文艺批判家。
她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诞生于一个极端保守的家庭,虽幼年饱受旧礼教之害,但幼年耳濡目染的力量太强,思想究竟是保守的。
”“实际上,我是一个人,是一个很普通的女性,青年时代也颇向往爱情生活,屡受打击,对爱情倒尽胃口,从此再也不想谈这两个字,把爱情升华为文学创作及学术研究的原动力,倒也是意外的收获。
”民国十大才女之六:陆小曼(1903年-1965年),翻译家、文学家、画家,江苏常州人。
民国十大才女之七:凌叔华(1900年-1990年),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文学家,画家。
在英国出版《古韵》一书。
该书一经出版,很快即引起英国评论界的重视,成为畅销书。
军统十大女特务
军统十大女特务在中国历史上,军统(即中央军事委员会特务工作部)是一个多样性的组织,他们在国共内战和日本侵华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军统特务部门中的女特务更是通过其聪慧、勇敢和机智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军统特务部门中的十位杰出女特务,展示她们在严峻的战争背景下所做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
1. 吴秀英:吴秀英是中国军统历史上最著名的女特务之一。
她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国共内战期间成为一名杰出的情报搜集者和暗杀行动执行者。
她不仅获得了军统金龙奖章,还被赞誉为“东方的詹姆斯·邦德”。
2. 刘英:刘英是另一位备受推崇的女特务。
她在军统的协助下,成为一名间谍和游击队员,深入到日本占领区域,搜集情报并执行破坏任务。
她的决心和勇气使得军统能够及时了解日本侵略者的计划,并制定有效的对策。
3. 姚月华:姚月华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电台操作员,她骇人的电台技能为军统提供了重要的通信支持。
她不仅负责传递关键的情报信息,还协助组织暗杀和破坏行动。
她的贡献使得军统能够及时有效地与国内外的抗日力量保持联系。
4. 曹聚仁:曹聚仁是一位非常擅长变装和伪装的女特务。
她通过变装成各种身份,成功地执行了多次危险的任务,并从容不迫地逃离日本军队的搜索。
她的机智和勇气赢得了许多同行的敬重和崇拜。
5. 宋瓊玉:宋瓊玉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特技飞行员。
她曾在国共内战期间为中国空军工作,并执行了许多风险极高的侦察和轰炸任务。
她的英勇行为为中国抵抗日本侵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6. 姜淳风:姜淳风是一位具有极高情报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女特务。
她以其出色的分析和决策能力成为了军统特工团队的核心成员,并通过深入敌方内部,提供了许多关键情报信息。
7. 张雁行:张雁行是一位在战场上无所畏惧的女特务。
她曾多次深入日军控制区域执行任务,获得了军统“勇往直前”奖章。
她的英勇行为鼓舞了许多其他特务,使他们保持着斗志和勇气。
8. 雷春华:雷春华是一位熟练的炸弹制造和使用专家。
国民党间谍向影心生平简介
国民党间谍向影心生平简介向影心,陕西省西安人,国民党的间谍,人称“裙带花美小姐”,曾是胡逸发的三姨太,后嫁给了毛人凤。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国民党间谍向影心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向影心生平简介向影心是国民党时期著名的军统女特工,陕西西安人,出生于郎中世家。
十八岁的时候,就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当时对她的追求者都快踏破门槛了,但是她谁都没看上,反而嫁给了一个比自己父亲年纪还大,当时还是西北军团长的胡逸发。
当时胡逸发已经有了两房姨太,所以她的父母都很不能理解她的想法,表示对婚事的反对。
但是军统向影心依然执着嫁给胡逸发,她对父母说,她不甘平庸,想要出人头地。
在嫁给胡逸发不久后,向影心就经人介绍认识了军统头子戴笠,并和戴笠勾搭在一起。
戴笠有意将她培养成为军统的第一女特工,就逐渐开始培养她,并给她起了个暗号“裙带花”。
在对付陕军的行动中,戴笠派出军统女特工向影心潜入军队核心,很快就分化了杨虎城的宪兵营长、军需处长、办公厅主任等重要人物,彻底从内部瓦解了陕军,让杨虎城成为了一个光杆司令。
事成之后,胡逸发也发现了向影心和戴笠的奸情,便和她离婚了。
1935年,殷汝耕投靠日本,成了汉奸,企图把华北地区出卖给日本。
戴笠感觉到事态严重,就派遣向影心出马,暗杀殷汝耕。
向影心很快就进入了殷汝耕的眼中,并把她带到家中。
向影心感觉这是一个刺杀的好机会,便提出给殷汝耕煮面,在面中放进了毒药。
可惜殷汝耕命不该绝,就在他刚要吃面的时候,有人来找他,且交谈了很长时间。
等他交谈完后回到屋里,发现面已经被毒药腐化,心里明白,这是向影心对他下毒,就叫人把她囚禁起来。
戴笠得知向影心被囚禁,赶紧派人又把她营救出来。
之后又派遣她去打入陈立夫、陈果夫两兄弟内部。
惜也功败垂成。
但戴笠还是觉得向影心功不可没,就把她许配给自己的部下毛人凤。
1946年,戴笠乘坐的飞机在南京坠毁,戴笠身亡,毛人凤成了军统头子。
1947年,毛人凤开始着手对付向影心,他认为向影心是戴笠安排在他身边的眼线,就把向影心关进了精神病院。
历史趣谈:民国女刺客三枪震惊中国 女刺客施剑翘传奇一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女刺客三枪震惊中国女刺客施剑翘传奇一生
导语:当时,社会上存在一些猜测:施剑翘哪来的枪、她是怎么学会开枪的,等等。
外界普遍觉得这么一个刺杀行动,不可能是她独自完成,肯定幕后有更
当时,社会上存在一些猜测:施剑翘哪来的枪、她是怎么学会开枪的,等等。
外界普遍觉得这么一个刺杀行动,不可能是她独自完成,肯定幕后有更深的背景,甚至还有人说她是受蒋介石当局的授意。
她曾是深居闺阁的千金大小姐,她曾因刺杀北洋军阀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为父报仇名扬天下,她曾受到宋美龄的拉拢,她也曾与周恩来夫妇有过真诚接触。
裹小脚的她十三岁就当家
施剑翘的大儿媳妇张冰在丈夫去世后,从北大荒回到了故乡苏州,现居住在苏州一个老旧的居民小区,近日,她提及了施剑翘与苏州的关系:“苏州有两个地方与施剑翘有很大的关系,一个是南显子巷的惠荫园;一个是苏州城西的灵岩山。
一个是成就了施剑翘倾心公益办学的事业,一个则是她皈依佛门以及最终的归宿之处。
”
漫步在姑苏城中临顿路上,东拐进入南显子巷,就能看到第一初级中学内有座小型园林,名为“惠荫园”,曾先后作为市第十五中学和市第一初级中学校所。
现在园内奇石仍在,显露出历史的沧桑。
但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当年为父报仇一怒刺杀大军阀孙传芳的奇女子施剑翘曾在这里办学8年。
“施剑翘对自己一向很简朴,平时吃素,穿着就是简单的粗布旗袍,这可能与其早当家懂事有关吧。
”张冰说,施剑翘1905年在山东出生,其父施从滨已任山东军务帮办兼奉系第二军军长。
施剑翘打小就受父亲宠爱,深居闺阁,还缠过小脚,虽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在家中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的十位传奇女谍 最杰出十大女特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国历史上的十位传奇女谍最杰出十大女特工
导语:1、沈安娜:卧底蒋介石身边的女速记员一张1948年国民党六届临时全体会议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在主席台致辞的是蒋介石,主席台右侧端坐着速记
1、沈安娜:卧底蒋介石身边的女速记员
一张1948年国民党六届临时全体会议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在主席台致辞的是蒋介石,主席台右侧端坐着速记员沈安娜。
1938年,沈安娜奉周恩来指示,进入了国民党中央党部机要处。
凭着每分钟200字的记录速度和一手好字,沈安娜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等重要会议的速记员。
在国民党中央党、政、军、特高层会议上,凡蒋介石主持会议,沈安娜便是速记的不二人选。
沈安娜曾说:“战斗在敌人心脏里,要克制六欲,压抑七情,人的本性被压抑是很痛苦的。
”这是外人难以体会、也无法切身体会的。
1946年6月,蒋介石在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上,讲至绝密处,下意识地停顿,接着说:“下面的话不要记!”这时,全场都要停下笔来,沈安娜也不例外。
这样重要的情报,她只能将要点死死记在心里,过后再偷偷记录,她将所能搜集到的国民党计划、武器装备等重要情报用各种方式传递给了延安。
沈安娜在蒋介石身边卧底长达11年,为我党搜集了大量重要情报。
1979年12月,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接见沈安娜时说:“你这个小速记,不是什么官,作用可大了。
”
八路军接收的第一架飞机
抗战时,潘汉年化名胡越明。
1941年日美谈判失败后,隶属潘汉年情报系统的日籍中共党员中西功、西里龙夫和中共秘密党员汪敬远等最早发出警告:“日本舰队将袭击珍珠港!”
生活常识分享。
这些历史没有公开的秘密值得我们看一下
这些历史没有公开的秘密,值得我们看一下这些历史没有公开的秘密,值得我们看一下1965密谈:蒋介石已经同意回大陆任国民党总裁。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共两党曾有过三次高规格的秘密和谈。
其间1965年,蒋介石曾同意携旧部回大陆,定居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个省区,仍任国民党总裁;江西庐山地区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地;蒋经国任台湾省长。
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狂热的红卫兵把蒋介石的祖坟刨了。
一战中,有600万英国成年男性奔赴战场,死亡率为12.5%。
当时英国着名贵族学校伊顿公学的参战贵族子弟伤亡率,则高达45%。
按照常理,英国贵族大多担任军官,为什么死亡率反而远高于一般士兵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总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
对于他们来说,责任和荣誉比生命更重要。
【低调芬兰】一个多党制共和国家,森林覆盖率高达71% ,2002年,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开支占当年GDP的26.4%,军事费大概是GDP的1.3%,诺基亚就来自此国。
当我们还在惊讶韩国首尔只有四辆公车时,其实芬兰全国也就四辆公车,政府官员出行基本骑自行车。
【民国最出名的交际花】或许你听过很多民国绝代芳华的名字。
但说起“交际花”,当是“南唐北陆”的陆小曼和唐瑛。
两人出身名门,美艳才华,追求时尚,爱用ChannelNo5香水、Ferregamo高跟鞋、Celine服饰、LV手袋……超前时尚嗅觉不逊于现代的你。
今天,你有没有一种向往叫“民国”?袁克文:袁世凯之子,母亲是朝鲜公主,民国四公子之一,青帮“大”字辈,门徒100多,不赞成父称帝。
一生高朋满座、散金无数,而身后只剩20块钱。
1931年41岁时病逝,出殡时有4千多僧尼道士达、上千妓女送行,名人雅士中有前总统徐世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
扫大街的黄金荣。
上海解放后,曾经的大亨黄金荣没有选择离开大陆,最终留了下来。
1951年镇反运动中,他被训诫,并被安排到大世界门口打扫卫生。
路过的市民无不感叹,世道确实变了。
闻讯赶来的记者摄下了这一情景——曾经不可一世的大人物竟如此落魄,又是那么老态龙钟。
人物传奇民国“浪姐”郑毓秀
人物传奇民国“浪姐”郑毓秀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叙上海老底子事忆上海老底子人诉上海老底子情她是中国历史上第1位女性博士、第1位女性律师、第1位省级女性政务官、更是第1位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的女性。
除了上述的这些光环之外,她还是第1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查两厅厅长。
把这些光环叠加起来,绝对撑得起“民国第一传奇女子”的称号!她就是郑毓秀!1891年,郑毓秀出生于广州新安一个富商家庭。
她的祖父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大富商,曾被慈禧太后封赐;父亲是清朝户部官员。
这简直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小公主。
郑毓秀在13岁这年就被许配给了两广总督之子为妻。
按照父辈、祖辈的安排,她本可以成为一个大家闺秀,豪门太太,相夫教子,安享富贵荣华。
这是很多女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可郑毓秀不一样!她并不想嫁给一个自己从来都没见过面的男人。
她不想自己的一生就被这段包办婚姻所束缚。
当时年纪不大的郑毓秀,写了封信给人家儿子,自己做主,把两家的婚约给解除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下把两家人闹得鸡飞狗跳的,毕竟两家都是大户人家,这样的举动在社会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郑毓秀一看,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也别在家里待着了,于是带上平时积攒的一些金银细软,选择了离家出走。
郑毓秀剧照1905年,14岁的郑毓秀一个人从广东北上,来到了大城市天津,进入由教会创办的“崇实女塾”学校,接受西式教育。
两年后,16岁的郑毓秀跟随姐姐来到日本,在这里,结识了很多革命青年,并且在廖仲恺的介绍下,加入了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从此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返回国内后,郑毓秀利用自己千金大小姐的身份,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结交权贵,给自己打造成了一个社交名媛的人设,在当时,她可是和宋氏三姐妹齐名的京津两地的名媛。
以社交名媛的人设为革命作掩护,很快就派上了用场。
从1905年到1908年,为推翻清王朝,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可都相继失败了。
历史趣谈:民国第一美女杀手传奇一生 民国女杰郑毓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第一美女杀手传奇一生民国女杰郑毓秀
导语:民国时期,中国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传统“家国天下”的秩序面临着全球大工业化生产的洗礼,在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落后的情况下,民族与
民国时期,中国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传统“家国天下”的秩序面临着全球大工业化生产的洗礼,在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落后的情况下,民族与国家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中华大地一时涌现多少豪杰。
其中有一位特立独行的女律师,她反对封建礼教,不裹小脚,刺杀过袁世凯这样的军政大佬,曾经是民国时期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第一位非官方女性外交特使;中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律师……她就是郑毓秀,一位民国的奇女子。
特立独行的女权斗士
清朝末年,随着许多西方社会理念的流入,男女平等的思想逐渐在中国生根发芽,传统中国妇女的地位也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很多接受新思想的女性开始为自己的权利而抗争,郑毓秀正是其中的代表。
郑毓秀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是户部的官吏,家庭礼教观念很浓。
她的母亲为了让她有一技之长,常常教她诵读经文。
然而郑毓秀天性叛逆,对“三从四德”的规训置之脑后。
当时裹脚的风俗依然盛行,然而任凭家人软硬兼施,年仅五六岁的郑毓秀坚决不让缠脚,家人无可奈何,从此她逃离了裹脚的命运。
郑毓秀十三岁的时候,她的为她订了一门亲事,婚约对象是当时两广总督的儿子。
郑毓秀对此颇为不满,甚至还自己写信给自己的未婚夫,申明自己已经解除婚约。
此举一出,一片哗然,最后郑毓秀迫不
生活常识分享。
揭秘民国第一女杀手:郑毓秀
【大历史】揭秘民国第一女杀手:郑毓秀杀手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是表情冷酷、身手敏捷、不苟言笑的男性形象。
很少有人知道,在民国时期却有一位美丽、大方、笑容怡人的女杀手——郑毓秀。
<生活叛逆私毁婚约>郑毓秀,1891年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吏家庭。
当时裹脚之风犹存,家人忧其不缠脚,将来大脚难嫁人,然而任凭家人软硬兼施,五六岁的小毓秀死活不让缠,家人无计可施只好作罢。
13岁那年,当郑毓秀得知祖母在她年幼时,就把她与当时两广总督的儿子定了婚约,颇为不满,毓秀竟亲自写信给男方,解除了这个未经其同意的婚约,为此她惹了一场风波,只好离家出走。
<为革命险杀袁世凯>1907年,郑毓秀随姐姐到日本留学。
在日本期间,郑毓秀接受了孙中山反清革命思想熏陶,认识到要救国,只有反清。
于是她投身革命,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
1911年归国后,长相俊秀的郑毓秀担任起了革命派暗杀任务,1912年,他参加了京津同盟会分会暗杀袁世凯计划。
最后时刻,刺杀计划被紧急终止,改为刺杀反对清帝退位的良弼,郑毓秀在其中作出了很大贡献。
她也被称为民国第一女杀手。
<一支玫瑰保住主权>1914年,获知袁世凯有暗杀郑毓秀的计划,郑毓秀选择了到法国留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巴黎和会”。
郑毓秀因精通英、法两语,被任命为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成员,担任联络和翻译工作。
在西方列强操纵的巴黎和会上,相关条约不利于中国。
为了不让代表陆征祥去签字,郑毓秀在花园里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衣袖里,顶住陆征祥称:“你要签字,我这支枪可不会放过你。
”陆征祥不敢去签字,最终保留了中国政府收回山东的权利。
<晚年落寞客死他乡>晚年经商失败后,漂泊异乡的郑毓秀痛感英雄落魄而无用武之地,只好终日聚集朋友搓麻将、叙故旧、忆往昔,消磨时日。
1954年,郑毓秀左臂发病,现癌变症状,被迫切除左臂。
从那以后,客居他乡、倍感落寞的郑毓秀疾病缠身,度日如年,最后,于1959年12月16日病逝于美国洛杉矶,终年68岁。
被妖魔化了大半生的民国奇人、博士张竞生
民国奇人张竞生张培忠在中国现代史上,张竞生是一个被严重"妖魔化"的特立独行的杰出学者。
张竞生,1888年2月20日出生于广东省饶平县浮滨区桥头乡大榕铺村,一个地处粤东屋脊待诏山下的殷实的新加坡归侨之家。
张竞生原名张江流,上学时由私塾先生改名张公室,典出战国时期秦相李斯《谏逐客书》中的"强公室,杜私门";民国元年,他作为第一批稽勋留学生赴法留学时,受英国学者赫胥黎《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启发,改名张竞生。
1926年4月,时任"北京大学风俗调查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张竞生以"性育社"的名义向社会征集并出版《性史》,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该书被视为诲淫诲盗的洪水猛兽,其人则被讥为"性学博士"或"卖春博士",这给他的人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以致境遇每况愈下,最终于1970年6月18日在饶平县樟溪镇的一所破平房里悒悒而终。
解放初期,《性史》更是与希特勒的《我的奋斗》、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等被列为十大禁书,其臭名昭著不言而喻。
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实际上,张竞生并非所谓"性学博士"或"卖春博士",而是法国里昂大学的哲学博士。
他昔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被孙中山委任为南方议和团的首席秘书,参与南北议和的谈判,促成清王朝的终结。
他是民国三大博士之一、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先驱、中国第一位翻译卢梭《忏悔录》的译者、中国第一个提出逻辑学概念的学者、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性学第一人、中国计划生育第一人、中国发起爱情大讨论第一人。
他当年重点关注和率先研究的计生问题、"三农"问题、婚姻问题、性健康问题等,都是当前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张竞生的庐山真面目究竟如何,应该给他怎样的历史定位?2007年5月9日,就上述问题和其他一些相关问题,笔者接受了《新快报》记者的采访。
真实的国民党女特务
真实的国民党女特务
虽然之前也有关于女特工的说法,但这却是二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首次发现中美合作所女特工的照片(图
片来源网络)
这是一张由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所主办的青浦特训班的毕业照。
(图片来源网络)
姜毅英,军统局情报人员,长期从事密码破译等情报工作,曾侦破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报。
(图片来源网
络)
美方特工教中方人员窃听信号(图片来源网络)
中美合作所女特务训练照(图片来源网络)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反特”为题材的电影最受观众欢迎。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中往往有年轻美貌、风流性感的女特务。
这种女特务虽然是“反面人物”,虽然导演和演员极力要表现出她们外表的凶残和心灵的肮脏,但广大观众仍然深深地被她们所吸引。
当年的观众中,至今还有一些人对这类女特务记忆犹新。
民国女杀手郑毓秀生平简介
民国女杀手郑毓秀生平简介郑毓秀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出色的革命家和女权运动的倡导者。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博士,第一位女性律师,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民国女杀手郑毓秀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郑毓秀生平简介郑毓秀于一八九一年出生在广东省下广州府新安县管辖下的西乡乡屋下村,也就是如今人们所说的广东省深圳市管辖下的宝安区西乡镇下的乐群村。
她出生的家庭可以说是一个封建的官吏家庭,他祖父的名字叫做郑姚,是一个从贫苦家庭出来的孩子,只不过后来到了香港打拼生活之后,在香港有了很好的机遇,靠着敢拼敢打的精神,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大商人,曾经黄河发大水,当时已经发迹的郑毓秀祖父还拨款救济,在后来的时候加入到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中,也就是同盟会中。
郑毓秀是一个极为有知识的女性,她认为知识对于人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她之前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女性博士,她是第一个,而且除此之外,她还创建了中国历史上女性的很多第一,如第一位女性律师和第一位省级的女性政务官以及第一位女性地方法院院长和审检两厅的厅长。
郑毓秀从小就极为的叛逆,而她出生的时候又刚好是处于一个动荡的年代,那个时候女性地位低下,国家动荡不安。
郑毓秀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认为想要安邦定国,改变女性的地位,只有推翻封建统治,反抗清朝。
于是在反清运动中,郑毓秀积极参与,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郑毓秀的主要成就就是推动力法制建设和女权运动的发展。
郑毓秀初恋郑毓秀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女性,她的一生传奇色彩浓厚,在民间有着很大的名气,但也正是有着这样的名气,使得郑毓秀的很多事情人们都有着好奇心,这也就使得各种各样的关于郑毓秀的问题被人们问了出来。
而“郑毓秀初恋”这样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关于郑毓秀初恋这样的问题,其实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是说郑毓秀初恋就是郑毓秀的丈夫魏道明。
这种说法人们给出的理由是,魏道明和郑毓秀是大学同学,两人是在学校里认识的,而在魏道明之前郑毓秀并没有和其他的人交往过,所以说郑毓秀的初恋就是魏道明。
满江红
你是怎样理解下面四句的?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四句是词人的自我写照。运用“身与心、列 与烈”两句四字的对照与谐音,来表达抱负、志向 和思想感情的转变,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 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节奏明快,格调高昂, 豪迈雄健。
试简要分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 湿”一句的妙处。
用典。典出白居易在船上听到琵琶女讲述经 历,联系到自己的不幸遭遇,泪水湿透身上的青 衫。形容悲伤到极点。这里指词人感叹找不到拯 救民族危亡的同道之人而感到悲伤,抒发了词人 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 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 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本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范围。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
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
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 莽莽人世。 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流露出作者对时光飞
逝、年华虚度的苦闷心情。
状元成才路
北的情况相似,秋瑾以此作典,表明她正在担忧国 家的危难。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苦将侬强强派派作蛾眉,殊殊未未屑屑!
表明作者极不 屑女儿身,不甘心 受到各种束缚。
表明词人对贵妇人 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 加以蔑视。
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
民国第一女杀手,袁世凯要杀她泄愤,临死最大愿望:回国看一眼!
民国第一女杀手,袁世凯要杀她泄愤,临死最大愿望:回国看一眼!在民国时期有着这样一位女性,她蔑视传统礼教,没有裹小脚,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刺杀过袁世凯当过省级官员,成为过女性外交特使,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女律师,她名叫郑毓秀,一位身处民国,却度过了传奇一生的女中豪杰。
她有着良好的家室和出生,父亲是户部的一个官员,但是随着民国时期西方的各种先进的思想传播开来,她从小就养成了叛逆的个性。
在家人要给她裹小脚时,年幼的她就坚决不允许,到13岁时,更是因为不满意家中给她安排的婚事,直接写信给未婚夫解除自己的婚约。
但是这也导致四周舆论的喧哗,郑毓秀被迫出国留学到日本。
在留学日本的途中她接触到了同盟会,认识到了只有通过打破腐朽的封建制度才能够拯救这个已经满目疮痍的祖国,不久后她便参加同盟会,回到国内,开展起革命活动来。
当时的革命党人,因为受到封建政府的压迫和愚昧群众的不理解,发展的并不顺利,而当时他们的主要斗争方式则是通过武装斗争和暗杀政府官员,希望通过这种震慑的方式,打击腐朽的清政府势力。
而郑毓秀作为同盟会的重要人物,她不止一次的参加过暗杀政府要员的活动,并且她还多次为革命党人传递过很多重要的情报,运送武器装备等。
当时,在辛亥革命的引导下,各个的起义势力活跃,政府为了镇压各地的武装起义势力,任命了袁世凯为总理大臣,主管清政府上下事务。
在袁世凯在任期间,也通过各种血腥残酷的手段,镇压了很多起革命党人的起义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袁就成为了革命党人主要的刺杀目标之一。
再加上,当时同盟会收到的消息来看,袁世凯是阻碍南北议和的关键人物,所以,郑毓秀就把刺杀袁世凯列入了自己的计划之中。
最开始,她组织人手,由参与这次行动的同志进行分组行动,计划在袁一个常去的地点埋伏,然后等待时机到来通过投掷炸弹的方法炸死袁世凯。
可是当计划进行到一半之时,同盟会突然发出了紧急的命令,要求放弃这次的刺杀行动,因为经过调查发现,袁世凯并不是阻碍议和的幕后黑手,而是另有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第一女杀手也是中国首位女博士女杀手、女革命家、女博士、女律师、女大学校长、女法官、女厅长、女特使……这么多在我们今人看来似乎判若云泥、水火不相容、很不搭界的头衔,怎么会“戴”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呢?可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独特的国度,在曾经那样一个特定的年代,这样的事也就真实地出现了。
这位女强人、“牛老太”、老前辈究竟是谁呢?她叫郑毓秀(1891—1959),别名苏梅,生于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西乡乡屋下村(今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镇乐群村)一个封建官吏家庭。
祖父郑姚,穷苦出身,后在香港发迹,成为大商人,曾赈济黄河水灾,受到慈禧太后的封赐;父亲郑文治,清末户部一官吏。
她身上的“中国第一”可多了:她是第一位加入法国法律协会的中国人、中国近代史上女子参政第一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博士、第一位女性律师、第一位女性省级政务官、第一位女性地方法院院长、第一位女性审检两厅厅长、第一位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的女性、第一位女性非官方外交特使……当然,她还是民国第一女杀手、深圳近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性。
与秋瑾、宋庆龄、陈撷芬、何香凝、邓颖超等人一样,她是民国时期少数开风气之先的女中翘楚,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出色的革命家和女权运动的鼓吹者。
根据史料记载,这位郑毓秀打生下来就与同龄的女孩子大不相同。
她自幼聪明伶俐,其母为了让她有一技之长,便常常教她诵读经文;但她天性叛逆,对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置于脑后。
当时裹脚之风犹存,可她竟不缠脚,家人担忧她将来难以嫁人;然而任凭家人软硬兼施,年仅五六岁的小毓秀死活不让,家人无计可施最后只好作罢。
1904年郑毓秀年方13岁。
当她得知祖母在她年幼时,就把自己许配给了当时的两广总督之子,竟颇为不满,亲自写信给男方,解除了这个未经其同意的婚约。
为此她惹了一场风波,只好离家出走。
翌年郑毓秀进入天津一所教会学校“崇实女塾”,接受西式教育。
1907年她随姐姐东渡扶桑,在日本期间接受孙中山反清革命思想的熏陶,认识到要救国就只有反清。
次年经廖仲恺介绍她参加了同盟会,不久即回国从事革命活动。
在此期间,孙中山联合海内外各派革命党组成同盟会,主张用暴力方式推翻清王朝,先后发动了6次武装起义,但都相继失败,大批革命青年为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以梁启超等为代表的保皇党则乘机批评革命党的暴力革命,尤其是批评孙中山等人“徒骗人于死,己则安享高楼华屋,不过是远距离革命家而已”。
同时革命党内也出现了一股“倒孙狂潮”。
为挽救革命、挽救同盟会,汪精卫主动提出自己去北京刺杀清政府高官,用鲜血来证明革命领袖们并不是贪生怕死的“远距离革命家”,使党内外的怀疑人士重树对革命的信心。
汪精卫计划自己和黄复生先期抵达北京作准备,然后由喻培伦、陈璧君等人再携带炸弹进京。
1909年10月,汪、黄两人乘英国船来到天津,郑毓秀专程迎接他们。
廖仲恺特别写信给郑,要她全力帮助汪、黄等人的暗杀活动。
双方见面后,汪精卫说:“听说最近北京火车站盘查很严,我们这些男人携带炸弹易引起怀疑,想请你帮我们把炸弹带入北京。
不过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炸弹在路上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爆炸。
”郑毓秀当即答应:“如果不会爆炸还叫什么炸弹,这事交给我好了。
”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和社交界的名气,以及一位西欧外交官和几位外国朋友的掩护和帮助,她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此后是在1911年末辛亥革命爆发后一两个月里,郑毓秀曾多次为革命党人秘密运送军火、传递情报,也干得很成功。
郑毓秀作为近代中国舞台上颇富传奇色彩的女性,曾两次参与革命党人暗杀清廷要员的活动,故被称为“民国第一女杀手”。
(当然,她这个杀手与一般杀手还是大不相同的。
她既不是凶神恶煞、面目狰狞可怕的那种,甚至连真刀实枪、面对面较量也没有。
她更多的只是暗杀行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挥;而且第一次计划又并未真正实施,第二次则只是旁观人家去干——这人还是她姐姐的男朋友。
但作为一个女流之辈,况且是早在整整100年之前,那还是很了不起的。
)第一次是刺杀袁世凯。
时值辛亥革命爆发,清廷恐惧,为挽时局,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希望他成为第二个曾国藩,以镇压革命党人。
于是,革命党人决定行刺袁世凯。
1912年1月9日,革命党人罗明典等得知袁将于翌日早晨上朝,于是,郑毓秀等十余人聚集商量,决定先暗杀袁世凯,以铲除革命的真正障碍。
根据刺杀行动计划,将参与成员分成4组:第一组隐匿于三义茶叶店楼上;第二组在详宜坊酒楼伪装饮酒;第三组在东安市场前徘徊;第四组郑毓秀与另二人则共乘马车一辆,游弋于东华门、王府井大街之间,郑是总负责人之一。
各组准备在预定地点同时向袁投掷炸弹。
1月15日,各组已准备奔赴战斗岗位时,郑毓秀却突然接到同盟会驻北京支部的紧急命令,放弃刺杀袁的行动。
因为最新情况表明,南北议和的真正阻力是来自良弼而不是袁世凯。
郑遂连夜行动,但寻找非常困难,只根据平时线索通知了其中8位战友;而未接到通知的战友们,还是按原计划实施了刺杀袁的行动。
郑毓秀自己一人则坚持到了最后。
但刺袁未遂(因计划改变,多数成员撤退,故爆炸威力减小,使袁得以捡回性命一条,仅炸死其卫队长及卫兵数名、坐驭一匹),大批军警赶到出事地点,当场捕获了十余人。
郑当时正在现场,还斗胆开了枪,由于她机智勇敢,最终得以脱离险境。
当晚,袁世凯的特务头子、营务处总理陆建章对所抓获的十余人亲自审讯,后来其中7人由郑毓秀去找外国记者出面保释、1人(即真正的投弹者严济芬)逃脱;但另3人却在射击时被捕,罪证确实,立即枪决。
刺袁行动十几天后,郑毓秀又加入行刺良弼的第二次暗杀活动。
良是满人,他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队,是宗社党核心人物;且坚决反对清帝退位,顽固守旧,成为革命党的死对头。
郑毓秀等人接到任务以后,吸取了刺袁行动的教训,改变了行刺方法,决定派一人先接近良,然后近距离炸死他。
担当刺杀任务的是革命党人彭家珍,他挺身而出、自告奋勇。
其时彭正与郑的姐姐处在热恋之中,生离死别、有去无回,郑的姐姐伤心欲绝,当场晕厥。
郑毓秀也十分悲伤、泪如雨下。
但为了革命事业,她仍然坚决支持彭的行刺行动。
1月26日,由于郑等人的周密安排,刺杀良弼的行动终于成功(彭家珍化装成传达员,打入良弼寓所,靠近刚回家的良弼,适时引爆炸弹,结果当场牺牲;良弼身受重伤,于两日后死去)。
郑毓秀干了几年出生入死、轰轰烈烈、惊险刺激的革命工作以后,忽然发觉救国救民仅有热情远远不够,必须具备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才能有真正的用武之地。
再加上她已获知袁世凯有暗杀自己的计划,于是在1914年选择了出国留学的计划,而其革命生涯便暂告一段落。
她到了法国巴黎,取了个洋文名叫苏梅,进入巴黎大学前身索邦大学攻读法学专业,学习期间依旧忙于社交界,是巴黎华人女性的杰出代表。
经过3年的刻苦攻读,她于1917年以优异成绩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她还加入了法国法律协会,是该学会的第一位中国人。
郑毓秀不但聪明好学、为人热情,且性格温和、风度优雅、能言善辩,会说一口流利的法语。
有一次在法国大学成立中法协会时,她面对数千听众登台发表演说,用慷慨激昂的语气宣扬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以及爱和平、重信义的传统美德,使听众耳目一新。
此后,欧洲各国文人、政府都向她了解中国的真相。
郑毓秀也因此闻名巴黎,在留法学生中可算得上是一个佼佼者。
翌年,她受南方军政府吴玉章主持的外交委员会委派,在法国进行国民外交工作。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
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出席。
郑毓秀因精通英、法两语,被任命为中国代表团成员,担任联络和翻译工作。
她当时还是留法学生组织的重要领袖,经常组织留学生到中国代表团驻地游行、请愿,要求代表团拒绝签字。
巴黎和会期间,给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郑毓秀所导演的“玫瑰枝事件”。
在西方列强操纵的和会上,相关条约均不利中国,外交失败引发国内著名的“五四运动”。
因局势紧张,来自人民的压力很大,北京政府便把责任推给外交总长、中国出席和会代表团团长陆征祥。
这使陆左右为难,提出辞职又不准,便装病躲进巴黎近郊圣克卢德医院。
就在和会签字的头天晚上,即1919年6月27日,300多名留法学生和华工包围陆征祥的下榻地,要求他不要在和约上签字。
由于郑毓秀出色的辩论和外交才能,她被推举为代表与陆谈判。
而此时陆征祥已接到北京政府示意,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郑急中生智,在花园里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衣袖里,顶住陆,声色俱厉地说:“你要签字,我这支枪可不会放过你。
”陆征祥不敢去凡尔赛宫签字,保留了中国政府收回山东的权利。
后来郑毓秀还将这根玫瑰枝带回祖国,在客厅里悬挂多年。
早在1919年,广州军政府外交部便任命郑毓秀为外交调查名誉会员,被称为“中国女子参政之先例”。
次年郑毓秀应吴玉章邀请,从法国回国,赴四川宣传男女平权,鼓励女生出国留学。
同年12月,郑毓秀与张申府、蔡元培、陈大齐、刘清扬等人同船返归法国;郑还亲自带了四川女生张振华等6人赴法,为她们筹措旅费,到法勤工俭学。
1924年品学兼优的郑毓秀终于取得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博士。
翌年回国,被聘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并撰写了大量重要学术著作。
1926年郑毓秀与同学魏道明博士在上海法租界开设一个律师事务所,执行律师业务,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律师。
同年两人结为伉俪。
以后,郑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人际关系,积极参与一些重大的社会事务活动,开始扬名上海滩。
郑毓秀还在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里担任过多项重要社会职务。
1927年后她历任上海审判厅厅长、江苏地方检察厅厅长、上海临时法院院长兼上海发行院院长,而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性省级政务官、第一位女性地方法院院长、第一位女性审检两厅厅长。
1929年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是五人起草委员会中唯一的女性。
抗战期间,郑任教育部次长。
1942年郑毓秀丈夫魏道明接替胡适任驻美大使,郑穗成了大使夫人,协助夫君开展外交工作,是中国第一位女性非官方外交特使。
第二年,郑毓秀陪同宋美龄访美,深谙政治的罗斯福总统夫人称赞她“具有政治头脑,不同于历任中国大使夫人”。
杜鲁门总统夫人虽不过问政治,但仍和她结为知己。
1947年魏道明改任台湾省主席,郑毓秀随夫赴台北。
1948年陈诚取代魏任台湾省主席,不久魏、郑夫妇移居美国,从此淡出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