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随着1924年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慢慢废除。
1928年,斯大林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 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建国思想,逐步形成了代替新经济政策的斯大林模式。
主要内容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流通方面 补充内容
这就使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道路。后来,因斯大林上台而被逐步取消。
俄罗斯在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推翻了资 产阶级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国或苏 俄。
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 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1921——1922年度,全国税额比上个年度减少 43.3%。
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
20年代初,美国企业家哈默和列宁之间建立的友谊就说明这一点。 1921年,阿曼德·哈默才23岁。 可是,他已成了在哥伦比亚医学院就读的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 这年6月,他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 他原先是想帮助苏俄人民医治当时流行的斑疹伤寒,但大量事实使他更为饥荒所引起的灾难而震惊。他立刻 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俄去销售。 这件事被列宁知道了。他热情地邀请哈默来克里姆林宫会面。 列宁用英语同哈默交谈,对哈默说: “你们和我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我们是个落后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 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美国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 说到这里,列宁顺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本《科学的美国人》杂志,一边翻着,一边说道: “瞧!这是你们人民作出的成绩。这就是进步的含义,高楼大厦,发明,发展机械来替代人的双手。
新经济政策
苏俄经济政策
01 历史背景
03 实施前期
目录
02 政策背景 04 政策经过
05 政策结果
07 历史影响
目录
06 主要内容
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历史背景
苏俄介绍
事件背景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经济苦难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引起 农民为代表的广大老百姓极其不满。
在流通方面,1921年5月,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国家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 品同农民手中余粮直接交换。
同时,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
在工业方面,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而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 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
政策结果
当时,反革命组织“拯救祖国和革命委员会”正在彼得格勒秘密组织士官生举行武装叛乱。
国内其它地区的反苏维埃势力也蠢蠢欲动。
莫斯科军区司令官里亚布采夫上校在莫斯科发动叛乱。
驻莫吉廖夫的旧俄军统帅部大本营,以及卡列金、菲利莫诺夫、杜托夫等首领(阿塔曼)领导的顿河区、库 班以及奥伦堡的哥萨克“自治政府”,都拒绝承认苏维埃政权,并且采取了军事行动。
11月7日深夜,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会议在11月8日通过和公布了列宁起草的 《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会议宣告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选举成立了工农临时政府人民委员会。
11月7日到16日,苏维埃政权在莫斯科确立。1917年11月到1918年2、3月,首先从城市,然后到乡村,苏维 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 。
在战时共产主义实施后,列宁同志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从而 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 额的余粮完全归个人所有。从而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并且,允许外资企业管理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
对苏维埃威胁最大的,是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叛乱。这个军团由战俘组成,约5万人,于1918年5~6月在伏尔 加河中游、乌拉尔和西伯利亚一带掀起叛乱。在捷克军团支持下,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分别建立“立宪会议成 员委员会”和“西伯利亚临时政府”,公开反对无产阶级政权。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18年9月2日,宣布全国为军营,并成立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领导军 事机关和各条战线。委员会主席是托洛茨基,总司令是瓦采季斯。
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 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可以把新经济政策归纳为下列一系列措施 : 1、粮食税取代粮食征收制 2、允许农产品自由买卖,从而承认了市场机制 3、在国家保持经济命脉(冶金、运输、燃料工业、石油等)的情况下,实行中小企业的非国有化 4、把大工业企业联合成托拉斯和辛迪加,实行经济核算 5、取消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动员,按照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支付劳动报酬 6、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人资本在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中自由发展,鼓励合作社,农村雇工和租佃合 法化 7、允许外国资本进入,实行租让和租赁;重建银行和税收制度 8、实行货币改革,取消苏维埃纸币,发行稳定的货币切尔文卢布
历史影响
现实意义
长期意义
第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 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从而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第三、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 大实践。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 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1920年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1921 年5月,国家把一部分小企业发还原主经营。7月,又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 这些租让和租借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监督指导,遵守苏维埃法令,按期交纳 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润,到期时,把企业完好地交还苏维埃国家。
共和国成立不久,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地主资本家,以及沙皇 白军的残余势力的武装叛乱,保卫了苏维埃红色政权。
1922年12月30日,代表广大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革命形势迅速趋于成熟。
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代表封建阶级的沙皇制度,但 也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政策经过
1
新政策诞生
2
新政策实施
3
列宁与哈默
4
苏联成立
5
新政策内容
1920年11月,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巩固了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促进了生产力 的发展,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欢迎,使1921年的危机迅速得到克服。
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征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并且将一部分小工厂还给私人, 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 尽管这一政策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是它终究给国家带来了莫大的好处。
但是,被革命推翻的剥削阶级和代表剥削阶级利益的党派(君主派、立宪民主党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 子),以及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结成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统一阵营。
最先打起白卫军反革命旗帜并挑起内战的,是前临时政府首脑、俄军最高统帅克伦斯基。在彼得格勒爆发的 十月武装起义刚获成功,他立即命令各方面军和各军区司令、哥萨克军队的首领(盖特曼)派遣最可靠的部队, 向彼得格勒和莫斯科进发,采取军事行动,推翻苏维埃政权。大部分士兵拒绝执行克伦斯基的命令。只有骑兵第3 军军长克拉斯诺夫将军率领了部分军队,开往彼得格勒。
苏俄反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胜利 1918年春,德国军队利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占领乌克兰、 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英、法、日、美等国则以防止德国入侵为借口,出兵占领了摩尔曼斯克、符拉迪 沃斯托克(海参崴)、高加索和里海以东的地区。
与此同时,顿河哥萨克统领、哥萨克白卫军军长克拉斯诺夫和白军南俄军司令邓尼金,在顿河流域和北高加 索地区发动叛乱。
4月,列宁同志紧急从国外回国,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积极进行宣传,并多次领导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9、10月,革命形势 完全成熟,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从11月6日夜到7日晨,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水兵,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市的 主要桥梁、火车站、邮电局、国家银行和政府机关等战略要地;7日上午九时,占领通往冬宫临时政府所在地的要 道。
誓死保卫苏维埃 11月20日,乌克兰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中央拉达宣称自己为乌克兰最高权力机关,并与 罗马尼亚方面军和白军的西南方面军的反革命指挥部结成了同盟。
白俄罗斯的拉达,依靠多夫布尔·穆斯尼茨基将军的波兰军的支持,也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 在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反革命组织了反对苏维埃的联合政府“南高加索委员会”,整个南高加索,除 巴库地区以外,均为这个委员会所控制。巴库宣布成立了以邵武勉(见巴库委员)为首的巴库公社。 在中亚的土耳其斯坦和西伯利亚也出现了当地的反革命“政府”。 国内反革命发动内战的第一批策源地,就这样开始形成了。 所有的反苏维埃叛乱,都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当时还在打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法立即派兵援助俄国国内反革命。而且帝国主义者起 初认为,苏维埃政权尚未巩固,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它打垮。 但是,两个敌对的联盟(协约国为一方,德意志同盟为另一方)都同俄国国内反革命势力建立了密切,并通 过各种形式给他们援助和配合。
11月30日,成立以列宁为首的工农国防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军事、政治和经济。
随即,便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 。
1918年,苏俄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其内容为: 实行余粮收集制;把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 集中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面对国内反动势力的施压,苏俄开始颁布余粮收集制法令,强制征收农民除维持生存量之外的所有粮食。 英勇的红军士兵 实行实物配给制,食物与商品集中计划配给。 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小工业企业则实行监督。 国家经营所有的外贸活动。 对工人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罢工者即行枪决。 全国实施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政策的实质仍有争议,包括部分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在内一些人认为,战时共产主义实施的目的,即为夺取国 内革命的胜利。但另有观点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是苏俄领导人直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一项尝试,并寄希望于 通过的该政策实施,使经济产量大幅攀升。
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国家的经济顺利恢复起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了。 1922年12月,在全国上下团结的基础上,便召开了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联盟(简称苏联),制定了第一部宪法。 至此,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终于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
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
政策背景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 由于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加上天灾,导致苏俄严重的经济危机,并逐渐发 展成为政治危机。
实施前期
内战形成 国内战争
外国干涉 战时共产主义
由于在彼得格勒爆发的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无产阶级从而夺取了国家政权,布尔什维克党以执政党身份着 手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