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幸福课程指导意见(修改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邗江区小学实施“幸福课程”指导意见(讨论稿)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内涵品质,推进教育公平发展,努力打造“创新教育的示范、精致学校的代表、幸福师生的样板”,特制定邗江区小学“幸福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一、内涵界定
“幸福课程”是以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幸福人生为旨归,以“科学、实用、精致、创新”为宗旨,通过呈现基础性、多样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的课程内容,满足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需求,在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和每个老师的兴趣指向和能力特长,尊重每个学校的发展追求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培养学生具有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健全人格。

使所有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价值取向
(一)均衡与系统结合
根据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

各门课程比例适当,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增加。

(二)知识与经验结合
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旨在根据儿童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把课程内容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使之生活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

(三)选择与适应结合
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课程设置小学以综合课为主,突出区域性、本土化,在课程设置、课时比例上有一定弹性,给学校自主选择的空间,以增加课程对不同地区的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适应性。

(四)个性与共性结合
“幸福课程”中提出的三圈课程既满足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需要;又使家庭、学校、社会的三重主体得到了体现,三重主体的实施者个性人格、意志、情感也必将渗透、体现在情感课程中,从而能更好地发挥研究者主体的作用;还在注重发展广大学生共性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等不同的个体差异。

四、课程结构
幸福课程由三圈课程组成,即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生本课程。

国家课程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的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和社区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上选择的课程。

生本课程是指以学生为本的课程,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生活为着眼点,以学生的生命质量为最终的归宿点,满足学生主体需要的课程。

从课程的主导价值来看,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体现,生本课程是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体现。

从课程的实施功能来看,国家课程是基础课程,校本课程是特色课程,生本课程是个性化课程。

幸福课程的三大板块虽相互独立,有着各自的课程体系,同时也相互关联,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整合的交点,那就是为了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幸福人生。

五、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
1.实施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学校
2.实施目标:根据国家颁布的小学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使全区范围内每个小学生
都能达到相应的要求。

3.实施要点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2)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3)认真执行《邗江区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益。

4. 具体操作:参照《邗江区2012-2013年度小学课程设置方案》。

5. 评价建议:参照《邗江区小学“GDG”素质教育评价方案(试行稿)》。

(二)校本课程
1.实施主体:学校
2.实施目标:
(1)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名称、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安排。

探索校本课程教学方式,为全面开设校本课程积累经验。

(2)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培养自信心、建立
“自我概念”、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

(3)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师
的理论水平。

争取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撰写有特色的案例。

(4)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分看重学科成绩的倾向,以学生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
教育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
需要的育人环境,彰显学校的办学品质。

3.实施要点
(1)在课程设置中有专门的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

(2)明确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课程内容的分布和标准,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

(3)建立一支校本教材研发的教师研究团队,初步形成一套科学、实用的校本教材,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4)加强校本课程的专业研修,使广大教师明晰校本课程实施的意义与价值,了解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范式和教学策略,提高校本课程的实践价值。

4.具体操作
(1)课程安排。

(参照《邗江区2012-2013年度小学课程设置方案》执行)
(2)课程内容:包括公共选修课程和自主选修课程。

各学校校本课程可以参照以下内容开发实施,也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创新具体内容。

①公共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培养学生目标,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开发
出的课程,是在国家课程限定之外的课程,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参加的课程,是对国家
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

其中包括生活教育课程、体验教育课程、修身教育课程。

A 生活教育课程
主要包括安全教育类课程:如《安全教育课》(社会安全教育、公共安全教育、意
外伤害安全教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校园安全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安全演练》(每学期教学区、生活区各一次)。

健康教育类课程:如《男孩课》(男孩生理卫生和男子汉气概、男人风度)、《女孩课》(女孩生理卫生、生育知识和自爱、自尊、
自重、自护以及女性气质)。

生活能力教育类课程:如《快乐秋令营》(入学前的校园
生活习惯培训与教育)、《自主生活课程》(就餐、住宿、生活自理、同伴交往)、
《群体生活教育》(宿舍组织建设和自我管理活动)。

闲暇教育类课程:如《传统游戏项目》(自主开发,组织游戏)。

B体验教育课程
主要包括仪式类课程:如《开学仪式》(每学期初全体师生参加)、《离校仪式》(六年级毕业离校的系列设计)、《入队仪式》(建队节、六一节举行)、《周一校会》(每周利用升旗仪式隆重举行一次)。

校本节日类课程:如植物节、书法节、远足节、
科技节、艺术节、花卉节、读书节、体育节、旅游节、感恩节、英语节等。

实践类课程:如城乡体验、同伴关系日、我的寒假生活、暑假总动员、社区服务课程等。

C修身教育课程
主要包括责任教育课程:如《“校规”课》、《法治进校园》、《我的责任》等。

礼仪课程:如《小学生礼仪课》。

书香课程:如《经典诵读》《小书虫评选》等。

人文
素养课程:如《女红》、《书法》、《午唱》、《油画欣赏》等。

励志课程:如《地方
能人进校园》。

心理教育课程:如《心理疏导课》。

(2)自主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和学生个性开发的,充分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自主选修的课程。

自主选修课程以社团活动形式
开展,主要分为:
A 人文课程:如我来当导游、书法、朗诵欣赏、演讲与口才、写作与鉴赏、中外影社、经典励志、电影鉴赏、英语俱乐部等。

B 艺体课程:如古筝、二胡、钢琴、跆拳道、舞蹈、轮滑、声乐、儿童画、足球、
软陶、乒乓球、硬笔书法、软笔书法、葫芦丝、电子琴、国画、羽毛球、围棋、花样跳绳、篮球、吉他等。

C科学课程:如生物园、机器人、C语言编程、航空模型、动漫设计、科技小发明等。

D生活课程:如人际关系、服饰搭配、十字绣、剪纸、绘画、厨艺等。

5.评价建议:
(1)研究评价的内容与方式,科学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课程的设置和实施状况,了解课程内容的适切性。

周期性地对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能根据课程目标和学校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课程自身特点,建立以管理者、教师、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评价机制。

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法要多样化,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

可采取考笔测、考察、演示、竞赛、成果展示、论文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要重视对校本课程实施中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积极探索便于教师普遍使用和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评和互评的评价办法,提高教育评价的有效性。

(3)把校本课程的实施纳入学校办学质量的综合评估指标之中,将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计入教师工作量,并纳入教师考核、评聘和晋级的内容。

(三)生本课程
1.实施主体:家庭、社会实践基地
2.实施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个性化
潜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化体验。

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指导家庭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通过个性化课程的实施,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

3.实施要点
(1)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向家长阐述生本课程性质、设计思路、实施策略,提升家长基本理念。

(2)以生本课程规划书为载体,积极指导家庭研究学生的需求,整合学校内外教育资源,提供信息支持,为学生找到适合其发展的个性化课程。

(3)以家校平台为载体,向家庭提供信息资源和课程实施建议,保障每个家庭的个性化课程和顺利实施。

(4)以学校资源与平台为载体,为家庭个性化课程提供个性化跟踪评价。

4.评价建议:尊重学生特点,以多样化和丰富性的个人成长档案作为评价的主要内
容和方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