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海潮(东南形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望海潮(东南形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
教材
《望海潮》(东南形胜)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本单元学习各时期古典诗歌名作,重在“诗意的探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作品,积累阅读经验,提高诗歌审美鉴赏与评价能力,增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本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也是其慢词长调中的代表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有“音律婉谐,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今”之誉,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意义。

课标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把握作品内涵,加深理解,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作品,积累阅读经验,培养审美趣味,增进理解,提升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强调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情
(授课班级为普瑞高中美术实验班)对语文学习有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基础较薄弱;
学习过诸多词中名作,了解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

没有学习过以城市为歌咏对象的诗词;对宋词风格的认识停留在“豪放"“婉约”的二分法,缺少诗词发展史的相关知识;对古人的“投赠"传统缺乏认识,易矮化理解为溜须拍马,曲意逢迎;学习缺乏系统性,停留在对单独一首的诗词的理解上,有待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反复吟诵,感受词的音律美;背诵本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词中铺陈、点染的艺术手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
运用联想和想象,品味词的意境美;
借鉴本词艺术手法,尝试文学写作。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感知宋词的魅力,管窥孕育出宋词的宋代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1.鉴赏课文中描绘的景象;
2.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史上的开创意义。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的艺术手法;
2.正确理解、评价本词。

教学过程
范读,导入
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说,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

他到底是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柳永的《望海潮》,跟随他的笔触,回到那个令人神往的时代。

【课件】正音诵读节奏
(教师范读)
任务一:小剧场,文本解读
不知各位同学听了我的范读是否可以感知词中的韵味与魅力?柳永词在当时便已经“传播四方”,广为流传,所谓“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不仅在宋朝的领土内受到追捧,甚至还流传到了敌国的皇帝那里。

(小剧场:柳词陈太平胜景,狼主怀吞宋之心剧本见文末)
1、问:《望海潮》中的杭州,美在何处?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

(在情境中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板书)
参考: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
十分繁华。

远远望去,柳树像重重轻烟,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

微风过处,翠绿色的帘幕在吹拂下轻轻摆动,城内高低错落着十万人家。

茂密如云的大树绕着江堤,奔腾的江潮卷起层层浪花。

钱塘江就是一处天然的壕沟。

市场上摆放的都是珠宝,家家户户堆满了美丽的绸缎,人们竞相攀比富庶豪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有人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少女们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2、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归纳)
参考:
市井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郊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静态云树绕堤沙
动态怒涛卷霜雪
自然景观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人文景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物质生活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精神生活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百姓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嬉嬉钓叟莲娃
官员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古人评价柳永词“承平气象,形容尽致”(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把北宋长久的太平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课文从多个方面描写了杭州城市的繁华与美丽,请大家一起朗读,读的同时请在脑海中想象,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齐读)【一读,品内容】
任务二:精读,手法探究
【课件】柳耆卿与孙何为布衣交。

孙知杭州,门禁甚严。

耆卿欲见之而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见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
路。

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

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

"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杨湜《古今词话》)从古人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柳永创作本词,目的是得到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问题:本词是一首“投赠之作”,意在取悦对方以求赏识,作者如何达到这一写作目的?这种行为是不是在低三下四地讨好呢?
提示:当问题中出现“如何",解答应分析手法。

1、铺叙——创新词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朱熹《诗集传》)指直接罗列出一连串相关联的内容,按一定顺序组成一组句群。

如《孔雀东南飞》中讲述刘兰芝的教养“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以及她的穿戴“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以赋入词",柳永大胆借用汉赋和六朝小赋的主要手法铺陈,在创作的大量慢词中恣意渲染。

将都市作为写作对象,创造了大量的都市词,极大地丰富了词的内容。

2、点染手法
出自国画术语,本义指使用深浅不同的墨色作画,“点”的着笔面积小而颜色深,“染"的面积大而颜色浅。

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点”,就是正面点明,总写抽象的情、理;“染",就是侧面烘托,分述具体的事物、景象。

点染结合,共同营造意境,表现情志。

提问: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找出并加以说明。

提示:上阙先点“形胜"“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这些都属于染。

下阙“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

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

正是因为柳永在本词中巧妙运用了铺陈与点染的手法,加之“归
去凤池夸”的美好憧憬,这篇“投赠之作"不仅没有低三下四,曲意逢迎,相反还展现出了大气磅礴的大家手笔。

经过柳永的大胆创新,词在篇幅得到扩充的同时内容也更加丰富,这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影响深远。

读懂了手法,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可谓更上一层楼,请再朗读一遍。

各位男同学要读出大气、恢弘的都市气魄;各位女同学,“愿借朱唇婉转歌之”,要读出其中的迷人风情。

(学生齐读)【二读,品手法】
课堂小结
《望海潮》作为柳永慢词长调中的代表作,以浪子词人的独特体验和情感记忆,大开大阖的赋家之笔,一句一景,浓墨重彩的铺陈,层层点染出一派繁华安乐的都市图景。

早在一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公元11世纪就创造出了如此富丽繁荣又不失精美雅致的都市,如此灿烂辉煌的文明,这足以令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傲。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透过宋词一代巨匠柳永的这篇《望海潮》,我们可以窥见那个令人向往的时代迷人的风采。

带着对宋代文化的无限向往,让我们一同在琅琅书声中穿越回那个时代。

(学生齐读)【三读,品文化】
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词;
2.练笔:借鉴《望海潮》铺陈与点染的艺术手法,从多个角度叙写一所你喜爱的城市或你就读的学校,写成词的形式更佳。

望海潮·一中普瑞学校(下水例文)
湖光钟秀,黔中名校,丁酉自此传道。

山引画桥,水接远目,泮宫巍巍宣教。

晨钟书声好,暮灯净几照,襟怀渺渺。

昼闻诗书,夜砺德操,勤学早。

古今中外通晓,致文理真知,华章翰藻。

建树杏坛,泛舟学海,矢勤矢慎其效。

尘杂莫相扰,喜山长雅望,多士学饱。

明日云帆高挂,共忆故园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当注重诵读。

读是运用语言的实践,是发展思维的时机,是审美鉴赏的方式,更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与核心素养桴鼓相应。

读既是方法,又是目的,诗歌教学中的多次诵读,有助于形成线索和搭建结构。

“针对”应试学习诗歌,仅追求应试技巧,是舍本逐末,教学不能缺失鉴赏审美的过程。

不提高鉴赏能力、文学修养,不能“用文学的思维、文学的方法,回答文学的问题",就背离了诗歌鉴赏的宗旨。

诗词是中华文化宝贵的遗产,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绝佳养料。

解读古代文学作品,既要“以意逆志",从“人之常情”出发,又要避免以“今之众人"非“古之贤人”,使古人古诗“矮化"。

应当引导学生以历史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待作者,纵使存在局限,也应给予“温柔的同情”,以正确的评价和认识,增强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

附:小剧场剧本
柳词陈太平胜景狼主怀吞宋之心
(2名学生分别扮演“完颜亮”“军师",其他学生扮演“群臣”)完颜亮:朕,大金国天子,完颜亮是也。

早闻宋朝一片锦绣江山,朕有意大举南下将它消灭,特请军师前来商议!
军师:臣在,参见狼主!
完颜亮:军师,不知这宋朝的京城,是何模样?
军师:狼主请看。

完颜亮:哦?《望海潮》?(大声朗读)
___ 嗯——好词!
军师:有道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狼主可知道,这词里写的杭州城,好在何处?不妨请诸位大臣讨论一番。

完颜亮:列位爱卿,能否给朕说说,这词中所写,美在哪里?
问:《望海潮》中的杭州,美在何处?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

(等待军师提示,完成“文本解读”任务)
军师:启奏狼主,这宋朝杭州真真是秀美雅致、风光无限、物阜民丰,好一个富贵温柔乡啊!
完颜亮:哈哈哈哈,如此美景,朕定要收入囊中!传旨——
___ 朕即日亲率大军,兵分四路,南下灭宋,此去定要——(投影)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剧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