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一种美德与习惯演讲稿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信是一种美德与习惯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是一种美德与习惯】。
所谓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班集体有责任感。
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道德标准,从幼儿园我们就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到小学我们又学习了【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这两个故事深刻的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诚实,一旦失去了信任,你将失去一切,包括生命,一个人只有讲诚信,别人才会尊重他,称赞他,亲近他,信任他,有困难才会帮助他,同时被人信任也是一种幸福与尊重。
记得有一次,我与妈妈去单位上班,到了单位门口,由于快迟到而妈妈兜里又没零钱正着急呢,这是开出租车的阿姨说:“快进去吧,要不然迟到了,改天碰到我再给我吧,”就这样我与妈妈感恩的望着阿姨并与他再见,到了下午下班,我们来到出租点,寻找那位信任我们的阿姨,可是没找着,我们心里很失望,一连几天我们一直在出租点寻找……过了好久,妈妈下班回家告诉我她把打车的还钱给了那位善良的阿姨了,我听了以后,心里如释负重,妈妈告诉我这些天她每天上下班都会多注意出租点,因为别人信任我们而我们更不能失信。
通过这件事我真正明白了诚实守信,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的真正道理。
同学们,让我们都来讲诚信吧,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
一定要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只要我们人人讲诚信,时时讲诚信,从小养成讲诚信的好习惯,这个社会才会更美好。
所以我说诚信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美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弘扬诚信美德演讲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我想读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格言》的人,对这句话一定不会陌生,这是里面讲诚信篇中选自《论语·为政》的一句格言。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大国,《论语·学而》中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礼记·中庸》中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最讲信用的,而历史和现实也充分证明:诚信为本,于世于人,于国于民,何其重要。
回想从开天辟地至今,就有着许多讲诚信的故事。
西汉初年,季布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讲信义,当时谚语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由此有了今天的“一诺千金”这一成语。
北宋晏殊参加殿试,发现考题正是自己曾写过的,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向君主和主考官说明实情,要求换个考题,《晏殊诚实无欺》这一美德故事也因此流传至今。
伯牙,子期,一个抚琴,一个听音,衣袂飘飘,风清云淡,于是在高山流水中结为知音,并庄严约定,后来故人逝去,再无知音,伯牙宁可断琴。
这约定与断琴,便是对友谊的诚信。
方志敏,一位无私的共产党员,他的遗书可谓朴实而又感人:“我经手的钱有上百万,但我知道那是普通百姓的血汗钱,是用于革命事业的。
”相信这番话会令“伸手派”汗颜。
这遗书体现了入党宣誓时定下的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诚信,千金难易。
可如今,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各种文化交融,价值取向多元的社会里,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诚信“一文不值”,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过时”。
这种错误的迷失,导致了个人乃至社会行为的偏差。
在这里不妨举个例子。
华裔美国科学家微软中国研究院前任院长李开复博士,去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给中国留学生的信》,文中写到他面试一个求职者的经历。
在面试谈话的过程中,求职者表示,如
果录用他,可将在原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
可是李博士并没有录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缺乏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诚信”。
文中还写了有关中国留学生的实例,某些中国学生拿着读博士的奖学金到了美国,可一有工作机会,他们就马上申请离开学校,将自己的承诺抛在一边。
想一想,长此以往,我们失去的仅仅是诚信吗?
不!我们失去绝不仅仅是诚信!
有人认为,当今社会缺少人文关怀。
其实主要就是精神家园的迷失,缺乏诚信,就是精神家园迷失的具体体现。
因此,寻找精神家园已经成为人文关怀的首要任务。
那么,到哪里去寻找精神家园呢?
×年4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格言》一书全国出版发行,江泽民主席为该书题词:“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李岚清副总理为该书所写的序中指出: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
我想,这无疑是我们至美至善的精神家园。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美德铸造了我们民族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壮大的精神源泉。
它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它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因此,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新阶段的时候,我们更要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许还有些人会觉得,传统美德离我们很远,我们只要安于本分,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就行了。
可是你想过吗?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与朋友相聚不失约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
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吗?!
随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格言》的不断出版和发行,全国上下都掀起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浪潮。
我们坚信,有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健康成长!我们期待,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中华传统美德将会再放光彩
美德演讲稿:诚信是一种美德
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
诚实守信是忠诚老实,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
所谓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
诚实的人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不篡改事实,同时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
诚实的人反对投机取巧,趋炎附势,吹拍奉迎,见风使舵,
争功诿过,弄虚作假,口是心非。
一个忠诚老实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时时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
因此,忠诚老实的人也有可能犯错误,但同虚伪的人犯错误的性质不同。
诚实的人犯错误是由于认识能力和认识方法方面问题造成的,而虚伪的人犯错误则是由于不诚实,属于道德品质问题。
所谓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
诚实和守信两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
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
“诚实”是真实不欺,“信”也是真实不欺。
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
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毫无保留地实践自己的诺言。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历来重视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
东汉许慎着《说文解字》说:“信,诚也”,古代的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征,为证明,证验之意,“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就是说人说话要算数。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孔子也多次讲过诚信,如:“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孟子论诚信:“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
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
墨子也极讲诚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庄子也极重诚信:“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诚之极至,不精不诚,就不能感动人。
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韩非子则认为“巧诈不如拙诚。
”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
诚和“信”是不自欺,是内心和外部行为合一的道德修养境界。
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
原因是内心总会有冲突,他一方面知道要为善去恶,而另一方面他还为情欲所蔽。
“欲动情胜”,所以其内心总会有不自愿遵行道德的想法,因此,我们要经常进行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诚实守信,是真、是善、是美,是真、善、美的统一,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养,才能达到这一美好境界。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一个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糊弄国家与社会,骗取荣誉与报酬的人,他们是要遭人唾骂的。
诚实守信首先是一种社会公德,是社会对做人的起码要求。
在中国古代,上至贤明君主,下至平民百姓,留下许多诚实守信的故事。
如曾子以信教子。
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
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
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于是曾子把猪杀子。
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商鞅立木树信。
商鞅是战国时期着名的变法家。
为了树立威信,商鞅在变法前下令在秦国都城南门外立一根3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把木头搬到北门,赏10金。
人们不相信,无人搬动木头。
商鞅把赏金长到50金。
一男子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他50金。
商鞅这一举动,使人们感到他是个说话算数的人。
于是商鞅的新法也获得了人们的信任。
很快就在秦国推广了。
中国古代也有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例证。
如烽火戏诸侯。
西周建都丰镐,接近戎人,周天子与诸侯相约,要是戎人来犯就点燃烽火、击鼓报警,诸侯来救。
周幽王的爱妃不爱笑,惟独看到峰火燃起,诸侯的军队慌慌张张从四面赶来时而大笑不止。
周幽王为博得褒姒高兴,数次无故燃起峰火,诸侯的军队多次赶到而不见戎人,认为受了骗。
后来戎人真的来了,已无人来救。
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为天下人所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