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模拟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一模拟测试题
【导语】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
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核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
有效的学习方法。

今天作者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必修一模拟测
试题》,期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篇一】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
题2分,共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残垣(yuán)卜筮(pǔ)伶俜(líng)血浓于水(xuè)
b.否泰(pǐ)分外(fèn)坍圮(pǐ)挥斥方遒(qiú)
c.偃仰(yǎn)机杼(zhù)文案(dú)载歌载舞(zǎi)
d.踟躇(chí)呜咽(yàn)子衿(jīn)殚精竭虑(dàn)
2.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2011年第xx届新浪微博微小说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参赛作品要符合穿越小说的特点,且短小精悍,形象鲜明,有动人的故事情节
和平易近人的语言文字。

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严禁抄袭剽窃,广大微
博用户有权揭露非原创作品,主办方有权收回颁发给非原创作者的奖品。

a.如火如荼
b.短小精悍
c.平易近人
d.揭露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遭到了中国观众
的烈火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判。

b.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近日有点烦,两件馆藏品——长沙窑人物
贴塑大执壶和磁州窑白地黑花鼓,被质疑为假的仿品。

c.x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d.伊朗外交部长萨利对英国驻伊朗大使馆遭到冲击表示“非常遗憾”,并今后将避免此类突击事件不再产生。

4.顺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读着那光怪陆离的青松,读着读着,终于读出了生物学的一条
基本原理:由于全部生命的进程,就是一个不断改造环境,创造自我的
进程,这也是适者生存的规律。

①只要坚持着一种信念②创造出自己的生存空间来③就可以够适应、改变这种环境和条件④不管当时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如何⑤凡是有着
强烈生存愿望的生命
a.⑤①④②③
b.④①⑤②③
c.⑤④①③②
d.①⑤④②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0分。

浏览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
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作甚其然也?”客曰:“‘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
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
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
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漫游,抱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说明毛病的一项是()(2分)
a.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b.七月既望(望:农历十五或十
六日)
c.下江陵(下:往下游走)
d.山川相缪(缪:缭绕)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知不可乎骤得/儿寒乎?欲食乎?
b.月出于东山之上/多于南亩之
农夫
c.顺流而东也/而望幸焉
d.固一世之雄也/千万人之心也
7.选出与例句“而今安在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b.之二虫又何知
c.秦人不暇自哀
d.而又何羡乎
8.下列对文章的知道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风景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
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演奏极其幽怨的音调,引发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

b.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创造出景、情融会,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域。

c.作者描画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
景象,显露出不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苦闷。

d.苏轼借主客问答的情势表达了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纵情山水、及时行乐的思想情绪和生活态度。

这种复杂的情感态度,决定于儒、道、佛等文化在他身上的综合积淀。

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7分)
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分)
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4分)
10.浏览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何皎皎
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
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⑴诗中的主人公为何“忧愁不能寐”?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3分)
⑵这首诗是如何刻画主人公“忧愁不能寐”的情状?请作扼要分析。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8分)
⑴仰观宇宙之大,足以极视听之娱。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⑵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
⑶越陌度阡,------------。

------------,心念旧恩。

(曹操
《短歌行》)
⑷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

(《氓》)
⑸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3分。

浏览下文,完成12~15题。

蒲公英高晓云
有一种野菜,母亲亲切地叫它“黄黄”,儿时的我一直学着母亲
的叫法叫它“黄黄”。

它有细密的花瓣,每一层花瓣又都排列得那么整
齐划一,最先舒展的排列在花朵最外边,细而长,像极了那一把把江南
女子撑着的油纸伞。

小黄花虽小,开起来也有别样的傲气。

在万物复苏伊始,在燕子
还未归来之际,在草儿才开始探头探脑之时,只要春过处,它不择环境、不择冷暖,只要泥土吐露芳香,那小金花,就以一个家族的霸气开的明
艳无比、开的高高低低、一泻千里。

当花落之时,它又变成另一种样子的小灯塔,像一颗颗绿色的桃心。

没有花苞那样饱圆润,但桃心形长得却非常的标准、可爱。

此时,
花茎将它举得更高了,渐渐地、默默地不知什么时候,从桃心似的灯塔
里孕育出了它的种子,那一个个种子都插上了仙子的翅膀,渐渐被开释
了出来。

它们你拥着我、我挨着你十分密切,瓜子仁形的细小的种子每
人手中都高举着一个棉花糖,好像要开一场盛大的宴会。

它们的小集体
整体出现出来就变成一个个毛茸茸的圆球了,圆得简直不可思议!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微风的召唤中,对飞行技术驾轻就熟的“小伞兵”们就开始了它人生中的美好的旅行,脚步停留在哪里,下一次春来,那里便是一道绚丽的风景!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学名——蒲公英。

春天来时,母亲就一手挎着芨芨草编成的小篮,篮子里随手放上
两把小铲子,一手带着蹒跚学步的我,在田埂边、在沟渠里找寻着蒲公英。

不一会儿母亲就铲满了一篮。

回到家,母亲将藏匿在其中的泥沙洗
得干干净净,“黄黄”的叶子都发亮了。

之后在开水锅里烫熟了,捞出
又放进冷水里漂一天。

母亲说这样漂了苦味就淡了,味道就更鲜美了。

漂完后,母亲又把水攥干,切段放进盆里撒了盐、花椒,用熟油过了一遍,加上味精拌匀又加了少许的醋连续拌匀。

母亲夹起一筷子尝了尝说:“好香啊!”对于年幼的我来说,那涩涩的苦味是不合我的口味的。


渐长大了,尝过了很多菜,相比之下,才尝出“黄黄”留在最后的幽香、
合口、出污泥而不染。

上了小学后我也能学着母亲的样子一手挎篮一手
拿铲,寻觅蒲公英的身影了。

每到春天,寻觅它成为了我童年的趣事,
也成了我人生中的美好而幸福的回想。

而今,我已初为人母。

每到春天,恰巧碰到母亲农闲时,我会随
着母亲、带着蹒跚学步的孩子,一人一个小篮,一人一把小铲,我挎着
母亲的臂弯,孩子挎着我的臂弯,三人连接成一个一字长阵,挑选在一
个阳光大好的下午,迈着悠闲的步子,在田间地头甜蜜地寻觅着或吐绿
或芳香的蒲公英。

我们就这样享受着阳光洒满田间地头、洒满全身的暖和,还有三
代亲情,在平整的田间、在柔软的田埂边寻觅着。

我想:蒲公英之所以
有这样旺盛的生命力,不仅由于它有着成千上万个像小伞兵似的种子,
还由于它那不挑剔、不高傲,生在哪里哪里就是家那样随遇而安的品xb!
又一个春来时,母亲打电话询问我:“吃不吃‘黄黄’?”谁料,
星期一的清晨,我刚到单位门口,门房大爷就说有人给我带东西了。


来母亲托人将“黄黄”从乡下带到便车上,辗转又带到了我的手上。


晨7:30,我的手里已经扎扎实实捧着一袋包装完好的“黄黄”。

“黄黄”于手掌当中,还是温热的!
母亲对她的“黄黄”依然热情不减。

其实,它的味道一直以来都
是苦的,哪怕是在被烫熟漂了一晚上之后,也还是苦的。

在她小时候那
个受饿的年代里,“黄黄”曾救过许多人的命。

那是怎样的一种爱好与
感激之情啊!渐渐的,我在无形当中也开始逐年逐年地更加爱好它了,
不仅爱好它金黄色的、灯塔似的小花,爱好它的小种子拉开小伞破釜沉
舟地放飞着自己的企图那样的魄力,爱好它飞到哪里哪里就是它的家那
样随遇而安的心胸,更爱好能带着孩子随着母亲一起找寻它小巧的身影
的那一份温馨,那一份挚爱亲情。

此刻,我竟是这般固执,这般固执地想念“黄黄”,想念那个把
蒲公英叫“黄黄”的人。

12.文章首段写道:“有一种野菜,母亲亲切地叫它‘黄黄’,儿时的我一直学着母亲的叫法叫它‘黄黄’。

”请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

(3分)
13.文中的“蒲公英”有什么内涵?请联系全文作扼要的分析。

(3分)
14.文章叙述的是“我与母亲”,为何却以“蒲公英”为标题?(4分)
15.下列对文章的知道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黄黄”有细密的花瓣,且排列整齐,细而长,像“一把把江南女子撑着的油纸伞”,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描画出蒲公英的形状。

b.蒲公英“你拥着我,我挨着你十分密切”“好像要开一场盛大的宴会”,凸显“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的道理。

c.文章中作者以深情的笔调描写了母亲采撷“蒲公英”的场景,不仅回想了往昔生活的苦涩,也衬托出本日生活的甘甜。

d.“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学名——蒲公英”一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写蒲公英的“形”过渡到写蒲公英的“神”。

e.文章中两次描画了“我”与“母亲”“一手挎篮一手拿铲”,寻觅蒲公英的场景,不仅由于蒲公英幽香可口,也由于它包蕴着一分真挚的亲情。

四、本大题2小题,共9分。

16.将下面的三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

(3分)
①“倒按揭”是养老的一种方式。

②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房屋产权具有者抵押自有产权的房子。

③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综合评估一些因素后每个月给房
东一笔固定的钱。

17.请你为学校第xx届校运会写一段前言。

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很多于60字(含标点符号)。

(6分)
五、本大题1小题,共40分。

18、浏览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40分)
正能量,科学的说明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
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

而在生活中,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
向上和期望、促使人不断寻求、让生活变得美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积极、乐观、豁达、镇定、朴素、简单、宽容、仁慈……这些都是生命的
正能量。

请以“人生需要正能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符合文体要求;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很多于700字。

【篇二】
第Ⅰ卷(积存与运用共36分)
一、挑选题(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D.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B、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顾笑武阳
C、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亚父受玉斗,置之地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
B、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
C、且为之奈何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秦王还柱而走夜缒而出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
⑤诚能得樊将军首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两个“诚”字相同
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不同,两个“诚”字不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相同,两个“诚”字不同
D、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两个“诚”字不同
5、对下列特别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晋,何厌之有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③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④欲呼张良与俱去⑤吾属今为之虏矣⑥此亡秦之续耳⑦竖子不足与谋⑧沛公安在⑨唯利是图
A、①⑤⑨②⑥⑧③④⑦
B、①⑧⑨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⑧⑨②③④⑦⑤⑥
D、①⑧②⑨③④⑦⑤⑥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②樊於期乃前曰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函封之④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⑦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⑧素善留侯张良
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A、①②⑦③④⑤⑥⑨⑧
B、①②⑦③④⑤⑥⑨⑧
C、①⑦③④⑤②⑥⑨⑧
D、①⑦③④②⑥⑨⑤⑧
7、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③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④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⑤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⑥秦王眼花很久⑦樊於期左袒扼腕而进曰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
为婚姻
A、①③⑥
B、①④⑧
C、④⑤⑥
D、②⑤⑧
二、(16分)
8、翻译课文中的句子。

(6分)
①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3分)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3分)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①指导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②消散了/乃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戴望舒《雨巷》)
③满载一船星辉,----------------。

④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⑤--------------,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⑥复为大方羽声,--------------,发尽上指冠。

⑦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荆轲刺
秦王》)
⑧真的猛士,---------------,----------------。

⑨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三、(6分)
10、用“……使……”这种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
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

(不超过25个字)(3分)
19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0.7摄氏度。

研究显示,温
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

在低纬度地区,气温即便升高1~2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

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快,如果气温升
高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
的产量。

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
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

另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产生作用
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着落作物产量。

答:
11、请根据提供的上联,对出下联(暂不推敲平仄)。

(3分)
上联:智勇毛遂真名士
下联:
第Ⅱ卷(浏览与鉴赏共44分)
四、挑选题(9分,每小题3分)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赵王张敖以为
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
如是,臣等请为乱。

”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
当虫出①。

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
不倍德。

”卒私相与谋弑上。

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

”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

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出宣平侯,因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叔为汉
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位,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
战死者数百人。

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
三族。

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
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于是复召舒以为云
中守。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人死后时间久长则尸体腐烂出虫,指死不得葬。

12、对下面加点的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箕踞骂之箕踞:指狂妄的坐姿
B、王长者,不倍德倍:背离、背叛
C.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微:如果没有
D、士争临城死敌敌:敌人、仇敌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进言田叔等十余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召田叔问之曰皆白衣冠以送之
C.臣等请为乱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虔诚而遭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导致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由于孟舒对赵王的虔诚;二是由于孟舒体恤下情,爱惜士卒,士卒对他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事先就想到起用孟舒。

他用人谨慎,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孟舒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其为云中太守。

五、文化经典浏览(10分)
15、浏览下面《论语》中三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10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而》)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君子去仁,恶乎成名?(3分)
译文:
②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3分)
译文:
(2)浏览三段文字,用自己的话概括孔子对富贵和贫贱的态度。

(4分)
答:
六、文学名著浏览(4分)
16、《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请扼要回答。

(巴金《家》)
答:
七、诗歌鉴赏(6分)
17、浏览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嗔(chēn):嫌怨。

焙(bèi)茶:用微火烘烤
①作者在诗中刻画了山农怎样的形象?(2分)
答:
②作者在这首诗中,写出了山村环境怎样的美?请你作扼要赏析。

(4分)
答:
八、现代文浏览(15分)
浏览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

挽救教师的“绝活”
沈国全
相对于老一辈的学者,现在的教师们还有多少“绝活”?如今的
教育界,又有多少“绝活”濒临灭绝?
王钟翰先生在《孟森先生与邓洪二师》一文中有一段令人心驰向
往的描写:记得我听邓师讲义的情形,师年未四十,身材中等,长年长衫,冬日则红顶瓜帽马褂。

授课时神态端庄自然,娓娓道来,上下五千年,历的重大事件,经他条分缕析,立刻疑团尽解。

邓师精熟史籍,从
不带书本大纲之类笔记本上课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直似藏于胸中,随时引用,顺手以八分体书于黑板,板书遒劲有力,同学莫不佩服
之极……
从王钟翰先生的描写来看,邓先生的“绝活”是:超强的记忆力
与“精熟史籍”,还有“板书遒劲有力”,令“同学莫不佩服之极”。

还有一篇文章讲述“讲台上的名家风采”,请答应我大段引述,
和大家一起领略大师们的风采——
辜鸿铭:这个清末国学大师在上课之前先和学生约法三章:1.他
一进教室,学生必须起立致礼;下课后,他先离去,学生再走。

2.要求
学生背诵的课文,上课检查若背不出,不许坐,要一直站到下课。

3.能
受得住束缚的听课,受不了的可趁早退堂。

如此做法,现在的大学教师
一样不会这么做,中学教师一定不敢这么做。

可他要求虽严,但古文烂
熟于胸,英文又呱呱叫,加上滑稽幽默,一样是没有学生退堂的。

讲到
中意处,他会忽然唱段小曲,或者从长袍里取出几颗花生糖果大嚼,令
人忍俊不由。

梁启超:他给清华大学学生讲课,走上讲台,打开讲义,眼光先
向下面一扫,然后是简短的开场白:“启超没有什么学问——”接着眼
睛向上一翻,轻轻点点头,“可是也有一点喽!”既谦逊又自负。

他记
忆力特殊,四书五经、历史典籍、诗词歌赋,常常张口即诵,偶然顿住,用手敲一敲光秃秃的脑袋,立马想起,又连续大段大段往下背。

有时讲
课讲到要紧处,便成为表演,载歌载舞,情不自禁,或掩面,或顿足,
或狂笑,或叹息。

讲到欢乐处则大笑而声震屋梁,讲到悲伤处则痛哭而
涕泗滂沱。

听他的课,实在是种享受。

……
可见,作为文科的教师,“绝活”主要有:背功、写功、书功、
演功、诵功、唱功等。

而“写功”中的古文写作、对对子、古诗词创作
现已几乎成为“绝”活,五十岁以下的教师大致没有几位掌控这些本领了。

其次是对传统戏曲的“唱功”,随着传统戏曲的衰微而真正成为“绝”活了。

“书功”,尚有部分爱好者学习着,不过随着电脑的普及,再下一代可就难说了。

“诵功”中的对古诗词曲的吟诵已然成为“绝”活,我们只能在电视上领略几位八九十岁的老先生吟唱了。

时期在发展,某些技艺的失传也许属于正常情形,但是,作为教
师基本功的这些“绝活”还是不要让它失传的好。

这些“绝活”是构成
一位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了这些“绝活”,还奢谈什么
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

多媒体也许可以取代部分“绝活”的魅力,
乃至比人做得更“绝”,但那只是“机器的魅力”而不是人的魅力。


教育终究还是要靠“人”的“心灵交换”来完成的。

在这里,让我们一
起呼吁——
挽救教师的“绝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