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二小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4儿童与发明教案设计冀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儿童与发明
教材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发明都与儿童有关。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为我们娓娓讲述那世上的第一支口琴、听诊器等等的诞生都与儿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告诉我们:“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注音的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项与儿童有关的发明.
4、体会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搜集有关的发明故事,通过阅读与交流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及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与交流文本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儿童
的奇想、创造、发现,往往成为发明家无价的珍宝,创造的
源泉。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发明创造与儿童有关的小故
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流利.
2、开火车读课文,检测字音的掌握情况。
3、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出示中心话题: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介绍了几种与儿童发明有关的发明?摘抄有关内容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发明与该项发明有关的儿童活动
1、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灵感……无价的珍宝、创造自主读文,交流感受。
这是篇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先引导学生自读通读课文,交流疑问,并进行自主解决,教师适当点拔。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既在了解课文内容又锻炼表达能力.
让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
的源泉.
2.这段话开门见山,点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
指出了发明创造与儿童的关系:儿童的奇想是发明创造的灵感。
3. 课文中还有哪一部分的内容与此段相似?(文章最后一段)
4.这种表达方法叫首尾呼应,课文的结尾段和开头彼此呼应,
主要作用是再次说明很多发明都源于儿童的创造、奇想与发现,并希望我们善于观察、勇于发现,敢于创造。
5、玩儿腻了,她想出个新花样……谁知竟吹出了声。
6.女孩儿只是因为玩儿腻了而想换个新的玩法这样一个简单的目的,连自己都没有想到能发出声音,这不经意间的发现竟
然成为音乐家布什曼发明口琴的灵感源泉。
让我们感到发明与
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7、比斯特正要发作,……并突然大叫起来。
8. 儿子不但把爸爸眼镜打落在地,打碎了镜片,还捡起碎镜片,真够调皮的。
但他的大叫却是新奇的发现,因为镜片脱离
9. 镜架贴在眼前照样能看见东西。
儿子的恶作剧作为一项伟大发明。
其实发明的源泉就在我们身边。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2出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发明与儿童的小故事,在小组讲一讲,并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3、师小结:课文为我们列举了五个事例说明许多发明的奇迹都源自儿童的需要、奇想与发现,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发现、你也能成为小发明家。
课后测试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木梳( )古笙( )叩( )诊琢( )磨
华裔( )孕()育细nì ( )苦nǎo( )
崎qū( )高深莫cè( )天真无xié( )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身手不凡:
异想天开:
恶作剧:
3、填空。
孩子们的创造、需要、奇想与发现,往往是发明家们( )的珍宝,()的源泉.音乐家布什曼受女儿( )的启发,制成了世界第一只();医生雷内克看到孩子们玩( ),发明了( );为了满足女儿(
)的需求,美国人兰德发明了();而比斯特则是因为儿子的()发明了()。
备注
10 古诗三首
马诗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类生字,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
2。
感悟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马的形象,感受马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了解诗的大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配乐范读,感受诗句
二、默读,画出4个一类生字,强调“燕、络”的读音
三、边讲读诗文,边学习生字
(一)介绍诗题及作者。
(二)讲读第一、第二句。
1.解词: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环境。
2.指导朗读.
3.学习“燕、钩"。
(三)讲读第三、第四句。
1。
解词:
何当:何时将要。
络脑:马笼头.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诗意:我何时才能骑上头戴金络头的骏马,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自由地驰骋在疆场上建功立业呢?
2.指导朗读。
3。
学习“络、踏”。
四、总结:《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马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
五、作业:背诵这首诗
石灰吟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
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了解诗的大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看诗句,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
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做上记号质疑。
3。
指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4。
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
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
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
2.再读体会,思考:作者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3。
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诗人借石灰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
4。
情感朗读,赛读.
5。
齐读.
四、拓展延伸
1.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可见,《石灰吟》就是于谦自己一生的写照啊!
2.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不信,我们再来看一首: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此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
“乌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阳和",原指和暖的阳光,这里指煤炭的热力。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两句意为:开凿出来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热力。
“爝(jué)火”,小火把.“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意思是:煤炭燃烧像火炬,使人感到无限温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
“鼎彝”指帝王宗庙的祭器;“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这两句的寓意是: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为国家作贡献。
最后两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愿意尽最后一滴血、一份热,为人类造福。
五、总结学法
1.学生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石灰吟》的?
2。
老师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六、作业
1.收集有关于谦的故事。
2。
收集托物言志的古诗。
竹石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4个生字。
2。
学习看注解,读懂诗句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
体会竹子扎根岩缝之中坚忍不拔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生字,诵读古诗。
2。
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介作者:郑燮,他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
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2.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
板书:竹石
二、学习古诗
1.学生自学古诗。
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全班集体正音。
3。
教师吟诗,学生思考古诗是写竹,还是写石?
4.小组讨论。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立:站立,扎根。
破岩:风化的岩石。
磨:磨难。
坚劲:坚定,强劲。
尔:你。
任:任凭。
5。
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
原来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之中。
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
任凭你刮东西南北的狂风。
三、诵读古诗,体验情感
1。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会诗人写竹,是写什么?(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
2。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3.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四、课外拓展
1。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
李白《慈姥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
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石
郑燮
六、板书
最美好的礼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灵。
过程与方法:
1.谈话导入,初步感知“给予是快乐的”的道理。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
3.研读课文,体会保罗和小男孩的内心,感受快乐的真谛。
4.拓展延伸,进一步感悟“给予是快乐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乐于奉献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领悟“给予是快乐的”的内涵,懂得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情操是本文重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8 匆匆
教学目标
1。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
积累语言。
3。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初步感受
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估算一下,按 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读好标注拼音的词语,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接读课文;教师和学生评价。
)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让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从整体上了解.)
教师指导“问号”的读法。
大家看“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教师范读,学生练习.)(因为这篇文章中的问句比较多,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读好一个问句,其他句子学生也会受到启发,从而能读得更好。
)
三、默读课文,个性感悟,交流感受
出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
边读边随着作者的描写,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读完以后,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你想象到了什么?说说自己读文章以后的感受.
四、自由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问题
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符号。
对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对文中的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画出有关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学生默读课文)
五、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揣摩朗读
出示要求:1。
不懂的地方通过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
找出了那些印象深的句子,设计如何读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
3.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小组内互相交流)
六、全班交流,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你们小组画了哪些句子?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学生汇报)
2。
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婴儿、少年、青年、现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流逝.(鼓励学生讲出自己和时间有关系的一些故事.)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
(用身边的人和事,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积累,对时间匆匆可以感触更深)
3.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除了想象作者当时的心情,还要加深我们自己的感受。
下面同学们再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老师指导朗读)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一段应该怎样读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感受入手,指导朗读。
4.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想象到了什么?作者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出示作者简介,加深学生的感受。
(自由朗读作者简介。
交流读了作者简介以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
2。
汇报交流,感受语言。
你认为作者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在哪里?引导学生找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体会句式的运用)“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
教师随机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随机出示朱自清本人对写文章的感受——“文章的成功,最大原因却在情感的浓厚.”
--谈描写“于每事每物,必要剥开来看,拆穿来看。
”“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的秘密。
"只有这样“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
3.个性解读,朗读交流。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大声朗读画出的句子。
交流:把画出的句子读出来,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老师和其他同学评议并示范。
4。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
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的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故事拿出来,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一是对时间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加深对文章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以时间为线索,背诵和理解一些诗词、名句、格言……拓宽语文的学习领域,培养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
三、抒发感受,积累运用
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对时间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
可以引用刚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学生练习,全班交流)
四、分层作业,课外延伸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推荐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
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
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
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作业的布置是有层次
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资料准备:
1。
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现代著名散文
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写作,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
种,约200多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
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评论朱自清的资料摘录:(1)朱自清虽然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
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
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2)“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本
国的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自清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叶
圣陶《朱佩弦先生》)(3)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
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4)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
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辞藻。
(朱德熙
《漫谈朱自清的散文》)
3.诗词名句: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
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阳关曲》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6)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
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
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
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
生命。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板书设计
匆匆
教学反思
课上,对朱自清资料的展示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第4自然段的意思,让学生从资料中
知道朱自清先生虽然学业有成,事业有进,可他仍一再谴责自己虚度年华,是对自己的严格
要求,也是对自己的鞭策激励,更是抒发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可是,为了赶时间,完成教学
目标,资料的展示过于匆忙,学生未能完全吸收消化.因此,学生谈起理解和感悟有“蜻蜓点
水”之嫌。
教学有效性是教师追求的永恒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执着地“拓展对文本的理解和探究,拓展新的思维方式”,以达到能“采取新的教学行为方式”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
用奇谋孔明借箭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字。
2.默读课文,看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3。
写出孔明成功借箭的条件与同学交流。
思想目标:
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及孔明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能力目标:
默读课文,看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知识目标:
1.认读9个字。
2。
默读课文,看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3.写出孔明成功借箭的条件与同学交流.
教材内容简介:
课文选自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鉴现密
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出删除几段话外所有语言均保持原著面貌,亦不影响故事的完整。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和孔明成功借箭的条件。
教学难点:
课文中有一些比较难懂的句子,需要有一定的背景资料。
教学媒体准备:
幻灯片
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幻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