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2019年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单元测试(含答案)A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大版2019年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含答案)
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某溶液中含有Fe3+、Mg2+、SO42-、NO3-,其中Fe3+、Mg2+、SO42-的个数比是3:3:1,可推知,溶液中Fe3+、SO42-、NO3-的个数比是()
A.3:2:1B.1:2:3C.3:1:5D.3:1:13
2 .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3 . 小明设计实验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他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分别选择的试剂是:①铜、银、硫酸亚铁溶液;②铁、银、硫酸铜溶液;③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④银、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

上述四个方案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A.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
4 . 废旧电池含有Zn、Fe、Cu、Ag、Pt(铂)、Au(金)等金属,经物理方法初步处理后,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中不应有的金属是()
A.Cu、Ag B.Fe、Zn C.Pt、Cu D.Ag、Au
5 . 关于变化过程:H2→H2O,CO→CO2,C→CO2,CO2→C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中都有氧化物B.都可以通过置换反应而实现
C.反应条件都是点燃D.都是固体和气体间的反应
6 . 在下列实验操作(或措施)与理由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加快,因氢氧化钠是催化剂
B.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试验中红磷要足量--充分观察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C.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蒸馏瓶中放入沸石--加快蒸馏速度
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再收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7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石墨用于作铅笔芯B.氢气用于作清洁燃料
C.氮气用于食品保鲜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8 .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
9 . 一定质量的物质甲(相对分子质量是 9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了氧气,同时生成了
和,则下列对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D.若相同质量的甲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0 . 如图所示的装置俗称“万能瓶”,有很多用途。

下列使用方法不.能.达到收集气体的是()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 a 口进气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 b 口进气
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 b 口进气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 a 口进气
11 . X,Y,Z三种常见金属存在以下反应,①X+H2SO4=XSO4+H2↑ ②Y+H2SO4不发生反应
③Y+2ZNO3=Y(NO3)2+2Z,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Y>X>Z B.X>Z>Y C.X>Y>Z D.Z>X>Y
12 . 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A.0个B.1个C.2个D.3个
13 . 三大合成材料中不含()
A.合成橡胶B.塑料C.淀粉D.合成纤维
14 . 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间的量的相互关系,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

现一烧杯中含有 HCl 和 CuCl2 的混合液,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滴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忽略 CuCl2 溶液的弱酸性即 CuCl2 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
A.甲、乙、丁B.乙、丙、丁C.甲、丙D.甲
15 . 如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

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b管中铁钉不容易锈蚀
B.铁锈蚀可能与空气、水有关
C.L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D.a管中浸没在水中的那部分铁钉不容易锈蚀
16 . 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方法(在箭头右侧)正确的是
A.CO2气体(CO)点燃B.KCl固体(MnO2)加水、过滤、蒸发
C.CO2气体(HCl)通入NaOH溶液中D.KCl溶液(K2CO3)加稀H2SO4
17 . 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

实验过程中加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o→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B.图1中b点的值为106
C.图1中c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一种
D.图1中b→c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h→k段曲线表示
18 . 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选项X Y Z
A CO2Na2CO3CaCO3
B CuO Cu(NO3)2Cu(OH)2
C HCl BaCl2NaCl
D Mg MgO MgCl2
A.A B.B C.C D.D
19 . 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和方法
A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的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打开瓶塞,观察是否有白雾产生
C鉴别氯化钠、硝酸钠两种白色固体取样,加水溶解后,滴加硝酸银溶液
D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加过量NaOH溶液
A.A B.B C.C D.D
20 . 除去下表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试剂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所选试剂
A铜粉铁粉硫酸铜溶液
B氢气水蒸气浓硫酸
C硝酸硫酸氯化钡溶液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21 . 小敏对妈妈说:“你说菠菜中富含铁,为什么我用磁铁无法把菠菜吸起来呢?”
(1)小敏认为的“铁”是指___________(选填“铁元素”或“铁单质”)。

(2)通过Fe2O3+3CO =2Fe+3CO2可以把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转变成铁单质,此反应利用了CO的_____________。

22 . 现有以下金属:铝、钙、银、钛、汞、铁、锌、铜,请选择填空:温度计中填充的金属是______;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____;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金属为紫红色的是_______;
23 . 2013年,H7N9型禽流感疫情在我国发现多例病例。

消毒是预防H7N9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

某机场要用45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则需要用________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来配制。

(2)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1微米左右,带有病毒的飞沫直径一般为l~l0微米。

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②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

上述口罩在防控流感中最有效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口罩的作用是过滤,由此你对过滤有何新的认识?________。

24 . 有失去标签的硫酸、盐酸、氢氧化钠三瓶溶液。

拟用 BaCl2 溶液和酚酞试液按下列步骤鉴别:
(1)从三支试管分别移取各溶液少许作试样,向试样中分别滴加________,如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所取得溶液是 H2SO4,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将剩余的两种试样各取少许放入另外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________,如发生现象为________,所取得溶液为 NaOH 溶液。

(3)无明显现象的为________。

25 . 如图为制备常见气体的部分装置.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 .
(2)若用装置Ⅰ来制取某气体,选择该发生装置的依据是________ .
(3)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 (填字母
代号).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
26 . 某同学为探究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该同学取25g石灰石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146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62.2g(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

求:(1)产生CO2多少克?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探究题
27 . 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高温2Cu+CO2↑。

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1)实验验证:
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证明李洋同学的判断是____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

(2)实验反思: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 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处之后添加________装置。

28 . 某化学课堂正在进行,以下是教学片断。

请你参与他们的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

(演示实验)老师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加入NaHCO3粉末,点燃酒精灯,对试管预热后集中加热,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CO2。

继续加热至无气体产生后撤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问题提出)实验后,同学们对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粉末产生了兴趣:剩余粉末由什么物质组成?
(猜想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固体粉末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Na2CO3;猜想三:Na2CO3。

(实验探究)
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固体粉末中一定有NaOH。

小组讨论后,大家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

(评价交流)小华认为步骤二也可以用MgSO4代替MgCl2,大家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___。

29 . 燃烧的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以下假设:
①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②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了,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假设____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以排除假设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三、探究题
1、
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