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书填写事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书填写事宜
一、立项背景与意义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简评国外对此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该项目在省的研究现状)
1.国外现状分析:
国外网络教学的发展比较成熟,许多国家都在教学中广泛地应用了网络教学。

以美国为例,从1998年开始,许多学校将网络大规模应用于教学,到2000年5月,已经有了全面的网络教学支持系统,2001年至今,网络教学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不断完善,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教学的容主要包括:课程文档、课件的在线生成;文档的共享、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在线或线下的考试、测验、限时提交;实时或非实时的答疑、问题讨论;自动生成题库;分数的统计;学习效果的统计、跟踪、评估等。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网络课件开放工程OCW.是国外网络教学普及的一个典型例子。

MIT计划用10年的时间在互联网上公开其几乎所有的课程资料,供全球任何地方的任何学习者免费使用。

这一行动引起了社会上强烈的关注和反响,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赞扬。

MIT的课件开放不仅方便了学习者个人的自学活动,而且可以让全球的高校教师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已有的课程或开发新的课程。

通过这种方式,MIT可以与全世界高等教育与学术机构及其人员进行交流,从中获得更多的新思想、新容和新方法,最终
达到发展和创新MIT教育的目的。

2.国内现状分析
在全球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得最快的领域当属在线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4G、宽带的普及,中国的在线教育尤其是移动端在线教育正如火如茶的发展。

中国政府也很支持在线教育的发展。

工信部、发改委等八部门于2013年4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13年专项行动意见》,意见指出未来将新增3G基站,加强宽带入户工作,为5000所贫困农村中小学接入宽带,启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为农村地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

中国政府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大力进行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明确提出了“教育信息网络化“的概念,并制定了《国家开放大学章程》。

教育部也在各985高校积极推进了MOOC课程容的建设。

这些物资的投入和政策的出台,表明了政府坚定发展中国在线教育事业的决心,也成为在线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优势。

3.省现状分析
2015年“互联网+教育“在全国蔚然成风,中职教育体系率先尝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职业教学模式,为全国树立新的参考。

省也提出“2011年至2015年,在全省建设5000门左右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省各高等院校相继开展不同模式下的精品课程建设,同时也带
动中等职业学校开始精品课程的建设并与2016年开始精品共享资源课程的建设。

(二)本项目研究意义
在课程改革发展的现今,信息化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肯定。

然而,大部分教师在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时候,局限于教学课件与教学软件的应用,没有跳出原本的传统课堂,摆脱不了其理论上的纷繁复杂、无体系性,实践上的生搬硬套、无规律性,从而未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发展,造成了信息化教学形式化的普遍现状。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同时也是对技术环境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建构过程,信息化教学离不开传统教学课堂形式。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立足于传统教学环境对学生的管理,强调课堂系统学习,又利用互联网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新型的教学和学习环境,着眼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在充分协作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促使学习模式的变革,课程的提供者为教师,但课程教学围绕学生的需求和个人偏好实施,利用网络,将微课、慕课及碎片化的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线下,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但使学生能够将知识系统化,而且在职业目标、思想品德等方面言传身教。

1.推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改革。

精品课程要求课程教学采用“一流的教学方法”,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
方法的改革。

灵活运用多种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通过研究性学习来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

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同样也在新一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中得到强调。

2.推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进一步升级。

在“一流教学方法”的要求下,课堂中的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由教师构建学生知识体系、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思路,倡导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如理论学习、模拟实践、集体辩论、小组讨论、个人演讲与答辩、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同伴教学、作业点评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课堂教学应崇尚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教师指导教与学结合的模式,降低标准与规要求,注重教学效果。

在当前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要特别强化学生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方法与观念,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方式,真正产生高效互动、有魅力的课堂与学习环境。

3.推动学校进一步深化专业改革。

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调动各专业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密结合社会的人才培养岗位需求现状,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资源、教学方法、实习实践、教学管理等环节深入改革,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全面推进专业综合改革,推动各专业有特色发展。

二、研究容、方案和进程
(一)具体研究容
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涵式发展,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立校之本,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贯穿办学全过程的主线,本项目拟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应用入手,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整合现有公共资源课程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基于“线上“的翻转课堂、微课、碎片化课程信息资源,并形成不断优化的资源库,解决资源共享课实效性不够、参与度不高、示性不强、影响力不大、利用率低下等问题,通过项目模式的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引领教学容和教学法的改革。

2.基于各项管理平台以及数据库的建设,探索课程数字化发展途径,研究线上“数字化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要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与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

3.研究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符合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职业目标,学生要达到的职业素养,研究“线下“传统课堂教学与精品经源共享课程相整合,要利用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具有教、学兼备和互动交流等功能的精品课程共享系统,保证课程容的完整性和课程结构及数据的标准性,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便捷的教育资源网络共享服务。

(二)研究目标
1.推动优质中职课程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共建共享。

通过学校现有各专业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起以“线上线下“为模式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开发、收集、组织一批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形成教学资源库。

2.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基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开展教育教学、在线学习及习题解答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通过研究制定基于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课程资源,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提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4.构建适合中职专业发展特点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模式。

在校试点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实践案例,向其他中职学校推广。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项目借鉴高校经验,体现中职特色,联系区域实际,拟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解决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重建设轻使用的问题。

做好调研和分析,突破使用瓶颈,激发老师和学生的使用欲望,提高共享资源的吸引力,增加共享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率。

2.引领中职教学容和方法的改革。

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和中
职精品共享资源课程建设真正结合起来,设计最合适的教学情境,在最大化的节约教学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将信息化教学与项目教学有机结合,创设出更多更接近企业现实的教学情境,创造适合不同课程的资源库。

3.加强与高等院校和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让更多一线教师参与进来,共同提高。

4.通过对学生的跟踪调研,了解精品资源共享课使用方面的问题,研究学生意愿,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四)改革方案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成立由教务处、信息科研处、专业教学部有关人员组成,并邀请职业学院的有关人员参与的项目研究小组,向高等院校学习线上线下模式的应用,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报告,以对我们中职学校指导。

改革方案设计
1.构建精品共享资源建设课程群体系。

我校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是相对应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各专业的技术能力,而这一核心能力主要通过精品共享资源建设课程群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

该课程群是由旅游商贸部、学前教育部、汽车工程部等构成的中职教育的体系。

因此,如何整合课程群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各个专业适应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合格学生的关键。

2.校实训基地建设。

努力把校实训基地建设为服务旅游商贸部、学前教育部、汽车工程部等专业教学为主的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的,
实现专业实践教学各项需要的各类型”仿真“实验室,包括“虚拟“餐饮行业、“虚拟“商贸行业、以及不同行业的“虚拟“公司。

在实训基地整体规划中,要考虑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既要有手工实训室,也要有信息化实训室;既要有分岗位实训室,也要有综合实训室;既要有专业实训室,也要有通用的沙盘及ERP实训室;这些既要考虑硬件建设,也要考虑软件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教学体系中多种实践教学任务的需要。

3.建设“双师型“教学师资队伍。

一是引进师资,中职院校教师引进应以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为主要对象,师资引进的重点一是满足专业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需要;二是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

在引进过程中,不能只重学历、职称,不看专业、年龄,要始终把专业的持续、长远发展作为师资引进的依据。

二是加强师资培养,学历提升是我国中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一项长期的常规性工作。

各中职院校应制定和完善实践教学教师进修培训制度,选拔有培养前途的年青教师参加省培、国培及企业行业培训;同时对未达到规定学历要求的进行相应的学历达标培训,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不断提高教师和中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比例;另外,中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把“双师型“教师培养成中职院校师资的主流。

解决问题的方法
1.理论研究方法:系统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教育”、“合作教学“等基本理论,对教育实践活动加以抽象,把握事物的本质、部的联系和遵循的规律,从而加以形成、修正、丰富和完善教育理论。

2.资料法:系统学习其他兄弟院校的成果理论加以借鉴,学习教育心理学。

3.经验总结法: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从而揭示在的联系和规律,把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

4.问卷调查法:实践过程中采用无记名的方式问卷调查,进行个案研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提供规律性的东西。

5.案例研究法:针对研究的个体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追踪调查研究,把握不同阶段的特点形成动态发展的规律。

(五)项目的创新点、预期效益(包括实施围与受益围等)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上应用较多,精品网络资源共享课是中职学校大力推广的,更侧重于资源共享,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就是将二者结合,并在实践中应用。

项目创新点
1.教学模式创新:“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实施,“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促使学习模式的变革,课程的提供者为教师,但课程教学围绕学生的需求和个人偏好实施,利用网络,将微课、慕课及碎片化的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线下,传统的
课堂教学中,不但使学生能够将知识系统化,而且在职业目标、思想品德等方面言传身教。

2.学习过程创新:传统的学生学习,以在教学课堂听教师讲课的形式进行,这样不仅学习的积极性不大,互动性不够强,更使得学习的效果不够好,学生的对知识的印象不够强烈。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利用精品共享资源课程使得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并能主动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能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3.考评模式创新。

目前课程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以笔试为主,平时作业评测为辅的方式进行。

“线上线下“精品共享资源课程是一种思想,一种解决方案,仅仅以理论考试的方式无法考核出学生真正的能力,达不到考核学生素质的最终目的。

本项目拟在课程中使用精品共享资源考核的方式,能有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在学生专注学习的同时,还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用于实践,并加以总结,技能大赛能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是教学方式的一项突破与进步。

预期效益
课题组首先在构建各专业资源共享课程群体系的基础上,科学提出了“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以及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同时提出了建立校模拟公司作为各专业实训基地的设想,对培养各专业学生较强的应用实践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方面希望更多的老师熟悉网络教学方式,深入网络课堂,真正从学生的网络听课体验和学习效果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作
用,进而提升自身网络教学教研能力;另一方面,也借精品网络共享课的建设推动学校特色专业的建设,未来,学校将在旅游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整合所有专业的线上线下资源,开发更多适合中职学生需求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模式。

实施围
该课题研究的相关教育教学研究报告和成果为我校及其他中职同类院校相关专业课程建设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

(六)推广应用价值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今天,中职教育应主动适应未来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不断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资源库满足教学需要,同时对整个课程的建设包括资源库、在线备课、课程发布、在线作业和考试、试题库、教学互动空间等,都可以有机融合。

本项目的研究涵盖了整个教学流程,以课程教学为中心,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在线上实现“课前-课中-课后-课外”教学全过程闭环,可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工作;在线下教师可以通过平台随时随地开展备课和授课,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方便师生日常教学使用,既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加快了资源共享的力度,同时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时也推动了特色专业建设的步伐,对学校所有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都有借鉴,并可在学校实践的基础上向其他学校推广。

1.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和实践知识融为一体,抽象变为形象,理性变为感性,被动听变为主动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
的学习兴趣大增。

2.深化加强理论知识。

由于实施”线上线下“策略,通过实践总结出理论知识,又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

3.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

“线上线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因此,学生在老师和社会专业会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岗位实践技能必然大幅度提高。

4.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力,缩短工作适应期。

校模拟实训与校技能大赛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按照企业岗位或公司职位设置实践容,利用企业的真实业务开展实践训练,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学生是一个“准咒工,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5.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源于实践,学生在公司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课堂及模拟实训中难以碰到的问题,在这种氛围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从而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

(七)项目的预期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教改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教材、课件、软件、调研报告、著作、论文等。

其中,研究报告为必备成果。


1.研究报告:在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交基于“线上线下“模式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研究报告,并结合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取得的成就,对学校未来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2.实施方案:有关专业教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课
堂教学模式,并提交基于“线上线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究实施方案。

3.提交论文:参与项目研究的教师根据所负责任务,及时总结经验,形成理论并在核心期刊提交基于“线上线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究的论文。

4.其他成果:授课计划、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书》及视频资源。

(八)项目具体安排及进度
准备阶段(2019.03-2019.06):
1.收集资料,整理思路。

2.做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参与人员的项目分工,并组织学习有关“线上线下“建设技术要求。

3.借鉴与学习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方法和教学资源开发方法,从而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和资源开发水平。

4.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如何享用成熟教学方案、优质教学资源,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以此来指导建设“线上线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5.撰写各专业精品课程授课计划。

实施阶段(2019.07-2020.06):
1.按照“线上线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技术要求整理课程结构。

确定课程基本信息、教学单元授课形式及课程基本资源。

2.决定具体容,将具体任务以模块的形式任务分配到个人。

3.着手线上线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应有系统化的设计,
包括课程结构和资源结构设计。

不定期交流、及时互通信息及反馈意见。

4.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种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基于项目、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

5.制作“线上线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教学课件。

6.在2019级旅游班予以尝试。

整理阶段(2020.09-2020.12):
1.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将2019级旅游班尝试成功的案例予以整理并实际设计教学案例,积累相关辅助资料。

2.根据整理方案在2018级旅游班具体实施,同时完善所有案例及相关资料。

总结阶段(2021.01-2021.03):
1.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报告,提交项目中期进展报告。

2.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交流阶段性成果。

3.撰写论文。

4.提交课题结题报告。

推广课题成果并收集测评反馈建议,在使用中进一步修改、完善,逐步建立教材评价体系和教材更新机制。

三、项目研究基础
(一)项目组成员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及主要成果(包括校级及以上课题、学术论著论文及获励等)
(二)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基础和环境及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支持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
附有关文件)
我校是省第二批规化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学校,其中精品课程建设是规校建设的重要容,同时也是学校加大涵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1.学校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带动特色专业发展。

2.学校加强了实训教材库及资料建设。

实训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找到符合各专业的更简洁、更直接、更适合本区域企业特点的教材。

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参加编写了更具针对性的实训教材。

通过转换教材编写的思路、整合教材,实现实训教学的仿真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在教材中突出了企业实践的容。

3.改善和提升了校实训基地的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一直是影响各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客观因素。

4.提升了实践教学师资水平。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教师的索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

我校一直注重对教师素质的培养,形成了“用心灵教书,以大爱育人“的良好教风。

实施了“青年教师导师制”,“课程团队制”,并组织课程组教师与企业专家座谈、讨论,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索质、开阔眼界,这对教师整体索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