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知识点整理《己亥杂诗》(精校版可打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题 目 解 读
“己亥杂诗”这样的题目你是看不出什么内容和情感的,由“其五”也只能判断出这是一组诗歌,不止一首。这一类的题目类似于“无题”,你学过哪些类似的“无题”诗?请你设想一下这些诗人如此命题的原因何在?
创 作 背 景
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接迎家眷,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这是第五首。
(4)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来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名称大约起于南朝。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5)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其次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满怀无限离愁正对着白日西下,
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东指:东方故里,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浙江。即:到。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2)干支纪元:“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3)杂诗:①随感而作的无题诗,指写随机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可以作为单首诗名,也可以作为组诗名,如《己亥杂诗》;②杂体诗,通指古典诗歌格律体以外的各种各样的诗体。这些诗多把字形、句法、声律和押韵加以特殊变化,成为独出心裁的奇异之作,一般带有文字游戏性质,如“藏头诗”“回文诗”“地名诗”等。
主 题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心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虽远离官场,仍要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语言特色
瑰丽幽怨
雄奇哀艳
原 文
注 解
译 文
己亥杂诗(其五)
己亥: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6个。前一位是戊戌,后一位是庚子。此处为干支纪年中的己亥年,当时为1839年。杂诗:随感而作的无题诗。
己亥年写的随感诗第五首
原 文
技 法 赏 析
其 它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篇是《已亥杂诗》的第五首,抒写辞官南归时的离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明点“离愁”。诗人与北京,可以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祖父、父亲都在北京做过官。他自己幼年在京入塾就读,后来又多次赴京参加会试,直至在京做官。离开与自己生活关系如此密切的京城,产生“离愁”原很自然。但这里用“浩荡”来形容“离愁”的广大无边,用“白日斜”这种带有象征色彩的描写来点明“离”产生的背景,却使人感到,这并不单纯是离开一个生活过多年的地方时的眷恋、惆怅之情,而是有着更深广的内涵。从诗人自身遭际看,他这次辞官南归,无论是由于“才高动触时忌”,或是由于“为粤鸦片案主战,故为穆彰阿所恶”,都确是“事不如意”。从客观形势看,清王朝的统治已进入“衰世”,句中“白日斜”并不单纯指离京的时间,也象征着当时的国运与局势。正因为有这样深广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这“离愁”便包含着政治的内涵,正像屈原《离骚》中所说:“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落,
化作春泥更护花。
花:比喻国家。后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化作春泥愿培育更多的新花。
阅 读 提 示
作者既有“浩荡”的“离愁”,却又说“落红”并不是“无情物”,这是否矛盾?你认为作者是伤感颓废的还是积极向上的?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1.主要手法概括:
(1)比喻手法:以“落红”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的思想和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2)直抒胸臆:“浩荡离愁”直接抒情,用“浩荡”极写离愁之多、之广。
(3)借景抒情:“白日斜”写出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途穷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心中无限的离愁。
2.文学常识补充:
(1)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
次句“吟鞭东指即天涯”,说自己一离京师,从此便如远隔天涯。诗人此次离京,先东行至通县,再沿运河南下,故说“东指”。“吟鞭”,是挥响马鞭的意思。“即天涯”,用刘禹锡诗“春明门外即天涯”之意,谓一出国门,即同天涯。这里有对朝廷的眷恋,也有对国事的忧念。从“浩荡离愁”和“即天涯”,便自然引出下两句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离开北京的时间,是阴历四月二十三,这正是北京地区春意闹珊、落红无数的季节。因此由眼前飘零的落花联想到沦落的身世,原很自然。但这里引出的并不是对落红零落成尘碾作泥的消极感伤,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历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落红情意的名句大都是对美好青春和生命消逝的感伤与哀挽,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情味。而诗人却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中得到启迪,创造出“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警动人心的名句,将“落红”的深情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带有自觉奉献精神和人生哲理的境界。尽管诗人的本意,也许只是表示虽然辞官南归,却还要尽力做一些有利于朝廷的事情。但一经创造出这一富于哲理意蕴的名句,其客观的意义和由此引发的联想便远远超越了诗人的本意。“落红”自身生命的消逝并不可悲,它将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过程中使自身的精神成为培育下一代的养料,从而使生命得到新的延续,那种自然的无私奉献精神正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既然生命的意义在于为下一代提供“春泥”,既然“落红”会转化为新花,那又何必为“落红”的命运而伤悲呢!这里正包含了对自身生命的超越,也体现出对人生价值更深更高一层的肯定。
题 目 解 读
“己亥杂诗”这样的题目你是看不出什么内容和情感的,由“其五”也只能判断出这是一组诗歌,不止一首。这一类的题目类似于“无题”,你学过哪些类似的“无题”诗?请你设想一下这些诗人如此命题的原因何在?
创 作 背 景
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接迎家眷,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这是第五首。
(4)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来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名称大约起于南朝。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5)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其次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满怀无限离愁正对着白日西下,
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东指:东方故里,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浙江。即:到。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2)干支纪元:“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3)杂诗:①随感而作的无题诗,指写随机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可以作为单首诗名,也可以作为组诗名,如《己亥杂诗》;②杂体诗,通指古典诗歌格律体以外的各种各样的诗体。这些诗多把字形、句法、声律和押韵加以特殊变化,成为独出心裁的奇异之作,一般带有文字游戏性质,如“藏头诗”“回文诗”“地名诗”等。
主 题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心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虽远离官场,仍要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语言特色
瑰丽幽怨
雄奇哀艳
原 文
注 解
译 文
己亥杂诗(其五)
己亥: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6个。前一位是戊戌,后一位是庚子。此处为干支纪年中的己亥年,当时为1839年。杂诗:随感而作的无题诗。
己亥年写的随感诗第五首
原 文
技 法 赏 析
其 它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篇是《已亥杂诗》的第五首,抒写辞官南归时的离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明点“离愁”。诗人与北京,可以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祖父、父亲都在北京做过官。他自己幼年在京入塾就读,后来又多次赴京参加会试,直至在京做官。离开与自己生活关系如此密切的京城,产生“离愁”原很自然。但这里用“浩荡”来形容“离愁”的广大无边,用“白日斜”这种带有象征色彩的描写来点明“离”产生的背景,却使人感到,这并不单纯是离开一个生活过多年的地方时的眷恋、惆怅之情,而是有着更深广的内涵。从诗人自身遭际看,他这次辞官南归,无论是由于“才高动触时忌”,或是由于“为粤鸦片案主战,故为穆彰阿所恶”,都确是“事不如意”。从客观形势看,清王朝的统治已进入“衰世”,句中“白日斜”并不单纯指离京的时间,也象征着当时的国运与局势。正因为有这样深广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这“离愁”便包含着政治的内涵,正像屈原《离骚》中所说:“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落,
化作春泥更护花。
花:比喻国家。后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化作春泥愿培育更多的新花。
阅 读 提 示
作者既有“浩荡”的“离愁”,却又说“落红”并不是“无情物”,这是否矛盾?你认为作者是伤感颓废的还是积极向上的?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1.主要手法概括:
(1)比喻手法:以“落红”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的思想和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2)直抒胸臆:“浩荡离愁”直接抒情,用“浩荡”极写离愁之多、之广。
(3)借景抒情:“白日斜”写出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途穷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心中无限的离愁。
2.文学常识补充:
(1)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
次句“吟鞭东指即天涯”,说自己一离京师,从此便如远隔天涯。诗人此次离京,先东行至通县,再沿运河南下,故说“东指”。“吟鞭”,是挥响马鞭的意思。“即天涯”,用刘禹锡诗“春明门外即天涯”之意,谓一出国门,即同天涯。这里有对朝廷的眷恋,也有对国事的忧念。从“浩荡离愁”和“即天涯”,便自然引出下两句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离开北京的时间,是阴历四月二十三,这正是北京地区春意闹珊、落红无数的季节。因此由眼前飘零的落花联想到沦落的身世,原很自然。但这里引出的并不是对落红零落成尘碾作泥的消极感伤,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历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落红情意的名句大都是对美好青春和生命消逝的感伤与哀挽,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情味。而诗人却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中得到启迪,创造出“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警动人心的名句,将“落红”的深情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带有自觉奉献精神和人生哲理的境界。尽管诗人的本意,也许只是表示虽然辞官南归,却还要尽力做一些有利于朝廷的事情。但一经创造出这一富于哲理意蕴的名句,其客观的意义和由此引发的联想便远远超越了诗人的本意。“落红”自身生命的消逝并不可悲,它将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过程中使自身的精神成为培育下一代的养料,从而使生命得到新的延续,那种自然的无私奉献精神正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既然生命的意义在于为下一代提供“春泥”,既然“落红”会转化为新花,那又何必为“落红”的命运而伤悲呢!这里正包含了对自身生命的超越,也体现出对人生价值更深更高一层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