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0119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试卷
考试总分:52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20分)
1.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
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材料强调的是()
A.洋务派的“自强”“求富”实践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B.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重庆谈判为中国实现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2. 比较概括能力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如果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五位著名人物进行比较,共同点()
A.科学社会主义的开创者
B.首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
C.共产主义运动的探索者
D.本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引路人
3. 如图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C.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
D.团结一切力量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4. 从2008年开始连续7个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
如果你需要了解有关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5. 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
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
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
A.珠海、汕头
B.深圳、上海
C.深圳、海口
D.厦门、珠海
6. 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改写了法国的历史。
与该事件爆发的背景无关的是()
A.法国各种矛盾激化
B.三级会议的召开
C.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7. 在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火车的出现教会了人们遵守纪律。
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19世纪50年代,“铁路时间”养成了人们准时的观念
B.1851年,英国的铁路里程占世界的一半
C.铁路的修建在75年间迫使约5万曼彻斯特人搬了家
D.火车从乡村将“铁路牛奶”运往伦敦
8. 日本进行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 )
B.西方列强的侵略
C.倒幕运动取得成功
D.天皇要求改革
9. “对英德这两个主要竞争对手而言,天边才是它们的界限。
而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
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霸权争夺战。
”英、德之间的争夺最终导致()
A.英、法的结盟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0. 1943年某文件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该文件是()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开罗宣言》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6 分,共计32分)
11.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直到1500年,种族隔离现象遍及全球。
所有黑人都生活在非洲,所有白人或高加索种人都生活在欧洲和中东,所有的蒙古种人都生活在东亚和美洲,所有澳大利亚种人都生活在澳洲。
大约1500年……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的移居到了新的大陆。
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在一体的世界。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材料三有专家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然而,入世以来,随着对外贸易量的增加,我国出口商品遭受的反倾销诉讼也在上升。
某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商品设置贸易壁垒、采取歧视政策。
该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有何影响。
(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哪一年?根据材料二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怎样的机遇?而实际上在国际竞争中,发展中国家常常处于怎样的境地?
(3)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为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我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中,有对外开放“窗口”之称的是哪一个?
(4)针对材料三中发达国家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中国政府应如何应对?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
……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
……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摒弃前嫌。
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
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均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
(1)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
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提示: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2)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提示: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4)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3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20分)
1.
【答案】
B
【考点】
戊戌变法
【解析】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
【解答】
结合材料“‘三分钟慷慨派’”“‘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可知其强调的是公车上书对于‘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故B项符合题意。
ACD提及的事件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2.
【答案】
C
【考点】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五位著名人物的共同点。
【解答】
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斯大林开创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们都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探索者,C项是题干中的五位著名人物的共同特点。
故选C。
3.
C
【考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D
【考点】
三大改造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953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民总数的96.3%,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故选D。
5.
【答案】
B
【考点】
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
据所学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1990年我国政府决定开放开发上海浦东,这成为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标志,故B项正确。
其余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D。
故选B。
6.
【答案】
C
【考点】
法国大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封建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致使法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使法国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危机更加严重。
为此,国王路易十六不得不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征税的问题。
但法国国王企图以武力控制三级议会,消息传开,巴黎民众不断聚集并武装起来,攻占了巴士底狱,故C项符合题意。
ABD项均属于“攻占巴士底狱”的背景,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7.
【答案】
A
【考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
【解答】
依据“在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火车的出现教会了人们遵守纪律”可知,19世纪50年代,“铁路时间”养成了人们准时的观念符合题意,故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A。
8.
A
【考点】
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
本题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解答】
日本进行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幕府统治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
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放弃了排斥西方的做法,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于1868年进行了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
9.
【答案】
B
【考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解答】
据所学知,一战前,英、法、俄三国结成了协约国集团,德、意、奥匈三国结成了同盟国集团,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加速了一战的爆发。
英、德之间的争夺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故选B。
10.
【答案】
D
【考点】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
【解析】
【解答】
据“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该文件是《开罗宣言》。
1943年12月《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开罗宣言》维护了我国的领土主权,中国能够取得这一重大成果的前提条件是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国际上的大力支持和帮助,D正确。
故选D。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6 分,共计32分)
11.
【答案】
(1)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1995年。
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参与国际竞争赶超发达国家的机会。
不利境地。
(3)十一届三中全会。
深圳。
(4)如: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规则,按照世贸组织原则办事,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国家竞争力等。
【考点】
WTO的建立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
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解析】
(1)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2)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
(3)本题考查我国的对外开放。
(4)本题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解答】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新航路的开辟为起点,诸种族不再相互隔绝,世界开始逐步连成一个整体。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开始连在一起,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让欧洲国家走向了殖民与扩张的道路。
(2)结合所学知识,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由材料二“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可知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参与国际竞争赶超发达国家的机会。
但是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常处在不利境地。
发达国家把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发展中国家难以更好地发展。
同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造成进一步的影响。
(4)本题应当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中国自身的发展,二是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中国应该按照世贸组织原则办事,遇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寻求世贸组织的帮助。
12.
【答案】
(1)办学方针: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
北伐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2)合作原因: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
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战役:百团大战。
民族精神: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4)说明: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考点】
黄埔军校的建立
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西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百团大战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和北伐战争的目的。
(2)本题主要考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原因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本题主要考查百团大战及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4)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
【解答】
(1)依据“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可知,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是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
依据“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可知,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2)依据“……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可知,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根据材料三中的“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可知,这场战役是百团大战。
据材料二“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和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