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历史模拟卷 全国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届高考历史模拟卷
全国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24.春秋时期,诸侯相争,大国肆意僭越礼制。

针对这种混乱局面,大批思想家和政治家极力主张以礼治世。

他们活跃于各诸侯国,宣扬礼对政治的作用,或影响当权者的决策,或直接参与政治,由此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潮流。

据此可知当时( )
A.礼乐制度破坏殆尽
B.社会秩序亟待重建
C.儒家思想逐渐成熟
D.思想文化较为繁荣
25.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官员选任方面完全是熟悉文史法律的“文吏”。

汉初,训练有素的文吏仍然占据着政治机构的主导地位。

武、宣之时,文吏依然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主要命脉,而儒生已经从文化方面向整个社会开始渗透,文吏和儒生形成了对峙局面。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贵族政治到文人政治
D.黄老之术到霸王道杂之
26.南宋时期,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赋之地,人文渊薮”之说。

在南宋都城临安,即使是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

北方人吃笼饼的习惯南方人也跟着学。

这些现象主要缘于( ) A.中原地区经济萧条 B.南方自然环境优越
C.经济政治重心南移
D.南宋重视民众教育
27.正式绘制于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我国全国性实测地图的开端,这份地图不仅是当时亚洲最好的地图,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份地图。

这反映了( )
A.边疆危机日趋严重
B.近代地理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国家组织力量强大
D.西学东渐推动欧洲测绘技术普及
28.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农民政权,大批封建官吏、恶霸地主被杀或逃亡、农村自耕农数据增加;在进军过程中,太平军毁孔庙、碎牌位、删改“四书”“五经”。

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
A.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B.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C.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D.促使小农经济加速解体
29.1920年,在制造业中手工业产值占90.05%,产值约80亿元,到1936年手工业产
值占77.96%,产值增加到100亿元。

这表明,该时期( )
A.近代工业取得较快增长
B.军阀割据阻碍民族工业
C.中国成为列强原料产地
D.官僚资本主义加速膨胀
30.延安根据地政府规定,小学体育课所占课时比例仅次于语文课,体育课有队列、军操、野外露营、行军、紧急集合等训练内容;并在中学或高等学校中,均开设有相关的体育课与军训课程。

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
A.深受苏联体育教育观的影响
B.反映出重视体育教育的社会共识
C.体现了体育教育的时代特色
D.为体育事业的显著发展提供保障
31.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严金昌等18位农民坚定地按下红手印,实施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

如今,随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严金昌又成为小岗村第一个拿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人,他把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办起了乡村旅游。

这一变化说明( )
A.农村受到商品经济冲击
B.土地私有化程度加大
C.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
D.乡土观念依然很浓厚
32.《十二铜表法》第8表规定:“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

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这表明古罗马的司法原则是(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严守契约规定
C.严格等级与“同态复仇”
D.追求公正至上
33.17世纪的荷兰,坚持准时、全额还款,让贷款人借款给他们的风险降低。

同时,奉行司法独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权。

于是,资本逐渐流向荷兰这样愿意遵守法制、保护私有财产的国家。

这表明,当时荷兰( )
A.最早建立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
B.海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荷兰崛起
D.因此确立起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34.1909年,英国议会上院否决了下院的“人民预算”案。

经过激烈斗争,1911年《议会法》规定,经下院议长认证的财政法案,上院不得加以修正或否决。

由此可知,英国( )
A.平衡了政府财政收支
B.实现了社会的公正
C.改进了国家治理方式
D.完善了责任内阁制
35.1977年,纽约市长爱德华·科赫在就职演说中表明:“长期以来,纽约是无家可归
者的救生艇、饥饿者的粮仓、求学者的图书馆。

那些针对确有其需者的项目最终都以满足贪婪者而告终,公民做不到的事情不能都交给政府做。

”这旨在( )
A.激发劳动者积极性
B.宣扬西方民主原则
C.推动美国经济复苏
D.树立纽约公共形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2分。

(一)必做题,37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一般认为,古代东亚的世界秩序是中国主导的、名为“天下”的中国世界秩序,朝贡制度是其核心,中国同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被称之为朝贡关系。

汉、唐、明、清时代是朝贡制度能较好运转的时代。

中国始终是文化输出的一方,在历史长河中维持了华夏的内核与身份。

从周边的朝贡国家的视角来看,寻求贸易机会是朝贡的主要动机,但这种贸易关系并非以贸易平衡为目标。

明太祖朱元璋在《明皇祖训》中嘱咐后世子孙不得“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朝贡国根据自己对利益的衡量而自愿行动。

朝贡关系是中国天下秩序的体现,属于天下法运行的外部表现。

——摘编自牟文富《中国的东亚秩序构想:过去与未来的连结》材料二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但继承了基督教世界的排异性理念,“国际法律体系便变成白种人的俱乐部,非欧洲国家只有证明自己是‘文明化了’的国家,才能被挑选进入这个俱乐部。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烈要求中国与之建立条约关系,扫除对华贸易的障碍。

条约关系各国将外交视为“有武装实力的思考”。

各国列强单方面攫取种种特权而不须承担相应的义务,中国则片面承担了大量国际义务,却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

——摘编自李育民《晚清中外条约关系与朝贡关系的主要区别》材料三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等思想内涵,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结合起来,超越了一国一域的狭隘范畴,也超越了强国必霸、大国冲突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窠臼,实现了对国际关系发展规律的创新认识和升华。

——摘编自张清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外交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的朝贡关系相比,晚清中外条约关系的不同之处。

(8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

(7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科学家将哥伦布看成是无意间开启了全球范围内爆炸性生物交换的人。

在他建立了东西半球的联系之后,数千种动植物物种在大陆之间往来不绝。

这是恐龙灭绝以来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历史学家称其为“哥伦布大交换”,它就是意大利有番茄、美国有橙子、爱尔兰有马铃薯、泰国有辣椒,以及中国有番薯的原因。

番薯和另一种美洲迁入物种玉米一样,帮助中国走出了灾荒,但它们也引发了另一次灾难。

传统中国农业主要关注水稻,这种作物在湿润的河谷地带才能生长。

而番薯和玉米能在干旱的高地上生长。

成群结队的农民走出去,砍掉了这些高地上的森林,结果就是灾难性的水土流失。

淤泥填塞了长江和黄河,引发了导致数百万人丧生的大洪水。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提取材料信息,围绕“哥伦布大交换”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二)选做题,共15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宋神宗认为:“天下自五代分裂,多置郡县,以固疆圉。

由是役繁民困,其议并省之。

”因而进行了州县省废的改革。

这场改革主要发生在王安石当政期间,先后持续十几年,一批州县被合并裁撤,但也有一些州县得以复建和新建,实际废州27个、复建5个,废县144个、复建和新建28个。

王安石指出:“东南州县,大抵患在户口众而官少,不足以治之……而河北所置州县太多”。

河北东西两路是罢废州县的重点,其中废州1个,废县38个,复建5个,实废33个,占全国实际废县数的28%。

东南地区如两淮、两浙、福建等7路,废州4个,废县3个,不及河北之零头,却又新置4个。

州县并废新建的主要依据是户口,但以神宗元丰初年州县并废后的数据为例,河北路有2134929户,却有33州106县,平均每县11650户;两浙地区有1778963户,才有14州79县,平均每县22518户。

——摘编自马玉臣《试论宋神宗时期的州县省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神宗时期州县省废改革的背景。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神宗时期州县省废改革的特点。

(6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战前,欧洲各大国在哲学和历史学中把战争神圣化的理论盛行的同时,与大众联系更多的教育和文学也在散播着“战争文化”。

如:向青少年灌输大国沙文民族主义,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

浪漫的超现实的小说大量涌现,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战争被普遍描绘成一种英雄事业和积极的力量。

向非洲、美洲的殖民扩张冒险活动、丛林战争,被描绘成传播文明和基督教教义的豪迈事业。

将适者生存的原理广泛运用到人类社会中,激发人们的情感,动员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军事训练,鼓吹军人的荣誉、极度丑化敌人,打击敌国的光辉观念:只有战争是人们纯洁灵魂、发扬英雄精神与豪迈气概的机会。

——摘编自于沛等主编《世界历史·战争与和平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战争文化”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文化”的影响。

(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国学教育在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贯穿于中国近代大学,其与胡适所倡导的“整理国故”思潮密不可分。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胡适高举科学和民主两面旗帜,积极尝试用科学的精神与方法进行国学教育变革,分析和整理中国传统学术,汲汲谋求中国近代大学学科的建构。

他别出心裁地提出“国学”新概念,热心为留美学生开具国学书目,并率先垂范,通过对《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创编和《红楼梦》的考证来传播自己“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科学方法,开启了中国近代学术研究新范式。

胡适这些国学研究、国学教育思想和实践成为“再造文明”的思想武器,为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代表的近代大学国学教育提供了新的价值引领,影响延及香港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经学教育走向。

——摘编自黄明喜,周郅壹《胡适与近代大学国学教育的变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适国学教育变革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国学教育变革的特点,并指出胡适在这一变
革中体现出的学术精神。

(9分)
答案以及解析
2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时期,诸侯相争,大国肆意僭越礼制。

针对这种混乱局面,……大批思想家和政治家极力主张以礼治世。

由此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潮流。

”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不断僭越礼制,宗法制度遭到破坏,从而为思想家宣扬礼对维护政治秩序的主张提供了有利条件,B项正确。

春秋时期,礼乐制度不断受到冲击,并不是破坏殆尽,排除A项;春秋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兴起,并未成熟,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以礼治世的主张,未体现其他思想主张,不能说明此时思想文化较为繁荣,排除D项。

25.答案:A
解析:由材料“官员选任方面完全是熟悉文史法律的‘文吏’……文吏依然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主要命脉,而儒生已经从文化方面向整个社会开始渗透”可知,汉代继承了秦朝的体制,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改变,A项正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排除B项;“文吏”不属于贵族,排除C项;黄老之术是从汉初尊崇的思想,但材料是从秦代开始叙述的,特别强调了秦汉政治之间的异同,故D项不足以涵盖材料内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

2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可以看出江浙地区成为人才中心,这是因为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推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根据材料“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等信息可以看出南方人效仿北方习俗,这是因为南宋定都临安后,政治重心南移,许多北方人特别是官僚士大夫迁徙到临安及南方,推动北方文化、习俗在南方的传播,C项正确。

两宋之际,中原地区的经济虽然遭到战争破坏,但金朝的统治稳定后,其经济又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萧条”的说法错误,排除A 项;南方自然环境优越只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之一,不是江浙地区成为人才中心和南方人效仿北方习俗的原因,排除B项;江浙地区成为人才中心是由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决定的,而北方文化、习俗在南方的传播是人口迁徙带来文化交融的结果,都与民众教育关系不大,排除D项。

2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正式绘制于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我国全国
性实测地图的开端,这份地图不仅是当时亚洲最好的地图,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份地图。

《皇舆全览图》的绘制,需要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地理测量,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反映了国家组织力量的强大,C项正确.《皇舆全览图》的绘制是出于长治久安、治理水患、疆界界定等需要,不能说“边疆危机日趋严重”,排除A项;仅凭一幅《皇舆全览图》,不能得出“近代地理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结论,排除B项;“西学东渐推动欧洲测绘技术普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28.答案:A
解析:由材料太平天国运动的举措可以看到,太平天国运动反对封建传统思想,反对地主阶级统治,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反封建,排除B项;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促使小农经济加速解体与材料“农村自耕农数举增加”意思不符,排除D项。

2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从1920年到1936年制造业中手工业产值占的比重下降,产值增加,由此可以推断出机器工业占得比重上升,表明这一时期近代工业取得了较快增长,A项正确。

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因此无法体现军阀割据阻碍民族工业,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到中国成为列强原料产地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排除D项。

3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小学体育课所占课时比例仅次于语文课,体育课有队列、军操、野外露营、行军、紧急集合等训练内容。

在中学或高等学校中,均开设有相关的体育课与军训课程”可知,延安根据地重视体育课,这与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说明体育教育的设置具有时代特色,C项正确。

延安根据地重视体育教育不代表是受苏联影响,排除A项;仅根据体育教育的设置不能说明根据地教育体系的完备,排除B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 项。

31.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实施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小岗村第一个拿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人,他把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可以看出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克服平均主义,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到如今,土地流转的发展,突出说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在不断的调整,C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不断调
整,无法得出商品经济对农村的影响,排除A项;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排除B 项;材料强调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未提及乡土观念对农村的影响,排除D项。

32.答案:C
解析:材料中《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表明古罗马的司法原则是“同态复仇”,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表明罗马法作为奴隶社会的法律制度,严格规定等级秩序,材料中并未涉及私有财产,排除A项;材料也没有表明严守契约规定的原则,排除B项;严格等级与“同态复仇”符合题意,C项正确。

对于自由人和奴隶不同规定表明罗马法存在不平等,追求公正至上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3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荷兰的金融稳定、司法独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荷兰的崛起,C项正确。

金融体系只能体现部分材料内容,无法反映全部材料,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荷兰的营商环境,并未提到海外扩张,排除B项;荷兰并未确立起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排除D项。

3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09年,英国议会上院否决了下院的‘人民预算’案。

经过激烈斗争,1911年《议会法》规定,经下院议长认证的财政法案,上院不得加以修正或否决。

”可知,材料反映英国议会上院的权力缩小,下院权力扩大,体现了英国改进了国家治理方式,C项正确。

材料内容强调的是议会的改革,并不是政府财政收支的平衡,排除A项;英国社会没有实现公平公正,排除B项;材料反映英国的是议会上下院权力的变化,并没有体现责任内阁制完善的信息,排除D项。

35.答案:D
解析:从材料时间看,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纽约曾经是“无家可归者的救生艇、饥饿者的粮仓、求学者的图书馆”是指对于经济困难或有志求学者提供帮助;而“那些针对确有其需者的项目最终都以满足贪婪者而告终,公民做不到的事情不能都交给政府做”是指纽约市政府调整政策,不打算继续实施那些过度、过多、超额的福利项目,总的来看是为了树立纽约市救贫、助学、公平、公正的公共形象,D项正确。

“激发劳动者积极性”与纽约市救贫、助学、公平、公正的公共形象不一致,排除A 项;“宣扬西方民主原则”与树立纽约市救贫、助学、公平、公正的公共形象不一
致,排除B项;这是纽约市的政策,不是整个美国的经济政策,不可能推动美国经济复苏,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41.答案:(1)特点:主体:中国占主导;(2分)目标:不追求贸易平衡、厚往薄来;(2分)原则:秉承和平自愿原则;是中国天下秩序观念的体现。

(2分)
原因:统一王朝的强大国力支撑;文明的优势和吸引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双向需求;儒家思想的影响。

(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
(2)不同之处:①源于西方世界的排异理念;②旨在维护列强在华权益,特别是经济权益;③具有侵略性;④以不平等和强权政治为内核;⑤以西方列强为主导。

(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
(3)时代价值:①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②核心要义是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
③存异中求同;④反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⑤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每点2分,答4点得7分)
解析:(1)特点:根据“古代东亚的世界秩序是中国主导的、名为‘天下’的中国世界秩序,朝贡制度是其核心”可知主体是中国占主导;根据“从周边的朝贡国家的视角来看,寻求贸易机会是朝贡的主要动机,但这种贸易关系并非以贸易平衡为目标”可知目标是不追求贸易平衡、厚往薄来;根据“朝贡国根据自己对利益的衡量而自愿行动”可知原则是秉承和平自愿原则;是中国天下秩序观念的体现。

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朝贡关系形成的原因是由统一王朝的强大国力支撑;具有文明的优势和吸引力;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双向需求;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2)不同之处:根据“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但继承了基督教世界的排异性理念”可知源于西方世界的排异理念;根据“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烈要求中国与之建立条约关系,扫除对华贸易的障碍”可知是旨在维护列强在华权益,特别是经济权益;具有侵略性;根据“各国列强单方面攫取种种特权而不须承担相应的义务,中国则片面承担了大量国际义务,却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可知以不平等和强权政治为内核;以西方列强为主导。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

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体现的时代价值主要是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要义是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在存异中求同;反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42.答案:示例:论题:“哥伦布大交换”对交流地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2分)“哥伦布大交换”促进了大陆间物种的双向交流,不仅改变了交流地的农业种植结构,也促进了交流地经济的发展。

如玉米、番薯等农作物传播到欧洲、中国等地后,既缓解了粮食危机,也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正是由于农作物物种的交流,极大地改变了交流地人们的饮食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

但“哥伦布大交换”也给交流地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影响了交流地的生态系统,如番薯、玉米在中国的广泛种植,导致了干早地区的过度开垦,以至于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导致了水土流失和洪水灾害。

(8分)
综上所述,“哥伦布大交换”对交流地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有益的一面,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要辩证地看待该“大交换”。

(2分)
解析:设问是提取材料信息,围绕“哥伦布大交换”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根据材料“科学家将哥伦布看成是无意间开启了全球范围内爆炸性生物交换的人。

……番薯和另一种美洲迁入物种玉米一样,帮助中国走出了灾荒,但它们也引发了另一次灾难。

……淤泥填塞了长江和黄河,引发了导致数百万人丧生的大洪水。

”可知,反映了“哥伦布大交换”对交流地产生了双重影响,可得出论题:“哥伦布大交换”对交流地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根据材料“在他建立了东西半球的联系之后,数千种动植物物种在大陆之间往来不绝。

……它就是意大利有番茄、美国有橙子、爱尔兰有马铃薯、泰国有辣椒,以及中国有番薯的原因。

番薯和另一种美洲迁入物种玉米一样,帮助中国走出了灾荒”及所学可知,“哥伦布大交换”促进了大陆间物种的双向交流,不仅改变了交流地的农业种植结构,也促进了交流地经济的发展。

如玉米、番薯等农作物传播到欧洲、中国等地后,既缓解了粮食危机,也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正是由于农作物物种的交流,极大地改变了交流地人们的饮食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

根据材料“但它们也引发了另一次灾难。

传统中国农业主要关注水稻,这种作物在湿润的河谷地带才能生长。

而番薯和玉米能在干旱的高地上生长。

成群结队的农民走出去,砍掉了这些高地上的森林,结果就是灾难性的水土流失。

淤泥填塞了长江和黄河,引发了导致数百万人丧生的大洪水。

”及所学可知,“哥伦布大交换”也给交流地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影响了交流地的生态系统,如番薯、玉米在中国的广泛种植,导致了干旱地区的过度开垦,以至于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导致了水土流失和洪水灾害。

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明确结论,“哥伦布大交换”对交流地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有益的一面,也带来了一定的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