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祖》一等奖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夏之祖》一等奖说课稿
《《华夏之祖》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华夏之祖》一等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8号参赛选手,我来自第八实验中学,我的名字叫八哥,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华夏之祖》。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学生学情、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六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华夏之祖》这节课位于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第3课,本课内容是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接前两节的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和原始的农耕生活,介绍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人文初祖”黄帝和他对中华文明奠基所作的贡献,尧、舜、禹时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禅让制,及禹建立国家、原始社会终结。
也提启了下一单元内容国家的产生。
二、说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以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搜集解读、分析归纳能力,进行历史感知、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其全面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物质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其民族意识。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部落联盟,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实质和表现。
四、说学生学情
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尤其是对比较遥远的上古史非常陌生,此外还保留着许多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于感性的图片、动画、影像资料比较感兴趣,而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社会制度的演变则相对陌生,难以理解把握。
因此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和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比,加强理解,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还需教师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创新素质培养目标,本节课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相结合。
具体以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课前预习,课堂上分析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探究活动为实现方式,通过分析归纳、分组讨论,古今对比,情境体验和联系实际,达到师生交流互动,每个学生都能自主获取、应用和升华知识。
六、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给学生播放录像《海内外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并向学生提出问题:炎黄子孙的说法从哪里来,什么是炎黄?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首先多媒体展示介绍《黄帝图》、《炎黄战蚩尤示意图》,使学生对黄河流域的空间位置和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的活动范围及其征战有直观的了解认识。
接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炎黄战蚩尤的部分,理解思考的基础上,概括并简述部落联盟的概念和涿鹿之战的征战双方、过程和结果。
然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得出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认识。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孙中山的一段话,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参与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要求学生找出可以论证此结论的传说依据,并自由发表观点,之后让学生讨论段末的动脑筋“ 你对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引导学生思考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均由教师加以评述总结。
最后多媒体展示出《祭黄帝文》,加深学生对黄帝功绩的认识。
再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黄帝的评价和感受。
禅让制是本课的难点所在,在讲述尧、舜、禹的“禅让”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理解“禅让”的特点,由教师指出“禅让” 的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再由学生阅读有关小字的材料,解答说明。
随后教师设问: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它与当今的人才选拔制度有何异同。
最后在说明“夏朝建立,原始社会终结”时,指导学生联系、归纳前两课的有关内容,初步向学生引入生产力、剩余产品、私有财产、及阶级等概念,帮助和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形成对原始社会发展过程的系统完整认识。
教师可以作一图示讲解说明。
(三)升华
讲课完毕后,留下思考题:国家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课下结合所学知识多渠道搜集材料,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形成整体的发展的历史观,而不是分裂地、孤立地看待某一历史,培养学生的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
另外,向学生推荐与本课相关的影视资料、网站及书籍等。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敬请各位老师赐教!谢谢!
2、《华夏之祖》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华夏音乐之光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一年级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
时代)中的内容。
本单元包括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两部分,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不同时期的简要历史和成就,体会时代、文化和社会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第四单元的前三部分是按照中国应用发展的脉络设计的。
“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初步知晓音乐与其它学科的一些关系,增进他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选取了《八音和鸣》《酒狂》《阳关三叠》《黄莺吟》《湘妃泪》5部作品。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辨别古代乐器钟、磬、琴、琵琶。
这是为了完成智育目标。
2、情感目标:能认真聆听本课的音乐作品,体会古人的情感;能说出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一些区别。
超极化他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是为了实现德育目标。
3、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随乐曲哼唱《阳关三叠》《黄莺吟》两首歌曲,并记住《酒狂》、《湘妃泪》的主旋律。
这是为了完成美育目标。
以上是我制定的本课教学目标,重点是辨别古代乐器,难点是记哼唱两首歌曲。
三、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后,在鉴赏能力上应该有一定的提高,加上是本国、本民族的音乐,学生应该能对音乐的内涵有所体会。
但是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并不完整、不系统,要真正的理解音乐、说出作品在节奏、调式、和声等方面特点还有一点的难度。
同时,学生所喜欢的是现代流行音乐,虽然本节内容非常好听,但学生也会对本节内容会有点不喜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正确的引导。
针对以上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
学原则。
四、教学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作为一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引领者。
不能以传授为主要手段,而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2、直观性原则:音乐是直观的,必须以学生直接聆听为主要手段。
3、德育为先的原则: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为目的的,放弃了德育,鉴赏就毫无意义。
有了目标和原则,教学方法才具有意义,下面我解说一下本课的教法设计。
五、教法设计
1、本课为一个课时,一共选编了五首乐曲,约16分钟。
其中《酒狂》《阳关三叠》《湘妇泪》可作精听曲目
2、鉴于本节为第二学期的起始课,而且人文底蕴比较厚重,可结合历史、唐诗、宋词等进行人文教育。
3、本节介绍的几首器乐曲在的乐器,可以图片作为介绍,其中古琴已被联合国批准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介绍要全面,要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底蕴。
4、本课主要使用的设备主要是多媒体教室,我准备用播放音乐、Flash短片、图片,并通过分组讨论、反复模仿等手段来突出重点。
同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融入音乐体验中去。
以上是我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分析,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过程,我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导入。
用寒假中的《春节联欢晚会》为起点,指出现代音乐中传统越来越少,要想提高个人素养,必须学习古代音乐中的精髓,那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到古代去游览,去感受一下古代音乐作品。
2、设计问题,讲授新知识。
(1)问题:中国五千年文化起于何处?中国古代音乐源于何处?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出中国音乐源出“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并介绍我国古代乐器制作的`精湛工艺。
(2)播放乐曲《八音和鸣》体会楚调的韵味。
播放前要先介绍作品的时代和背景。
在欣赏的同时,教师展示编钟、磬的图片并指出编钟、编磬的华彩乐段。
乐曲时值不长,可重复一次欣赏,以增强学生的感受。
(3)问题:“文人四艺”是什么吗?那么“四艺”中关于音乐的是什么?
通过学生们回答问题,介绍乐器古琴。
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最有代表性的乐器,古琴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最好的载体,课程中要详细加以介绍。
播放作品《酒狂》,乐曲有两个版本(姚炳炎版和龚一版)最好都播放给学生们听,让他们在不同音响的对比下感受“托兴于酒”“借酒佯狂”的意境。
(4)师生互动:在听赏《酒狂》时,结合你学过的和了解的相关历史知识,谈谈你对乐曲的感受,与学生们进行交流。
(5)师生互动:朗诵《阳关三叠》,看谁感情表达的最真切,最富有音乐感。
互动后播放乐曲《阳关三叠》。
让学生体会两种表现方式上的不同感受。
指出音乐最能表达人们的情感。
(6)播放《黄莺吟》,乐曲似乎不如前几首作品易被学生接受,可以由教师领唱(奏)来体会乐曲的情感。
(现场表演比录音更能表达乐曲的情感,更能吸引听众)
(7)课程进行到现在时间已所剩不多可简单介绍一下“琵琶”,并播放《湘妇泪》,在音乐声中布置作业“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优先的传统音乐文化”,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仍旧坚持我美育为手段,德育为目的的教学原则,课堂中重点以作品的文化内涵来感染学生,教学中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八、板书设计
华夏音乐之光
乐器介绍
作品分析
乐器1
乐曲1
乐器2
乐曲2
乐器3
乐曲3
3、《华夏之祖》一等奖说课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说课稿
一、说教材
高中文言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选修《诸子散文》共安排七个单元,即《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
先秦诸子选读不是一般的知识型课程,宗旨是通过向学生讲授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选文,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培养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众所周知,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论语》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
这一单元具体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向学生讲授选文,在讲授的过程中会涉及材料的思想、表达艺术及语汇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比较深入和系统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了解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三是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论语》选读的第三课。
这一课我共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师生配合,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用法,还有特殊句式的用法,了解每节选
文的内容。
第二课时重在鉴赏品读。
重难点是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自己的品性修养。
二、说教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二课时采用诵读法、导读法、讨论法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节课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启发、组织学生讨论。
三、说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内容。
学生的学法应在教师的教法引导下进行。
教师给学生教法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教”这个目标。
本节课主要是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联系实际,感悟孔子的生存智慧。
这就要求学生要自主讨论,学会讨论,学会联系实际,总结出自己的感想并将它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世间的智慧有很多种。
孔子的智慧不是解析“1+1为什么等于2”的那种智慧,不是关起门来冥思“世界为什么存在”“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等形而上问题的那种智慧。
孔子的智慧,是关于现实生存的智慧,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
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孔子的生存智慧。
(二)组织讨论交流
问题设计
1. 结合文章的内容,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自己的“无知”呢?
2. 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自己的过错呢?
3.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句话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4. 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5. 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全班分成四组,一组又分成四个小
组,一组一个问题,用十分钟时间充分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发布交流结果。
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补充。
(三)课堂小结
(四)反馈练习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时设计的这个板书(板书设计附后),能体现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即“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自己的品性修养。
”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了解本课时的重点内容。
六、说作业与练习
书面作业
整理本文所涉及到的话题,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关素材,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多整理几篇。
附:板书设计
为人处事————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错就改要讲信用与人相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为政做事————欲速则不达,要有长远打算人需要磨砺懂得惜时
4、《华夏之祖》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和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做出初步的比较,判断和解释。
过程与方法
学生共同参与回答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新的问题;通过互相讨论、共同寻找答案的方式,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归纳线索,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炎帝与黄帝事迹的学习,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对“尧舜禅让”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实质
教学方法:
多媒体师生互动教学,PPT演示,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祭黄帝陵》)为什么祭拜黄帝陵那么隆重?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根又在哪里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
一、炎黄战蚩尤
在四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活动着许多部落。
传说中有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那就是黄帝和炎帝。
在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在南方还有苗蛮部落。
(出示部落分布图)相传蚩尤部落勇猛异常,还曾经与黄帝部落发生了一场大战。
这场大战在哪里发生?
涿鹿
(出示形势图)相传蚩尤部落“铜头铁额”,骁勇非常,在涿鹿之战中,黄帝部落一度落于下风,后来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甚至要找来天女相助,还发明了指南车,才最终打败了蚩尤部落。
一、炎黄战蚩尤
著名战役:涿鹿之战
你怎么看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出示线索)炎帝和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并且结成部落联盟。
而在炎帝和黄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尧、舜、禹三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
在长期的`发展中,华夏民族形成了。
因此,炎帝和黄帝被
认为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我们也自豪的自称为“炎黄子孙”。
而其中,黄帝更是被称为“人文初祖”,这又是为什么呢?
二、黄帝——“人文初祖”
黄帝和他身边的人有哪些发明?
黄帝:宫室、衣裳、挖井、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仓颉:文字;伶伦:乐谱。
看完了黄帝的贡献,请大家回答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呢?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同时他生活的时代还出现了文字、音乐、养蚕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三、尧舜禹的“禅让”
相传最后黄帝乘龙归天,而在他之后,我国的黄河流域又相继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他们就是尧、舜、禹。
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称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禅让
尧舜禹的“禅让”
(播放视频)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被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领袖呢?
学生再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非常孝顺,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可见他们都是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的人。
四、夏朝建立——原始社会的终结
禅让制固然不错,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结束,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禅让制最终也被世袭制所取代。
我们首先来看
看社会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
(出示图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部落里面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产品平均分配,这也就出现了私有财产。
由于各人的能力不同,所获得的财产多少也不同,于是逐渐出现了贫富分化,一部分人成为了部落里的贵族,一部分人成为了平民。
贵族就是早期奴隶主,而平民和罪犯,以及部落战争中产生的战俘,则成为了早期奴隶的来源。
在公元前大约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这是我国第一个王朝,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了国王,在他死后,国王由他的儿子继承。
因此我们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开始了。
夏朝的建立是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课堂小结
本课讲述了炎黄部落联盟形成以及“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而在黄帝之后相继出现了三位部落联盟领袖——尧、舜、禹——都是通过禅让制成为领袖的。
在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开始了。
5、华夏之祖课程教案一等奖
第3课华夏之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尧、舜、禹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禅让制”
2、归纳原始社会终结、奴隶社会形成的原因
3、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
【学习重点】黄帝──“人文初祖”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
【学习导航】
一、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填空题,并思考文中“动脑筋”题目:
(一)、炎黄战蚩尤
1.时间:距今约年。
2.地点:
3.双方:一方是和的联合部落;另一方是部落。
4.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
(二)、黄帝--人文初祖
1.主要贡献:
(1)建造,制作,教人,发明
(2)嫘祖发明,仓颉发明,伶伦编出
2.深远影响
(1)为后世的奠定了基础。
(2)被后人尊称为“”。
(三)、尧舜禹的“禅让”
l_尧舜禹的美德
(1)尧:生活,克己爱民。
(2)舜:待人,以身作则。
(3)禹:治理,与群众,三过家门而不入。
2.尧舜禹的禅让:
(1)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做继承人。
(2)后来又由来继承,历史上叫“”。
3.夏朝的建立:
(1)原因:发展;提高;增多。
(2)时间:约年(或公元前21世纪)。
(3)人物:,从首领转变为国家国王。
(4)特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5)标志:结束。
开始。
二、合作探究
1、组内交流“动脑筋”成果。
2、小组讨论:①、谈谈自己对禅让制的认识。
②、原始社会终结、奴隶社会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三、拓展延伸: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
五、达标练习:
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
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__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
A、炎帝
B、黄帝
C、舜
D、尧
2、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
A、黄帝
B、尧
C、舜
D、禹
3、原始社会终结的根本原因是()
A、禹想当国王
B、禅让制被破坏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贫富分化的出现
4、原始社会终结的标志是()
A、禹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B、禅让制被破坏
C、禹建立了夏朝
D、社会生产的发展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
C、我们尊称炎帝为“人文初祖”
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6、下列对夏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禹建立了夏朝,是夏朝的第一个国王
B、建立于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C、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
D、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
7、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①我国的人类文明起源于哪一原始人类?
②写出几个你所知道的我国远古人类代表。
③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性的贡献是什么??
④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哪一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当堂反思】: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的收获有(可选择从知识、能力和思想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