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幼教·大班其他教案图形重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幼教·大班其他教案图形重叠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0年幼儿园大班教材《数学领域》中第五章“有趣
的图形”,具体内容为“图形重叠”。
通过本章的学习,幼儿将理解
图形重叠的概念,学会如何将两个或多个图形进行重叠,并能运用重
叠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掌握图形重叠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的图形,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重叠操作。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使他们在重叠图形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图形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合作、分享
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图形重叠的基本概念,图形重叠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重叠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空间想
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图形卡片、磁性黑板、挂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幼儿用图形卡片、画纸、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磁性黑板上挂图中的重叠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
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例题,讲解图形重叠的概念、方法和
应用。
同时,引导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图形重叠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
教师发放幼儿用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进行随堂练习,巩固图形
重叠的方法。
同时,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5分钟)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一个主题,如“生活中的
重叠图形”,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组进行汇报分享。
六、板书设计
1. 图形重叠的概念
2. 图形重叠的方法
3. 图形重叠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画纸上用图形卡片进行重叠,创作一幅美
丽的图案。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等环境中寻找重叠图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同时,教师可组织相关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小组讨论的主题选择与引导
5. 作业设计的开放性与创造性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图形重叠”的教学中,重点应放在图形重叠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上,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幼儿运用重叠方法解决问题,培养空间想象力。
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使幼儿理解重叠不仅是形状的叠加,还包括对空间的重新认识。
二、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幼儿注意力和兴趣的关键。
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教师应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如用积木搭建的房屋、公园里的滑梯等,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幼儿思考:“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它们是怎么重叠的?”这样的设计能够帮助幼儿建立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联系。
三、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例题讲解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应确保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在讲解中,教师不仅要展示基本的重叠方法,还要通过不同类型的图形和多种重叠方式,拓展幼儿的思维。
例如,可以通过拼图游戏,让幼儿体验不同角度和方向的重叠,增加空间感的培养。
四、小组讨论的主题选择与引导
小组讨论是培养幼儿合作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
主题选择应具有开放性,如“重叠图形的创意设计”或“重叠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平衡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
五、作业设计的开放性与创造性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课后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认真分析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拓展延伸部分,教师可以设计家庭作业,如“与家人一起寻找家中的重叠图形”,这样既能巩固学习内容,又能增强家庭亲子互动。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语速要适中,语调要亲切、生动,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在关键概念讲解时,可以适当提高音量,突出重点。
3. 适时运用停顿,给予幼儿思考和消化知识的时间。
二、时间分配
1. 确保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
2. 在小组讨论环节,合理控制时间,保证每个小组都有充分的时
间进行讨论和分享。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避免开放式问题导致幼儿思维过
于发散。
2. 针对不同难度的提问,给予幼儿不同的思考时间,尊重他们的
思考过程。
3. 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情景导入
1. 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使他们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 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
与度。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匹配,是否能够激发他
们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3. 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保证了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4. 课堂提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是否能够促进幼儿的思考
和表达。
5.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语调、肢体语言等是否能够吸引幼儿的注
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6. 课后拓展延伸环节是否具有实际操作性,是否能够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