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初级中学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石初级中学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大石初级中学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广元市利州区大石初级中学
开展生本教育,促进教育提升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灵魂和核心。
我校在区教育局指导下,围绕“转变观念由上而下,看生本教育由下而上”开展了实践活动。
理念是前提。
首先组织校级干部、中层干部、教研组长赴广州、宜川培训学习,撰写学习报告,交流心得体会,将干部的思想统一到生本教育的轨道上来。
其次由干部分对教师进行宣传动员,举办讲座,开展培训。
第三,安排教师到全国各地学习。
目前,已完成了第一轮的全国生本培训,教师的观念得以转变。
自主是根本。
开学初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周的军事训练,同时建立起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和学生自愿者协会,加强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训练,提供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把广播站、班级文化建设、三操、自习纪律、校园卫生、寝室管理、升旗仪式、一周总结等均交给学生。
课堂是中心。
我们主要从搬桌子(小组建设)、找媒介(学案)、定教师、抓评比这几个方面进行。
在小组建设中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按六人一组进行,小组自命组名、自订目标、自拟口号,并把相关内容制成手抄报张贴于教室外。
有的写下了誓词、有的介绍了组员、有的组员结成了对子、有些组找科任教师签名鼓励……。
找媒介的过程中,春季学期放假前,每科均写好了学案,但在秋季使用,发现学案与“简单、根本、开放”相左,于是以学科为单位每周下午都安排了集中备课时间,对学案进行删减和增添,统一设计格式和编号。
为保证学案的有效利用,1
将早晚自习均交给了学生,每周安排一堂生本德育课,保证学生能充分的完成前置性作业。
向教师下发了教案的书写意见,将教学四环节的时间分配、教学方法的引导、知识扩展的内容作为备课的重点
来抓。
课堂上采用临帖、入帖、破贴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即实验年级的语数外物教师按四环节教学法进行试点,生本领导小组对全体教师进行推门听课,从推门听课的信息中遴选出七、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各一人上生本研讨课,再从各科中选出一人上生本展评课,同科全体教师进行学习后,再带动其他教师全面进入生本的教学框架中。
评课时参照“四环节”评价表进行评课。
通过对评课环节的规范,使全体教师及早进入入帖的环节。
小组是保障。
一是要求生本年级班级的课堂必须堂堂给出小组评价,二是每周由班主任负责对班级各小组进行梯度评价,三是每月由学校对各班优胜小组进行表彰和奖励。
十月份将15个优胜小组的成员带出去郊游,十一月给每个优胜小组奖励一盆花卉,十二月组织优胜小组开展体育竞赛活动。
通过加强组内互助、组间互争,从而达到组员同进的目的。
成效是见证。
学生自主意识增强,生生间、组组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作,学生的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校园违纪现象少了,有些连老师没想到的方面学生想到了。
第二篇:关于农村初级中学生辍学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辍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承德县双峰寺镇中学
李世辉
最近我对双峰寺镇中学近三年学生辍学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发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青少年辍学情况不容乐观。
然学校从领导到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地去完成局下达的巩固率指标。
实实在在地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但辍学流失情况时有发生。
学校采取的措施有:
(一)多次召开全体教师会学习贯彻局关于控辍保学文件精神,在会上校长多次强调谁的学生跑了,谁给往回请。
(二)请控辍保学先进典型作报告,发扬奉献精神,用爱心凝聚学生。
(三)专门抽时间,把全体老师分成6组,分头去全镇各村去作
说服动员工作。
班主任发现有辍学苗头随时家访,多次作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
一、我校从2001到2003三年间辍学情况如下: 2001年97.21%2002年96.4% 2003年97.51%
其中2003年初一时辍学11人占辍学总数的47.8%,初二辍学7人占辍学总数的30.4%。
初三辍学4人占辍学总数的21.8%。
从数字分析中很明显控辍保学的重头戏在初一。
二、辍学原因的调查情况如下:
(一)近几年业,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困难,就业无门。
对现有在校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很多学生反映十年寒窗苦,却分配不了,比较起来还不如辍学回家打工的同学。
(有一些早早辍学跟了师父学一些装修技术,或者学开车学成之后或给人家开车或自己家买个车开)。
家长花了很大代价送自己的孩子读书毕业了却一无所长。
我们农民最讲实际,这个现实使很多家长产生了让孩子辍学回家打工的想法。
(二)学习基础太差,跟不上课。
老师讲的根本听不懂。
上课没意思。
随便说笑又违反课堂纪律,天天老实地坐着着啥也不干谁也坐不住。
从2003暑假开学的入学模底考试中可以看到,281名新生中总分不及格的约占一半,其中有1/4的学生总分只有20-30分,有几名甚至只有6-7分。
跟这些学生座谈了解到他们的小学阶段就啥也没学。
有的比这稍好一些,但升入重点高中,然后升入重点大学晃可能的。
这部分人的趋向就是逐步向啥也不会的靠拢。
最后加入辍学的行列。
目前学校也采取了分流措施来适应这部分学生的需要,但是所设置的专业不适合学生的要求,这部分学生勉强在普通班上,每天上课考试使他们觉得特别没意,不子好学还得换老师批评。
上学就和受罪一样,所以暂时没辍不的也有一些天天逃课。
真是上学不如辍学。
(三)目前,本镇经济还不太发达,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生活还比较困难,许多沿示脱贫的农悄愿拿出或根本拿不出一笔对他们来说相当可观的财富来供孩子上学,而目前我国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又不
能全免费。
这就使一部分想读书的孩子因无钱而上不起学。
近几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很多社会力量办学。
搞希望工程,但对于众多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这不过是杯水车薪,难以乇底解决实际困难。
面对实现九年义务的种种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又当采取哪些对策来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真正实现呢以下是根据我们调查研究之后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小学抓起。
目前我们的制度的漏洞空话学生瞎胡混。
比如不留级制度,百分百升初中制度。
造成了一部分学生上课不听,下课不写作业照样升级,照样升中学,照样毕业。
我教过的一个班就有五,六名学生这样混,经过多次个别谈话了解到这些学生在小学就是这样过来的。
孩子还真懂事。
说:“老师您甭跟我们操心了,我们在小学时老师不倒乱就行“我们一手抓九年义务教育。
另一方面,有毕业证的新的文盲又大不断产生。
所以说改革小学升留级制度,改革考核小学老师工作的细则,实打实地抓抓行为习惯素质,学习习惯方面的素质,思想方法素质,道德品质,而不是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
二、我们在农村基础教育方面有的学校有了良好的开端,有的开设了林果专业,餐饮服务,计算机应用等,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一是这些确实能成为一技之长,在社会上有用武之地的课业不是农村中学所能搞的簋好的。
他们一缺专业老师,二缺设备三缺经验。
二是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从小学毕业,马上进入掌握一门现代技术的专业,知识基础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国家才坚定地贯九年义务教育,这是当前国情怕决定的。
所以这些做法(分流专业)我认为是和国家总的设想谋划相矛盾的。
三、九年义务教育法对家庭和适令青少年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的责任规定的非常明确,对设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中途辍学的违法行为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和维护法律尊严所应有的力度。
我们在家访,动员辍学生返校的工人中多次宣传该法,对违反该法的处罚。
但实际上多次受到某些家长的蔑视和嘲笑。
他们根本不把些法放在眼里,事实上,多年来谁也没把违反些法的哪个家长怎么样过。
所以我们建议制定本法的专家们下来考察一番,修改此法使之具有可
操作性和能维护法律尊严的力度。
四、教育行政部门也改革对农村中学的考核办法,使学校办得对学生有吸引力,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有老师带队),如和唱,乐队,美术小组,兰球队,航模,计算机小组等。
但这些事情不是说干就干起来的,首先资金就是个大困难。
但是如果克服了这些困难,搞起来了,对一些学生就不是上学没劲了。
而且晚上也不致于到处乱窜,惹事生非。
教师改革课堂教学,使之生动有趣。
总之得形成一种势头,产生一股凝集力,才能解决部分学生辍学的问题。
以上建议当否,请读者指正。
第三篇:信息技术课堂上“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课堂上“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来到身边已快三个月了,在这段时间中,有激动、有迷惑、有矛盾、有彷徨……有太多的感受。
从最初看郭思乐教授写的有关生本教育案例之后的激动,到自己想付之于实践但不知如何下手的彷徨,再到实践之后很多的迷茫。
但是我想,这三个月的时间太短暂,对于刚接触“生本教育”理念的人来说,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与历炼。
我想小结一下这段时间以来的实践情况。
传统的信息技术学科大都是老师或者学生先演示操作步骤,学生跟着练习。
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教学目标,但由于一星期只有一节课,所以同学们遗忘得也比较快。
有了“生本教育”理念之后,我进行了反思:生本的课堂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记得更牢吗?传统的课堂为何缺少生本课堂上的勃勃生机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师本的课堂上,学生只要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走,不需要自己动多少脑筋,只要记住步骤就可以了,但死记步骤往往忘得也快。
师本的课堂也很少有学生会提出问题,表面上看一节课上得很顺利,似乎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一遇到问题就不知所措,习惯性地求助于老师或同学,不肯自己试着解决一下。
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案例之后,我很心动,于是选择了一课教学内容进行了第一次的生本实践。
这课的内容是《收发电子邮件》,前
两节课上,同学们都申请到了属于自己的邮箱,上下来,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本课教学目标也不是很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了几个同学的邮箱,让他们说说邮箱的组成,学生很快就答到点子上了,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说说如何记住自己的邮箱,好多学生都发现了记邮箱的好方法。
我想学生自己归纳出的方法要比老师塞给他的方法好记多了。
接下来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本课重点:收发电子邮件,我让学生参观了一下我的电子邮箱,看看里面是否有信件,有的话打开阅读并回复了一封信件。
整个过程只是很随意的让学生看了一下我的邮箱的情况,并没有强调步骤。
然后给学生的任务是让学生登录自己的邮箱,给老师和同桌互发一封信,收到信并回信。
学生通过翻阅教科书,同学互相探讨,80%的同学完成了任务。
而且还有三个同学提出了问题,从学生脸上也看到了自信与满足。
因为很多时候,学生操作得正投入得时候,就被老师琐了,老师的目的就想提醒大家一些注意事项或者重早操作步骤。
初次实践生本课,谈不上成功与否,只是有了一些感触与体验。
第一、信息技术学科相比于其它学科来说,实行生本教育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
因为它没有调研压力,学生普遍都很有兴趣,又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来掌握知识的学科,所以适合“生本教育”。
第二、虽说生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但还要结合考虑一些客观因素,由于对“生本理念”只是初识,老师和学生都不可能一下子都做到位,课堂上需要点拨的地方还是要点拨,以免学生成为热锅上的蚂蚁,不知从何下手。
实践下来,最大的困惑是:生本教育适合所有的学生吗?对于接受能力好、学习主动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但对于一些学习上懒散、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生本教育操作起来似乎很有难度。
第四篇:新形势下中学生道德教育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中学生道德教育实践与思考
胶州四中政治组马俊英
一、新形势下中学生德育工作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大背景
当今中国的全球化进程使我国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这种挑战也包
括了道德方面的。
首先,开放使学生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具有了开放的境界与眼光。
他们接受各种信息的途径多样化了,许多旧的伦理和道德问题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了转变。
比如:男学生留长发、染黄发的问题,几年前教师可以理直气壮地叫他去理掉,而现在他可能理直气壮地问:为什么不可以?再如:学生中传唱的流行歌曲、阅读流行小说,我们的教育者又看过多少,熟悉多少?学校元旦演文艺节目,各班自排自演,报上节目单一看,大都是劲歌劲舞。
面对这份节目单,老师们容易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容易堕入道德相对主义。
事实上我们许多德育工作之所以缺乏实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育者在思想上存在的道德相对主义。
所以,有效地实施道德教育的前提,就是教育者要适应开放大背景这一态势,克服道德相对主义,针对文化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的现实,努力提高学生进行道德选择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道德自制能力。
二、新形势下的学生德育工作,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大背景。
随着观念的变化,唯义无利的传统观念将被破除,利益多元化对学生人际关系日益渗透,在青年中历史虚无主义与精神失落已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而我们的传统德育中又缺乏规则意识和公德意识的伦理理论资源。
目前在职校生中所经常发生的大量的违反校纪校规事件,说明我们在今后德育工作中,需要把尊重法律,尊重公共生活规则的公德意识的培养作为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
一方面要努力培养现代道德意识,如前所说的规则意识等,另一方面要努力加强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教育。
我们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价值观教育业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首要问题。
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
三、我们的探索与思考―“八字”方针
要使学校德育工作有实效,我们的经验是:“体制、机制、师资、班子”八个字。
(1)制定出一套价值目标―-把教育与行为养成结合起来。
由于高中学生一般在16-19岁之间,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自我意识膨胀,要求社会给他们以尊重和物质上的满足,而不愿意履行自己对集体与社会应尽的义务
和责任。
由此,我们学校的德育内容把“三观”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辅之以日常行为的养成性教育。
(2)“黄金”法则――以人为本,体现关爱
在我校德育工作中,首先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率先垂范,做到举止文明,以人为本,对学生体现关爱。
我们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问题需要得到关爱的学生。
通过尊重学生人格的教育方式来改变学生。
要求我们认真对待所有的人――包括我们不喜欢的人――的尊严和我们自己平等的权利。
这是教育学生的“黄金法则”。
(3)学生对学习的漠然―“多元智能”的实验。
高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由于种种原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
厌学后面隐藏的一个重要性格特征就是,没有抵御眼前诱惑的能力。
因此,他们很难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纪律要求。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认识到,学生不好好学习,不仅仅是学校教学安排问题,而且与德育有很大关系。
因此,我们在德育改革方面,为学生学习创造了以下的条件:
a、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
我们在学校中开设了文学社、书法兴趣小组等多个社团,以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发展个性,努力培养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使他们对学习愿望充满信心。
b、对原有教学安排进行改革尝试,从二年级开始,进行学习分层教育,开展“多元智能”教育的实验。
“多元智能”始于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按学生需要,人的发展有八种智能:语言、数理、逻辑思维、肢体语言、空间想象、反省能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等。
基于这种理论,我校在克服学生厌学情绪方面,学生科、团委大胆地广泛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外,教务科还大胆地进行了原有课堂教学的改革。
我班有一位同学,理论学习不行,但他“肢体语言”方面有发展前途。
我们就着重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在老师与个人的努力下,他在今年校运会上也获得了长跑第一名,使他对自己的学习感受到了自豪,充满自信,从差生一跃成为一名优秀学生,这一例子,也可以说是解决广大高中生“厌学”情绪的一种有益尝试。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中的德育工作,不能把德从智、体、美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被割裂开来的教育,德育离开知识的载体必然会使其丧失应有的生命力,必然会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007年1月
第五篇: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感悟
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感悟
以生为本精彩绽放
----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感悟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不能把前面的阶段仅仅当做下一个阶段的准备。
小学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应该是给孩子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我校将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作为促成孩子幸福成长、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助推器,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对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
一、头脑风暴,让“生本”扎下深根
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校园带来了全新的气息。
创建于1912年的弥阳一小作为我县新课程改革的试点学校,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重任,如何当好教育改革的尖兵,将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操作性强的方法措施,泽惠万千孩童,如何当好兄弟学校的标兵,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成为他山之石,推动均衡发展,是新时期全体一小人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2010年4月,作为红河州教育考察团的成员,我荣幸随团深入广
东、福建等考察学习。
郭思乐教授和他的团队,十年磨一剑实验成功的生本教育深深打动了我,于是坚定了我们引进生本教育理念、模式,并推广创新的决心,更立志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来成就一小新的跨越式发展。
2011年3月,红河州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后,在怎样从实际出发,深入贯彻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上,我们认为,要打造高效课堂,实施生本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我的职责、我的阅历、我的思考让我深知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直接对症当代教育发展弊病,广东、福建、山东的成功范例,让我坚信生本教育的蓬勃开展,将给学校注入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1、强化>培训,将生本教育理论植入教师思想深处,成为指导教师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
推广生本教育,缘于学校内部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确立了“广泛知晓、以点带面、积极实践、深入推进”的策略。
2010年5月,我校召开教职工大会,对教师实践了“生本教育”进行思想动员和理论培训,我结合自己到广东、福建考察学习的感受,解读了生本教育的内涵,向教师们印发了有关生本教育研究的资料,为教师介绍了广东等地推进生本教育的现状和成果。
学校还就生本教育的学习实践作了要求:一是加强学习,深刻领会生本教育的内涵,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二是关注全国生本教育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并作为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展好研究工作;三是努力转变思想,大胆进行实践,勇于挑战和创新,学校将为生本教育创设最优的实践空间和土壤。
通过大量真诚务实的学习,教师们对“生本教育”这一陌生而新鲜的理念和方法渐渐充满着向往和实践的冲动,从他们好奇而又追寻的目光中,我们坚定了学校教育创新实践的一个目标和方向,就是在今后三年内,以生本教育实践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建设快乐、和谐、高效的课堂和学生自主管理的幸福校园。
生本教育,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老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学。
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