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格桑花》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格桑花》有感
读《格桑花》有感1
当启明星带来黎明,带来朝霞满天飞舞的时候,也带来了崭新的希望。
当格桑花盛开的时候,各种无名花也开遍了原野,有了争奇斗妍的美好景色。
于是我有了这最恰当的比喻:天上的启明星,地上的格桑花!
今天课堂上的学子,明天祖国的栋梁。
昨日的小燕,明天的骄子!那时,他们的答卷不再是一方小小的纸张,不再是小小的课桌,而是祖国辽阔的大地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于是我有了最恰当的比喻:格桑花,辛勤的园丁!
当阿爸和阿妈把自己的孩子送出草原,送出大漠的时候。
他们叮嘱孩子的只有一句话:“孩子,你无论走到世界的那个角落,都不要忘了家乡的格桑花。
”于是我有了最恰当的比喻:格桑花,心中的花。
原野上的草,绿了又黄,黄又绿。
只有格桑花常开不谢,她送走的孩子一批又一批,一茬又一茬。
望着孩子们走出大山,走出黄土高坡的背影,她甜甜的笑了。
山峁峁,山沟沟,到处都能看到她的.笑脸。
于是我有了最恰当的比喻:格桑花,把自己的芳香送给别人的花。
在我们的想象当中,许多年以后,孩子们回来了!他们没有了从前的身影,没有了往日的贫穷。
他们体壮如山,他们知识如海。
看望了阿爸,看望了阿妈。
当他们看望格桑花的时候,深深的敬礼!这是当地最大的礼节。
于是我有了最恰当的比喻:格桑花,如父母。
许多年以后,当人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唯有格桑花还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动人。
那晶莹如滴的花叶上,没有岁月留下的尘土,没有时光留下的污痕。
人们珍藏的是那样的完美,那样的小心翼翼。
于是,我有了最恰当的比喻:格桑花,流芳百世的花。
读《格桑花》有感2
我去过草原,我到过大漠,也去过西部广茅的原野,可是,我没有见过格桑花。
也许,她不开在大地上,而是开在人们的心中。
当挤奶的阿妈拉着孩子徘徊在毡房的周围,孩子用乞求的目光说;
“阿妈,我要上学”。
阿妈捏着空空的钱袋,无奈的望着远方。
这时,格桑花开了!送来了无限的希望,让那孩子走进了学堂。
阿妈笑了。
脸上的无奈,随着草原上空的云飘走了。
孩子笑了,在草地上翻着斤头。
大雪纷飞的季节,阿爸带着孩子倦缩在冰冷的毡房,没有棉衣,没烧得红红的火搪。
只有阵阵寒风抽打在阿爸的心头上。
阿爸默默的低语:“孩子,没有棉衣,你怎样去那不远不近的学堂”。
这时,格桑花开了!送来了厚厚的棉衣,送来了大堆的木碳。
阿爸笑了,暖暖的碳火,抚平了他脸上的绉纹。
孩子笑了,在学堂的门前堆起了雪人。
学堂的房子破了,不遮风,不挡雨。
先生的愁容如同连绵起伏的沙丘。
先生长长的叹息:“唉!这样的房子,让孩子怎样的念书”。
这时的格桑花开了!送来了木料,送来了水泥,送来了白灰。
先生笑了,脸上的愁容,随着抹在墙上的白灰,尽情的舒展。
孩子笑了,嫩嫩的小手,擦着窗上明亮的玻璃。
课本旧了,知识要更新了,阿爸和阿妈用企求的目光望着先生,先生用无助的眼神望着孩子,孩子用渴望的眼睛望着课桌上那陈旧的课本。
这无边的压抑弥漫在学堂的上空。
这时,格桑花开了!送来了崭新的课本,送来了崭新的知识。
阿爸笑了,阿妈笑了,先生笑了,孩子们笑了这开怀的笑声在蓝蓝的天上久久的回荡。
在这宗教的圣地,我没有看到人们对心中偶像的顶礼。
却看到了人们对格桑花的无比爱戴。
当人们把格桑花当做神灵供奉的时候,也燃起了我无比的敬意。
格桑花!人们心中的格桑花
读《格桑花》有感3
偶然遇见陕西人党益民著作的《一路格桑花》,其动人的故事,鲜明的性格,白描的写作手法吸引着我连夜读完,这本书以几位女性为主,大学生安宁带着对未婚夫的思念,带着主编原野的任务去西藏完婚,一路浪漫,一路使命,一路见闻,一路的感动。
以轻松的语调,明快的笔触写出了修筑西藏公路的危险与可怕,随时可遇的塌方、雪崩、泥石流,各种各样的生与死的故事,都在激动着一颗颗女性的心,我也身陷其中,随着情节与人物的发展而心潮澎湃。
都市白领郭红此次之行是离婚,一年三百六十天,夫妻相距仅仅一个月,思念、牵挂、无助、孤独都时刻吞食着军嫂那脆弱的心理,再加上缺乏理解,沟通有限使得原本美好的婚姻面临危急。
随着剧情的不断展现,大队长邓刚是个“冷脸子”,非常实干,抢险塌方的公路,处理部队的问题,隐瞒自己的病情,还要面对妻子的误会。
巨大的压力依然没有夺走善良的内心,邓刚还处处为妻子考虑,不让声张。
另一位军嫂余季兰家在农村,出门打工,她抱着对亡夫王力的真挚感情,独自带着女儿小雪生活了十年,各种幻想各种猜测,使得她总觉着丈夫没有死,可能在某个地方活着,兴许那一天就来寻找娘儿俩,这种力量支持着她走完了艰辛的十年,直到有一天,王力的弟弟王波说:嫂子,咱们组成个家吧!余季兰带着小雪来寻找丈夫。
还有二中队指导员周明,他是“聋哑村”藏族孩子的课外辅导员,三个藏族少年的学费承担者,一个未出世孩子的父亲,因为塌方而亡。
妻子沈萍坚持要生下孩子,她说这个孩子不能打掉,她也不会一个人承担,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因为这是周明唯一留下来的。
那种故事那种心酸那种人世间的悲伤在作者的笔下都是一种明快的基调,给人一种希望,一种憧憬,一种力量。
还有安静和李青格,在电视剧中是重要人物,书中也有大量的描写,但对我而言,都不若前几位的印象深刻。
其中还穿插着普通士兵的事故,穿插着青藏高原上路遇的事件。
最开始读时我不相信有那样的艰险,那样奉献的士兵,那种为爱而坚守的爱情。
后来我相信了,因为作者前后入藏四十余次,他非常熟悉那片土地,那里的士兵,那里的人民。
最主要的是青藏高原上有梦想,有飞越的愿望,有一群为此而奉献着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