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挛缩护理查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臀肌挛缩护理查房
臀肌挛缩护理查房
签名:
一、病因及分类
1、注射因素多数学者认同该病与反复多次的臀部注射有关,肌注后局部形成硬块即为肌纤维炎表现。

Lloycl-Roberts和Thomas提出在肌肉注射的患儿病理组织检查中发现注射部位有水肿和出血,这些地方可能发生纤维化,以后疤痕收缩导致挛缩。

1968年Williama报道动物实验注射抗生素部位产生炎症反应,以含2%苯甲醇稀释的青霉素注入肌肉的反应最大,为变性坏死,而致纤维化。

2、儿童易感因素免疫因素。

大量儿童接受肌肉注射,但发病者仅为少数。

3、疤痕体质
4、遗传因素。

国外报道1例患儿为双侧三角肌挛缩和臀肌挛缩,而其母也有双侧三角肌挛缩,单纯用肌注无法解释,可认为与遗传有关。

二、临床表现:本病常为双侧性,单侧少见,亦有报道男多于女。

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髋关节内旋内收活动受限。

站立时下肢外旋位,不能完全靠拢。

行走常有外八、摇摆步态,快步呈跳跃状态。

坐下时双腿不能并拢,双髋分开蛙式位,一侧大腿难以搁在另一侧大腿上(交腿试验)。

下蹲活动时轻者蹲时双膝先分开,然后下蹲后再并拢(划圈征)。

重者只能在外展、外旋位下蹲,蹲下时双髋关节呈外展、外旋姿势,双膝不能靠拢,足跟不着地,呈蛙式样。

体检可发现臀部外上部有皮肤凹陷,髋内收时凹陷更明显,臀部可及紧缩感,下肢呈外展外旋位,髋内收、内旋受限,下肢中立位屈髋活动受限,必须患髋外展、外旋,使患侧髋向外划一半圆形方能再回入原矢状面完全屈曲。

股骨大粗隆弹跳感。

Ober征阳性。

骨盆变型病程长程度重者可有髋臼底凸向盆腔,形成Otto氏骨盆。

臀中小肌挛缩的患儿有大转子骨骺肥大。

双侧不对称性臀肌挛缩患儿可有骨盆倾斜及继发性腰段脊柱
侧凸。

严重侧髂前上棘较轻侧低,重侧脐踝距离长于轻侧,而两侧大转子到踝部距离相等。

臀肌挛缩分度Fernandez分度法按屈髋90°外层挛缩角分度:
轻度:<15°;中度:15°~30°;重度:>30°。

臀肌挛缩临床评分内
既往史:有多次反复的臀肌注射史1分
症状:步态异常(八字、摇摆步态)1分不能翘二郎腿1分双膝并拢、下蹲受限1分
体征:屈髋受限或屈髋90°双膝分开1分
Ober征阳性1分双膝划圈征或髋部弹响1分
骨盆畸形或肢体假性不等长1分
X线片:髋臼指数减少1分股骨颈干角增大1分
根据评分进行臀肌挛缩分度:轻度:3~4分;中度:5~7分;重度:8~10分。

三、术后并发症
1、局部血肿形成与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引流欠佳有关。

血肿形成后局部隆起并持续疼痛,易导致感染;血肿压迫可致切口缘皮肤缺血坏死。

因而术中应彻底止血,术毕旋转引流,局部加压包扎;术后使用必要的止血药物。

发现血肿形成及早处理。

2 感染:与术中无菌原则处理不好及术后血肿形成有关。

3 症状不完全缓解或复发:症状不完全缓解与松解不彻底或软组织紧张有关。

复发可为挛缩组织未完全切断而随发育相对变短,或术后未及时行功能锻炼,疤痕重新粘连有关。

4切口疤痕尽管术中皮缘对合很好,大部分患儿术后切口处都留有较大疤痕。

考虑与其疤痕体质有关。

故有人认为应将疤痕体质视为臀肌挛缩综合征的一个表现。

5臀中肌无力臀中肌大部切断者术后可出现摇摆步态,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瘢痕组织将臀中肌断端连接,臀中肌无力会最终消失。

6 术中动脉性出血较少见,但需特别注意。

在松解大转子后下方臀大肌筋膜时,很容易碰到来自臀下动脉的小分支,仔细分离可避开,
或作结扎处理。

不慎切断应可靠地缝扎止血。

四、术后功能锻炼:
1、术后6小时良好肢位:去枕平卧,用绷带将双膝并拢缠绕,膝下垫软枕,屈髋60°,屈膝30°,固定24小时。

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渗血或引流不多时可拔除引流,开始功能锻炼。

2、术后24~48小时内,协助与指导病人在床上作双下肢的交叉运动,屈曲内收双髋关节,练习起坐,3次/天,30分钟/次。

术后48小时,协助患儿下床走一字步:挺胸抬头双肩水平,双下肢交叉直线行走。

3次/天,30分钟/次。

3、术后3~4天,在走一字步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紧臀外展并膝下蹲练习:双脚并拢,双手平举,
4、足跟不能离地,腰背部挺直。

3次/天,重复运动200次。

5、术后第7天,在纠正异常步态的基础上,进行腿部锻炼(翘二郎腿),翘腿时端坐于靠背椅上,背部紧贴靠背,一腿过膝,交叉架于另一腿上,左右腿交叉,进行左右摆臀主动伸展运动。

3次/天,30分钟/次。

上述功能锻炼时要循序渐进,防止活动过度引起伤口渗血切口裂开。

五、出院前指导①坐位,双髋、双膝屈曲,然后双髋再向外分开至最大,并使两脚心在体前相对并拢,双手按压膝关节内侧,双腿尽量内靠拢,还原。

重复5次。

②平卧位,一侧患肢髋膝关节屈曲,向内倾倒至最大位,然后再向外倾倒至最大位,还原。

左右重复交替5次。

③站立位,两足前后分开,位于前面的膝关节屈曲,后面的膝关节伸直,双手压于前膝关节,身体慢慢向前倾,维持5秒。

还原。

左右交替重复5次,出院后坚持作6~2月,以下蹲、坐起自如为自理标准。

臀肌挛缩症病人护理臀肌挛缩症多发生于儿童,主要是因臀肌长期反复接受药物注射后引起臀肌纤维性挛缩,而造成髋关节功能异常。

手术彻底松解和切除挛缩组织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由于创面大,出血多,术后需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另外术后妥善的体位与适当的功能锻炼也是辅助改善髋关节功能的重要措施。

六、常见护理问题
(一)、恐惧
(二)、自理缺陷
(三)、疼痛
(四)、有发生褥疮的可能相关因素:1 手术创面大,臀部局部血液循环受影响。

2 局部受压。

主要表现:骶尾部、肋弓皮肤变红、变暗甚至坏死。

护理目标:病人未出现褥疮。

护理措施:1 术后4小时后更换体位,由仰卧位转为俯卧位。

俯卧位时间依病人耐受程度及切口渗血决定:若病人耐受能力强,伤口渗血少则俯卧位时间长;反之则缩短俯卧位时间。

一般仰卧位时间2-3小时后更换到俯卧位。

2 俯卧位时,胸前垫枕,预防肋弓处压疮。

3 术后24小时内严格交接班,一旦发现骶尾部变红、变暗,立即俯卧位,尽量避免仰卧位或减少仰卧位时间,以解除局部受压,减少皮肤损害。

重点评价:病人是否有骶尾部褥疮、肋弓处压疮发生。

(五)、潜在并发症--伤口渗血较多相关因素:手术创面大,需彻底松解和切除挛缩组织。

主要表现: 1 伤口血性引流量较多。

2 伤口敷料被血液渗湿。

3 严重者脉搏加快、呼吸增快、血压下降。

护理目标:护理措施:重点评价:以上各项均参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六)知识缺乏:特殊体位和功能锻炼知识相关因素:
1、未接受专业知识教育。

2 由于疼痛而害怕锻炼。

主要表现: 1 不能维持特殊体位。

2 不知道功能锻炼方法与程序。

3 拒绝进行功能锻炼。

护理目标:1 患儿家属了解特殊体位及功能锻炼的意义,并配合维持特殊体位、进行功能锻炼。

2、患儿能配合特殊体位和功能锻炼。

3、患儿体位正确,功能锻炼能循序渐进。

护理措施: 1 向患儿及家属说明采取特殊体位和功能锻炼对髋关节功能改善的意义,并嘱其配合维持特殊体位和坚持功能锻炼。

2 术后用绷带将双膝并拢约束,使下肢呈内收位。

3 术日用枕头将双下肢垫起,使髋关节、膝关节呈
屈曲位,以减轻疼痛。

4、术后3天:(1)若疼痛缓解,去除枕头及双膝约束,鼓励患儿坐起,双下肢伸直,双膝并拢。

(2)若伤口无继续出血及血肿,可扶患儿下地行走,避免下支外展外旋步态。

(3)床上被动训练的方法是:①患儿平卧于床上,逐渐屈曲膝关节、髋关节,使屈膝的下肢贴于腹部。

②护士一手托住患儿头颈部,一手压住屈曲的膝关节,使患儿由卧位改为蹲位,蹲在床上。

(4)被动训练几天后,开始主动锻炼。

其方法是:①患儿下地时,护士牵住其双手使其下蹲。

②患儿扶着床栏杆下蹲。

③下蹲时足跟要着地,并用双手抱膝。

④锻炼时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用力过大致伤口出血时,应暂停锻炼,且卧床休息,以免增加切口感染机会、延缓愈合。

(5)由于患儿对疼痛比成人具有更强烈的恐惧感,且缺乏耐力,故应对每项进步给予鼓励,增强其信心。

5、2周拆线后练习翘"二郎腿",对锻炼尚有困难的患儿可行理疗。

一般经1-2个月锻炼后可恢复正常。

七、重点评价1 患儿及家属能否配合采取治疗体位和功能锻炼。

2 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