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铝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的性质》课后反思
化学组对教材和知识结构的反思
本节课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铝金属材料”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纳、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从中不难看出,新课标教学的目的不注重对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做机械的全面系统的描述和掌握,它强调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并应用于生产生活。

特别是铝元素放在材料科学的大背景下研究,更是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以往的元素化合物学习都是以元素族的学习来划分的,内容繁多细致,力求把元素所有的知识系统性呈现在学生面前。

而在之前学习了金属钠、镁、铁等金属之后,再加上学生日常生活的感悟体会,学生对于金属的通性理解已经水到渠成,所以我就可以将有限的课堂时间用于重点
难点的突破。

对教学目标反思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事先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之前知识和日常生活感悟,了解金属的通性。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铝热反应和铝与碱溶液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采用“以问题为线索,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探究历程。

初步学会从实验现象判断分析元素化学
性质的学习方法。

提高观察现象全面性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实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和后期的评价来看,教学目标的确立符合学生实际,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对教法的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是铝区别于其他金属的特性,铝热反应和铝与碱溶液的反应。

在难点突破的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1.铝热反应现象剧烈,会对教室的公共设施造成损坏,课前录制的微课程《铝热反应》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今后的教学中,一些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演示实验也可以通过预制微课程的方式解决。

2.铝与碱溶液的反应这个教学难点的突破,我是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采用的是设计具有难度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3.最后的总结提升环节,运用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要求学生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找出金属的共性。

然后重点关注金属的特殊性质,为后继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铝的性质》课标分析
化学组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

它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它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以铝元素为代表的金属元素相关知识是这样描述的:“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由此可见《课程标准》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处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全方面系统化地学习。

研究物质的过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

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体现元素化合物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从综合的观点去学习和认识有关的物质,通过对物质性质的学习加深对环境和社会生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并做出思考
和决策,使学生直接体会到了所学知识的价值,避免机械孤立地学习和记忆物质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与此同时,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很容易渗透和贯彻STS的教育理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紧扣《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和倾向。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突出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重要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铝的性质》教材分析
化学组新课程改革以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

铝是当今社会使用非常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是人们生活重要的“伴侣”。

所以对于铝的性质的介绍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就可以避免机械孤立地学习和记忆性质,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提高。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研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从教材前后关联来看,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金属钠、镁、铁的性质之后,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钠、镁、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的差异,还会为后面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奠立基础,其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的。

另外,本章主要介绍材料家族中的元素,刚介绍过无机非金属材料,因此,学生对本节课金属材料铝也产生了兴趣,学习金属铝是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需要。

二、教材的编排特点
1、知识线:
知识发展线索:存在形态——金属的通性——铝的物理性质——铝的化学性质——铝的用途。

内容要点:金属的通行——铝的特性——铝的化学性质.
2、学生认识发展线:
学生认识发展脉络:根据学生对关于金属的性质的已有认识,通过复习钠、镁、铁等金属的性质,归纳总结金属单质的一般性质,由此可以预测铝的性质。

3、问题线:
通过“交流·研讨”,应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总结金属的相似之处,交流讨论铝作为金属的一种具有哪些性质,再通过设计导向性、有难度梯度的问题提纲引出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最后用科学实验解决问题。

4、活动线:学生总结归纳金属通性,根据已有知识获取信息,小组讨论,教师演示实验,方程式书写,多媒体展示,
5、情景线:
生活素材--课本素材--科学素材--生活素材。

这五条线索间的关系: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知识线和学生认识发展线确定了教学的目标,问题线、活动线和情景素材线展现了实现目标的途径。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常见金属的代表物——铝的还原性;认识铝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物质的不同,并能列举铝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团结合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铝和铝合金的教学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金属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及其应用,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体验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创新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及确定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对金属元素的学习,学生对金属的通性已经有了初步概念,知道金属会和酸反应,然
而中学生未曾接触过金属与碱溶液的反应的性质,故学生对于铝与碱反应的这一特殊性质学习起来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定为:铝和碱溶液的反应。

另外,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氧化还原观念的的要求,金属铝的还原性也会是教学中的重点突破问题。

《铝的性质》学情分析
化学组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教”是手段,“不需要教”是目标,“达到”是过程。

“教”和“不需要教”之间只能用“→”表示,不能用“=”。

依据课标要求,认真研究学生的已有知识、求知需求、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

所以,我们应当从“已知”、“未知”、“能知”和“想知”四个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充分了解学生,完成好学情分析。

已知:清楚学生的已有知识
学生在之前学习过一些金属元素,比如钠、镁、铁等,对金属元素的性质已有了一定的概念。

结合之前学习的物质分类思想,学生可以概括出金属的一部分通性。

未知:明白学生的求知需求
学生不知道铝单质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的金属的不同,铝单质与碱溶液反应可以说将学生对于金属性质的了解,带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也构成了教学上的一大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四羟基合氯酸钠这种特殊的盐的记忆理解。

能知: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
《铝的性质》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的内容,面向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进入高中之后,学生知觉和观察的水平不断提高,更富有目的性和系统性,思维发展也达到了新的水平。

总体而言,高一学生的认知发展已慢慢趋向于成人的水平,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对于“未知”中的难度设置,高一的学生完全可以达到。

想知:关注学生的认知倾向
高一学生的个体自觉性、独立性有了显著的增长,他们充满了青春的朝气、活力,对于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学生在本章已经认识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硅,因此也对金属材料——铝产生一定的兴趣,想要认识铝的相关知识。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为学习者设计教学”的思想可以指导我们优化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
化学组
铝金属材料(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铝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
2.了解铝的化学性质中的金属通性和自身特性
3.理解金属铝及其合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自主学习】
1. 人类已经发现的110多种元素中,大约有4/5是金属元素。

2.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分别是 O 、 Si 、 Al 、 Fe (填元
素符号)。

3.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填“活泼”或“不活泼”),
自然界中该元素以化合态存在(填“游离态”或“化合态”)。

【课堂导入】美剧《绝命毒师》第一季第7节视频节选【PPT1】【PPT2】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制造了一门超级大炮,正如图所示,叫做古斯塔夫巨炮。

它重达1千多吨,装甲厚达10CM。

为了摧毁它,盟军连续轰炸一个月也无济于事。

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美国的以为化学家想到了一种神奇的粉末。

最后一位突击队员,携带一包“神奇的粉末”,很轻松的就摧毁了巨炮。

那么,“神奇的粉末”究竟是什么呢?【PPT3】让我们带着问题,开始学习《铝的性质》
【PPT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小到电线电缆、门把手,大到汽车轮毂,甚至是摩天大楼的金属外墙,可以说铝元素的身影随处可见。

【PPT5】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了解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在所有元素中排在O和Si之后位列第三位。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排的比较靠前,化学性质活泼,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课堂活动1】铝的通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交流研讨〗【PPT6】根据已经学过的钠、铁、镁等金属单质的知识,试归纳金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具有的相似之处
[
金属铝是一种金属,密度、硬度,和的良导体,具有良好的。

〖对位练习2〗结合钠、铁、镁等金属的性质,试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Al与O
2
反应:。

⑵Al和Cl
2
反应:。

⑶Al与HCl反应:。

⑷Al与CuCl
2
溶液反应:。

【PPT8】研究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我们可以根据物质分类思想首先研究金属的通性。

再根据差异化原则,研究铝的特性。

所以铝的化学性质中,符合金属通性的有:
〖归纳·总结〗【PPT9】铝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2.与酸溶液反应
3.与盐溶液反应
【课堂活动2】铝热反应
〖思维·提升〗【PPT10】
金属铝可以把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的置换出来,那么在一定条件下能否从金属氧化物中置换出相对不活泼的金属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铝和氧化铁的的反应(上图)【PPT11】特别说明:1.镁条作用:在反应过程中引燃,并提供反应发生所需的高温条件 2.氯酸钾作用:在反应中提供氧气助燃
〖实验·探究1〗:微视频:铝和氧化铁的的反应【PPT12】
〖教师·精导〗【PPT13】
结合刚才大家看到的演示实验,我们来分析一下Al+Fe
2O
3
的反应
Step1:产物分析:
根据视频最后,磁铁可以将生成的固体物质吸起,可以判断生成物之一为铁,那铝芯的导线
另一种产物呢?Al
2O 3
Step2: 方程式的配平:2Al + 2Fe
2O
3
== 2Fe + 2Al
2
O
3
,反应条件为高温
Step3: 铝热剂介绍:
其中Al和Fe
2O
3
的固体混合物在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我们称这种混合物为
铝热剂,《绝命毒师》介绍的神奇粉末就是铝热剂。

不仅仅是Al和Fe
2O
3
,Al和
Fe
3O
4
、CuO、MnO
2
等不活泼金属的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也可以反应,放出大量的
热。

Step4: 铝热反应的介绍:所以这一类铝与不活泼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的反应统称为铝热反应
Step5: 铝热反应的应用:铝热反应可利用其放热的特点实现,焊接钢轨和冶炼不活泼金属等应用。

〖对位练习3〗(1)试写出Al粉与Fe
3O
4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上述反应中,铝粉(填“得”“失”)电子。

当消耗Al粉为5.4g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 mol。

【课堂活动3】铝与碱溶液反应
〖思维·提升〗【PPT14】非金属硅位于分界线上,表现出了金属光泽和导电性等金属的特性。

金属铝同样位于分界线上,是否具有非金属元素的某些特性?比如:非金属单质一般能与碱溶液反应,那么铝能否与碱溶液反应呢
〖实验·探究2〗:【PPT15】学生实验:铝和NaOH溶液反应
实验用品:4mol·L-1的NaOH溶液,铝粉,试管,酒精灯,火柴、药匙
实验步骤:
Step1:学生实验:试管中中加入铝粉,然后加入4mol·L-1的NaOH溶液,观察产生气泡。

Step2:在试管中加入铝粉,然后加入4mol·L-1的NaOH溶液,检验生成的气体是H
2
〖教师·精导〗【PPT16】
Step1:产物分析:根据实验验证,生成物之一为H
2
,那另一种产物是Na[Al(OH) 4
]
Step2: 介绍Na[Al(OH)
4] :Na[Al(OH)
4
]是Na+和[Al(OH)
4
]-组成的盐。

其中的
酸根阴离子[Al(OH)
4
]-中Al元素为+3价,4个羟基相当于是四个OH-,所以整体
为-1价。

Step3: 氧化还原分析:反应中,Al元素从0价升高为+3价,H
2
O的H元素从+1
将为H
2的0价。

所以Al还原剂,H
2
O是氧化剂。

反应实质:铝和水的反应
Step4: 方程式氧化还原配平:从生成物一侧进行,黑板板书完成。

〖学以致用〗【PPT17】
1.为什么铝制餐具不能长期存放酸性或碱性的食物?
铝与酸性、碱性的物质均能反应,腐蚀餐具。

2.如何除去铁粉中的铝粉杂质?
将混合粉末加入NaOH溶液中,过滤。

〖交流研讨〗【PPT18】
根据金属铝和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如果产生等体积的氢气,需要的金属铝的质量大小关系如何?消耗的等物质的量浓度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体积关系如何?
产生等量的氢气消耗金属铝质量相同,消耗等物质的量浓度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体积为3:1
【总结·归纳】
1.【PPT19】我们今天学习了金属铝,主要包括: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具体应用四个方面的内容
2.【PPT20】铝的化学性质是重点难点,其中属于金属通性的有与非金属单质反应、酸溶液、碱溶液、铝热反应四个方面,而金属铝在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区与非金属区分界线附近,这就决定了铝的特性与碱溶液反应。

3.【PPT21】我们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两个核心的思想:物质的分类思想和氧化还原思想。

而铝的化学性质中符合金属通性和自身特性的分析方法就是分类思想的具体体现。

而无论哪条性质,Al元素的化合价均从从0价升高为+3价,都是做还原剂。

【课后训练】
1.铝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

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中,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A.制造导线
B. 制防锈油漆
C.制牙膏皮
D. 炼铝厂制造铝锭
2.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溶液是
A.盐酸 B.稀硝酸 C.饱和食盐水 D.氢氧化钾溶液
3.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单质是
A.铝 B.二氧化碳 C.镁 D.碳酸钠4.下列反应中,属于铝热反应的是
A.Al+HCl B.Al+Fe
3O
4
C.Al+O
2
D.Al+H
2
SO
4
5.在反应,2Al+2NaOH+6H
2O=2Na[Al(OH)
4
]+3H
2
↑中,做还原剂的是
A.Al B.NaOH C.H
2O D.NaOH和H
2
O
6.铝镁合金因坚硬、轻巧、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新型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防护栏等。

下列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A.不易生锈 B.导电性好 C.密度小 D.强度高
7. 2Al+Fe2O3=Al2O3+2Fe 在这个反应中,还原剂是、氧化剂是。

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称为。

【1月21日作业】
基础性作业
1.完成学案后面的【课后训练】
2.完成《同步练习册》P70的【基础自主落实】
发展性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册》P71的例1,P72【学业达标检测】的1、4、8
《铝的性质》评测练习
1.铝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

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中,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A. 制造导线
B. 制防锈油漆
C.制牙膏皮
D. 炼铝厂制造铝锭
2.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溶液是()
A.盐酸 B.稀硝酸 C.饱和食盐水 D.氢氧化钾溶

3.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单质是()A.碳酸钠 B.二氧化碳 C.金属镁 D.金属铝
4.下列反应中,属于铝热反应的是()
A.Al+HCl B.Al+H2SO4 C.Al+O2 D.Al+Fe3O4
5. 在2Al+2NaOH+6H 2O2Na[Al(OH)4]+3H2↑中,做还原剂的()
A.Al B. NaOH C.H2O D. NaOH和H2O 6. 铝镁合金因坚硬、轻巧、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新型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防护栏等。

下列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A.不易生锈 B.导电性好 C.密度小 D.强度
高温

7. 2AI+Fe2O3Al2O3+2Fe 在这个反应中,还原剂是、氧化剂是。

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称为。

《铝的性质》效果分析
化学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对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方式、方法的选择都要先问自己一声:这样做的效果会怎样?课堂教学效果是
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根本落脚点,也是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我们只有紧紧围绕有效和高效这一核心,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数尖子学生,大多数中下学生同样也是知识的接受体,从他们身上更能体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测试、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等信息的反馈,便可获知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否畅通,看出新知识新技能是否能够掌握。

本节课在我的的引导帮助下,通过实验、探究、启发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铝的性质能认识得更深入、更透彻,增强学生的实验观察探究、总结归纳的能力。

全班同学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

在课堂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铝的性质》观评记录
化学组时间:2014年12月8日上午第四节地点:高一年级备课室课题:铝的性质授课人:主持人:冯玉
参加人员:
郭福祥、孟照辉、冯玉、梁桂东、孙肖洁、张道奎、刘本娜、赵文琦、闫红云、刘秋丽、王庆、刘燕、陈允霞、孙赫、马宁宁
评课记录:
郭福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于铝的性质是这样说的:“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由此可见、课程标准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处理,突破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

赵老师的这节课很好的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授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根据之间钠、镁、铁等金属的性质,归纳金属的通性,并不断通过身边的实例强化知识,可以说对课标的理解非常到位。

孟照辉:从本节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来看,赵老师的教学思想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经历探究活动,真正的将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可以说,赵老师良好的课改意识走在了化学组的最前列。

冯玉:赵老师的这节课较好的体现实现预设的三维目标。

课堂上,赵老师通过实验演示、分组讨论、对位训练、归纳总结等手段,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教学的知识目标。

在探究实验和重难点突破的过程中,赵老师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设计具有难度梯度的环节和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会了知识,解决了问题,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