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_《2014年江苏省金融运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江苏省金融运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4年,江苏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兼顾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重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在内外形势都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实现了宏观经济相对平稳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在合理区间运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内外需协调增长,物价涨势明显放缓,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加大。
金融业总体运行稳健,为全省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贷款投放合理适度,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创新活跃。
证券融资功能继续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实现新突破,保险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2015年,江苏省将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要求,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激发经济内生增长潜力,促进江苏经济提质增效并向更高层级发展。
全省金融业将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强化信贷政策落实,不断加大对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服务江苏经济更上新台阶。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4)
(一)银行业规模稳步增长,信贷投放稳健均衡 (4)
(二)证券业健康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新突破 (8)
(三)保险业总体平稳,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8)
(四)直接融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创新取得新突破 (9)
(五)金融知识普及工作扎实推进,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10)
二、经济运行情况 (10)
(一)投资逐步放缓,消费和出口总体平稳 (11)
(二)三次产业稳步增长,结构调整深入推进 (13)
(三)消费价格涨势放缓,上游价格持续回落 (13)
(四)财政收支增速放缓,预算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14)
(五)节能降耗持续推进,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14)
(六)房地产市场先降后升,房地产投资波动下行 (14)
三、预测与展望 (15)
附录: (17)
(一)江苏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7)
(二)江苏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8)
专栏
专栏1:江苏省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情况 (7)
专栏2:要素供给趋紧,江苏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区间 (12)
表
表 1 2014年江苏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4)
表 2 2014年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6)
表 3 2014年江苏省证券业基本情况 (8)
表 4 2014年江苏省保险业基本情况 (9)
表 5 2014年江苏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 (10)
表 6 2014年江苏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 (10)
图
图 1 2013~2014年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 (4)
图 2 2013~2014年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 (5)
图 3 2013~2014年江苏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5)
图 4 2013~2014年江苏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6)
图 5 2014年江苏省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 (9)
图 6 1978~2014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10)
图 7 1978~2014年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率 (11)
图 8 1978~2014年江苏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11)
图 9 1978~2014年江苏省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12)
图 10 1978~2014年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额及其增长率 (12)
图 11 1978~2014年江苏省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 (13)
图 12 2001~2014年江苏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14)
图 13 1978~2014年江苏省财政收支状况 (14)
图 14 2002~2014年江苏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15)
图 15 2014年南京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动趋势 (15)
一、金融运行情况
2014年,江苏省金融业运行稳健,银行业规模稳步增长,社会融资创历史新高,全省2014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3440.1亿元,金融市场创新活跃,融资结构持续优化。
证券业健康发展,资本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实现新突破。
保险业总体平稳,各项业务不断增长,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扎实推进,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一)银行业规模稳步增长,信贷投放稳健均衡
1.规模效益稳步增长,机构体系日益完善。
2014年末,江苏省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1
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生息资产11.9万亿元,同比增长32.5%。
机构个数和从业人数稳步增加,年末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数量达156家,比年初新增7家(见表1),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数22.9万人,同比增长5%。
盈利增长平稳,全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净利润1519.3亿元。
表 1 2014年江苏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注:营业网点不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数据;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其他”包含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监局。
2.各项存款增势趋缓,存款季末冲高现象明显缓解。
201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7万亿元,同比增长9.8%,比上年末回落
3.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628.2亿元,同比少增1535.3亿元。
存款增长趋缓主要受以下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随着金融脱媒日益加剧、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理财产品、信托计划、资管计划、货币市场基金等金融产品持续分流银行存款。
2014年,全省新增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产品4186.8亿元,同比多增2342.2亿元。
二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股市持续向好,吸引大量资金流入股市。
三是由于表外业务、同业业务监管趋严,同业业务有所收缩、表外业务扩张步伐放缓,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派生存款的增长。
受9月出台的存款偏离度监管新规影响,商业银行季末存款冲高现象较以往有所缓解。
2014年9月、12月,全省金融机构当月分别新增人民币存款488.4亿元、684亿元,明显低于3月、6月4860.6亿元、4144.2亿元的新增存款规模,同比分别少增1242.4亿元、976.9亿元(见图1)。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图 1 2013~2014年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
款增长
3.各项贷款平稳增长,信贷投向重点突出。
2014年末,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7.2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较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本外币贷款7391.7亿元,同比多增353.6亿元(见图2、图3)。
全年贷款新增较多主要受以下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信贷需求持续旺盛,加之年末地方政府债务甄别期限来临,部分银行赶在甄别结束前加大了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投放。
二是受央行开展“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等操作以及银监会存贷比口径调整等因素影响,银行可贷
资金增加较多。
三是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商品住房限购、限贷政策放开、央行降息以及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多举措的实施,对贷款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图 2 2013~2014年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
款增长
分期限看,短期贷款与票据融资此消彼长,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提升。
2014年,全省短期贷款增速持续放缓,7月份开始回落至个位数,年末全省短期贷款余额为29144.9亿元,同比仅增长3.4%。
而同期票据融资增长提速,年末全省票据融资余额3226.9亿元,同比增速高达53.8%。
受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地产开发贷款增加较多所带动,中长期贷款增速提升,年末全省中长期贷款余额36784.1亿元,同比增长17.7%。
从全年趋势看,前十个月,全省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逐步回落,10月增速低于上年同期,后两个月迅速回升,12月末达2011年以来的最高增长水平。
分投向看,服务业贷款快速增长,制造业信贷继续缩减,房地产贷款增势放缓。
201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服务业贷款余额28720.9亿元,同比增长17.5%,高出同期全部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
全年服务业新增贷款4277亿元,占全部贷款新增额的66.6%,同比提高22.4个百分点。
受需求不旺和产能过剩影响,制造业贷款继续缩减,2014年末,全省制造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4267.7亿元(不含票据融资),较年初下降152.8亿元,同比少增955.8亿元。
从全年走势看,全省制造业贷款上半年增速在5%-6%区间运行,下半年快速回落,12月末降为负增长。
房地产贷款增长有所放缓。
201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房地产贷款(含房地产开发贷款和购房贷款)余额为 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6.4%,较去年同期下降5.6个百分点。
2014年,全省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增加2418亿元,同比少增248亿元。
外币贷款持续回落。
受国内进出口企业信贷需求不旺、贸易融资业务监管趋严影响,外汇贷款持续减少。
201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476.8亿美元,同比下降5.4%。
4月份以后,全省金融机构外汇贷款连续9个月净下降。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图 3 2013~2014年江苏省金融机构本外币
存、贷款增速变化
4.表外融资有所萎缩,委托贷款仍保持较快增长。
2014年,全省金融机构表外融资(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2826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21%,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明显减少,2014年,全省金融机构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62.8亿元,同比少增495亿元。
信托贷款有所增长,受部分信托公司在地方政府债务甄别期限来临之前突击发放政府融资平台信托贷款等因素影响,2014年全省金融机构信托贷款增加563.9亿元,同比多增81.5亿元。
委托贷款增加较多,2014年末,全省委托贷款余额为8544.1亿元,同比增长40%,比年初增加2324.9亿元,同比多增424亿元。
委托贷款增加较多主要是因为房地产企业、政府融资平台资金需求依旧旺盛,而其他表外业务管控趋严,转而通过委托贷款满足资金需求。
5.利率水平稳中趋降。
一、二、三、四季度,
全省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7.1332%、7.0948%、7.0917%、6.9381%。
存贷款综合抽样统计数据也显示,2014年末,全省企业贷款利率比年初下降13.41个基点,其中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利率分别比年初下降13.87、18.96个基点,降幅高于全部企业平均水平(见表2)。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定价能力持续增长。
截至2014年末,全省62家农村金融机构管理会计系统全部上线,经过自律机制评估,江苏省7家法人机构成为自律机制基础成员。
其中,6家法人机构备案发行同业存单505亿元,实际发行403.7亿元,发行额居全国前列,辖内法人机构利率定价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表 2 2014年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
率区间占比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图 4 2013~2014年江苏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
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6.金融创新亮点纷呈。
昆山试验区及苏州工业园区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业务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截至2014年末,昆山试验区共有148家企业发生双向借放款业务,跨境借款收入72亿元,放款支出3亿元;苏州工业园区共有30家企业办理53笔跨境人民币贷款合同登记,合同金额24亿元。
大型商业银行改革进一步深化,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为进一步提升支行经营效能,试点开展城区支行扁平化管理,由市行直管二级支行,通过简化行政层级,激发城区网点经营活力。
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效,三农金融分部组织框架基本形成,省分行“两部六中心”和市分行“一部六中心”编制、业务、职能、人员全部到位,52个县域支行作为基本单元全部纳入三农金融分部单独核算。
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持续深化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强中小微企业产品创新,推出小微企业“网银循环贷”,由客户通过企业网上银行进行自助支用和还款,满足小微企业“短、频、急”融资需求。
农村金融改革稳步推进。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系统继续推动改革深化,深入打造民生普惠金融工程,有序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网站建设,畅通手机银行、网银服务渠道,普惠金融全覆盖,服务渠道覆盖全部自然村和所有农户。
银行改制继续推进,全年有1家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开业,至此全省农村商业银行达到59家。
7.银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但局部金融风险仍在持续暴露和释放。
2014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910.9亿元,比年初
增加103.7亿元;不良贷款率1.26%,比年初上升0.01个百分点。
随着信贷资产质量持续下行,商业银行普遍加大了对不良贷款集中核销和清收处置的力度。
据调查,2014年以来,江苏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现金清收、以物抵债和核销等手段,累计处置不良贷款总额804亿元,比2013年增加306.7亿元。
8.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继续保持良性发展势头。
全年共办理各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7033.3亿元,同比增长48.1%。
全省共有56家银行的949家分支机构为12362家企业办理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分别比上年末增加6家、127家和2991家。
与江苏省内企业发生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境外国家和地区达到173个,比上年末增加2个;境外参加银行3131家,比上年末增加285家。
专栏 1:江苏省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情况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近年来农村金融领域出现的重要融资创新,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推广。
截止2014年底,江苏省已有20个县(区)出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办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在12个省辖市的22个县取得实质性突破。
统计显示,2014年末全省实现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4.1亿元,其中,2014年累计发放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415笔,累放金额4.62亿元,当年新增3.16亿元。
针对13个代表性试点县的典型调查显示,全省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农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推进
从江苏现有农地确权工作推进方式看,13个受调查试点县农地确权登记主要有“所有乡镇整体推进”和“部分乡镇先行试点”两种方式。
其中,8个试点县采取了所有乡镇整体推进的方式,其余5个试点县则先选取少数乡镇先行试点,然后依托试点乡镇带动全县农地确权登记工作逐步推开。
截止2014年末,有3个试点县已基本完成农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其中,南通海门市农地确权工作已全面结束,盐城东台市农地确权登记颁证比例也高达97%,连云港东海县则已全面完成确权测绘,待公示结束即可登记颁证。
二、农地流转平台建设成效初显
从各地农地流转平台的建设情况看,13个受调查试点中除无锡惠山区外,其他试点都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为农地流转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备案登记、流转鉴证和资产处置等相关服务。
各地农地流转平台的建成,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农地经营权的流通。
数据显示,13个受调查试点农地经营权的平均流转率达62.2%,为全国农地平均流转率的2.4倍。
表明现阶段江苏农村土地流转现象比较普遍,被抵押农地的流通变现存在较好的市场基础。
三、农地经营权抵押价值评估各具特色
对全省13个试点县的调查显示,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价值的评估方式主要有三:一是借贷双方直接协商或竞价投标的方式,如无锡惠山区、扬州江都区采用了直接协商的方式,而淮安金湖县则选择了农民报底价、受让方竞价投标的方式;二是借贷双方之外的第三方评估认定的方式,这种方式大多是当地的农业主管部门或土地流转平台出具农地抵押价值评估报告,以供金融机构参考,如南京高淳区、苏州太仓市都采用了这种方式;三是以上两种方式任选其一,如常州武进区、泰州江堰区。
四、贷款授信条件相对比较优惠
首先,大多采用了与普通贷款基本相同的抵押折扣率。
试点农地经营权抵押折扣率大多在价值60%-70%之间,与一般抵押贷款70%左右的抵押率大体一致。
其中,最高的无锡惠山区和徐州沛县抵押率上限为75%,最低的连云港东海县抵押率上限为50%。
其次,大多执行了比同等条件贷款更加优惠的利率。
多数受调查试点县都要求贷款利率不高于同期限、同档次的农户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或在此基础上给予优惠。
如连云港东海县、淮安金湖县要求农地抵押贷款利率参照同类型抵押贷款利率执行;南京高淳区、宿迁泗洪县则规定农地抵押贷款利率要比同等条件贷款利率优惠10-20%,且年利率不得超过9%。
第三,贷款期限主要集中在“1年以内”和“3-5年”两个期限
档次上。
(二)证券业健康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新突破
1.证券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经营效益进一步提升。
2014年末,江苏省共有法人证券公司6家,资产总额3116.6亿元,同比增长124%;全年营业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71.8%;利润总额68.6亿元,同比增长121.5%。
2014年1月,全国首家省级交易场所统一登记结算平台——江苏交易场所登记结算公司正式成立。
2.资本市场的总体规模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
截至2014年末,全省共有沪深上市公司254家,总市值达1.96万亿元,拟上市公司175家,其中在审企业82家。
证券期货营业部共有749家,同比增加14%。
IPO融资在全国位居前列。
2014年,江苏共有18家公司首次发行股票,首发融资92.99亿元。
并购重组和再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全年共有59家次公司公布重大资产重组计划,涉及金额94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0%,其中25家已经完成并购重组。
并购重组已经成为江苏上市公司产业升级、行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再融资方面,全省共有29家公司完成再融资497.7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见表3)。
表 3 2014年江苏省证券业基本情况
注:当年国内股票(A股)筹资额指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数据来源:江苏证监局,江苏省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3.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实现新突破。
新三板扩容后,全省在新三板挂牌公司共有171家,占全国总量的11%。
江苏挂牌公司的做市转让及定向融资较为活跃,截至2014年底,采取做市转让方式的挂牌公司达16家,占全国总量的13%。
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股权融资开始起步,33家挂牌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共融资4亿元。
4.期货业稳步发展。
截至2014年末,全省共有法人期货公司10家,资产总额144.3亿元,同比增长12.1%;全省期货公司营业部125家,同比增加6家,代理交易量19.7亿元,同比下降7.5%,保证金余额99亿元,同比增长11.2%。
5.证券期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2014年,全省证券、期货公司积极推进业务和产品创新,证券公司参与了沪港通业务试点,获得收益权互换、公募基金托管、客户资金消费支付等创新业务资格。
全年证券公司融资类业务收入合计40.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达22.6%,同比提高了6个百分点。
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式回购两项业务规模在全行业中占比分别为8.5%和11%。
3家期货公司的风险子公司通过备案,4家期货公司取得期货资管业务资格。
(三)保险业总体平稳,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1.市场主体日趋丰富。
截至2014年末,全省共有保险公司93家,其中法人公司5家(紫金产险、乐爱金产险、利安人寿、东吴人寿、国联人寿),省级分公司91家(见表4)。
2.各项业务平稳增长。
2014年,全省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68
3.8亿元,同比增长16.4%。
其中,财产险保费606.3亿元,同比增长16.9%,人身险保费1077.5亿元,同比增长16.2%。
人身险业务中,寿险保费916.7亿元,同比增长13.3%;健康险保费112.3亿元,同比增长46.9%;意外险保费48.5亿元,同比增长15.7%。
3.现代保险服务业政策支撑日趋完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推进江苏保险服务业快速发展,2014年12月,江苏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江苏保险业发展总体目标,即通过5-10年努力,初步建成保障更加全面、功能更加完善、运行更加稳健、形象更加良好,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
4.农业保险稳步发展。
2014年,全省农险保费收入及农险基金总计为32亿元(不含农机保险
和渔船保险保费),农业保险为全省参保农户提供了约729.1亿元的风险保障。
其中,各级财政保费补贴约24.2亿元,农户已交纳保费为7.8亿元。
全省已支付各类农险赔款15.5亿元,累计有510.5万户次农户从中受益。
表 4 2014年江苏省保险业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江苏保监局。
(四)直接融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创新取得新突破
1.直接融资快速增长。
2014年,江苏省企业直接融资(包括企业债券融资和境内股票融资)为2858.3亿元,同比多增1166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21.3%,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见图5)。
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继续加快发展,2014年全省共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3159亿元,同比增长1334.9亿元。
截至2014年末,全省直接债务融资工具余额达到453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63.9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3.2%,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与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之比达从上年的14.2:100提高到23.4:100。
2.金融市场创取得新突破。
成功发行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基础期限最长、发行利率最低的“7+N”的长期限含权中期票据,省内首单(全国第二单)项目收益票据于2014年12月成功发行。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主动负债能力不断增强。
2014年,全省共
11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各类主动负债工具1121亿元,苏州银行发行了20亿元的全国首单“三农”金融债。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图 5 2014年江苏省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
3.同业拆借交易量下降,净融入额大幅减少。
2014年,全省共有44家机构开展同业拆借业务,累计成交14939.3亿元,同比增长2.4%,累计拆入资金9981.3亿元,同比减少1
4.6%,拆出资金4958亿元,同比增加54.1%,净拆入额为5023.3亿元。
在市场资金面整体保持宽松的情况下,2014年同业拆借利率水平较2013年有了明显的下降,全年同业拆借交易加权平均利率为 3.0915%,同比下降0.3174个百分点。
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投活跃。
2014年,全省累计完成质押式回购192021.6亿元,买断式回购984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27%、61.48%。
4.票据业务平稳发展。
2014年,江苏省承兑汇票累计发生额3.5万亿元,票据贴现累计发生额7.5万亿元,票据市场短期融资功能稳定。
受央行定向降准、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等流动性缓释政策影响,前11个月,全省票据贴现利率持续回落,2014年全省票据贴现加权利率为
5.8%,但是年末受新股发行等因素综合影响,12月份全省贴现、转贴现利率出现回升。
从全年走势看,票据贴现和转贴现利率总体回落。
其中,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 5.6573%,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84个百分点;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5.5866%,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个百分点(见表5、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