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四: 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发现→印 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 说明顺序。
本篇事理说明文的行文思路是逻辑推理 的过程,通过推理形成结论。作者在这里采 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 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拓展延伸
1. 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中我们 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何关联的。 阅读方法: 圈点勾画,做好批注,归纳总结。
《被压扁的沙子》内容梳理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6段):提出关于6500万年 前恐龙灭绝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 即“撞击说”和“火山说”,并指出科学家们为 验证这两种理论一直在寻找证据。
第二部分(第7—17段):通过对“被压扁 的沙子”的思考,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支持“撞击说”。这部分分三层。
⑨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 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
⑩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 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 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
品读课文
《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从某一现象出发, 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 认识。再读课文,分析其思路。
示例三:生物学研究中的生物生存技能启发 了科学家的灵感。飞机、潜水艇的发明众所周知。 现在科学家模仿苍蝇的构造发明了微型飞行器; 甚至仿造人体视网膜制作微型感光器,置于盲人 眼内,带来了视力的恢复……
课后作业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 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 影响。”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能从自 己的学习或生活经验中举一两个例子来阐述 这一观点吗?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第三层(第14—17段):通过亚利桑那大学 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新墨西哥州拉顿地 区的岩层的例子,进一步证明“在斯石英出现的 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 活动”,从而得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 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的结论。
回答下面的问题,检验自学成果。 1. 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问题? 2. 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3. 作者说明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给了你怎样的启
示例一:作者从1980年的一则报道谈起, 继续探讨6500万年前的那次“大灭绝”,介绍 了两种不同的理论——“撞击说”和“火山 说”。进而指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 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 难。”这就揭示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 引出“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话题。
2.文章中选用了哪些材料来印证所阐述的问题?
课文选用的材料: ①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
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这些骨头毫 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②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③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 物的化石。
④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 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这是“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个例证。《恐龙 无处不有》一文中自第6段起阐述了这一理论的 主要内容。本题的材料,说明了大洋板块与大陆 板块会在分界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海沟。
请为本文的科学观点补充一个例子。 科学观点:“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 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 他领域产生影响。”
示例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谢皮 罗教授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呈 逆时针方向,他大胆地推断这与地球自转有关, 并且推断在北半球,漩涡呈逆时针;在南半球, 漩涡呈顺时针;在赤道则不会有漩涡。
多音字
( yā )压力 压
( yà )压根儿
只有在“压根儿”“压板”中读“yà”, 其他情况下都读“yā”。
字形辨析 褶(zhě)褶皱 熠(yì)熠熠
形容闪光发亮。
词语集注
不解之谜:指人类还没有能够探知真相的事物。 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
“流失”的是物质,如土、水等; “流逝”的是岁月等抽象的东西。 天衣无缝: 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
示例一: 逻辑推理过程: 恐龙的化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 →这说明,恐龙曾经生活在每一块大陆上。 →但是,恐龙不可能是在每块大陆上独立生存的。 →所以,现在的各块大陆在远古曾经是联结在一 起的一整块大陆或者说“泛大陆”。 →这块“泛大陆”在恐龙出现之后逐渐分裂成为 现在的各块大陆——大陆漂移了。
第一层(第7—10段):讲述1961年一位苏 联科学家发现了“斯石英”,并且介绍了它的性 质,为下文佐证“撞击说”奠定了基础。
第二层(第11—13段):说明斯石英不仅可 以在实验室制造,而且它在自然界中是可以存在 的,不过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由此推断撞击是可以产生斯石英的。事实也证明, 火山喷发是不会产生斯石英的,从而进一步佐证 了“撞击说”。
2. 以本文为例,说说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发 挥了哪些创造性的思维。由科学家研究问题 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①联想、想象。由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 现联想到恐龙的迁移,由生物界的恐龙迁移 想象到地质界的板块漂移,使问题的研究一 步步地深入。
②科学假设、推理。发现问题后,根据 已有的理论进行大胆的设想(这一问题的答 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 移),然后进行科学的推理(板块会将所有 的大陆汇聚在一起……称为“泛大陆”。当 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进而证实所提出的假设。
⑤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 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 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 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⑥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⑦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 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⑧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 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 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 相互分离。
示?你能列举一两个事例说明吗?
1. 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问题?
与前文的论证方法异曲同工,作者正是 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灭绝原 因——再一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 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 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用“被压扁的沙子” 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2. 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③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 南极为什么会出现恐龙化石,从生物学和地质 学多方面进行思考,把各学科丰富的专业知识 融合在一起,在开阔的视野中综合思考问题, 进而得到可信的科学研究成果。
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与课文中的哪 个理论是相联系的。
深海沟是在大陆与大洋之间靠大洋一侧的地方。地球上 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沟共24处,其中19处在太平洋中。全球 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约11034米。海沟是板块构 造活动的杰作。一个板块向下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时,一 边下垂,一边上翘,这中间就形成了海沟。所以说海沟是板 块构造俯冲带开始的地方,也是板块构造挤压活动的场所。 这里好像一个枢纽或传动带,一方面海洋板块的岩石俯冲下 去,另一方面大陆板块翘起来。
2. 以本文为例,说说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发 挥了哪些创造性的思维。由科学家研究问题 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1. 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中我们 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生物学(恐龙)和 地质学(板块理论)。我们可以明白的是确 如文章开头所说:“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 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 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字词清单
字音识记
骨骼( ɡé ) 鸟臀目( tún )
岛屿( yǔ ) 深渊( yuān) 携带( xié ) 两栖字(音易q错ī )
铱( yī ) 潮汐( xī )
劫难( jié ) 排斥( chì )
பைடு நூலகம்
膨胀(zhànɡ) 追溯( sù )
二氧化硅( ɡuī )
俯冲( fǔ ) 流逝( shì ) 覆盖( fù ) 抵达( dǐ ) 趋势( qū ) 衍射( yǎn )
示例二: 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 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找出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 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 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裂出四部分——所以 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 的新的有力证据。
示例二:生物学家密卡尔逊调查了蚯蚓在地球上 的分布情况,他指出美国东海岸有一种正蚯蚓,欧洲 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 蚓,但他无法回答这是为什么。他的论文引起德国地 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正蚯蚓的活动能 力有限,无法跨越、横渡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正好说 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分裂 了。魏格纳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 的著作《大陆与海洋的起源》一书。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1课时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这是什么动物?
恐龙曾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后来突 然灭绝了,留下了很多谜团。这节课我们将 要学习的两篇短文都与恐龙的消失之谜有关, 但两篇短文选用的材料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 是否都是恐龙呢?
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 家、科幻小说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 代表人物之一。曾获代表科幻艺术界最高荣 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其主要科普作品有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数的趣谈》等, 重要科幻文学作品包括“基地系列”“银河 帝国系列”和“机器人系列”中的多部中长 篇小说,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示例三: 第一部分(第1段):用科学观点——“在一个科学 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第2—14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 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有”,再由“恐龙 无处不有”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第15段):以“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 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 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 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 遍布于世界各地。
③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 ④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 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天衣无缝
完美无缺
相同点:二者都有“十分完美”之意。
不同点:“天衣无缝”指事物(多指诗文、 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完美无缺” 指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可用于人。
初读课文
速读课文《恐龙无处不有》,快速准确地 筛选信息,理清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两 个问题。
1.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下列哪个可以作为 答案?
温馨提示: 1.可以把前面梳理的材料排序,然后结合课文 内容安排顺序,分析其思路。 2.可以抓住文中关键句、设问句等句子(如文 章里提到的两个时间点:“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 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那时恐龙已经出现 并且“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大约在两亿 年前”,泛大陆又开始分裂,并最终形成现在的样 子),理清文章思路。
作业展示
第2课时
展示学生作业,归纳其中所举事例,分 析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新课导入
阿西莫夫在《恐龙无处不有》中提出观 点后,又用另一个例子印证了这一观点,这 就是《被压扁的沙子》。
自主阅读
自读任务: 1.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主要内容; 2. 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的逻辑思路; 3. 深入阅读,分析文章涉及了哪些领域,是如
制作,没有缝儿,形容事物(多指诗 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冰天雪地: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也指 非常寒冷的地方。
潮汐:通常指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 定期涨落的现象。
文中指海潮。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 的由来。
词语巧辨
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