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同步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同步练习题汇编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登小楼忆洛中旧游·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定风波①
苏轼
三月七日②,沙湖③道中遇雨,雨具先去④,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⑤且徐行。
竹杖芒鞋⑥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⑦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⑧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①定风波:词牌名。
②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的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
④雨具先去:有人带雨具先走了。
⑤吟啸:高声吟咏。
⑥芒鞋:草鞋。
料峭:⑦料峭:形容微寒。
⑧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苏轼这首词的风格是风趣幽默。
词中的哪些词句体现了这种风格?(两句即可)我们从中应学习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阅读苏轼的《定风波》,完成小题。
(6分)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①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②,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③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④,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①沙湖:位于黄州东南30里处。
②穿林打叶声:指雨声。
③芒鞋:草鞋。
④向来:刚刚、刚才。
萧瑟处:指遇到风雨的地方。
2.“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是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给这位旷世大才所下的评语。
该词哪些词语直接点明苏轼的这种人生态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4.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______________”三个意象描绘出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______________的氛围。
5.本词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定风波·罗绮满城春欲暮
[北宋]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
百花洲上寻芳去。
浦映口花花映浦。
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
功名得丧归时数。
莺解新声蝶解舞。
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注释)①聊逸豫:偶尔寻一点欢乐;②归时数:由时运注定;③争:怎么;④我辈:我等,我们,一说“我悲”。
(1)这首词在流传的过程中缺了一个字,请根据你对这首词的理解,在词中口处,填入你认为最合适的字,并简述理由。
(2)这首词中“功名得丧归时数”一句与《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情感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睛。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7.下面对这首司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
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情不再。
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国
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
D.“古今多少事,渔唱起更”一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
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8.这首词的上下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全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宋)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9.“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闲登小阁看新晴”,有人将“看”改为“弄”,你认为哪个字更为妥帖?
阅读下面的调,完成后面小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南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①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②。
古今多少事,渔唱③起三更。
(注释)①午桥:桥名,在洛阳县南十里外。
写作本词时,洛阳已沦落敌手(金国)。
②新晴:指雨后初晴。
③渔唱:渔人编的歌。
1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上下片都以写回忆为主,描写了词人往昔在家乡与朋友一次宴饮的场景。
B.“长沟流月去无声”指的是月光随着流水悄悄不见了,体现了时间流逝之快。
C.下片的“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两句,表达了词人经历国家及自身沧桑变化的伤感。
D.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了。
12.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的“往昔”和“三更”很好地呼应了词题“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B.“杏花”一句,既点明了宴饮的时节,又描绘了一幅恬静、清婉、绮丽的画面。
C.“闲登小阁看新晴”一句点题。
“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巧妙地将回忆中的事与目前处境联系起来。
D.全词抒情含蓄,情景交融,令人印象深刻。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在中秋夜写给吕叔潜的一首对月抒怀、寄托情思之作。
B.作者将月亮比作一面刚刚磨过的铜镜,生动形象描写了月光的明亮。
C.辛弃疾“把酒问姮娥”,苏东坡“把酒问青天”,都流露出消极情绪。
D.这首词想象丰富奇特,意境开阔大气,实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品。
14.“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蕴含作者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本词为赠友之作,标题“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交代写作时间、酬赠对象。
B.开篇以金波四射的转轮和重新磨光的飞镜比喻月亮,描写了月满中秋的美景。
C.“直下看”指目光一直往下看,这看似简单的口语化表达增加了词作的趣味。
D.本词运用嫦娥奔月、砍斫桂树等典故,让表达的意思直白、抒发的情感直露。
16.词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17.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词中的“八百里”“斫”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两首词的结尾在写法上各有不同,请任选一首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古诗词阅读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8.“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这里比喻_______;“清光”指月亮清亮的光辉,象征_______。
19.两词都是借月抒怀,请分析两词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20.赏析“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词。
21.下列对两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
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C.“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一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
D.《渔家傲·秋思》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22.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3.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24.“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5.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26.浣溪沙是______,“北风吹断马嘶声”中“北风”言明时节为______。
27.请你展开想象,试着描绘“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的情景。
诗歌赏析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28.简要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中“断”字的妙处。
29.这阕词下片开头两句的量词“一”“半”极富表现力,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30.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31.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句的表达效果。
32.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3.诗歌赏析。
(甲)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乙)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提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①催拍盖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②前!
(注)①六么:绿腰,曲调名。
②尊:同樽。
(1)(乙)诗“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探究诗词“景”与“情”的关系,是诗词鉴赏的一种方法。
试分析两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关①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②于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①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②聒(guō):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34.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B.“夜深千帐灯”一句描写了旷野宿营灯光熠熠的景观,流露出词人此时喜悦的心情. C.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
D.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
35.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是 ( )
A.“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夜深千帐灯”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
B.“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
C.这首词以白描手法,华美绚丽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所称道的。
D.“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36.阅读这首词,完成小题。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行,夜深千帐灯②。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②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线句子展现的画面。
(2)请赏析“聒碎乡心梦不成”中“聒”的妙用。
二、句子默写
37.根据提示默写。
(1)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38.(1)直接型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归去,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②忆昔午桥桥上饮,________________。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秋远塞若为情!(纳兰性德《浣溪沙》)
(2)理解型默写。
①苏轼的《定风波》一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嬉闹的游乐情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纳兰性德在《浣溪沙》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定风波》(苏轼)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根据提示默写。
(1)____________,坐中多是豪英。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古今多少事,______________。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41.根据提示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飞镜又重磨。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2)乘风好去,__________,直下看山河。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42.古诗词默写。
(1)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吹笛到天明。
(3)身向云山那畔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笛到天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道是,清光更多。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乞人不屑也。
(7)身向云山那畔行,____________________,深秋远塞若为情!
(8)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
(9)辛弃疾《破阵子》中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情景默写
44.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46.纳兰性德《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这首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点明主旨。
47.古诗文默写。
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两句诗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宋濂年轻从师时向老师专心而恭敬地请教的句子是________,写他在隆冬时节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求学之路的句子是________。
③人们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赞美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④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⑤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浇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参考答案
1.体现风趣幽默风格的词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或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或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或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们应学习作者旷达、豁达的人生态度。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风格的鉴赏能力和作者情感的理解,选择符合要求的句子分析作答即可。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当自己拥有平静悠闲的心态时,即使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也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体现了诗词的风趣幽默。
“莫听穿林打叶声”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何妨吟啸且徐行”写出了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
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3分每词1分)莫听何妨谁怕
3.(3分,风雨、晴的含义2分,积极的态度1分)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也会面临阴晴雨晦,面对成功淡定泰然,面对苦难镇定从容,向苏轼一样保持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解析】
2.试题分析: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
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此处莫听、何妨、谁怕点明苏轼的旷达的人生态度。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这里“也
无风雨也无晴”既指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更指人生也会面临阴晴雨晦,面对成功淡定泰然,面对苦难镇定从容,向苏轼一样保持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漏断清冷、孤寂(意近即可)
5.①《卜算子》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孤鸿”的形象表现出作者被贬黄州时孤寂、高洁自许、不随波逐流的情感。
②《定风波》以自然界的风雨象征人生中的风雨,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分析】
4.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分析。
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这句话的展现的画面是:在漏壶水尽,夜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
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这句诗中的意象有“缺月(残缺之月)”“疏桐(稀疏的桐树)”“漏断(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
这里“漏断”指深夜)”,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5.
本题考查两首词的情感分析。
①《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结合背景看,是写于苏轼被贬黄州后,当时虽然他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不过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来托物寓怀,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②《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结合背景看,是写于当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当时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所以苏轼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
“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表现出作
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和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6.(1)示例一:百,理由:前面一句提到去“百花洲”寻花,想必此处百花齐放。
示例二:残,理由:“春欲暮”,暮春时节,花欲残。
示例三:桃,理由:后面一句“恍然身入桃源路”提到“桃源”,看到桃花想到世外桃源。
(言之成理即可)
(2)相同:都表达作者淡泊功名,不计较自身得失成败的豁达胸襟。
不同:“功名得丧归时数”羡慕归隐生活,认为时运天注定,有消极避世的情绪;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多的是忧国忧民,积极进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详解】
(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并填字。
本题结合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言之成理即可。
如:开头是“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
”是说穰城里虽然“罗绮满城”花花绿绿,但是春天已近逝去,于是到百花洲上寻找春天的美好景色。
百花洲上的景色是怎样的呢?“浦映百花花映浦”,美极了,据此空缺处可填“百”;也可填“桃”,因为从后文的“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会让人想到桃花,而且开头第一句也点明季节是春季,桃花开放的季节是在春季;也可填“春”,因为诗歌写的就是暮春之景。
(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比较两篇作品的思想感情。
分析时应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
本诗中上联侧重写景,去百花洲上寻找春天尚未消逝的美好景色。
下片侧重抒情,诗句“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表明请不要责怪山翁我偶尔寻一点欢乐,功名的“得”和“失”乃是时运注定,认为功名得失有定数,可见其乐观旷达,有及时行乐的思想,被贬后有隐退的想法。
相同点:两篇作品都表达了被贬之后的乐观旷达之情。
本词作者借百花洲上“寻芳”,“聊逸豫”,认为功名得失有定数,可见其乐观旷达;《岳阳楼记》中,作者借描写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
不同点:《岳阳楼记》表达自己被贬后虽有失落,但仍心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
本词借“聊逸豫”“归时数”来抒发自己矛盾的心情,豁达中有及时行乐、渴望退隐的情绪。
7.D
8.记叙议论(抒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解析】
7.D.此诗作者在最后表达的是消极和无奈,旷达和解脱没有。
8.考查对诗词表达方式和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
上阙以“忆”字领起,申发题中的“忆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