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香版)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复习笔记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
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4.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5.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6.教育的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教育的社会属性。

7.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要解决的矛盾是受教育者
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8.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教育的继承性、教育的长期性、相对独立性、教育
的生产性和教育的民族性。

9.中国朱熹,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10.法国利托尔诺和英国沛西·能,生物起源说。

11.美国孟禄,教育的心里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12.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1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或教育措施。

14.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
育者。

15.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
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16.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在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17.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个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

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的目的。

教育者采
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媒介,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

因此,教育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18.教育中的诸多矛盾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
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19.教育功能指教育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
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20.教育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2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1)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22.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
1)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脱离;
2)教育具有阶级性,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
3)教育具有等级性,不同阶层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劳动人民的子弟无权接受教育;
4)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寓统治术和治人术于其中的圣人之言和祖宗遗训;
5)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用个别教学,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辨和死记硬背;
6)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

23.中国在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序”和“校”。

24.商代已经有了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大学”“小学”“痒”“序”,划分不同的教育
阶段。

25.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学在官府”(“学术官守”),学校教育制度发
展得比较完备,有了“国学”“乡学”之分。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教育目的是使
奴隶主的子弟学习一套管理国家、镇压奴隶与作战的本领。

学校教育是轻视体力劳动的。

26.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儒墨两家影响最大。

27.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思想专制的文教政策,以儒家
的经术和才、德为标准选拔官员。

设立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太学”。

28.东汉时,设立鸿都门学,专门研究文学艺术。

29.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建立郡国学校制度(北魏献文帝,被认为是我国学
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开设四馆——儒学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

30.隋唐时期,重振儒术,三教(儒、道、佛)并重,科举制,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
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31.宋代,程朱理学,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书院盛行,六大书院。

32.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八股文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考试走向
衰落。

33.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34.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都主张禁欲。

35.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记诵《吠陀》经。

佛教教育目的在于让人们弃绝人间享乐,
通过修行,追求虚幻的来世,教育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专研经义。

36.古埃及开设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37.古希腊、罗马贵族阶层的子弟聘请家庭教师。

38.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39.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教育目的是
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40.斯巴达教育是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方法也比较严厉,
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4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目的是培
养教士和僧侣,内容是神学和“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飞剑骑士,内容是“骑士七艺”(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42.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
以平等反对等级观念,重视现实生活,肯定现实生活的幸福和享乐,反对禁欲主义。

提倡“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维多利诺、伊拉斯谟、拉伯雷和蒙田。

43.人文主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
1)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
2)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
3)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学”之学,提倡人文之学;
4)在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

44.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
和法制化。

45.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46.法国,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

47.20世纪60年代后提出的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
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

48.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

49.教育民主化主要是指教育机会的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
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最后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50.教育多元化的特征: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教育功能的多元化,教育文化环境的多元化。

5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52.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

53.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形式,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
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社会现象是反映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现象。

教育现象被认识和研究就成为教育问题。

54.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55.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56.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宏观角度的研究价值: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微观角度的研究意义:(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培养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57.教育学的发展可分为: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和现代化四个阶段。

58.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南郭惠子》中“播学于平民,播学于四夷”
2)教育作用:论教育的社会功能,《子路》中“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教育的个
体功能,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阳货》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季
氏》中“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教育目的:培养出“贤人”“君子”。

4)教育目标:《子张》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5)教育内容:“仁”“礼”为核心。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科目为诗书礼乐。

6)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7)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心求通而未得其意;
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因材施教“柴也愚,参也
鲁,师也辟,由也喭”、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思并重(学而不思者罔。

思而不学
者殆)、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9.墨家思想,代表人物:墨翟;“兼爱、非攻”,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
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1)论教育作用: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建立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2)论强力而行:强调道德行为的锻炼。

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亲知、闻知和说知。

必须重视“说知”,即依靠类推和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

60.道家的教育思想:“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

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
主张教循自然原则,一切任其自然,便是好的教育。

61.《学记》,战国末期,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师的低位和作用、师生关系。

教育原则的总结最为突出。

62.《学记》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的功能: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
了教育的个体功能。

2)论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以追求古代理想社会制度的方式提出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

在学校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察标准。

3)论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豫,预防;时,及时;孙,循序,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摩,观摩,相关而善之为摩),启发诱导(道
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

4)主张“学不躐等”,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63.西方教育学的思想主要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64.苏格拉底: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

产婆术(助产术),问答法的第三步,引导学
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65.柏拉图:《理想国》,理性是灵魂的基础,把人分成:运用智慧管理国家的哲学家、凭借
勇敢精神保卫国家的军人、受情绪驱动的劳动者。

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

66.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政
治学》;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每一个公民都应受同样的教育,但不包括奴隶;在教
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67.昆体良,教学法大师,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西方最早的教
育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68.近代试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归纳法为教育学的
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69.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
学著作。

70.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泛智教育”,指使所有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

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的人”,提出了教育普及的理性。

主张让一切人掌握一切科学知识,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编写了《世界图解》。

对近代教育的最大贡献“班级授课制”。

71.卢梭,《爱弥儿》,人的本性是善的,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的法则才是好的教育,甚
至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72.康德,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教育的任务根本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

73.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林哈德和葛笃德》,教育的目的在于按
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教育应该是有机的,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

7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主张的
是绅士教育,轻视国民教育,绅士教育应在家庭实施。

国家的教育思想与民主的教育思想发展在洛克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75.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编制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方法论;“教育性教学原则”;“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教学,后被其学生发展为五段,即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

76.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的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
的代表。

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

学校即社会。

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过程之中。

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五步探究教学法,“从做中学”: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那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77.20世纪主要的教育学流派: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
教育学、批判教育学。

78.实验教育学,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其教育关系的理论。

代表人物:
梅伊曼和拉伊。

强调“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79.实验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5)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
6)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研究“科学化”;
7)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试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8)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80.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19世纪德国,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
特。

81.文化教育学主张:
9)认识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10)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11)教育研究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
12)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培养完整的人格。

82.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
的过程是合一的;教育即学生个体经营持续不断的增长;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教育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

8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
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84.当时的教育部长,凯洛夫《教育学》被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
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85.我国教育家杨贤江化名李浩吾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
作。

8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观点:
13)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14)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15)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6)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17)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其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当独立性,并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
18)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87.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

代表人物:
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和布尔迪尔。

88.批判教育学主张:
19)当代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
20)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
21)教育目的是要对师生进行“启蒙”,已达到意识“解放”;
22)教育理论研究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89.赞科夫,20年小学教学改革试验,《教学与发展》。

他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
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90.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91.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92.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
展学生的智力。

93.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9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和谐教育思
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95.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教育学
研究范式的多样化;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