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2应用举例2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正弦定理,得sin∠CDDBC=sin∠BDBCD,
∴BD=CDsi·ns∠in∠DBBCCD=4s0insi1n3350°°=20 2(m).
在Rt△ABE中,tan∠AEB=
AB BE
,AB为定值,若要使仰角
∠AEB最大,则BE要最小,即BE⊥CD,这时∠AEB=30°.
在Rt△BED中,∠BDE=180°-135°-30°=15°,
200 3 C. 3 m
200 D. 3 m
解析:如图6,设塔高AB为h,在Rt△CDB中,CD= 200,∠BCD=90°-60°=30°,
∴BC=co2s0300°=4003
3 .
在△ABC中,∠ABC=∠BCD=30°,∠ACB=60°-30°
=30°,
∴∠BAC=120°.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sinB1C20°=siAn3B0°.
[解] 方案1:①需要测量的数据有:A点到M、N点的俯角 α1、β1;B点到M、N点的俯角α2、β2;A、B的距离d(如图15所 示).
②第一步:计算AM. 由正弦定理 AM=sindsαi1n+α2α2; 第二步:计算AN. 由正弦定理AN=sindsβi2n-β2β1;
第三步:计算MN. 由余弦定理MN= AM2+AN2-2AM×ANcosα1-β1. 方案2:①需要测量的数据有: A点到M、N点的俯角α1、β1;B点到M、N点的俯角α2、 β2;A、B的距离d(如图15所示). ②第一步:计算BM. 由正弦定理BM=sindαsi1n+α1α2;
2.已知两座灯塔A和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a
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20°方向,灯塔B在观察站C
的南偏东40°方向,则灯塔A与灯塔B的距离为( )
A.a km
B. 3a km
C. 2a km
D.2a km
解析:如图4所示,可知∠ACB=120°,AC=BC=a.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 得AB= AC2+CB2-2AC×CBcos∠ACB= 3a.
正弦定理 就可解决问题.
(2)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首先把求不可到达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转化为应用
正弦定理 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然后把未知的BC和AC 的问题转化为测量可到达的一点与不可到达的一点之间距离 的问题. 3.高度问题 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由于底部不可到达, 这类问题不能直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但常用正弦 定理和余弦定理,计算出建筑物 顶部到一个 选定 的 点 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解:设缉私船应沿CD方向行驶t小时,才能最快截获(在D点)
走私船,则CD=10 3t海里,BD=10t海里.
∵BC2=AB2+AC2-2AB·AC·cos∠BAC=( 3 -1)2+22-
2( 3-1)·2cos120°=6,
∴BC= 6.
∵sin∠BCBAC=sin∠ACABC,
∴sin∠ABC=AC·siBn∠C BAC
∴△A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D= 2AC=15(3+ 3)(n mile).
∴A,D两处的距离是15(3+ 3) n mile.
[点评] 问题的求解涉及到两个三角形,AD边在 △ACD中,先看△ACD中的哪些边、角是已知的, 或是易求的,由题设知△ACD恰好是等腰直角三角 形,于是只需求出一边AC即可,而AC在△ABC中通 过正弦定理可得.
m.在
△BAB′中,由正弦定理,得BB′=AsBisni3n04°5°=
10× 1
2 2 =10
2.
2
∴坡底要延长10 2 m时,斜坡的倾斜角将
变为30°.
答案:C
4.在200 m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的塔顶与塔底的
俯角分别
为30°,60°,则塔高为( )
400 A. 3 m400 Fra bibliotek B. 3 m
∴BE=BD·sin∠BDE=20 2sin15°=10( 3-1)(m).
在Rt△ABE中,AB=BEtan∠AEB=10(
3
-1)tan30°=
10 3
(3
- 3)(m). ∴塔的高度为130(3- 3)m.
[点评] 本题既有方向角,又有仰角,要注意运用空间想象 作图,作出的示意图应是立体图,这是本题求解的一个关键; 破解“沿途测得塔的最大仰角”是本题求解的第二个关 键.已知塔与塔所在的平面是垂直的,这样就有了直角三角 形,不但为求塔的高度提供了三角形模型,而且还顺利地找 到 了“最大的仰角”.在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问题中,弄清 楚与测量有关的概念,在正确作出示意图的同时,还要注意 有关简单的涉及空间图形的问题.
第二步:计算BN. 由正弦定理BN=sindsβi2n-β1β1; 第三步:计算MN. 由余弦定理MN= BM2+BN2+2BM×BNcosβ2+α2.
迁移变式4 (2009·辽宁高考)如图 16,A、B、C、D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 垂直的平面内,B、D为两岛上的两座 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处测得B 点和D点的仰角分别为75°,30°,于水 面C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均为60°, AC=0.1 km.试探究图中B、D间距离与 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D 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km, 2 ≈1.414, 6≈2.449).
类型二 测量高度温度
[例2] 某人在塔的正东沿着南偏西60°的方向前进40 m以后, 望见塔在东北方向.若沿途测得塔的最大仰角为30°,求塔 的高度.
[解] 依题意画出直观图(如图10所示).设某人在C点,AB为 塔高,他沿CD前进,且CD=40 m.塔高AB为定值,要使仰 角 ∠ AEB 最 大 , 则 BE 必 最 小 , 故 BE 的 长 为 点 B 到 CD 的 距 离.要求AB,必须先求BE,由于△DBE是直角三角形,可 在△DBC中先求出DB或BC,这样BE可求, 则问题可解.在△BDC中,CD=40m, ∠BCD=90°-60°=30°, ∠DBC=180°-45°=135°.
答案:B
3.有一长为10 m的斜坡,倾斜角为75°,在不改变坡高和
坡顶的前提下,通过加长坡面的方法将它的倾斜角改为30°,则
坡底要延长( )
A.5 m
B.10 m
C.10 2 m D.10 3 m
解析:如图5,设将坡底加长到B′时,倾
斜角为30°,在△ABB′中,∠B′=30°,
∠BAB′=75°-30°=45°,AB=10
迁移变式2 甲、乙两塔相距60 m,从乙塔塔底望甲 塔塔顶仰角为45°,从甲塔塔顶望乙塔塔顶俯角为 30°,则甲、乙两塔高度分别为________.
解析:如图11所示,设甲塔AB,乙塔CD. 由题意知AC=60,∠BCA=45°,∠EBD=30°. ∵AB=60,DE=BE×tan30°=60× 33=20 3 ∴CD=60-20 3, ∴甲、乙两塔的高度分别为60 m和(60-20 3)m.
迁移变式1 海中一小岛,周围3.8 n mile内有暗礁. 货轮由西向东航行,测得这岛在北偏东75°,航行8 nmile以后,测得这岛在北偏东60°.如果这艘货轮不 改变航向继续前进,有没有触礁的危险?
解 : 如 图 9 所 示 , 过 A 点 向 货 轮 的 航 线 BD 作 垂 线 AD , 在 △ ABC中, ∠ ABC=90° -75° =15°, ∠BCA=90° + 60° = 150° , ∴ ∠ BAC = 180° - 150° - 15° = 15° = ∠ABC,∠ACD=180°-150°=30°,∴AC=BC=8 n mile,AD=ACsin∠ACD=8×sin30°=4(n mile)>3.8 n mile, ∴如果这艘货轮不改变航向继续前进,没有触礁的危险.
追上乙船,两船相遇时乙船已行驶了a n mile.
迁移变式3 如图13,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A处 ( 3 -1)海里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75°方向,距A处2 海里的C处的我方缉私船,奉命以10 3海里/小时的速度追截走私 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 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行驶才能最快截获走私船?并求出所 需时间.
∴BD=BC,即10t= 6,∴t= 106小时. 答:缉私船沿北偏东60°的方向行驶,才能最快截获走 私船,需 106小时.
类型四 测量中的开放型问题
[例4] (2009·宁夏、海南高考)为了测量 两山顶 M、N间的距离,飞机沿水平方向 在A、B两点进行测量.A、B、M、N在 同一个铅垂平面内(如示意图14).飞机能 够测量的数据有俯角和A、B间的距离. 请设计一个方案,包括:①指出需要测 量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并在图中标出); ②用文字和公式写出计算M、N间的距离 的步骤.
90°+30°=120°,∴∠ACB=180°-45°-120°=15°,AB=
30×0.5=15(n
mile).由正弦定理,得
AC sin∠ABC

sin∠ABACB,
∴AC=
AB·sin∠ABC sin∠ACB

15×sinsi1n51°20°=
3
2+ 2
6 ×15(n
mile). 在△ACD中,∵∠A=∠D=45°,
∴AB=BsCin·s1i2n03°0°=4300(m). 答案:A
5.如图7所示,隔河可以看见目标A,B,但不能到达,在岸 边选择相距 km的C,D两点,并测得∠DCB=45°, ∠BDC=75°,∠ADC=30°,∠ACD=120°(A、B、C、 D在同一平面内),求两目标A、B之间的距离.
解:在△BCD中, 因为∠DCB=45°,∠BDC=75°, 所以∠CBD=60°. 又CD= 3,由正弦定理得BD= s3isni6n04°5°= 2 在△ACD中,同理可求得AD=3. 在△ABD中, AB= 22+32-6 2cos75°-30°= 5.
互动课堂
典例导悟
类型一 测量距离问题 [例1] 一货轮在海上由西向东航行,在A处望见灯塔C在货 轮的东北方向,半小时后在B处望见灯塔C在货轮的北偏东 30°方向.若货轮的速度为30 n mile/h,当货轮航行到D处望 见灯塔C在货轮的西北方向时,求A,D两处的距离.
[解] 如图8所示,在△ABC中,∠A=45°,∠ABC=
类型三 测量角度问题
[例3] 甲船在A处观察到乙船在它的北偏东60°方向的B处, 两船相距a n mile,乙船向正北方向行驶.若甲船的速度是乙 船速度的 倍,问甲船应取什么方向前进才能尽快追上 乙船?相遇时乙船已行驶多少海里? [分析] 乙船也在运动,无法直接测出A船应走路线的方位角, 只能计算出其方位角,构造三角形ABC解之.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2 应用举例
研习新知
知识预览
1.基本概念 (1)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 上方 的 角 叫 仰角,视线在水平线 下方 的角称为俯角 . (2)把指北方向线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水平角叫方 位角.
2.距离问题 (1)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 题. 这实际上就是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解三角形的问题,用
=2sin120°= 6
22,
∴∠ABC=45°, ∴B点在C点的正东方向上, ∴∠CBD=90°+30°=120°. ∵sin∠BDBCD=sin∠CDCBD, ∴sin∠BCD=BD·siCn∠D CBD =101ts0in132t0°=12, ∴∠BCD=30°. 由∠CBD=120°,∠BCD=30°,得∠D=30°,
4.角度问题 测量角度就是在三角形内利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的正弦值或余弦值,再根据需要求出所求的角.
求角
自我检测
1.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
则α,β的关系是( )
A.α>β
B.α=β
C.α+β=90°
D.α+β=180°
解析:如图3,在A处望B处的仰角α与从B处望A处的 俯角β是内错角,根据水平线平行,得α=β. 答案:B
[解] 如图12,设两船在C处相遇,并设 ∠CAB=θ,乙船行驶距离为x n mile,则AC=
3x,由正弦定理得 sinθ= BC·sAinC120°= 12 ,∴θ=30°,∠ACB=
180°-(θ+∠ABC)=30°. 从而BC=siAnB∠·sAinCθB=a(n mile). 答:甲船应取北偏东30°方向前进才能尽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