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威尼斯的小艇》第2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威尼斯的小艇》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
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因此在教学第五至六自然段时,学生可以通过自读自悟,观察比较等学习方式,感悟威尼斯人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再从威尼斯从喧闹到寂静的变化过程中,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理解“人动艇动,人歇艇歇”的特点,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小艇在威尼斯的电要性。

最后结合课后“阅读链接"的两个片段,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以《作业本》第5题为突破口,通过比较、提炼,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法的认识,增进对威尼斯的了解,进一步感受这座水上城市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一)自主学习第五、六自然段,关注威尼斯人的活动,感受威尼斯的动态文;品味威尼斯的夜晚,感受威尼斯的静态头。

理解这部分内容与“小艇成了.广要的交通T具”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性。

(二)学习作者动态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尝试运用视觉、听觉和以动衬静等多角度展现景物的动态美、静态关。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比较课文和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片段,了解它们在表达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第2~4自然段,通过想象和角色模拟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描写的情趣。

四、教学准备:课件,板贴。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习内容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举世闻名的水城威尼斯,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指名画小艇,并当小导游介绍小艇的特点。

(板贴:特点船夫驾驶技术高划)
3.过渡。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乘上小艇,去细细体味小艇和人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相机板贴:人艇关系)
(二)梳理活动,体会小艇重要
1.自读第五、六自然段,概括地说说威尼斯的人都在做什么。

(板书:人们活动)
2.引导交流。

(1)引导学生说出人乘坐小艇进行的活动。

预设一:商人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

(2)其他同学仿照这样的形式说人们的活动。

(3)引导思考。

威尼斯人活动时的共同点。

(乘坐小艇)
(4)引导发现方法。

作者描写人们的动态时,角度是不一样的,有些是看到的——这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视觉)有些是听到的,这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听觉)
(5)运用方法,想象说话。

谁还会坐着小艇去干什么?可以想象你看到的,也可以想象你听到的。

3.引导学生发现人与艇的关系。

(1)用一个词形容人与艇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相机板书:密不可分)
(2)引导读中感受。

(指名5人分别读人物活动)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惑。

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

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若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

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诗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袋。

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4.总结深化。

(1)过渡。

威尼斯人的生活离不开小艇,人艇密不可分,正如课文第一自然段所说的——“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
的汽车"。

(2)齐读第一自然段,再次感悟小艇的重要。

(3)观石威尼斯人活动的视频,学生谈观后感受。

(4)小结、艇动人动-小艇把人们带问威尼斯的角角落落,让这个城市变得热闹、繁华,充满生机。

(三)品读静景,加深理解感悟
1.过渡。

热闹的威尼斯有说不完的情趣,夜晚寂静的威尼斯又是一番怎样的风光呢?
2.指名读句子。

(出示句子)
3.引导学生说说对夜晚威尼斯的感受,并发现表达方法。

(1)预设一:寂静。

(相机板书:寂静)
①引导学生从沉寂的水面、月亮的影子、高大的石头建筑、古老的桥梁等景物中感受寂静。

②学生带着感悟朗读。

(2)预设二:美,“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仿佛看到了月亮倒映在水面上.画面很美。

(相机板书:之美)
①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与其他景物的描写不一样。

你发现了吗?(引导学生发现其他景物是静止的,只有月亮的影子在动。

②启发思考,完成《作业本》第四题(二)(2)。

(出示习题)
“水面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一句中,若把“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去掉,好吗?为什么?
点拨:这么宁静的画面,月亮的影子却在水中摇晃,给你的感觉是越发应静,还是喧闹仍未退去?(引导学生感受这是“以动衬静”,突出威尼斯夜晚的底静)(相机补充板书:以动衬静)
③)拓展,进一步感悟“以动衬静"的作用。

(出示《牧场之国》中的句子,引导学生从“汽笛声”感受牧场的宁静)
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迅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若又是一片宁静。

——《牧场之国》
(出示《山居秋暝》中的诗句,引导学生从明月的影子、泉水的声音中感受山
谷的幽静)
4.方法迁移,尝试练笔。

(1)观看放学后视频。

(2)自主练笔,并根据学习单中“评一评"进行自评打☆。

小练笔。

我会学者马克·叶温动静结合的方法来描写“放学后的校园”
(3)评一评:我给自己打()
语句通顿,从一个角度描写景物,得☆,
能多角度进行静态描写,得☆☆。

语言优美,能多角度体现景物的静态美,得攻☆☆
(4)引导交流、并按照“评一评"的要求进行评价。

5.配乐朗读,感悟寂静美。

6.感悟夜晚的威尼斯与小艇的联系。

(1)启发思考,引导质疑、夜晚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人们也进入了梦乡,小艇都不动了,可是这部分是介绍“人与艇的关系密切”,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引导学生质疑:夜晚的威尼斯怎么能体现人艇关系密切呢?)
(2)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发现。

白天人们的活动离不开小艇,上,人们休息,小艇也就休息了,可见人艇关系密切。

(3)课堂小结。

白天“人动则艇动",深夜“人歇则艇歇”,作者就是通过人们活动的动态描写结合夜晚寂静的静态描写,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人与小艇的关系密不可分(板书:动态静态)
(四)拓展阅读,体会表达方法
1.阅读课后“阅读链接",小组探究学习。

(出示“学习提示”与《作业木》练习)
学习提示:默读“阅读链接",边读边圈出两个片段和课文共同写到的内容;
小组探究学习,完成《作业本》第5题,并从文章中找到依据。

2.交流反馈
(1)说明选项错误的理由。

(当学生说明选项时,教师相机总结三篇散文的相似之处是“都写到小艇”)
(2)引导交流选择选项的依据。

(学生交流静态美、动态美的句子时,教师抓住“观察景物与描写景物的细致独到”点评,从而让学生深人理解选项)
3.推荐阅读朱自清的《咸尼斯》和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