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高中示范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调研化学试卷5Word版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中示范校高一(下)调研化学
试卷(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3分)(2013春•隆回县校级期中)在人类已知的化合物中,品种最多的是()
A.过渡元素的化合物B.第ⅡA族元素的化合物
C.第ⅦA族元素的化合物D.第ⅣA族元素的化合物
2.(3分)(2010秋•西城区期末)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N a2O2B.M gCl2C.H Cl D.N H4Cl
3.(3分)(2015春•西城区月考)图中横坐标均表示11~17号元素顺序排列的原子序数.根据图象变化趋势判断,纵坐标表示其最高化合价的是()
A.B.C.D.
4.(3分)(2010春•思明区校级期中)0.05mol某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1.12LH2(标准状况),并转变为具有Ar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该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三周期第IA族B.第四周期第IA族
C.第三周期第ⅡA族D.第四周期第ⅡA族
5.(3分)(2015春•西城区月考)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 H4+、Ag+、CO32﹣、Cl﹣B.Fe3+、H+、I﹣、HCO3﹣
C.K+、Na+、NO3﹣、Cl﹣D.H+、Fe2+、SO42﹣、NO3﹣
6.(3分)(2010春•朝阳区期末)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P、S、C1最高正价依次降低
B.钠、镁、铝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C.H C1、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H C1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增强
7.(3分)(2009春•西城区校级期末)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氢化物显酸性
B.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C.Z X2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
D.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8.(3分)(2015春•西城区月考)元素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之和为35,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 Y>X>Z
B.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 X>Y>Z
C.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D.同周期元素中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9.(3分)(2015春•西城区月考)将体积比1:4的甲烷与氯气混合于一集气瓶中,加盖后置于光亮处,下列有关此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产物中只有四氯化碳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
B.瓶中气体的黄绿色逐渐变浅,瓶内壁有油状液滴形成
C.若日光直射,可能发生爆炸
D.生成物只有CCl4、HCl
10.(3分)(2015春•西城区月考)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中的3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B.在光照条件下能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D.丙烷和丁烷互为同系物
11.(3分)(2015春•西城区月考)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O2和O3B.H2O和H2O2
C.C H4和CH3CH3D.
和CH3﹣CH2﹣CH2﹣
CH3
12.(3分)(2010春•西城区期末)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只生成H2O和CO2,对组成该有机物的元素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只含有C元素B.只含有H元素
C.只含有C、H2种元素D.不能确定是否含有O元素
13.(3分)(2009春•西城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B.普通干电池是使化学能主要转变为电能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D.火电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经过一系列能量转化最终转变为电能
14.(3分)(2015春•西城区月考)使用氢氧燃料电池的汽车已在北京街头出现.下列有关该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H2在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供电时的总反应是 2H
2+O2 2H2O
C.氢氧燃料电池中反应放出的热量转变为电能
D.产物是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电池
15.(3分)(2007秋•阳江期末)常用的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总反应可表为:Zn(s)+2MnO2(s)+2NH4+=Zn2++Mn2O3+2NH3+H2O
放电时负极区发生反应的物质或微粒是()
A.M nO2B.M nO2和NH4+C.Z n D.Z n2+和NH3
16.(3分)(2013秋•安溪县校级期中)人造地球卫星用一种高能电池﹣银锌电池,该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Ag2O是()
A.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负极,发生还原反应D.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17.(3分)(2009春•朝阳区期末)Fe2O3+3CO2Fe+3CO2是炼铁高炉中发生的一个可逆反应.早在19世纪的欧洲,炼铁工程师就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高炉的高度,高炉尾气中CO的比例竟然没有改变.关于这一事实,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一定条件下,任何可逆反应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所以CO不可能完全转化
B.尾气中CO的比例不变,说明反应达到了这一条件下的化学平衡状态
C.尾气中CO的比例不变,是因为CO 的消耗速率与CO 生成速率相等
D.C O是气体,铁矿石(主要成分Fe2O3)是固体,CO 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
18.(3分)(2015春•北京校级期中)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4NH3(g)+5O2(g)⇌4NO(g)+6H2O(g).反应开始时NH3的浓度是1.0mol/L,经过20s后,它的浓度变成了0.2mol/L,容器体积不变,在这20s内H2O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0.04 mol/(L•s)B.0.06 mol/(L•s)C.0.6 mol/(L•s)D.0.8 mol/(L•s)19.(3分)(2015春•西城区月考)室温下,同种规格的铝片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产生
氢气速率最大的是()
A.0.1 mol/L的盐酸15mL B.0.15 mol/L 的硫酸溶液8mL
C.0.2 mol/L 的盐酸12mL D.18 mol/L的浓硫酸15mL
20.(3分)(2014春•三亚校级期末)过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是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B.加入适量的水
C.加入少量CuSO4溶液D.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
21.(3分)(2009春•西城区期末)工业生产硫酸过程中的一步反应是2SO2(g)+O2(g)⇌2SO3(g).如果该反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S O2完全转化为 SO3
B.消耗2mol SO2的同时生成2mol SO3
C.S O2、O2与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2
D.S O2、O2与SO3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22.(3分)(2015春•北京校级期中)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N
B.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C.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23.(3分)(2012•湖北校级模拟)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a(HSO4)2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1.12L的H2
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24.(3分)(2009•江苏)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
C.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
25.(3分)(2013•太原模拟)将磁性氧化铁放入稀HNO3中可发生反应:
3Fe3O4+28HNO3⇌9Fe(NO3)x+NO↑+14H2O.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F e(NO3)x中的x=2
B.若反应中每0.2mol氧化剂被还原,则转移0.6mol电子
C.稀HNO3在此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D.磁性氧化铁中的铁元素全部被氧化
二、填空题
26.(3分)(2015春•西城区月考)某同学进行图1实验,以检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中发现,反应后①中的温度升高;②中的温度降低.由此判断铝条与盐酸的反应是
热反应(填“放”
或“吸”,下同),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热反应.反应过程(填“①”或“②”)的能量变化可用图2表示.
27.(3分)(2015春•西城区月考)电能是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原电池是一种将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图所示的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片上发生反应(填“氧化”或“还原”).铜片上的电极反应式
是.能否根据反应NaOH+HCl=NaCl+H2O 设计成原电池,
(填“能”或“否”),原因是.
28.(3分)(2015春•西城区月考)A、B、C、D 4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同主族,二者可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常见的严重的大气污染物;
B、C、D同周期,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最内层电子数少1.试回答下列问题:
(1)B和D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请写出其电子式.
(2)写出实验室制取元素D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3)D与碘元素可以相互化合生成“互化物”ID,其化学性质跟D单质相似.写出化合物ID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化合物B2A2的两种用途.
29.(3分)(2014春•西城区期中)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Ⅰ向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a、b、c中各加入相同体积(2mL)5% H2O2溶液;
Ⅱ向试管a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向试管b中滴加1~2 滴1mol/L FeCl3溶液.得出实验结论:M nO2和FeCl3均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均作催化剂,且前者的催化效率高得多.
①步骤I中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的溶液的目的是.
②设计试管c 的目的是.
③若继续用上述实验药品研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为了便于观察,选择的催化剂是,原因是.
(2)现提供下列实验用品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量筒、天平、秒表
实验药品:铝片、铝粉、0.5mol/L 盐酸、5mol/L 盐酸
①利用所提供实验用品,可研究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是,为了便于观察,你建议记录的数据是.
②若要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还需用到的主要仪器是.
30.(3分)(2015春•北京校级月考)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可形成A2B和A2B2两种化合物,B、C同主族且B的氢化物在常温下呈液态.回答下列问题.
(1)A2B的电子式为.
(2)CB2通入A2B2溶液中可被氧化为W,用W的溶液(体积为1L,假设变化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组装成原电池(如图1所示)在b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PbO2+4H++SO42﹣+2e﹣=PbSO4+2H2O,则在a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可表示
为.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消耗0.05mol Pb,则W的浓度由质量分数39% (密度1.3g•cm﹣3)变为mol•L﹣1.
(3)金属元素E是中学化学常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该元素可与D形成ED2和ED3两种化合物.将E的单质浸入ED3溶液中(如图2甲所示),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浅绿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依据(3)中的反应,可用单质E和石墨为电极设计一个原电池,则在该原电池工作时,石墨一极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比较甲、乙两图,说明石墨除形成闭合回路外所起的作用是.
31.(3分)(2011春•黄冈期末)锌锰干电池是最早使用的化学电池,其基本构造如图所示.
(1)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是,电路中每通过0.2mole﹣,负极质量减少
g;工作时NH4+离子在正极放电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分子是含10e﹣的微粒,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2)某研究小组对电池内黑色糊状物进行了下列实验.
电池内黑色糊状物粉末
无色溶液
溶解过滤
黑色残渣
已知:Zn(OH)2是两性氢氧化物.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
取少量上述无色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直至过量,再加热
生成白色沉淀,
无色溶液中存在Zn2+、NH4+离子
检验NH4+离子存在的离子方程式是
(3)利用残渣中分离出的MnO2,研究其在H2O2制O2过程中的作用.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H2O2溶液加入烧瓶中,分别进行2个实验(气体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序号烧瓶中的物质实验记录实验结论与解释
实验一足量MnO2收集到56mL气体MnO2做催化剂
实验二足量MnO2和稀硫酸黑色粉末部分溶解,MnO2做氧化剂,生成Mn2+离
收集到112mL气体子
实验一、二中参加反应的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实验二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020┄2021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中示范校高一(下)调
研化学试卷(5)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3分)(2013春•隆回县校级期中)在人类已知的化合物中,品种最多的是()
A.过渡元素的化合物B.第ⅡA族元素的化合物
C.第ⅦA族元素的化合物D.第ⅣA族元素的化合物

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析:
根据有机物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及有机物的种类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过渡元素的化合物,为金属化合物,化合物中品种有限,故A错误;B.第ⅡA族元素的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化合物中品种有限,故B错误;C.第ⅦA族元素的化合物,为卤族元素的化合物,主要有氢化物、酸、氧化物、盐等,品种有限,故C错误;
D.第ⅣA族元素的化合物除氧化物、酸、盐之外,形成的有机化合物已超过3000万种,化合物品种最多,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化合物的种类,明确有机物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3分)(2010秋•西城区期末)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N a2O2B.M gCl2C.H Cl D.N H4Cl

点: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离子键的形成.

题: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一般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离子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键,不
析: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
解答:解:A.Na2O2中Na、O之间为离子键,O、O之间为非极性共价键,故A错误;B.MgCl2中镁离子与氯离子以离子键结合,故B错误;
C.HCl中氢原子和氯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故C错误;
D.氯化铵中氯离子和铵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铵根离子中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所以氯化铵是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D.

评:
本题考查化学键,明确化学键的类别及成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3.(3分)(2015春•西城区月考)图中横坐标均表示11~17号元素顺序排列的原子序数.根据图象变化趋势判断,纵坐标表示其最高化合价的是()A.B.C.D.

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原子序数11~17号的元素,为第三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等,随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增大.
解答:解:A.图中表示逐渐减小的变化,可能纵坐标为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故A不选;B.图中表示不变的规律,可能纵坐标为电子层,故B不选;
C.图中表示逐渐增大的变化,可能纵坐标为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故C选;D.图中表示逐渐增大的变化,但出现反常的规律,纵坐标不能表示最高化合价,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图象分析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4.(3分)(2010春•思明区校级期中)0.05mol某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1.12LH2(标准状况),并转变为具有Ar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该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三周期第IA族B.第四周期第IA族C.第三周期第ⅡA族D.第四周期第ⅡA族

点: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金属提供电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守恒,计算金属原子失去的电子数.结合金属原子失去形成具有Ar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确定金属元素的质子数,进而确定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解答:解: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令金属原子失去的电子数为n,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
0.05mol×n=0.05mol×2,解得n=2,
即金属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金属离子,由于金属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具有Ar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所以+2价金属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该金属元素质子数为18+2=20,
即该金属为Ca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ⅡA族.
故选:D.
点评:考查通过计算推断元素,难度中等,注意从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的数目关系判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电子数目是解题的关键.
5.(3分)(2015春•西城区月考)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 H4+、Ag+、CO32﹣、Cl﹣B.Fe3+、H+、I﹣、HCO3﹣C.K+、Na+、NO3﹣、Cl﹣D.H+、Fe2+、SO42﹣、NO3﹣

点:
离子共存问题.

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银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氯离子反应生成沉淀;
B.铁离子与碘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反应,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C.四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
D.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亚铁离子.
解答:解:A.Ag+与CO32﹣、Cl﹣之间反应生成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Fe3+与I﹣、HCO3﹣之间反应、H+、HCO3﹣之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K+、Na+、NO3﹣、Cl﹣之间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D.H+、Fe2+、NO3﹣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如: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等;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6.(3分)(2010春•朝阳区期末)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P、S、C1最高正价依次降低
B.钠、镁、铝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C.H C1、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H C1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增强
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A、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最高化合价依次从+1→+7,但是O、F除外;
B、同一周期元素的单质,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D、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的酸性逐渐增强.
解答:解:A、P、S、Cl是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最高化合价依次为+5、+6、
+7,依次升高,故A错误;
B、钠、镁、铝是同一周期元素的单质,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还原性依次减弱,故B正确;
C、Cl、Br、I是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故C错误;
D、P、S、Cl是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的酸性逐渐增强,所以HC1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减弱,故D错误.
故选B.

评:
本题考查学生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7.(3分)(2009春•西城区校级期末)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氢化物显酸性
B.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C.Z X2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
D.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点: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X的内层电子数为2,故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3=6,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由三种元素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则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6﹣2=6,故X处于第二周期,则X为氧元素;X与Y、Z位于相邻周期,则Y、Z位于第三周期,故Y为Mg 元素、Z为S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解: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X的内层电子数为2,故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3=6,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由三种元素原
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则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6﹣2=6,故X处于第二周期,则X为氧元素;X与Y、Z位于相邻周期,则Y、Z位于第三周期,故Y为Mg元素、Z为S元素,
A.X为氧元素,其氢化物水为中性,过氧化氢为弱酸性,故A错误;
B.Y为Mg元素,其氧化物为氧化镁,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ZX2为SO2,其水溶液亚硫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溶液被氧气氧化为硫酸,故C 错误;
D.氢氧化镁属于中强碱,硫酸属于强酸,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元素推断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等,难度中等,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利用X为第二周期元素为突破口.
8.(3分)(2015春•西城区月考)元素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之和为35,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 Y>X>Z
B.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 X>Y>Z
C.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D.同周期元素中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则X 为第ⅠA族元素,Z为第ⅥA族元素,且X在Z元素的下一周期,由于为短周期元素,故X处于第三周期、Z处于第二周期,则X为Na、Z为O;又因为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5,则Y的原子序数=35﹣8﹣11=16,故Y为S,结合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解答该题.
解答:解: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则X为第ⅠA族元素,Z为第ⅥA族元素,且X在Z元素的下一周期,由于为短周期元素,故X处于第三周期、Z处于第二周期,则X为Na、Z为O;又因为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5,则Y的原子序数=35﹣8﹣11=16,故Y为S.
A.X为Na、Z为O、Y为S,原子序数Y>X>Z,故A正确;
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Na>S>O,故B正确;
C.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故第三周期中Na的金属性最强,故C正确;D.Z为氧元素,不存在含氧酸,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侧重对元素周期律的考查,D选项为易错点,注意O、F元素没有含氧酸.
9.(3分)(2015春•西城区月考)将体积比1:4的甲烷与氯气混合于一集气瓶中,加盖后置于光亮处,下列有关此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产物中只有四氯化碳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
B.瓶中气体的黄绿色逐渐变浅,瓶内壁有油状液滴形成
C.若日光直射,可能发生爆炸
D.生成物只有CCl4、HCl

点:
甲烷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专
题:
有机反应.
分析:A.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其空间构型;
B.甲烷与氯气反应消耗氯气,反应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C.若日光直射,气体剧烈膨胀,可能发生爆炸;
D.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
解答:解:A.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知,四氯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含有4个共价单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为正四面体结构,故A正确;
B.甲烷与氯气反应消耗氯气,所以颜色变浅,反应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都是油状液体,故B正确;
C.若日光直射,气体剧烈膨胀,可能发生爆炸,故C正确;
D.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故D错误;
故选:D.

评:
本题考查了甲烷与氯气的反应,熟悉取代反应条件及特点是解题关键,题目不难.10.(3分)(2015春•西城区月考)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中的3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B.在光照条件下能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D.丙烷和丁烷互为同系物

点:
烷烃及其命名.

题:
有机化学基础.
分析:A、烷烃分子中有多个碳原子应呈锯齿形,丙烷呈角形;
B、丙烷等烷烃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形成于同种原子间的是非极性键,形成与不同种原子间的是极性键;
D、丁烷、丙烷都属于烷烃,分子组成形成1个CH2原子团,属于同系物.
解答:解:A、烷烃分子中有多个碳原子应呈锯齿形,丙烷呈角形,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故A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