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山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弥渡山歌》
教学目标:
1、听赏歌曲《弥渡山歌》。
2、会听辩不同乐器奏出的音色。
3、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教材和学情分析:
《弥渡山歌》是云南省的弥渡县的一首民歌,歌曲旋律轻快,动感十足。弥渡是有名的“山歌之乡”,竹子长得满山遍野,聪明的弥渡人因地制宜,发明了许多用竹子做的乐器,如竹笛、竹相、竹二胡等,它们被子称为竹乐,能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先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听感受,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再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不同乐器发出的音效。
教学重点:
聆听竹乐的音色,并试着唱歌。
教学难点:
体验音乐意境。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笛子吗?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笛子用什么做的?(竹子)怎样吹?(横着吹奏)知道竹笛的音色吗?(清脆、悦耳)
教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竹笛演奏的一首歌曲。
多媒体播放乐曲《弥渡山歌》,生聆听。
教师提问:听到竹笛声了吗?音色怎样?(生谈感受)
教师:刚才我们听的是竹乐合奏:云南民歌《弥渡山歌》,好听吧,它也象我们广西的刘三姐一样,也很有名气。
二.出示课题:《弥渡山歌》
教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欣赏云南民歌《弥渡山歌》。
三.教师介绍弥渡地名:
弥渡地处云南高原西部的大理州东南部的一个县城。它有很多美名,“花灯之乡”、“民歌之乡”、“山歌之乡”。聪明的弥渡人发明了许多用竹子做的乐器如:竹笛、竹相、竹二胡等,我们把它们称为竹乐。竹乐里的乐器音色各不相同,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合奏,我们一起再来听听这首竹乐合奏《弥渡山歌》吧!
四.欣赏乐曲
1.播放乐曲录音,生再听乐曲。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静静的聆听,边听边想这首乐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验乐曲优美的情绪,感受两个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2.再听音乐:分乐器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竹乐器的音色。
竹笛——嘹亮明快。
竹相——低缓深沉。
竹二胡——纤细委婉。
教师介绍:这首乐曲中的竹笛独奏所展示的远阔空间感,予人大地在我脚下之感,竹沙筒,竹梆子以及竹二胡等等互相辉映,异常动人。
五.欣赏歌曲《弥渡山歌》
教师:这首《弥渡山歌》不仅可以用竹乐来演奏,还可以用别的乐器来演奏,弥渡的人民还为它配上了歌词,让我们听一听云南民歌《弥渡山歌》。
1.引导生聆听歌曲录音。
提问:这首歌和前面我们听的竹乐合奏有什么不同?
2.教师唱一唱。
教师:这首歌真好听,老师也想唱一唱,帮我拍一拍节奏吧。(教师有表情演唱)
3.学生试着学唱《弥渡山歌》。
教师:老师看到刚才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很多孩子还一边听,边跟着唱呢,那我们也来把这首歌唱一唱吧。
(1)播放歌曲录音,生轻声跟唱。
(2)教师提示:谁来说说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呢?
提示学生:要用轻快的歌声唱歌。
六.即兴作画
教师指导生边听音乐边作画(播放竹乐合奏《弥渡山歌》作为音乐背景)。七.教学小结
表扬鼓励本节课认真学习,与同伴积极合作、大胆表现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