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昆山七星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昆山七星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华农版本)
规划建设原则
第一节规划理念
本规划旨在突出“南亚热带·高山·森林·湖泊”的主题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围绕南亚热带高山森林湖泊的核心景观,优化景区结构与功能布局,在妥善保护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营造宜人的森林旅游景观序列和休闲度假空间,使之成为广州郊区最富有自然生趣的高档次、高品味、纯生态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第二节建设原则
(1)景区规划建设必须符合国情、省情,因地制宜,突出南昆山七星湖生态旅游区的特性。

(2)依据七星湖生态旅游区的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兼顾,综合安排。

(3)七星湖生态旅游区规划与建设,应按照“整体保护,重点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严格保护自然生态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森林景观的培育。

(4)七星湖区为核心,划定15平方公里范围的周边山体作为核心生态保护圈,禁止乱砍滥伐、喷洒剧毒农药、搭建新住宅、打猎、炸鱼等破坏性活动,确保水土不流失、不污染,保持动、植物原有生态的完好。

(5)七星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项目,应充分考虑环保与生态平衡要素,防止产生较严重的人为活动污染;建筑设施要与生态环境有机相融、和谐共存。

⑹充分发挥景源综合潜力,展现湖光山色,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加强旅游区运营管理机能,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旅游境域。

⑺合理权衡湖区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优化景区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防止城市化、商业化倾向,促使旅游区有度、有序地持续发展。

⑻游区建设规划应与相关的国土、区域和城市总体规划相互协调与衔接。

第三节结构与功能布局
本项目建设的重点规划区域,以七星湖区为核心向周边辐射,形成“面”;以入口服务区、漂流河景区、鱼尾地块酒店度假区、1、2号岛分时度假公寓区、日月岛景区等组成多个“点”;以环湖车行、水上游船、沿湖步行等交通联系各分区形成“线”。

七星湖景区功能结构分析图
第四节规划设计总则
一、设计要点
(1)突出南亚热带地区特征。

(2)调控自然及相关社会人文因素的动态发展。

(3)重在综合协调。

(4)贵在整体优化。

二、岸线规划
(1)园内湖岸线应以自然倾斜湖岸为主,种植适当生长的沿岸植物和水生植物,为鱼类和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尽量减少湖岸硬质景观。

(2)岸线的设计应该不影响基本的实用功能,景观设施与岸线相结合。

三、种植规划
(1)该区水体为淡水,堤岸、湖岸主要种植适宜的亲水植物。

(2)区内植物应该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如当地的毛竹、杉树、枫香。

四、道路照明
(1)尽量实现人车分流,旅游道路不宜过宽,在符合标准的基础上适当增设会车场地。

(2)照明应该满足安全、充足、美观等要求,重视夜间灯光效果。

第五节建筑与景观设施设计
一、建筑设计
影响风景区旅游形象的敏感因素,往往是景区内的建筑,如宾馆酒店、度假公寓、服务中心、管理用房、建筑小品等。

这些建筑的设置是否合理,风格是否协调,直接影响旅游区的品味、形象、特色和能否可持续发展。

风景旅游建筑如能鲜明地反映当地独特的建筑风格,则将使旅游区的知名度更高。

本规划对景区内的建筑设计提出如下原则要求:
(1)符合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及七星湖生态旅游区的总体规划。

(2)重视乡土民居建筑的
保护,建筑形式应与生态环境
和乡土民居相协调。

七星湖旅游区内现有的乡
土建筑,多数是客家民居。

在七星湖边的一些滩涂区域还有一些石砌的客家围拢屋遗址。

这些民居有其自身形式与格调上的模式化机理,用材与质感与当地自然环境高度协调,构成了旅游区的重要人文特色。

拟建建筑应在研究与认识乡土民居的基础上,创造与环境协调,与乡土民居协调的高品味的风格特征。

(3)继承当地文化,体现时代特色。

南昆山七星湖生态旅游区有着较丰富的文化底蕴,包括客家移民文化、竹文化、中药文化、祈福文化等。

建筑设计应在吸收与继承传统当地文化的同时,更要适应新时代的审美与需求,体现时代特色。

(4)因地制宜,顺其自然,突出个性。

南昆山七星湖生态旅游区多为山坡地,建筑结构与布局应顺应地形地势,可适当选用构造较轻巧而耐用的形式,如底层柱支承的“吊脚楼”形式,或顺应山势将较大型建筑的底层局部架空成为生态停车场等。

(5)位置、朝向、高度、体量等应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统一协调。

建筑高度应服从景观需要,一般以不超过林木高度为宜。

服务性建筑用地不应超过旅游区陆地面积的2%。

酒店、饭店、观演广场等大型永久性建筑必须建在游览观光区的外围地带,以保持景区自然景观。

二、服务设施
在景观设施的规划布置上,要根据规划设计理念及主题定位,结合客源分析预测与游人发展规模的选择,结合旅游区各场所环境特点进行设计。

✧公共艺术品:依据功能分区设置,并根据旅游区总体风格主题定位与场所性质
特点,统一形式与格调。

✧公共厕所:是旅游区休闲空间中必要的配套设施。

除在较集中的服务建筑中设
置外,应在适当地点适当地间距设置室外厕所(含残疾人厕所)。

✧休息亭:风格与选材体现南亚热带特色,格调与整体协调,并考虑形式多样性
与使用的灵活性。

✧电话亭:一般设置在不防碍游人的道路旁,同时保持使用者安全通话的最低环
境标准,形式上与周围环境协调。

✧ 座凳(椅):选择石质材料或石木组合结构,要求使用坚固耐久不易老化,格调
上应具有高雅品质,选材上应尽量乡土化。

风格易与周围环境相互映衬融合。

设置地点应避免对视,尽量形成相对的阴角空间。

✧ 垃圾筒:设在用餐长时间休憩滞留的地方,形式上要功用耐久及景观效果兼顾。

三、标识系统
标识系统应遵循形式新颖、内容规范、布局合理、设置适当、环境协调、与自然相融合。

主要包括景区介绍牌:采用导游图的形式介绍景区,标有重要景点、旅游服务设施和路线;景点介绍牌:介绍旅游区景点,通过对景点环境的艺术概括,帮助游人了解景点内容;指路牌:指明前方的路名、地名、景点名等,起指路引导作用;警示牌:警示游人需要注意的主要事项。

四、交通设施
1、公交车停靠站
注意其易识性和自明性。

候车廊的造型、色彩、材料、设置位置等做统一连续;尽量靠近道路树木,树木可起到突出位置和局部遮蔽日晒雨淋作用;凹进的站台是路面景观中较引人注目的设施,
景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
一般情况下可利用地面铺装予以强调;站牌规格统一,且设置醒目。

与环境协调,反映地域环境特点
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候车廊选材要新颖独特,造型别
致,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候车廊的设置与街道关系密切,
其位置应便于人们换乘。

缩短行车距离,同时邻近的候车
廊不宜连接且应有一定间隔。

为乘客自身和车辆的安全,要留有充足的空间。

保持乘降空间的地面清洁,注意排水、防滑和防绊。

2、停车场
主要是以室外、地面为主的停车场。

其次是利用基底面积较大的建筑底层架空,顺应山势,形成半开敞的地下生态停车场。

✧本规划区所有停车场为生态型、绿化式,要求均为树冠覆盖率不低于80%的生
态环保停车场。

✧设置主要入口附近的停车场,应不破坏入口形象和景观。

✧设于主要干道旁的停车场,应用绿化将其围合。

3、路灯
路灯设计应在满足安全和照明的条件下,根据规划
区道路等级不同采用不同的路灯照明形式。

登山道采用太阳能庭院灯、草坪灯。

区内支路照明采用庭院灯,绿化区域道路采用草坪
灯、地灯,配节能灯。

4、游步道
游步道设置首要目的是便于步行,为保证行走安全,设置防
滑板和安全护手。

在平缓地区,可以石材或木材进行铺设,为保留其原生态,以木材栈道为主,局部考虑架空设置。

在陡峭地区,如登山步道设置台阶步道,台阶的宽度既应利于步行,又不能破坏原有的自然性。

为增加登山探险性,个别登山步道不设置
安全扶手,供那些“与自然为邻”的无畏艰险
的陡步旅行者所用。

在岩石外露地区,建造过程中,具有层化
特征的基岩直接加以利用或复制,台阶两壁岩
石应在水平和高度方向校正,并不时地、无规则地向两侧植衩伸出一定长度,以与自然场景融合,施工过程毋须灰泥涂抹,以增加台阶的自然观感。

当步道所处环境没有突出的岩石特征,且对其自然化处理非常困难时,可用木制坚板加以协调,并在踏面上填以砾石和泥土。

这类步道建造不应强求与自然完全一致,而应重视其自然和谐性和使用安全度。

本质坚板都应剥去树皮,以减少安全隐患和垃圾来源。

台阶的坚板必须固定在特定位置,确保其不会随意移动,外露的树桩必然安全压在踏板下方,以免其突出物绊碰行人脚后跟。

五、护栏设施
护栏要精致规划,具体建设要结合场地条件,因地制宜。

护栏分金属质、石质、木制等,选择材料应根据材料性质要求,景观要求和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来确定。

本区护栏应以石制、竹木制等生态材料为主。

六、无障碍通行设施
为便于轮椅的行走,步行道铺地应尽量保持平坦,铺地材料不宜光滑,地砖应长向铺装为主。

在人行横道处的路牙应设坡道。

为便于盲人行走时的方向识别,在人行道上应铺设专用的安全带。

2、坡道:
在步行道出现高差并需设置多段阶梯的地方,应设置坡道,最大坡度为6%。

坡度超过此限须设扶手和采用人力推行。

3、公共厕所:
为残疾人专设的厕间。

确定便器的位置应给轮椅的转向、并置留有充分空间,同时在另一侧墙壁上设有把手和吊臂把手,以便于残疾人挪位时使用。

厕间的平面选型和开门位置都要满足轮椅走向和极限动作的需要。

4、公用电话和服务设施:
公用电话亭(间)的平面尺寸和电话机位置在为轮椅进入、转向、使用留有活动余地。

电话听筒、按号盘、投币口的最大高度不超过1.2米。

售货亭、问询台等服务亭点的开窗高度要在1.1米以下,亭前地面与路面没有高差。

座椅、饮水器的造型、设置和高度,不仅适用于健全人,也要兼顾坐轮椅的残疾人。

5、公共建筑:
残疾人专设区段应尽量靠近建筑出入口,走廊宽度在1.3米以上。

门的开启以平开门为宜,门(包括电梯门)宽在0.85米以上,门把手不高于1米。

在残疾人通过的过道、走廊,地面应尽量取平。

为使盲人能了解公共建筑内各部门的位置和运行的便利,在走廊的中轴线以及楼梯段的起止点处都设有引导和提醒性的专用地面铺装带;在门厅到交通转换处的壁面上设有可以触知的路标和地图,其板面凹凸高差在0.4毫米以上,内容宜简洁明快。

6、专用国际标志:
其具体的规定:色彩采用高反差的蓝白两色,两幅规定在10厘米以上,但最大不可超过45厘米。

残疾人标志牌通常与引导性路标、标识牌结合一体,设置于城市环境和建筑场所中。

七、安保系统
为了实现“生态优先,共享开放”的原则,规划区必
须打破围墙界线,改用绿化或水体系进行空间界定,达到
空间开放。

这样会带来一定社会问题:社会安全问题和环
保卫生问题。

为了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就需要建立一个完
整的旅游安全保障系统。

1、保护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必须配置足够的保安人员,以维护整个规划区的社会秩序。

在建筑外围和各主要通道场所设立电子监控系统,实行二十四小时监控。

配合规划区夜景照明体系,在各功能区外围和主要通道、场所布置灯光照明,以降低社会犯罪。

2、保持环境清洁
必须根据有关规定,配置垃圾箱、垃圾收集站和环卫工人,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为游客提供一个优美的、卫生的度假、娱乐、休闲环境。

分项建设规划与环境设计
第一节道路系统规划与节点景观设计
一、道路现状分析
七星湖生态旅游区的对外交通以公路为主,现有3条主要的对外交通公路进入南昆山。

这三条公路均为两车道设计,既满足交通的要求,也减少了对生态的破坏。

旅游区内原有交通道路基础薄弱,基本格局是以县道X222为贯穿西南至东北向主干道,其余道路呈枝状沟通各个村庄和景点。

目前沿湖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条从接待中心至凤凰谷景区;为3m宽土路;另一条从大坝到简头坑,道路较为狭窄,为单向车道。

各功能分区间缺乏联系,在规划中应大力改善景区内部的交通联系问题。

二、道路系统规划原则
(1)对外交通以原有交通体系为主,加强内外交通间的联系;
(2)对内交通应建立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形成等级分明、功
能明确的道路交通体系;
(3)道路与停车场的拓宽和修建必须以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
为首要条件,决不破坏人文与自然景观;
(4)步行路的开辟要结合地形,利用现状,既要注意景观效果
各有特色,又要注意经济效益,节省造价;
(5)人流和货流,车行和步行,内部和外部等流线应尽量减少
相互之间的干扰,尽可能地考虑到各种不同素质游客的实际需要。

(6)道路系统的建造以原有道路为基础,减少填挖方,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7)新开辟道路尽量不占用甲方征地,保护甲方利益。

(8)水上交通应作为是联系各功能分区的重要形式,以缓解陆路交通的压力。

三、道路系统规划设计与节点景观设计
对外交通规划景区的对外交通较为便利,所以在规划中沿用原有的对外交通系统,不仅能满足功能求,还能大大节约开发成本。

内部交通规划景区内部道路网络主要由车行道路系统和步行系统组成:
(1)车行道路系统车行道路交通系统主要由环湖主路、支路两部分组成:
a.环湖主路作为七星湖景区主干道的环湖路,将七星湖西侧道路延伸经过笔架山、乌树头、简头坑等各个景区后与县道贯通,不仅提高了各景区的可达性,同时也形成了完善的道路框架。

采用与山地生态旅游区相协调的沙石路,路宽为3m,设多处会车回避场地。

b.环湖支路由环湖路通向各景区的车行路,路宽3~4m,针对不同需要可设柏油路面及混凝土路面;
(2)步行系统
a.主游步道在景区内由主游步道串联各景点,宽度1.2~1.5m左右,根据不同地段的游览需要,可采用不同质感的多种材质铺砌,如石板、卵石、青砖等;
b.步行小径步行小径也有一定的游赏功能,虽不是景区内的主游路,但也可用于形成整个景区的环线系统,规划宽度0.8~1.2m,石材铺砌或沙土路;
(3)水上交通
规划在七星湖上设置若干载客游船线路,使得游客能够游览湖区风光。

✧从接待中心到各景区如乌树头森林生态度假区;
✧竹坝-棉花庐顶景区、佛公顶景区、凤凰谷景区、
观音脑-笔架山景区;
✧在游客接待中心和各主要景区设置可停靠小船的
码头。

节点景观设计
(1)节点景观设计风格应统一协调,符合环境特征并各具特色;
(2)用材尽量乡土化,具坚固与耐久性。

小品造型应体现高尚品味;
(3)景区环境设计应结合地形和地域文脉,尽量保持自然植被和水系景观。

第二节入口服务区规划与景观设计
一、用地现状分析
本分项规划属于度假区中的入口区,包括接待中心和星级酒店。

该区域主要覆盖碧翠源山庄周围的半岛、大坝以及大坝居民区另一边的山头。

主要景点有:大坝观景点、酒店接待区、七星湖观景亭一号等。

项目定位:七星湖旅游区的“开发龙头”。

近期建设核心区、各景区起点站和交通中心枢纽。

功能定位:散客、团队以及商务游客的住宿接待、餐饮服务;景区内外交通设备的换乘;举行商务会议;以及满足大众型娱乐需求。

二、规划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丰富的地形变化,创造多层次观景与
活动空间。

✧以水为魂,营造各种不同的场所氛围。

瀑、溪、湖、泉、雾——闲静
跌水、喷泉、水幕——热闹
✧以当地原始资源为主造景,如应用竹子、石头、瓦片、灰泥作为建筑材料,以
动物的活动、植物的季相变化形成动态景观。

体现生态性和地方风格的延续,降低开发建设成本。

✧注重不同时段不同的娱乐休闲活动,延长游人的停留时间。

考虑了服务目标人
群层次、类型的多样性,分单位团、旅游团、家庭、自驾游等大众级消费或高层次消费。

三、入口服务区细部景点设计
✧接待服务区入口水广场、游客接待中心、售票咨询处、风情购物街
✧餐饮住宿区小型商务酒店、高档酒店式住宅
✧安静休息区
(1)双瀑景观——入口处的引水和泄洪两条瀑布,一年中不同时期,瀑布不断变化。

春、夏季,由低水位上升到高水位。

引水瀑布水势逐渐增大,两段变为一段;达到高水位时,泄洪瀑布形成。

秋、冬季,由高水位下降回低水位。

引水瀑布水势逐渐减弱,重新分化作两段;而泄洪瀑布很快消失,在水覆盖过的地方会长满湿生草花,如当地一种紫色的小花紫云英。

鼓励当地村民种植蔬菜,增添田园乡土趣味。

将自然和人文结合;
(2)瀑语清心——三面有茂密的树丛围绕,仅面对引水瀑布的一面是开敞的。

茅草茶座沿开敞的一面布置,一边品茗,一边聊天。

瀑布的声响为你隔开了城市里的烦嚣,使君子花开时节,湿润的空气中还夹着淡淡的清香。

庭院中间的寿池里,生活着几只小乌龟,在假山里玩耍,寓意健康和长寿;
(3)渔乐湾——顺着地势设计的多级带状钓鱼台。

克服了地形的不理条件,且无论水位如何变化,都可以享受小儿垂钓的那份简单的快乐;
(4)梨园——接待中心的后花园,以开白色花、树型优美的沙梨树为主造景,配植红花继木、彩叶草、含笑等色叶灌木和芳香花卉作点缀,营造清雅的环境;
(5)VIP码头——顺应地形设计,将一个全圆分割成三块,成为了三级码头,各自用于高、中、低水位时VIP游客游艇停靠。

低水位时,下船后从最下一级走到最上一级,回头一望,恰好可以看到一个全圆。

从高水位到低水位,1/3圆逐渐变成全圆,寓意蕴涵着人生哲理:人生道路从高到低,从低到高,就像圆的循环;无需因为一时成就过喜,或因一时失意而过悲;应以平常心对待。

(6)双泉印月——此处为整个入口区的最高点,观景视线极佳。

.北是层叠的群山;南面与水上舞台隔湖相对;东面可望见山谷中忽然高起的观星塔;西面则是平静而深远的七星湖。

夜幕降临,和风虫鸣、明月成双印照于两泉中;
休闲活动区
(1)飞鸟坡——以大坝为画纸,用当地随处可见的石头拼出连绵的山,不时在石缝间撒上鸟食吸引山上的鸟儿前来啄食。

“山”是静的,鸟是动的,一静一动,便是一幅灵动的天然画卷。

人们可以在坝上散步,或是坐在石头上和鸟儿嬉戏。

石缝间,青草仍然可以自由地生长。

(2)坝体“七星湖”字样修改方案:大叶红草开花后有落叶时期,影响标志的观赏性,规划用常绿开花植物代替,用深绿六月雪和浅绿花叶假连翘形成对比。

(3)缘香经——丛林中的散步道,林中分段种着各种芳香植物,散步时,阵阵清香扑面而来。

群众娱乐区
(1)层云台——用整齐的灰白色块石堆叠而成的观众席,犹如层层白云,供游客游船上落及等候;
(2)水上舞台(码头)——白天作游船主要码头,晚上则成为歌舞演出的平台,随水位升降而移动;
(3)滴水洞刻——水帘为门,洞内墙面上的石刻向游人们讲述南昆山及七星湖的故事与传说,激起游人参观其他景区的兴趣;
(4)湖光塔影(灯塔游园)——灯塔与湖水、天光互相交织。

既是一处标志景观,又是一处观赏湖景、夕阳下佛公顶的好地方。

可以坐在树荫底下的座椅赏景,还可以透过特色观景墙(魔幻墙)看湖。

(5)魔幻墙——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湖光山色会变得不同。

紫色如近黄昏、蓝色如冬、橙色如秋、绿色能让萧瑟的山恢复生气;
(6)观景风廊——在湖畔加建观景风廊,实现人车分流和临湖观景。

第三节水上度假区与日月岛景区设计
一、用地现状分析
七星湖水上旅游度假区和日月岛景区位于七星湖中心区的中部,是整个中心区最核心的景观区,属于生态敏感性较强的地区,自然景观保存良好。

在空间上又是七星湖的中心部位,通过环湖车行交通与水上游船交通连接入口接待区、鱼尾地块、神杉地块、1、2号岛、竹坝、下观音等地。

用地分为三部分:面向较开阔水面的拟建水上度假区;与前地块相连的半月形半岛地块――月岛景区;还有与月岛临近的湖面中唯一的孤岛――日岛景区;
拟建水上度假区域,是七星湖西面中部向湖中延伸的一个半岛区域南侧面的地块,该地块狭长而较陡峭。

该区域面向较开阔的水面,枯水期有大面积的滩涂区域。

周围山峦环抱,生态保存完好,未受人工破坏,植被以毛竹林为主,间以少量的杉树。

已有环湖车路连接该地块。

月岛景区,西面与拟建水上度假区相连,同处于一个半岛。

北面与东面以有沿湖步行道;南面地形较陡,没有开辟步道。

自然生态保护很好,未受人工破坏。

日岛景区,在丰水期是完全的一个孤岛,而在枯水期,其植物线下的土质驳岸部分与月岛相连。

岛内已开辟有环湖步道以及上岛区中心的小步道,自然生态保存良好,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