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焊接机架生产工艺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结构焊接机架生产工艺规范
钢结构焊接机架生产工艺规范
1.目的
为提高外协钢结构焊接机架加工质量,规范此类零部件生产工艺过程。
2.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钢结构焊接机架加工所涉及的钢结构焊接生产准备工作、钢结构焊接、焊后热处理、矫型、喷砂、喷底漆、机加工、喷面漆等工艺流程的加工要求。
3.焊接前准备
3.1焊接前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3.1.1钢结构工艺性审查
它包括了解生产任务,审查(重点是工艺性审查)与熟悉结构图样,了解产品技术要求,在进行工艺分析的基础上。
3.1.2制定工艺过程文件
包括制定全部产品的工艺流程,进行工艺评定,编制工艺规程及全部工艺文件、质量保证文件。
3.2 焊接材料准备
3.2.1 焊接前必须确认所焊母材的钢号,以便正确选用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
2
3.2.2 钢材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的有关技术条件。
3.2.3 焊接材料(焊条、焊丝、钨棒、氩气、氧气、乙炔气和焊剂)的质量应符
合国家标准(或有关标准)的技术条件。
3.2.4 钢材、焊条、焊丝等均应有质量证明书或出厂合格证。
对没有质量证明书、
合格证或对其材质、见证有怀疑时,应按批号抽查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5 焊条、焊丝的选用,应按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根据母材的化学成
份,机械性能和焊接接头的抗裂性、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及使用条件等
综合考虑。
3.3 焊接下料
3.3.1焊件下料采用机械方法为宜,对淬硬倾向较大的合金钢材,公称直径小于100mm 的管子和公称直径大于100mm、工作压力大于3.9MPa 的汽水管道,应以机械方法加工。
3.3.2 如用热加工法(如等离子弧切割、气割)下料,切口部分应留有加工余量,以除去淬硬及过热金属。
对淬硬倾向较大的合金钢材用热加工法下料后,切口部分应先进行退火处理再加工。
4.焊接技术要求
4.1 焊口的位置应避开应力集中区,并便于施焊。
4.2 钢结构的坡口形式应按设计图纸规定加工。
无规定时,坡口的型式和尺寸应按能保证焊接质量,填充金属量少、改善劳动条件、便于操作、减少焊
接应力和变形、适应探伤要求等原则选用。
4.3 焊件经下料及坡口加工后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组对:
4.3.1淬硬性较大的钢材如使用火焰切割下料坡口,加工后要经表面探伤检验合格;
4.3.2 坡口处母材无裂纹、重皮、坡口损伤及毛刺等缺陷;
4.3.3 坡口加工尺寸符合图样要求;
4.4 焊件在组装前应将焊口表面及附近的油、漆、垢、锈、毛刺及镀锌层等清除干净,露出金属光泽
4.5 焊口的局部间隙过大时,应设法修整到规定尺寸,严禁在间隙内加填塞物。
4.6 焊条、焊丝和焊剂应存放于干燥、通风良好、温度大于5℃,且相对空气湿度
小于60%的库房内。
焊接重要部件的焊条,使用时应装入温度保持在100~150℃的专用保温筒内,随用随取。
4.7 焊接组对时,应将工件垫置牢固,以防止在焊接和热处理过程中产生变形和附加应力。
4.8 除设计规定的冷拉口外,其余焊口应禁止使用强力组对,更不允许利用热膨
胀法对口,以防引起附加应力。
4.9 焊接场所应采取防风、防雨、防雪、防寒等措施。
4.10需要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焊件,应在施焊前做好预热和后热的工装设备、测
温仪表及隔热防护用品的准备。
4.11 钢结构焊接时,采用的焊接工艺和焊接顺序应使最终构件的变形和收缩最小。
4.12 焊接平面上的焊缝,要保证纵向焊缝和横向焊缝(特别是横向)能够自由收缩。
如焊对接焊缝,焊接方向要指向自由端。
4.13先焊收缩量较大的焊缝,如结构上有对接焊缝,也有角焊缝,应先焊收缩量较
大的对接焊缝。
4.14先焊横向短焊缝。
4.15工作时应力较大的焊缝先焊,使内应力分布合理。
4.16交叉对接焊缝焊接时,必须采用保证交叉点部位不易产生缺陷的焊接顺序。
T 形焊缝和十字焊缝焊接时,应该将交叉处先焊的焊缝铲干净,按图中的顺序焊接,才能使T形焊缝和十字捍缝的横向收缩比较自由,有助于避免在焊缝的交点处产生裂纹
4.17 变形较大的焊接构件,焊接时可根据情况合理使用焊接加强筋。
4.18 多组件构成的组合构件,应采取分步组装焊接,矫正变形后进行总装焊接。
4.19 对焊接整个内外表面或部分表面修正和清理。
.
4.20焊件的表面清理采用喷丸处理,以提高结构的疲劳强度。
5.焊后热处理
焊后热处理是焊接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焊件材料的种类、型号、板厚、所选用的焊接工艺及对接头性能的要求密切相关,是保证焊件使用特性和寿命的关键工序。
焊后热处理不仅可以消除或降低结构的焊接残余应力,稳定结构的尺寸,而且能改善接头的金相组织,提高接头的各项性能,如抗冷裂性、抗应力腐蚀性、抗脆断性、热强性等。
根据焊件材料的类别,可以选用下列不同种类的焊后热处理;消除应力处理、回火、正火+回火(又称空气调质处理)、调质处理(淬火+回火)、固溶处理(只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稳定化处理(只用于稳定型奥氏体不锈钢)、时效处理(用于沉淀硬化钢)。
6.焊件矫型
钢结构的后处理是指在所有制造工序和检验程序结束后,对焊接结构整个内外表面或部分表面或仅限焊接接头及邻近区进行修正和清理,清除焊接表面残的飞测,消除击弧点及其他工艺检测引起的缺陷。
修正的方法通常采用小型风动工具和砂轮打磨,氧化皮、油污、锈斑和其他附着物的表面清理可采用砂轮、钢丝刷和抛光机等进行,大型焊件的表面清理最好采用喷丸处理,以提高结构的疲劳强度。
不锈钢焊件的表面处理通常采用酸洗法,酸洗后再作钝化处理。
四、成品检验
检验工序贯穿整个生产过程,检验工序从原材料的检验,如入库的复验开始,随后在生产加工每道工序都要采用不同的工艺进行不同内容的检验,最后,制成品还要进行最终质量检验。
最终质量检验可分为:焊接结构的外形尺寸检查;焊缝的外观检查;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查;焊接接头的密封性检查;结构整体的耐压检查。
检验是对生产实行有效监督,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工作中,检验是质量控制的基本手段,是编写质量手册的重要内容。
质量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工序和半成品、成品,按质量手册的控制条款,一般可以进行返修。
但应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修改设计、改进原供应等措施将返修率减至最小。
参考文件:
[1]《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