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吊街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卷)
A卷(100分)
一、积累及运用(23分)
1、下列各项中加黑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歼灭(qiān) 拂晓(fú)溃退( kuì) 箱箧(qiâ)
B、管辖(xiá ) 荒谬(miào) 寒噤( jìn) 瓦砾(li)
C、仄歪(zâ)地窖(yáo)逃窜(cuàn) 瞥见(biē)
D、阻遏(â)制裁 (cái) 杀戮 (lù) 赃物(zā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张慌失措荡然无存永垂不朽提防
B、眼花潦乱名副其实响彻云宵泄气
C、锐不可挡月明风清转弯抹角覆灭
D、不可名状独一无二丰功伟绩惊骇
3、依次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1)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

(2)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3)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是一对。

(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

A、热烈埋伏赫然赞叹
B、激烈遮蔽显然赞赏
C、激烈掩护显然惊叹 D、猛烈掩护明显赞扬
4、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笔下的老头子是一名自信、自尊的抗日志士。

C、《蜡烛》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复活》等。

5、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的享受天伦之乐。

B、如果台湾当权者胆敢铤而走险,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

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王钢和他的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决定组成一个名为“绿色先锋”的课外活动小组。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了避免交通道路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B.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我们队能否进入决赛阶段。

C.针对“假羊肉”事件,全市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D.晚年的他,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7、《背影》一文中“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夸张
C.反语
D.反问
8、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5分)
①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②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③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④,北风江上寒。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⑤,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文学常识填空(4分)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共11分)
(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0、句(2)与句(1)形成鲜明对比。

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
”;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一词和两个“”字,行文很严谨。

(3分)
11、句(4)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是()(1分)
A、藐视敌人的豪情
B、胜利的自豪感
C、必胜的信念
D、对敌人的嘲讽
12、句(5)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

(2分)
13、前几句中与句(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的内容应是“
”。

(2分)
14、句(6)、(7)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

(3分)
(二)(共16分)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敌人监视着苇塘。

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

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

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⑦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⑧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

敌人发了愁。

15、第①段中“呆望”一词的具体内容有哪些?(2分)。

16、段①属于描写,“苇子”狠狠往上钻又表现白洋淀人民的精神。

(2分)
17、第②段“……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小船又飘回来……”体现船行的什么特点?这句比喻句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18、文中对主人公“老头子”的外貌描写顺序是什么?主要抓住哪个特点来刻画的?(3分)。

19、“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

这句话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3分)。

20、“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点黑的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三、作文(任选一题,50分)
(一)有人憧憬雪花飞扬的冬,有人心仪草长莺飞的春,有人喜欢阳光灿烂的夏,有人钟情天高云淡的秋。

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总有一个季节让人期盼,总有一片天空让人翱翔,总有一段往事让人回味,总有一份精彩属于自己。

请以“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二)鸟儿的愿望是飞上蓝天,鱼儿的愿望是畅游大海,花儿的愿望是吐露芬芳,而你的愿望是什么呢?可能是为玉树、舟曲灾区祈福,可能是为西南旱灾祈雨,可能是为爸爸妈妈祈祷,也可能是为自己许下梦想……敞开心扉,尽情的写出内心的愿望吧!
请以“愿望”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B卷(50分)
一、基础积累
2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并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4分)
(1)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 bù kě dāng。

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小船很厉害地zâwāi了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
(3)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jū gōng。

___________________
(4)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huāng miù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
23、打电话正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

当你给朋友家里拨通电话后,听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这时,你该怎样说才算最合适?()(3分)
A、喂!你是谁?我找张小红。

B、喂!我要找张小红。

C、您好!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D、您好!我是林坚,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24、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所得到的启示。

(4分)
人从众
利用利用利用
森林木
25、新闻阅读(3分)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19日说,中日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利益,日本非法“购岛”闹剧,势必影响、损害中日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

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对此日方必须承担完全责任。

他是在商务部举行的月度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作出上述表示的。

沈丹阳说,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上演非法“购岛”闹剧,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已经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坚决抵制。

你能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吗?
三、名著填空(5分)
26、“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

”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2分)
作品:________ 人物:________
27、他来自农村,到北京后选择了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但他虽历经奋斗,却仍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请问他是谁?出自哪部小说?作者是谁?(3分)
他是:作品:作者:
四、古诗词赏析(7分)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8.诗中用一个“”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3分)
2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4分)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

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五、阅读记叙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20分)
门铃
⑴帕皮是个样子讨人喜欢的老头。

一双蓝色的眼睛,虽然因年老而显得暗淡,却从中透出一股温暖之情。

他经常喜欢吹着口哨清理打扫店铺。

不过,他私下里有时也悲伤。

⑵有一天,他一边干活,一边吹起了优美的旋律。

外面,阳光温暖而明亮,天空也变得越发清澈。

一阵微风吹来,店门上的铃铛叮铃铃地响了起来。

这只铃铛能产生独一无二的、有魅力的回响,在这个家里已上百处了。

老人非常珍惜这只铃铛,每天都要擦拭它。

⑶听到铃声,帕皮起身招呼客人。

“你需要点什么,小姑娘?”帕皮的声音天性快活。

“您好,先生。

”小女孩说话几乎是低声耳语了。

女孩样子天真可爱,说话羞羞答答。

她用棕色的双眼看着帕皮,然后慢慢地扫了一眼整个房间,似乎在寻找某种特殊的东西。

⑷女孩腼腆地告诉老人:“我想买一件礼物,先生。

”“好吗,咱们看看,”帕皮说,“想给谁买呀?”“是给我外公买,但是不知道买什么。


⑸帕皮开始提一些建议。

“袖珍手表怎么样?这表完好无损,是我自己修理的。

”他自豪地说。

⑹小女孩没有回答,然后走到门口,把门轻轻扭开,按了按门铃。

看到女孩兴奋的微笑,帕皮似乎也容光焕发。

“就是这个。

”小女孩发出咯咯的笑声,“妈妈说外公喜欢听音乐。


⑺就在这时,帕皮的表情变了。

但害怕伤了女孩的心,老人告诉女孩说:“对不起,小姑娘,那东西不卖。

也许你外公会喜欢这个小收音的。

”为了让女孩能理解,帕皮告诉小女孩这个门铃如何在自己家里这些年以及不想卖的原因。

小女孩抬头看了看老人,眼里含着一大滴泪珠,甜甜地说:“我想我懂了,谢谢您。


⑻突然,帕皮想到自己除了未住在一起的女儿,其余的家人都没了,即使女儿也有十年未见面了。

他想,为什么不把门铃传给一个能和亲人分享的人呢?
⑼“等等,小姑娘。

”就在女孩向门外走的时候,也就是正当老人将要最后一次听到铃响的时候,老人喊住了她,“我决定卖铃铛了。

给你手绢,擤擤鼻涕。


⑽小女孩拍起手来:“哦,谢谢您,先生,外公会非常高兴的。

”“好啦,小姑娘,好啦。

”帕皮帮了这个孩子,感觉很不错,然而,他知道自己会想那个门铃的。

“你一定要替你外公保管好那个铃铛,也
也替我保管好那个铃铛,好吗?”老人一丝不苟
....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⑾“哦,我保证。

”小女孩说。

她抬起头看了看帕皮,再一次小声问:“多少钱啊?”“哦,我看一下,你想花多少钱?”帕皮笑着问道。

⑿女孩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零钱袋,然后举起来2元47分硬币,放在柜台上。

对自己的大脑是否
健全稍稍质疑
..后,帕皮说:“小姑娘,今天是你的幸运日,那个铃铛正好2元47分。


⒀那天傍晚,帕皮准备关门的时候,发现自己在想那个门铃。

他想到那个孩子,不知道她的外公是否喜欢她的礼物。

当然,这样可爱的孩子买的任何东西他都会珍惜的。

⒁就在这时,帕皮觉得自己听到了铃声。

他又一次质疑
..自己的大脑是否正常,然后朝门口走去。

小女孩就站在门口,正在一边按门铃,一边甜甜地笑。

⒂帕皮慢步走向孩子时,有些困惑不解:“这是什么,小姑娘?你改变主意了吗?”“没有。

”女孩咧嘴笑了,“妈妈说这是给您的。


⒃帕皮还没来得及再说一句,孩子的母亲走了进来,忍住眼泪小声说:“你好,爸爸。


⒄这一声“爸爸”让帕皮的眼中顿时噙满泪水。

小女孩在一旁轻轻地说:“给你,外公。

给你手绢,擤擤鼻涕。


(张希永翻译,有删改)
3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分)
31.选文第⑵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32.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富有表现力,请加以品析。

(3分)
老人一丝不苟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33.分析⑿和⒁段中帕皮两次“质疑”的具体原因。

(4分)
34.选文第⒄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5.“门铃”在选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