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仍然以学习版块的形式组元,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虽暗含主题,但比较宽泛,使内容的信息量大,不至于单一。
每单元四篇课文,全册32篇课文。
中段以后不在安排识字课文。
每单元由课文、课后题、语文乐园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间联系紧密,具有整体性。
课后题以阅读积累为主,同时也设计了一些结合课文和儿童生活的思考拓展性的题目。
语文乐园仍分三大版块,“语海拾贝”这一版块加强了词语句子的积累与拓展;“阅读欣赏”在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的同时增加了词语积累的内容;“语文生活”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动脑、动手、动口、动笔相结合。
本册识字写字继续分两条线,先认后写,多认少写。
全册要求会认225个常用字,会写256个字。
会写的字是本课或以前认过的字。
识字方法仍然以随文识字为主,同时在语文乐园的“有趣的汉字”中给以多种识字方法的指导。
从本册开始硬笔字由铅笔换钢笔书写,要向学生介绍钢笔的特点,写钢笔字注意的事项等。
毛笔字也从本册开始,有的学校单设写字课,可以把写毛笔字部分内容合并到写字课中。
至于写字课上是使用教材的内容,还是另有安排,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各单元内容介绍第一单元安排的四篇课文,除古诗外,主要体现的还是学习、成长的内容。
《葡萄叶的梦》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它歌颂了奉献,歌颂了成长。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体会诗句的美,体会诗意的美。
《黎明》这篇课文体现了对平民的关注,表现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柱柱一家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之家,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自信、乐观,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课文很有层次,柱柱的动作是天真的,妈妈的感觉是由衷的,如“心头一喜”“眼睛一亮”“心里热乎乎的”,把母子情演绎的很自然真实,毫无矫柔造作之嫌。
《小河蚌的故事》是一篇含有生活哲理的故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故事不复杂,道理学生也容易懂。
两首古诗《敕勒歌》《饮湖上初晴后雨》展现了南北方不同的风貌,辽阔壮美的大草原,山色空蒙的西湖。
人教(部编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部编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将继续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开始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训练。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xx名,学生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汉字读写能力和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学期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主要包括课文阅读、汉字学习、书写练习、语言运用和写作训练五个部分。
教材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文学鉴赏。
四、教学目标1. 掌握更多的常用汉字,提高读写能力。
2. 深入学习拼音,能熟练拼读各种音节。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独立阅读并理解较难的课文。
4. 规范书写,掌握更多的笔画和笔顺规则。
5. 培养写作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写作训练。
— 1 —五、重点难点重点: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以及写作训练的引导。
六、教学措施1. 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视听感受。
3. 组织朗读、书写和写作等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语文学习,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复习一、二年级的语文知识,进行汉字和拼音的巩固训练。
第3-4周:学习新的课文,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第5-6周:继续学习新的课文,进行朗读和模仿写作练习。
第7-8周:学习新的汉字和拼音知识,进行书写练习。
第9-10周:开始进行简单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第11-12周: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进行期中测试。
第13-14周:学习新的课文和汉字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写— 2 —作练习。
第15-16周:复习拼音知识,进行期末测试。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目标等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目标等教学计划及进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包含27篇课文、8篇作和8个相关练。
教学进度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对识字、写字和阅读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愿望,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写字惯和阅读惯。
他们喜欢阅读,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积极地积累成语、古诗等。
因此,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难点是阅读、作和课文的朗读。
教材通过专题组织单元和整合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包含27篇课文、8篇作和8个相关练。
教学目的:本学期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识认250个字,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培养阅读兴趣和惯,通过“语文天地”中设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作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积累词句、成语、古诗,感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研究预测故事并用连贯的语言叙述。
教学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认识童话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人或事按一定顺序写具体,并能从积极的方面有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措施:教学应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联系实际,进行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重视识字教学,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注重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阅读、朗读、写作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1.通过比较阅读,感受不同童话中表现的主题。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语气。
3.指导学生用合作和探究法来研究交流童话,研究形声字,研究病句的修正。
4.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阅读。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单元留心观察一、教材和丛书分析1.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统编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本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4篇文章贴近生活,以日常生活中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
本单元还编排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以及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旨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在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世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学习《搭船的鸟》,要关注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写,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金色的草地》一课,要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发现草地的变化情况和变化原因,体会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增强留心观察的意识。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启发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时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多感官参与,并尝试观察生活中的场景。
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可以让学生自读、自学,能够借助旁批和课后习题了解作者的观察所得和观察的细致,还可以在写作中加入自己观察时的想法。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在写作前,要通过看、闻、听、摸、尝等多种方式细致观察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作时,能够通过颜色、味道、动作、变化等写出观察所得。
2.丛书分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三年级上册3《旖旋风光》中,“专题阅读一,学会观察”共14篇文章与本单元课文相匹配。
其中,“范文阅读”的4篇文章分别对应两篇精读课文,老师可选其中的任一篇或两篇文章用于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抓住作者对事物或场景细致的描写,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组文阅读”中有3篇文章,文后为学生提供了阅读工具,阅读时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增强留心观察的意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风》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风》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选的课文是《秋天的风》。
它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秋天的风。
这篇课文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1. 了解秋天的景色和特点。
2. 能够运用适当的形容词来描写秋天的风。
3. 能够理解、朗读、背诵并初步分析诗词《秋天的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描写秋天的景色和特点。
- 运用适当的形容词来描写秋天的风。
- 研究理解、朗读、背诵并初步分析诗词《秋天的风》。
2.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使用形容词描写的能力。
- 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诗词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2. 教学课件:包含图片和课文内容。
3. 黑板、粉笔、标志笔。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 导入:- 出示一张秋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秋天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对秋天的特点进行描述。
2. 展示课文:- 出示课文《秋天的风》,让学生跟读。
- 使用课件展示课文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集体朗读:- 分段进行集体朗读,师生一起朗读课文。
- 教师解释课文中一些生词和难懂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4. 听录音:-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录音。
- 引导学生注意录音中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5. 分组朗读:-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朗读。
- 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
6. 形容词练:- 提供一些形容词,让学生用来形容秋天的风。
-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进行展示。
7. 分析诗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秋天的风》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和背诵。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了解了秋天的景色和特点,学会了用形容词描写秋天的风,并初步了解了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三篇.doc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三篇第1条教育部为人民教育版三年级编写了语文教学分析。
小学三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基础的。
它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动态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语文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250个字符和250个字符。
2、掌握汉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则。
3、继续培养阅读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
在“自我检查”中,学生应该检查自己、并互相检查,通过“中国世界”中设计的活动交流阅读经验4、、并创造一个写作情境,让学生愿意写作并有所写。
三、教科书分析新人民教育版在XXXX的秋天被正式使用,并且在这本教科书中安排了27个文本。
教材以主题单元和综合方式组织。
它们被分成八个单元。
“中国花园”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单词和短语用法、书写单词、展示桌、我喜欢阅读。
每个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天真烂漫,语言规范,易懂,插图精美,易读、背诵、复述、学生口语交际训练。
就内容而言,本教材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作,朗读课文和理解句子。
从学生的长期发展来看,积累和应用单词、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识字率、大声写和读课文。
单元4 、和文本内容分析单元1 1.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的文本主要围绕“想象生活”主题组织。
它主要由大绿树下的小学、花卉学校和三篇课文组成,如果他们不明白,必须问他们。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验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好,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侧重于(1)阅读时,注意新鲜的单词和句子。
三篇课文中的句子非常微妙,所以要学会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
例如,大青树小学里提到的“戴、景颇、阿昌、德昂族”,让学生觉得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团结的学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本教材的结构清晰,内容丰富,以单元主题的形式进行组织,每个单元包含有课文、生字、课后练习等内容。
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本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文解析与阅读指导本教材的课文选材广泛,既有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有反映时代特色的新篇目。
课文解析详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阅读指导针对性强,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四、写作任务与练习本教材的写作任务设计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练习形式多样,包括仿写、扩写、缩写、读后感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五、语文知识与技能本教材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包括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强调语文技能的训练,如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六、教学方法与建议本教材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本教材的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测试等。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八、教师用书使用说明本教材的教师用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建议、课程设计等。
使用说明详细介绍了教师如何利用教师用书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九、教学资源介绍本教材附带了多种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课件等。
这些资源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利用。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介绍:本册教材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全册共12个单元,其中第七单元为开放单元,这些主题有表现世界风貌的,如“色彩”“声音”“塞北江南”“鸟儿”和“奇妙的海底世界”,有反映儿童成长过程的,如“我们和我”“成长的经历”“成长的经历”和“幻想和想象”,也有折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人类进步的。
如“祖国在我心中”“集市和超市”“通讯”和“过年”,每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全册共33篇主体课文,其中一篇为《寓言二则》二、学生学情分析本班共有31个学生,男生15人,女生15人。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但他们模仿力强,活泼好动,但是依赖性强,自我约束力能力差,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带有模仿性、竞争性的练习、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三年级学生处于水平二阶段,接受能力较强,而且纪律观念强,所以适当的队形队列变化,有助于他们增强学生时集体意识。
三、教学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2、继续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认字,在阅读过程中完成认字,养成主动积极识字,完成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习惯。
3、认识常用字368个,会写323个字。
4、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6、开始习作,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对汉字抱有兴趣,并且对所学汉字记忆深刻。
2、怎样使学生在课文中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以及词句中所蕴含的感情。
3、怎样使学生爱上写作,爱上生活,爱上看书,愿意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见闻。
四、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对所授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2、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好复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写好总结与反思。
3、建立日记本写日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八单元美好的品质一、教材和丛书分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人文主题是“美好的品质”。
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安排了4篇课文、1个“口语交际”、1次习作和1个“语文园地”。
这4篇文章都以叙事为主,其中,《司马光》这篇课文比较特殊,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小古文。
2.丛书分析围绕以上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三年级上册4《人与自然》安排了“专题阅读二,美好品质”,共有19篇文章。
丛书文章板块清晰,语文要素指向明确,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高效。
“专题阅读二”中,“范文阅读”部分安排了《司马光》《文彦博》等8篇文章,基于“I+X”的使用原则,老师可根据教材的语文要素和学情,任选1~2篇,进行语文的教学和实践训练。
“组文阅读”部分把《大丈夫》《每一个爱的梦都会飞翔》《白求恩为百姓治病》3篇人物故事组合在一起,旨在通过对这3个故事的阅读,实践带着问题默读文章的阅读方法,并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同时,锻炼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自由阅读”部分选取了《司马通》《“番茄太阳”》等8篇文章,还是围绕人物故事来编排,继续让学生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这类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阅读指导,学生默读的能力在阅读丛书文章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41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3个生字,会写29个词语,理解“瓮、忧郁、仰望”等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司马光》。
3.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基本区别。
4.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
5.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反思:一定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文意。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本文对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进行分析。
该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语文研究内容,涵盖了语文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教材结构该教材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多个课文和相关的研究任务。
每个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呈现,既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也能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同时,每个单元还设有拓展训练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全面而丰富,囊括了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
其中,包括了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培养,以及对词汇、语法和修辞等语文知识的研究。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情感渗透、价值导向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教材特点该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化的文本形式:教材中采用了多种文本形式,如故事、诗歌、寓言等,丰富了学生接触不同文本类型的机会。
2. 循序渐进的难度:教材在难度安排上循序渐进,适应了学生的研究进程,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3. 强调实践操作:教材注重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操作的任务设计,培养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4.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情感质询、情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
教材评价该教材对学生的语文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指导和支持。
教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多样,能够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其综合素质。
然而,教材在某些地方可能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以上是对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基本分析和评价。
通过教材的使用,有助于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提高语文学科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8人。
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字形,初步学会理解词义。
初步学会一些习惯及礼貌用语,学会在图或者观察事物之后,说一小段连贯的话,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已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上正确。
但很多生字词掌握不牢,由于接触的少,表达能力极差,只有少部分同学能说一小段话,所学过词语不会运用。
二、教材分析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
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
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目标1、认识200个生字,会写300个生字。
2、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字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5、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6、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文中的优美词义、精彩句段。
9、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
10、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学书面与口头表达。
四、采取措施(一)识字、写字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七单元人与自然一、教材和丛书分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3篇课文,文章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作者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读不完的大书》呈现了作者儿童时期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尽的乐趣”;《父亲、树林和鸟》体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喜爱。
2.丛书分析围绕以上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三年级上册4《人与自然》相应编排了“专题阅读,—自然物语”“整本书阅读”两大板块。
对于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在“专题阅读一,自然物语”的“范文阅读”部分都有两篇文章与之相对应。
其中,《春夜听雨》《下雪的声音》对应教材课文《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的语言》《稻草人(节选)》对应课文《读不完的大书》,《猎人从森林带里走什么》《等待灰鹊》对应课文《父亲、树林和鸟》。
老师可选择丛书中的1~2篇文章,结合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训练。
“组文阅读”部分的文章为:《愿站成一棵树》《阳光,是一种语言》《没有秋虫的地方(节选)》《小鸟和守林老人》。
将这4篇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章放在一起,可进行组文阅读,发现它们的同中之异或将异中之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对人与自然更全面的了解,实现反三归一“自由阅读”部分的8篇文章分别为《森林乐队》《一只小鸟,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呼伦贝尔,我心中的一片绿(节选)》《舍不得这棵树》《湖滩上,有一对天鹅》《梨花》《雪虎》《两只小熊》,它们与课文有很高的契合度,可用“自由阅读、简单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读书,积累和体会生动的语言。
不同的学生视自身情况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读书,老师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帮助。
“整本书阅读”部分推荐书目为《父与子》,老师可引导学生对整本书产生阅读兴趣,并可借助丛书中提供的阅读工具,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思考地阅读,从而让阅读更有成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58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5-8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嘉兴市行知小学郁良妹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课文:《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古代名人故事、神话传说故事、古代建筑文化、古代绘画艺术)园地:日积月累(借助邮票,读背十二生肖)、口语交际(交流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把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了解到的写下来)、展示台(创设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平台)综合性学习(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
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
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
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
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
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
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如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 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
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三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在保持前四册教材特色的基础上,三年级上册教材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编课文到设计练习,从内容安排到呈现方式及版式设计,又有新的突破。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共有课文32 篇,其中精读课文24 篇,略读课文8 篇。
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 篇选读课文。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
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
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
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要求认识200 个字,会写300 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 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
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
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全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和语文园地里的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书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里的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这个字要求学生认识为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总体结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在结构上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组织,每个单元都包含有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等板块,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材的总体结构清晰,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识字与写字:学生能够掌握200个左右的生字,并能够正确书写其中150个左右的汉字。
同时,学生应能够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等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阅读: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思考。
同时,学生应能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文章等,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3.写话: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步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能够写出简短的日记、作文等。
同时,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语文素养: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初步了解汉语拼音、标点符号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学生应能够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1.课文:本册教材共包含有24篇课文,内容涵盖了寓言、童话、科普、历史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2.语文园地:本册教材共包含有8个语文园地,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综合性学习:本册教材安排了2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材特点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系统性:本册教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
同时,每个单元的主题鲜明,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五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在保持低中年级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又有一些改进。
为了帮助老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教学建议做一简要说明,仅供教师教学中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
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
“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只记不写。
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15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
考虑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如,导语、资料袋、阅读链接、回顾?拓展、选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
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
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本册是在前八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
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但专题的角度、内容更加灵活多样。
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如,月是故乡明,生活的启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有的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的,如,走近毛泽东,这组教材不仅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而且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凡人情怀;还有的专题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
有的专题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父母之爱”,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化,不但表现亲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表明严格要求、鼓励自立也是父母之爱。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本册在编写中进一步加强整合。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本册各组的导语大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
在语言叙述上,有的导语比较平实。
比如第三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
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有的导语则充满文学色彩,富有感染力,如第七组,“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
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教材加强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
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有时在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也有“连接语”。
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体感更强。
例如第八组“走近毛泽东”,先是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
然后用一段连接语引出后两篇课文,“我们再去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把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形象立体的伟人呈现给学生。
略读课文不仅在内容上是精读课文的补充,在体裁上也有补充的作用。
如,第一组课文主要体裁是散文,但第二课《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就采用了采访记的形式,通过著名学者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例如,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在导语部分即提出要求,在课文学习中主要通过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说明方法,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则尝试让学生应用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里让学生归纳本单元所用的说明方法。
通过这一条明晰的线索串起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
有的学习内容还预先布置。
例如,在第三组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介绍一种商品,教材则提前两课以“选做题”的方式来铺垫,提示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说明书。
再如,第七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
这一学习重点在“导语”中明确提出;在课后“思考?练习”中要求学生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后“选做题”中鼓励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以及今日祖国的强大”;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引导学生在写读后感和进行演讲时用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单元后面的“回顾?拓展”中,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收获,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体现对相关资料的灵活运用。
这样,结合“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专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在搜集、运用资料上反复实践,以有效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落花生》《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保留的课文本册教材中被编入了新的单元,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
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富有时代感的文章,如,以香港回归为题材的诗歌《最后一分钟》,体现现代意识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
有的课文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如,《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第五组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慈母情深》《青山处处埋忠骨》。
本册教材体裁多样,课文中除了散文、古诗、新诗、小说、通讯、说明文以外,还有访问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第五组综合性学习单元选编的阅读材料,有谜语、歇后语、对联、笑话、通讯报道、韵语歌、书法作品赏析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经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实际,本册教材不再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精读课文中也取消了提示语。
但是,仍然通过其他方式加强教材的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思考。
首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
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之后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外貌、语言描写,仔细体会。
每篇精读课文一般安排四道题,有的引导朗读或默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有的抓住重点段落或重点语句进行深入理解;有的从表达方式上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特点;有的从抄写、背诵方面提出要求。
“思考?练习”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阅读方法,同时也更加关注文本,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另外,思考?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
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教师操作。
其次,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
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增加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
在“口语交际?习作”的编写上,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指导更加得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联系更加紧密。
其中,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二者可以灵活处理的。
教材中提示的文字,注意在内容上提供多个角度,在表达上提倡多种形式,增加了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最后,从本册起,将原先每组之后的“语文园地”,分作“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两个板块。
在“回顾?拓展”中新设“交流平台”栏目,旨在侧重引导学生小结、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并逐渐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总结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