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中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辽宁中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一)
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林则徐下令停止中英贸易B.英国占领香港为侵略中国建立据点C.林则徐虎门销烟D.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大门以推销商品掠夺原料
2.清朝恭亲王奕䜣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曾国藩说,购买和仿制外洋器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这说明,“自强”的内涵是
A.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清朝统治C.发展近代科技D.实现民族独立3.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政府内部一些有识之土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
其开始的标志是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定都天京D.天京事变
5.下列组合能准确反映漫画内容的搭配是()
A.《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C.《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6.2021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5周年。
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搭配错误的是()
A.创建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阐述“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C.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7.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的语句是哪位思想家的政见()
A.曾国藩B.康有为C.孙中山D.梁启超
8.运用年代尺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
A.1840年B.1911年C.1919年D.1949年
9.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
其中,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A.贵族世袭制度B.中央集权国家C.城市自治机构D.政教合一国家10.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重大发明都是由传到欧洲的()
A.阿拉伯人B.意大利人C.蒙古人D.突厥人
11.“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也可以探测地狱的深浅。
苍穹在他面前并不显高,地核在他面前并不显深……。
”该材料反映的社会思潮是() A.个人主义B.人文主义C.启蒙思想D.封建主义
12.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
这充分体现了()
A.分权制衡的原则B.神权至上的思想C.君主立宪的理念D.中央集权的观念13.辽宁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写道:“敬爱的毛主席……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个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么高兴啊!……我们这个理想现在实现了。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生产合作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如图图片共同反映了()
A.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C.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5.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美国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基础上,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这种变化有利于()
A.中美开展乒乓外交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日开展外交活动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6.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程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一次精彩的太空授课。
这种新型课程的呈现主要得益于()
A.生物技术的应用B.原子能技术的应用
C.航天技术的应用D.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17.作为语言符号的一种形式,货币图案也是文化的载体。
下面货币属于埃及的是
()
A.B.
C.D.
18.法兰西东北部的毛纺织业中心之——琅城,经过200年的斗争,摆脱了封建领主的统治而建立了公社。
琅城人民最终获得自治权的主要方式是()
A.采用金钱赎买B.通过武力斗争
C.利用舆论压力D.得到教皇特许
19.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掠夺,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
下列称号前的序号与其相对应的殖民国家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①无敌舰队②海上马车夫③日不落帝国
a.英国b.荷兰c.西班牙
A.①-a ②-c ③-b B.①-b ②-a ③-c
C.①-c ②-b ③-a D.①-b ②-c ③-a
20.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耗资八万英镑修建了钢铁一玻璃结构的巨大展览厅“水晶宫”,向全世界炫耀其取得的财富和工业技术成果,该博览会举办的背景,是英国()
A.通过《权利法案》B.开始工业革命
C.完成工业革命D.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21.“拉丁独立起风云,南美救星立首勋,外寇驱除得解放,战功显赫后人尊”该诗歌歌颂的历史人物是()
A.华盛顿B.章西女王C.玻利瓦尔D.卡德纳斯2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奥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9.2%,英法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27.9%;德奥有军队623万人,英法军队人数为873万;德奥人力资源为1.45亿,英法人力资源为2.88亿;德奥可利用的资源地有本国和占领国,英法可利用的资源地除本国外,还有中立国和广阔的殖民地。
材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获胜的原因是
()
A.协约国武器先进B.美国加入协约国
C.协约国整体优势明显D.同盟国士兵厌战
23.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离不开民族觉醒和人民的不懈努力。
将下列民族解放运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甘地发动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纳米比亚独立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④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24.《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马拉喀什协定》中规定:“…决心发展一种全面的、更加灵活的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决定以上述基本原则和目标来支撑这一多边贸易体制…兹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该协定体现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A.政治多极化B.社会信息化C.文化多样化D.经济全球化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26分)
二、信息窗口题(本题共8分)
25.(8分)我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
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元谋人、蓝田人、和县人化石出土的地层中,考古工作者均发现有人工打制的石器和骨器。
这些工具多以单面加工为主,修制技术简单,器形不规整,大多未经第二步加工就直接使用。
西侯度遗址还出土了带砍痕的鹿角。
由于年代久远,木制工具已不复存在,但考古工作者认为,经简单加工的木器肯定会广泛地被当作工具使用。
材料二:
(1)(2分)根据材料一指出,早期人类使用的工具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还有什么早期人类使用这种石器?请举出一例。
(2)(2分)观察材料二图片,指出使用“石斧”这种石器的时代。
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和材料二中图一所示的工具有什么关系?
(3)(2分)观察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制农具和牛尊”在什么时期开始出现?它们的出现和推广有什么影响?
(4)(2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生产工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共9分)
26.(9分)19世纪中期起,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材料一: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1)(1分)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企业、民用企业各一例。
你认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只能“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原因是什么?
(2)(2分)材料二中“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中的“民”指什么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变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2分)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2分)材料四中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在新文化运动中他还有哪些贡献?
(5)(2分)综合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四、读史有感题(本题共9分)
27.(9分)古老而灿烂的人类文明影响逾千年而不衰。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史料划分】
材料一:①《查士丁尼法典》②帕特农神庙③阿拉伯数字④《汉谟拉比法典》
【史料辨析】
材料二: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材料三: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
材料四:他是欧洲历史著名的军事统帅,公元前334年,他率军进攻波斯,开始了东征历程。
历时十年,行程万余里,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
材料五:他在位期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领土达到最大。
(1)(2分)材料一上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东西方文明成就的代表,请你根据类别进行分类。
(只填写序号)
东方文明:
西方文明:
(2)(2分)材料二中的“源头”指古代欧洲的哪一个城邦国家?该城邦国家开启世界民主政治之先河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2分)材料三中“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请用事实分别证明其“第一次以武力”、“第三次则以法律”征服世界。
(4)(3分)材料四、五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材料四中的“他”东征对东方以及东
西方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中的两位人物建立的帝国在疆域上有什么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