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红砖厝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装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闽南红砖厝民居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建筑品位、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建筑形式方面来说,它既有浓厚的传统闽南民居建筑特征,又有海外建筑风格特点,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保护和研究这些古建筑群,有利于发掘地域文化并与现在设计观念相结合,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去,对于延续城市文脉和创造富有地域文化韵味的现代建筑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红砖厝民居建筑艺术风格装饰语言
ABSTRACT
The red brick hou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south of Fujian province reflect a high taste of architecture, artistic value and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From aspect of architectural forms, both strong traditional features of loc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overseas construction characters are reflected .It demonstrates a charm of a peculiar art of old constructions. Protecting and researching these ancient buildings is benefit of exploring the local culture. If it is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design concepts and can be used when designing a modern building, it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local culture and construction of modern buildings which keep local features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 Red brick hou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Artistic Style ; Decorative language
绪论:闽南红砖厝建筑在建筑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浓郁的闽南地方特色与南洋风格的完美融合,既是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瑰宝,又是值得现代建筑设计借鉴的宝贵文化遗产。

目录
摘要……………………………………………………………………1页ABSTRACT…………………………………………………2页
绪论……………………………………………………………………3页
一、闽南红砖厝建筑的文化背景……………………………………5页
二、闽南红砖厝建筑的形式美感…………………………………5-6页
三、闽南红砖厝建筑的艺术风格……………………………………6页
四、闽南红砖厝建筑的装饰语言…………………………………7-8页
五、闽南红砖厝建筑的文化内涵………………………………………8-9页结论…………………………………………………………………10页
注释…………………………………………………………………11页参考文献……………………………………………………………12页后记………………………………………………………………13页
一、闽南红砖厝建筑的文化背景
闽南红砖厝建筑大部分在宋元时期开始出现,1 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装饰手法多样,建筑中的雕刻艺术手法精湛、线条流畅、构图完美,充分体现了闽南地区古建筑巧、美、秀、雅的风格。

“红砖建筑”在外观上色彩艳丽,且其风格上多体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后期的红砖建筑主要由归国华侨出资修建,他们早年出洋多因生活所迫,在人地生疏的异国含辛茹苦地打拼,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兴业旺家,所以一旦事业有成,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衣锦还乡,不惜巨资修建豪宅。

闽南传统建筑又被称为“红砖大厝”,是因为红砖是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材。

这种红砖是以闽南稻田中的泥土作为砖坯,入窑后以松枝烧制而成,色泽艳丽,质地极佳,表面有两三道紫黑色纹理,故称为“烟炙砖”。

[1] 2
从闽南民居砖石墙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种文脉,对红色的喜爱,对雕饰纹样细节的刻意追求,对吉祥象征物的从容表现,红砖所呈现的红色在中国是一种宫廷色、喜庆色,由此可见建造者并不掩饰自己对崇高身份和地位的向往,都有意无意地选择了红色来作为民居建筑的基本色调。

同时在一些细部上如图象和纹样也尽可能借鉴皇室的偏爱,龙与凤的具体形象虽不明显地出现,但却在纹样及图象构成上以一种潜在的结构表现出来。

这也与该地区同海外交往较多有关。

我认为这种文脉潜藏着丰富的内涵,虽然不能说是历代工匠自觉创造的,但却是工匠们无意识或潜意识对文化传承的一种认识和再创造,同时这种无形的文脉也表达一定的社会意识(如象征、隐喻等),他们把握审美规则并使之成为一种地域性的特殊含义和表现手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闽南红砖厝建筑的形式美感
闽南红砖厝民居墙的构造和装饰的最大特点是砖石混砌,即“出砖入石”,它大多是用红砖和形态各异的石材交垒叠砌而成,也因其外观而得名,造成一种装饰美感在于石的表面与砖的表面产生质地的对比,从而造成了一种独特的装饰美感,同时石块作为面、点,而砖缝作为线,这之间产生点、线、面的组合,那么这种点、线、面的组合,某种程度上产生了一种整体面积上的韵律,在民居的墙面上形成了视觉上的美感;其次,白色花岗岩与红色清水砖在色彩上形成既有
强烈的色彩对比又和谐统一的效果,对比存在于明度上,和谐却体现在它的白石并不是纯白的,而是带点灰色的白,白灰色作为“面”本身能起一种缓冲的作用,在对比中表达和谐,在和谐中表达冲突,这种矛盾的解决也是砖石墙的特点之一,在谈到色彩时,红砖白石形成红白相间的墙面视觉效果,而且这种凹凸是建立在光线的基础上并形成一种微妙的韵律,整栋民居在绿荫之中极为突出。

我认为,青石、红砖加上一些装饰的边线图案,在阳光照射下,这些色彩能与周围环境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响亮又有调和,具有一种亲和力。

第三,闽南民居大多采用清水墙勾缝的形式,其规则的砖缝与不规则的石头之间又形成一种对比,这是“线”“面”之间的对比关系,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在墙面上也有些闽南民居采用“规则”红砖与“规则”条石并按照一定排列样式混砌,以造成另外一种形式感,通过讲究构成元素,追求一种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视觉效果的应用以及窗的缕花柱的点缀配合,其形成的表面空间使这种美妙韵律尽在一墙之间,简直可视之为一幅动人的浮雕艺术作品。

这些都是红砖厝的别具风格之处。

闽南红砖厝中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是燕尾脊,是“绿叶对根的情怀”,听老人们说,那是古时“番客”远涉重洋,将“番客婶”孤单一人留守家中,“番客婶”寂寞煎熬,盼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每当春天来临,成对的堂前燕就会飞来,“番客婶”听到这“信使”的阵阵呢喃,心里就有了莫大的安慰。

从此,这堂前燕就成了侨乡人民的吉祥物,从而演变成屋脊上那类似燕尾的屋脊高高地翘起。

飞翘的燕尾脊给人群鸟争飞的感觉,檐角的起翘犹如欲将展翅的飞鸟,整个屋顶建筑与天相接,展现出闽南民居线条的韵律美。

在我看来,屋脊上的翘脊曲线优美,十分清秀,给人带来一种腾飞直上的感觉。

这唐风宋韵犹存的“燕尾脊”民居不正见证了那浪迹天涯的赤子,其根脉所系的精神家园,而燕尾脊也传递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和情愫。

见图(1)
图1
三、闽南红砖厝建筑的艺术风格
闽南的红砖厝早期以官式大厝为主,在建筑造型上华丽古典、肃穆大方,其墙面的红砖镶嵌等建筑风格与古罗马红砖建筑和西亚阿拉伯建筑装饰极其相似。

后期红砖厝主要以洋楼为主,大多由衣锦还乡的归国华侨修建而成。

见图(2)3 因为建造者和设计者的原因,洋楼既表现出了西洋的建筑风格,如欧式的圆形廊柱,栏杆以及百叶窗等,又保留了传统官式大厝的特色,如屋脊飞檐的华丽外饰、砖石门墙、楼房前后的花圃设置等,这种中西合璧的洋楼,是传统红砖厝的一个更新。

在众多风格各异的闽南红砖厝建筑中,南安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以其庞大的建筑规模和精美的艺术装饰,成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最高的闽南红砖建筑民居典型的代表。

见图(3)
图2图3
民居的外部格局是以四合院为中心,大厝前一般铺设宽敞的石埕。

大厝的大门门位凹入,有的两侧有小边门。

入门处有下厅,左右建两间下房。

下厅止步衔接天井,天井两侧有走廊并建有厢房。

走过天井踏上石阶及廊沿石即到主屋正厝,中为厅堂,厅堂左右各有大房,其后有小后厅及两侧的后房,这部分是主人的起居住房。

厅堂和大房前走廊铺设巨大的廊沿石,两侧辟有两个小边门,可通厝外或护厝。

规模完整的“皇宫式”大厝出后厅还有天井,两侧有走廊和厢房,后面建有一排平屋作厨房、杂间。

主屋正厝两边建有护厝。

正厝边门有廊道通护厝中间小厅,其余房间为住房。

护厝房间前仍有走廊,有的并辟有小天井。

[4] 4 这些古民居的平面布局、建筑构造和比例尺度都十分适合当地的生活习惯、气候特点和经济条件,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四、闽南红砖厝建筑的装饰语言
在建筑装饰上,红砖厝建筑不仅发挥了红砖的风格特色,而且也体现出了能
工巧匠们的智慧与创造力。

红砖厝建筑的装饰手法有很多,如:石雕、木雕、砖雕、泥雕等等,装饰形式做工也十分精细、色彩艳丽,在其他民居中是很少见的,而在闽南红砖厝古民居建筑中却处处可见,堪称“民间瑰宝”。

建筑中的雕刻艺术手法精湛、线条流畅、构图完美、不仅体现了泉州地区古建筑的巧、美、秀、雅风格,而且也把能工巧匠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表现的淋漓尽致。

建筑中的大量砖石木雕,主要用于外装修,如:大门门楣、墙壁、外墙基、柱础等地方,雕刻的方式主要有线雕、浮雕、漏空雕等,图案精美绝伦,极具艺术魅力。

见图(4)5 砖雕图案大多为麒麟凤凰、松柏牡丹、猛虎雏鸟等,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见图(5)木雕主要用于梁枋、窗扇、木隔栅等处,门扇及木隔栅均刻有几何图案、花鸟、人物等。

图4图5
在闽南红砖厝民居建筑的装饰中,还有很多地方表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如石雕中的鱼尾狮,透出了南洋文化的气息;葱花形山花则反映了伊斯兰艺术的影响。

6 红砖厝建筑从多方面多层次体现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将中西文化很好地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五、闽南红砖厝建筑的文化内涵
闽南的红砖厝的建筑装饰,是能工巧匠们按照实用的要求创造出的物质实体,同时又是在加工过程中运用美学原则创造出的独特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而在这形式中,又隐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宗教意识,蕴含了人们对生活美满幸福、吉祥如意的祈愿。

闽南的红砖厝民居建筑群大多又是以家族为中心建立的建筑,它强调宗教的“立家庙以荐蒸尝,设家塾以课子弟,置义田以赡贫乏,修族谱以联疏远”及敬宗收族、养老扶幼的思想。

7 这种民居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院落式组群建筑形式,重人与人之间的次序、等级、伦理。

在选址上则讲究风水,注重人对环境的感应,满足人的吉祥心理。

这种庭院设计和室内装修内外相生、空灵渗透,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出了极强的宗教家族观念、伦理观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古民居建筑中的装饰题材主要包括了文学典故、民间传说和民俗风情等,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许多的内容都反映了闽南人对忠义礼信等品性的重视。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这些民居建筑装饰纹样发展的内在动力,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从社会伦理出发来构建文化的。

结论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加速,冲击着千百年文化积淀的古民居建筑,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冲击着古民居建筑文化,越来越多的人搬出了古厝,住进了高楼大厦里,这些古民居建筑正在慢慢的被遗忘。

古厝凝固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古厝根系着海外游子的思乡情怀;古厝蕴藏着当地的千年文化积淀;古厝承载着闽南人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古厝精辟展示了这座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的风采。

它包含了多少的人物历史和建筑历史,它是先祖遗留给我们的宝藏,它为我们探索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创新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古民居建筑强调的环境自然观正是当代设计所缺乏的,民居的形态与环境的和谐,建筑艺术与文化思想的结合是我们认识理解民居的重要方面,只有对其进行深刻的理解研究,我们才能更好更合理的对古民居加以保护、研究和发展及继承并发扬光大。

我们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海西的过程中,如何保护闽南古厝——多元文化宝库中这颗璀璨的明珠,是得我们深思的。

注释:
[1]曹春平:博士、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陈仲初:晋江商会副会长兼书长,当选全国崐工商联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创办了《侨乡青年》、《晋江青崐年文学报》;
[3]黄金良:南建筑博物馆原馆长、泉州古民居研究专家,著有《泉州民居》
参考文献
1、《泉州古民居研究和保护刍议》.引自泉州社会科学网.
/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83
2、《名家话厦门:曹春平博士讲述“建筑厦门”》.引自厦门网(原海峡网)/html/sxlddt/ldwh/06112011333057258276.html 2006.11.20. 10:00
3、吴丽敏.《泉州红砖厝建筑风格初探》.集美大学艺术考察报告与毕业论文2006
4、陈仲初.《晋江古民居建筑特征简述》.引自晋江市政网
/szx/wszl/20060707816910.shtml
5、吴丽敏.《泉州红砖厝建筑风格初探》.集美大学艺术考察报告与毕业论文2006
6、黄金良.《泉州民居》.福州.海风出版社
7、周红.《装饰--蔡氏红砖厝民居建筑》.北京.中国装饰杂志社.第85页
后记
这次在闽南红砖厝民居建筑的探讨中,对泉州古民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深刻认识到古民居建筑不仅是闽南建筑文化的精髓,又有建筑者的独具匠心,这些特殊建筑体现着闽南区域的文化和魅力。

闽南红砖厝民居建筑集多种独特的风格于一身的艺术价值,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既是传统民居中的瑰宝,又是值得我们现代建筑设计借鉴的宝贵财富。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各种现代化的设计理念的冲击,这些古民居建筑正在日渐消失,我们应该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保护,更好的借鉴、发展它。

再次谢谢大家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