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1939年1945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半截蜡烛》就是发生在当时的一个真实故事。

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年代,一起去了解一个普通家庭保家卫国的故事。

请齐读课题。

学习目标: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三、展示词语
师:小组内,帮对之间相互检查一下学案,看看生字是否认识了,词语是否查字典了。

展示读词语。

(指两名学生齐读)
四、练习读书。

师:学案上还有个任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一会儿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同学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练读自己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


五、展示读书。

(落实读正确、读流利,读不正确、不流利的,老师要及时纠错、指导,实在差的,要赛读。


师:时间到。

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

师: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在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勇,巧妙周旋,
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好,同学们,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

那么,生字会写吗?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课后生字,看看它的结构,想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六、写字:(如果生字比较多,交流学案时,发现同学们哪些字容易写错描红临写)
师:好了,同学们,请看截熄这两个字。

(1)请同学们在课后第1题中描一描。

(2)描完后,在田字格里仿写,每个字两遍,看哪个字写得好?学生仿写。

教师巡视。

(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是否美观。


师:我发现同学们不仅书读得好,而且写的字也越来越漂亮了。

师:再仔细看一看这几个生字,看看能不能记住它?
(3)小检测
师:好,同学们,老师来听写。

师:请对子之间相互改一改,错的请及时更正,错一改三。

师:通过课前老师对学案的了解,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同学们请看:
七、出示自学提示
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这半截蜡烛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画相关词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八、学习任务
1、补充搜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

2、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3、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这半截蜡烛的?你从中感受到伯诺德母子三人有着怎样的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人物的品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任务分配:
1、补充搜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

2、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3、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这半截蜡烛的?你从中感受到伯诺德母子三人有着怎样的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全体)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半截蜡烛》请齐读课题。

(课件出示)
师:通过你们的自学,你了解到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这半截蜡烛的?想想课题该怎么读?请再读课题。

2、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3、课件出示上节课的自学提示。

师:上节课,同学们都根据这一自学提示,并且结合我们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自学,并写了自己的读书体会,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读书体会。

二、全班汇报
师:同学们,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这半截蜡烛的?他们留给了我们怎样的印象?相信通过你们的自学、小组交流,已经有了答案。

1、补充搜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

2、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引导学生抓住第二自然段的重点语句谈出这半截蜡烛的重要性,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同时也维系着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性命,必须藏好它。

通过显眼绝妙等词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德军搜查的严密,这项任务的危险。

3.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这半截蜡烛的?你从中感受到伯诺德母子三人有着怎样的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过渡:她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怎么做的?先读出你所画的描写伯诺德夫人的有关词句,再说一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心理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从这句话,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秘密暴露后的严重后果。

引导:秘密就会暴露,这是一份绝密的情报,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法国的战局;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这是一个情报的中转站,一旦破坏,来送情报的、来取情报的,会牺牲多少法国人啊!总之万一之下,后果不堪设想。

同学们,情况万分危急。

带着这样的体会,你再读读。

(师指名学生读)
过渡:还有哪些词句是描写伯诺德夫人的,请继续汇报。

引导学生抓住,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体会伯诺德夫人是采用从厨房取出油灯替换蜡烛的方法与德军周旋的。

追问:从急忙你看出什么?她担心什么?
引导学生谈出从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能看出伯诺德夫人担心情报的暴露,担心孩子的命运。

抓住急忙轻轻谈出伯诺德夫人的机智。

追问:一个急忙,一个轻轻,两相对比,就让我们体会到伯诺德夫人的机智、镇定。

伯诺德夫人当时说了什么?(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追问:我听出你读这句话时把亮字读得很重,为什么?
(因为油灯比蜡烛亮,这样才有可能把蜡烛换下来。


追问:说得好!替换的理由合情合理。

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你想强调什么字眼?为什么?(学生各自试读)
追问:谁来读一读这句话?(1.将灯字重读。

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2.将这盏灯字重读。

认为不是灯,而是这盏灯。

3.将瞧字重读。

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4.将先生重读。

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点评:同学们的朗读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

不管哪种方式,目的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2)大儿子杰克的表现
过渡: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这只是暂时的,当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时,接下来又是谁同敌人周旋,是怎样周旋的呢?请继续汇报。

引导学生抓住杰克的动作、语言来谈。

A.杰克看到妈妈没有保住情报,就想到柴房搬些柴来生火把蜡烛端走。

B.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引导:读到这儿,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蜡烛已被夺回,搬木柴已经没有必要,他为什么还要搬?(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3)小女儿杰奎琳的表现
过渡: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

最后出场的小女儿杰奎琳是怎么做的?继续汇报。

追问:杰奎琳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天晚了,楼上黑,拿一盏灯上楼睡觉。


追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娇声的意思,什么样的语气是娇声?(甜美可爱的声音。

撒娇的语气。


追问:一般来说,我们是对爸爸妈妈撒娇。

可杰奎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德国司令官说话呢?(是想让敌人喜欢。

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可爱。

为了博得敌人的好感。

这样,当她提出请求时才不会遭到德军的拒绝。

目的是为了保住蜡烛,保住情报,也是保住自己一家人的生命。


总结:说得真好!这个小女孩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小小年纪便懂事了,和妈妈哥哥一样机智、勇敢。

谁能当回杰奎琳,用娇声对德军说这句话。

(指导学生娇声地朗读杰奎琳说的话。


总结:课文读到这儿,我们知道了这一家三口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请大家根据下面的提示概括地说一说。

(课件出示)
填空:
当中尉点燃蜡烛时,伯诺德夫人_________(怎么做)________(结果怎样)
当伯诺德夫人失败后,大儿子杰克________(怎么做)________(结果怎样)
当杰克失败后,小女儿杰奎琳________(怎么做)________(结果怎样)
追问:小女儿杰奎琳为什么能成功地解除危机,获得成功呢?(请把杰奎琳的方法与伯诺德夫人、杰克的方法作比较,再抓住娇声、司令官先生、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这些语句想一想。


(汇报点:A.杰奎琳年龄小,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

再说她很可爱。

B.她在说话时都是娇声地说,让人听了就感觉可爱。

C.她想的
方法很好,困了,拿一盏灯上楼睡觉,理由合情合理。

D.她在说话时很有礼貌,和夫人、杰克比,是询问的方式,是征求敌人的意见。

E.妈妈和哥哥都不是询问的方式。

别看她人小,就是有礼貌,会说话。

F.杰奎琳称呼德军司令官先生,德军军官仅是个少校不一定是司令官,再说了司令官也不亲自来搜查呀,这是给敌人戴高帽。

G.是呀,看来人都喜欢别人给自己戴高帽。

小女儿真是聪明,一下子就抓住了人性的弱点。

J.德军军官也有一个这样的女儿。

巧了。

杰奎琳的话让德军军官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和杰奎琳一样可爱的女儿,这是唤起了敌人军官的父爱呀!这也帮助了杰奎琳,能同意她拿蜡烛上楼睡觉。

)
追问:这一切的功劳都是小女儿杰奎琳的吗?(A.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

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B.妈妈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C.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D.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妈妈在一开始就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别小看这熄灭的一会儿,其实是为保住蜡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总结:大家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常好。

杰奎琳的成功是受到妈妈和哥哥的启发,是妈妈和哥哥平时的教育。

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
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A.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B.保住情报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追问:说得有道理。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机智、勇敢、镇定,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


追问: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爱国)
总结:伯诺德夫人一家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大声地呼喊他们的名字,他们机智、勇敢、沉着、镇定,这机智勇敢来源于对侵略者的恨,对祖国的爱,他们都有着一颗爱国的心。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吧!
总结:现在你能明白作者为什么要以半截蜡烛为题了吗?再读课题半截蜡烛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在你们自学的基础上,通过今天的交流展示,我们感受了一个一波三折,惊心动魄的故事,认识了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沉着、勇敢与机敏。

我们还知道了作者在写这个故事时,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来表现人物品质。

过渡:同学们,老师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
三、小练笔。

(出示课件)
当杰奎琳把蜡烛拿上楼去,德军离去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会怎么样呢?请你续写一段话作为课文的结尾。

注意写出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

展示小练笔
21 /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