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中国酒类十大经典电视广告(doc 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年来中国酒类十大经典电视广告(doc 7页)
二十年来中国酒类十大经典电视广告
前几日晚上与几位广告业界专家交流,在大家对2003年、2004年酒类影视广告普遍感到失望后,决定对近二十年来国产酒的影视广告作一个回顾,于是众人在酒酣耳热之际,选出十大经典电视广告,选择的标准是:
能直接提升品牌并促动销售;
创意足够优秀;
能开创某种广告风格的先河;
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
豫中好酒张(张弓)、宝(丰)、林(林河),为何只有张弓在八十年代末就响誉全国?原因在于,张弓酒率先开创了酒类电视名人广告的先河!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相声在中国如火中天,张弓酒选择中国相声第二代的杰出代表——马季为形象代言人,令张弓酒的名声一时无俩。
可惜的是,随着相声热在中国的慢慢消逝,后继无力的张弓,被淹没在了庞大的酒类市场当中。
中国酒类民俗风情广告的始作蛹者。
从这一点来说,后来的云南红、青海和西藏的一些酒的地方风情的广告,只能说是步其后程。
中国人的福酒——金六福酒(米卢篇)
围绕“福”文化、借助体育营销,是金六福酒的成功之道。
但真正推动其2002年销售18个亿、成功跃升白酒三甲的,却是米卢的“运气就是这么好”(庆功篇)和“中国人的福酒”(第一次篇)。
乘着中国足球多年梦幻实现的东风,金六福在2001年尾、2002年初大卖特卖,虽在世界杯后受“出线后米卢是米,世界杯后米卢是驴”的影响而销量下滑,但吴向东早已赚得杯满钵满。
金六福是第一个成功应用体育营销的酒类,而且,用米卢做代言的这两篇广告,是本人认为迄今为止酒类中最好的名人广告。
品味的历史,430年——国窖1573(历史篇)
“声音的历史、视觉的历史、品味的历史”,科学发展史上重大事件的引入,使1573犹如饱经沧桑却不失睿智的淌徉于历史的品味大师,穿越古今中外的悠远时空,从容地向你我走来。
从而,泸洲老窖成功地向市场推出了它的高端产品。
通感的排比应用和史实的严密,科学、严谨地揭示了1573悠远的历史。
单从影视广告的创意和表现论,1573超越了水井坊。
高炉家酒,感觉真好
“在家的时候,总是想着朋友;和朋友在一起,又总是牵挂着家。
其实,家和朋友的距离,有时仅仅是一杯酒。
”
家与餐厅场景的叠换,引出“朋友到家中聚会——又照顾到家、又沟通了朋友的”的包袱,阐明其“家酒”的品名特点和内涵,相信对那些有家庭责任感的男人具备相当的诱惑力,还得到了“半边天”的好感。
创意不错、画面温馨而体贴,加上面面俱到的“好感度”,使这条片的促销力相当不错。
唯一的缺憾是,广告语中的“感觉真好”与“高炉家酒”联系的紧密度不够、排他性不强。
有实力当然有魅力——惠泉啤酒(螃蟹篇)
这是一个饱受圈内人争议的广告,螃蟹的双钳与小伙的筷子的较劲,延伸出厂商看似有些牵强的消费理由:不喝惠泉——没实力——没有魅力,这正是批判者对这条广告诟病的理由。
但恰是这条广告,达到了以下几个目的:
完成惠泉啤酒由地方知名品牌到全国影响品牌的跨越;
开创三维动物代言品牌的先河,先后引出了“美菱冰箱活虾篇”、“排毒养颜青蛙篇”等,尤其是“易服芬螃蟹篇”中的“咋的,哥们,被人煮了?”,成为一时流行的语言。
在这条广告热播期间,人们在吃螃蟹时,自然地会想起惠泉啤酒,这就是此片的魅力。
生力啤酒,有点耶
生力啤酒2002年的系列卡通广告,虽只在华南地区播出和销售,但创意和风格都极为优秀,简单的线条勾勒、夸张的动作和语言,将卡通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国际优秀啤酒广告之风。
一支好酒,来自天籁——香格里拉藏秘青稞干酒
始于1848年,历经三个世纪……
世界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世外桃源——金字塔般的雪峰、兰色的湖泊、宽阔的草甸——美丽神秘藏传文化——法兰西的浪漫+红酒酿造技术,当然,还有青稞——酒液的醇香与诱人的色彩......
以上种种,通过旁白、音乐、色调完美地表达,浪漫、神秘、美好的“乌托邦”的精神意趣和酒文化的结合......创造了“天人合一”的酒中胜境!
你去过香格里拉吗?
去过,好,喝一瓶,回味香格里拉!
没去过吗?来,喝一瓶,体验香格里拉!
这个目标,就是香格里拉藏密青稞干酒广告创意的出发点,也是其成功招商和销售的根本奥秘!
有效沟通,印象干红——印象干红
印象干红是2002年酒类广告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它明确将印象干红定为沟通的工具、理解的桥梁、建立好印象的手段,将品牌名与广告语、产品用途较好的融合在一起:有效沟通,印象干红。
其广告表现也值得一提,品质化诉求后,连惯的饮用红酒的场景展现,不断被证明的“留下好印象,改变你生活”的事例穿插其中,幽默而有力的语言:
送礼没印象,等于白送……
也让人们在会心一笑中,牢牢地记住“印象”这一品牌。
印象干红,首先将酒的沟通功能进行放大化的宣传,同时,又良好地结合了“印象”的品名,广告效果不言而喻。
其实,有不少酒的品牌广告语是相当不错的,比如“品全兴,万事兴。
”,比如“中国白酒第一坊”,但说实话,中国大多酒的影视广告实在乏善可陈。
所以,让笔者疑惑的是:
为什么到今天为止,还有那么多的厂商和广告创意人仍然以为:只要用了名人,(管它创意如何,名人特点与酒的品牌内涵是否相符合,)就可以做出好广告?
为什么在众多酒类新贵依靠有冲击力的广告、强有力的执行,大肆抢夺市场空间时,那么多生存得不好不坏的所谓“老字号名牌酒”仍然以为:这还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
另外,附上本人提炼的优秀影视广告的“八度”标杆:
吸引度:影片一开头即要一举抓住视觉,冲击顾客感官;
兴趣度:能引起消费者兴趣,加深对产品关注;
记忆度:能促使消费者牢记品牌名称和产品类别;
理解度:广告主题,广告内容、品牌主张明确清晰,便于消费者的理解;
关联度:广告内容、表现要与产品品牌内涵、功能类别密切相关;
共鸣度:引发观众共鸣,建立品牌好感或激发购买冲动;
竞争度:在风格、产品卖点说法上与对手有明显差异,有自己特色。
健康度:产品价值观、销售主张、调性、风格要积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