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概念图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擂索
________自然长廊
i -;>*•! 2017 年第 7-8 期
运用概念图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陈建军
摘要:概念图以其形象直观、简洁高效的特征被广泛运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 创造能力,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概念图;运用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碎片化知识较多,这就对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有效记忆和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
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
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概念图 以其形象直观、简洁高效的特征被广泛运用于化学课 堂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 造能力,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 着教学的深入,可以逐步教会学生构建不同难度、层次 的概念图,来加深理解、记忆和运用。

现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的认识。

_、初识概念图,让学生感受概念图的优势由于初中学生受知识水平、思维模式等诸多因素 的限制,他们对知识的分类、概括和归纳能力不强。

因 此,在化学教学的一开始就应注重培养其使用概念图 的意识。

在教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一 课时,我是这样引导的:请同学们扩展思维,用多种不 同的形式表达空气的组成部分。

甲同学在纸上写出:空气由78%的氮气,21%的氧 气,0.94%的稀有气体,0.03%的二氧化碳和0.03%的其 他气体和杂质组成。

乙同学在黑板上以图表的形式表示: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78%
21%
0.94%
0.03%
0.0%
师:刚才,甲同学使用的是纯文字的形式描述,缺 乏形象直观性,逻辑关系也不明确。

乙同学采用了图表 的形式,比甲同学的描述简洁直观。

还有没有更好的表 达方式呢?
课堂上组织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如下:
空气氮气78%#氧气
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探究的过程,能总结一下探究的主要问题和结论吗? (面向全体学生,中等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三、作业布置
1.
在作业本上总结本节课探讨的主要问题和结论。

(面向全体学生,学习较好的学生总结得可能全面、详细、 有条理性一些,其他学生总结得可能不完善、简单、条理
性差一些,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能力)
2
. 实践:根据本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思考实验 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

(面向小组,培 养学生实践、合作、自主创新能力)3. 思考:我们探讨的这些问题对实际生活有什么 意义?你认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继续进行探究?(问题
较难,但有弹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为下 节课“探究杠杆的分类及应用”的学习做铺垫)
总之,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用学生提出的问
题、实例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探究和学习;要根据学生的
实际抛出不同的问题,并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 生都有思考的空间,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要发挥学
习小组的作用,加强小组内、小组间的交流和学习,强 化帮扶作用;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进
行学法指导。

作者简介:王维庆,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

[责任编辑陈景东]
79
自然长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矣42017年第7-8期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明白:化学课堂中的概念图就是利用图示的方法来描述教材 文本中需要表达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

相关概念被称 之为节点,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了概念间的意义关联。

概念有不同的层级,主概念还可以包含子概念,同一层 级的概念是并列关系。

概念图绘制的关键是确定关键 概念和相关概念,连线的确定是概念图设计的核心,最 能体现设计者对概念本身以及概念之间关系理解和把 握的准确度。

二、理解概念图,让学生学会构建概念图
要让学生学会构建概念图,就必须在平时的课堂 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绘制概念图的方法和使用 概念图的意识。

“常见的酸和碱”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中的一 节重点知识。

其中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由于知识跨度较 大,概括性强,学生感觉不易掌握。

对此,可引导学生以 概念图的形式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四 个步骤:
步骤一: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己找出所有 学过的稀硫酸作为反应物的化学反应,并以方程式的 形式写出来。

步骤二:各小组展示探究结果。

比一比、评一评,看 哪个小组写得既全面又正确。

步骤三:提出问题:这些反应都体现了酸的化学性 质,我们如何有效地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便于记忆,使人一目了然呢?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把这些方 程式记在便签纸上随时查看背记;有的学生提出可以 用图示的方式表示。

步骤四:指导学生确定主概念:稀硫酸;子概念:铁、氢氧化钠、氯化钡、氧化铜、石蕊。

最终确定了如下 概念图:
经过以上概念图的构建过程,学生对酸的化学性 质有了较全面和准确的把握。

为了巩固知识,加深对概 念图的理解,课后布置了家庭作业:模仿上图,把 HSO4改为HC1,画出相应的概念图。

三、应用概念图,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
概念图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工具。

我们知道,学习的 过程就是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融合并建立新的认--------------------------实践摞索
知结构的过程。

概念图则有力地促进了这一过程的完 成。

尤其是在复习课中,概念图在构建知识网络,使知 识系统化、条理化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化学复习中,物质的构成和组成是一大难点。

由于概念抽象,涉及到微观知识,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 难。

这部分知识位于多个单元中,知识点分散,在复习 时学生很难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利用概念 图则可以把这些知识串联起来,充分体现其内在联系。

为了准确把握各个概念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我设计 了如下教学活动:
活动一:让学生说出N2、MgO、H2O、He、Fe这几种 物质中,哪些是由分子构成的,哪些是由原子构成的,哪些是由离子构成的。

活动二:引导学生回顾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在 此基础上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活动三:请学生说出⑶2、Cl!化学式的含义。

在总结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归纳出如下概念图:
在这节课中,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基本理论是 难点。

学生受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微粒观”尚未形成,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和如何运用把握不准。

通过 上述概念图,学生很容易发现各个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够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各个概念。

总之,让学生学会构建概念图,并能准确运用,不 是一朝一夕的事。

对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教学的 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构建概念图。

同时要让学 生明白概念图的构建绝不是对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 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如何做到新旧知识的良好融合是 构建概念图的关键。

相信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通过长 期不懈的坚持,学生一定能熟练掌握并准确运用概念 图。

作者单位:陈建军,格尔木市第八中学。

[责任编辑陈景东]
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