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行星地球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合集下载

2019高三一轮总复习地理大一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2019高三一轮总复习地理大一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2019高三一轮总复习地理大一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讲地球仪与地图考纲解读1.结合有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和经度、纬度的划分3.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的位置、判断方向、计算距离等4.能够正确地判断地图上的方向,掌握比例尺的应用,识记常用的图例知识导图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二、地球仪1.经线与纬线纬线圆形,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极点除外),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约4万千米,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指示方向南北东西2.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图示实质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二面角某地和地心的连线(即该地的地球半径)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的度数越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半球划20°W~0°~160°E为以赤道为界,以北分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线;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②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界线,极圈是温带与寒带界线三、地图的三要素1.比例尺(1)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因此也叫缩尺。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表示形式。

典例图上1厘米代表1∶50实地距离5千米0 000形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4)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特点比较。

比例尺大小表示的实地范围内容精确度大小详细高小大简略低2.方向地图类型方向判定方法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图例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部分导学案(人教版).doc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部分导学案(人教版).doc

低纬、中纬和高纬划分:低纬度 0°~30°;中纬度 30°~60°;高纬度
60° ~90°
南北半球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 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地球上一切通过 地轴平面的同地面相割而成的正圆,称为“经线圈”。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实际上经度是两条经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国际上规定,把经过英 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中心线的那一条经线定为 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 向西各分作 180 度,以东的 180°属于东经,用“ E”作代号; 以西的 180°属于西经,用“ W”作代号。东西 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部分导学案
课标要求
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
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
界线。北京时间。
教材回扣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
1. 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 千
米,赤道半径 6378 千米,极半径 6357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1) 地轴 地球的自转轴
(2) 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 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 (即北方)
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东、西 , 两个半球划分: 20° W和 160°E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 两个半球。(如图)
20oW 70oE 160oE 160oE 110oW 20oW
东半球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一章行星地球含地球和地图学案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一章行星地球含地球和地图学案

第一章 行星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一讲⎪⎪⎪地球与地球仪[感性认知——试一试] [理性归纳——记一记]2.思考:在地球仪上赤道上某一点到两极点的距离是相等的。

地球赤道上的某一点(如上图A 点)到两极点的距离是否相等? 提示:不相等。

考点一经纬网图的判读[以“图表”为抓手——图文印证·深刻直观][图解考点](一)抓住不同图示的构成特点1.侧视图中:竖向延伸的直线多为经线,横向延伸的直线多为纬线。

2.俯视图中:放射状直线多为经线,弧状曲线多为纬线。

(二)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1.侧视图中,依据经纬度的分布变化特点确定经度、纬度,通常纬度向南增大为南纬,经度向西增大为西经。

2.俯视图中,先依据自转方向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从而判断纬度是北纬还是南纬;再结合自转方向和经度变化特点,判断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三)掌握主要的判定经纬度位置的技巧1.依据北极星仰角确定在北半球,北极星仰角即为当地地理纬度。

2.依据对称特点确定对称点经纬度。

(1)赤道对称点:经度相同,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

(2)地轴对称点: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纬度相同。

(3)地心对称点(也叫对跖点):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

[题组冲关](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读某运河图(如图),回答下题。

1.依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运河是两个大洲和两个国家的分界线B.运河为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C.甲为加勒比海、乙为太平洋D.运河穿过海拔500 m以上的地区解析:选C 由经纬网可判断图示为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位于巴拿马国境内;是美国西部通往美国东部的最短海上航线;由图示等高线可知,运河穿过的地区,海拔大多低于500 m;图示甲为加勒比海、乙为太平洋。

2.(2014·全国卷Ⅱ·节选)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行星地球(练习含解析)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行星地球(练习含解析)

第二单元行星地球题组一天体系统(2019上海地理卷)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

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C.温度变化无常D.昼夜温差过大2.2019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A.空气太稀薄B.宇宙辐射太强C.陨石撞击太多D.月球引力太小解析:1.D 2.C 1.月壤是指月球表层岩石的风化物。

结合地球上岩石的风化条件可知,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岩石的风化。

月球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受月球公转和自转以及无大气层的影响,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很大。

2.月球的质量和体积小,因此引力非常小,故月球表面没有大气,这也导致月球表面宇宙辐射很强,但这些问题人类早已熟知,并且会在探月的过程中小心地应对,故A、B、D项错误。

月球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因此受陨石撞击很多,但陨石究竟会撞击到月球表面的哪个区域,是人类难以预估的,C项正确。

(2019上海地理卷)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

3.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

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 1.52天文单位。

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 )A.0.52天文单位B.1天文单位C.1.52天文单位D.2.52天文单位4.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①宇宙空间强辐射②火星引力强大③火星大气层稠密④环境长期失重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3.A 4.D 3.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0.52个天文单位。

4.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宇宙空间强辐射,环境长期失重,火星大气层密度低于地球大气层。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考案1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含解析 精品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考案1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含解析 精品

考案[1]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江西南昌模拟)下图为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128926861.关于a、b、c、d四地温度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A)A.a>b B.b=cC.a>c D.c=d[解析]结合河流状况,可判断b地海拔较高,c地海拔较低。

再根据等值线的一般规律可得出四地温度a地为12~14℃、b地为10~12℃、c地为14~16℃、d地为10~12℃。

故选A。

2.图中河流干流流量随流程变化正确的是(C)[解析]若无特殊情况,河流干流流量往往随流程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支流汇入处有突增现象。

图中干流有三条支流汇入,结合汇入点距离即可得出结论,选C。

下图为“山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R1为引水管道,R2、R3为河流”。

读图,完成3~4题。

导学号128926873.图中甲山与某村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A.25米B.40米C.45米D.60米4.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B)A.R1可自流输水B.R2河水注入R3C.R3可能有凌汛D.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甲地的海拔为230~250米,某村的海拔为210~23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0~40米。

A项符合题意。

第4题,由图示可知R1河中途经过高地,因此水体不能自流,A项错;根据等高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R2河自东向西流注入R3河,R3河自北向南流,B对;河流出现凌汛,一是要有结冰期,二是要从低纬流向高纬度,R3河不具备条件,C错;山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错。

下表中所列的是一年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差(即一年中昼长最大值-昼长最小值)。

据此完成5~7题。

导学号128926885.A.甲B.乙C.丙D.丁6.四地所处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D)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丁丙甲乙D.丁丙乙甲7.乙地的最短昼长值是(A)A.9小时15分B.8小时35分C.10小时25分D.14小时45分[解析]第5题,丁地昼夜差为24小时,为极圈内的点,位于寒带。

2019年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行星地球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2019年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行星地球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第二单元行星地球单元综合提升太阳辐射类题目答题规范在高考中考查太阳辐射的题目多以分布图或统计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变化、差异及其成因等。

典题示例(经典高考题)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

完成(1)~(2)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2)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季风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思维流程]区域图→读出甲、乙、丙、丁四地的数值及变化情况,图中数值越大,云量越大→影响因素答案:(1)B (2)A技法点拨角度一太阳辐射分布图的判读,其答题思路为:区域图定位→观察太阳辐射等值线特征→描述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角度二太阳辐射统计图的判读,其答题思路为:统计图→明确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时间分布特点→分析影响曲线变化的因素答题术语素养提升下图是世界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单位:千卡/(厘米2年)(1卡=4.1868焦耳)]。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区域是________区和__________区,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值大约是________。

它大于B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A、B的纬度值应为37°N,A的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较大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从纬度(太阳高度)、天气状况、地势高低等方面分析。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第二单元行星地球单元综合提高太阳辐射类题目答题规范在高考取考察太阳辐射的题目多以散布图或统计图为载体,主要考察太阳辐射量的散布规律、变化、差别及其成因等。

典题示例( 经典高考题 ) 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盖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以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域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散布。

达成(1) ~ (2) 题。

(1) 据图中信息判断()A.甲地多年均匀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甲地多年均匀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均匀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2) 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曲折的最主要要素是()A.地形B.季风C.纬度地点D.海陆地点[ 思想流程 ]读出甲、乙、丙、丁四地的地区图→ 数值及变化状况,图中数→ 影响要素值越大,云量越大答案: (1)B(2)A技法点拨角度一太阳辐射散布图的判读,其答题思路为:察看太阳辐射描绘太阳辐射总→ 等值线特色→ 量的散布规律地区图定位角度二太阳辐射统计图的判读,其答题思路为:明确太阳辐射量剖析影响曲线统计图→ 的空间散布特色→ 变化的要素和时间散布特色答题术语思虑方向满分术语太阳辐射时间分冬天昼短,日照时间短;夏天昼长,日照时间长散布规律布空间分从××向××减少 ( 增添 ) ;××地域多,××地域少布纬度高 ( 低 ) ,日照时数××;中午太阳高度××,年太阳辐影响太阳纬度辐射要素射量××海拔海拔高 ( 低 ) ,空气××,抵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多阴雨天气的地域,日照时数少,抵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多明朗天气的地域,日照时数多,抵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修养提高4.1868以下图是世界太阳总辐射量散布图,焦耳)] 。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单位:千卡 /(厘米2年)(1卡=(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地区是 ________区和 __________ 区,这两个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域,其共同原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练习含解析)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练习含解析)

第二单元行星地球题一天系统(2019 上海地理卷 )太空中藏着无穷的神秘,人太空的探究越来越深入⋯⋯1.人在探月程中,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

月壤的形成主假如因为月球表面A. 均匀温度低B.均匀温度高C.温度化无常D.日夜温差大2.2019 年我国将射嫦娥 4 号行器,人初次在月球反面着。

行器在月球表面会遇到多来自宇宙空的威,此中人以估的威可能是月球表面A. 空气太稀疏B.宇宙射太C.石撞太多D.月球引力太小分析: 1.D 2.C 1.月壤是指月球表岩石的化物。

合地球上岩石的化条件可知,日夜温差大有益于岩石的化。

月球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受月球公和自以及无大气的影响,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很大。

2.月球的量和体小,所以引力特别小,故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致月球表面宇宙射很,但些人早已熟知,而且会在探月的程中当心地,故 A 、B、D 。

月球没有大气的保,所以受石撞好多,但石终究会撞到月球表面的哪个地区,是人以估的, C 正确。

(2019 上海地理卷)荷某机构划2023 年把志愿者奉上火星,个计划可行吗?专家以为技术上很难。

3.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质上路程特别遥远。

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均匀为 1.52 天文单位。

则地球到火星的近来距离大概为( )A.0.52 天文单位B.1 天文单位 C.1.52 天文单位D.2.52 天文单位4.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碰到的主要困难是()①宇宙空间强辐射②火星引力强盛③火星大气层浓密④环境长久失重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分析: 3.A 4.D 3.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火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均匀为 1.52 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近来距离大概为0.52 个天文单位。

4.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碰到的主要困难是宇宙空间强辐射,环境长久失重,火星大气层密度低于地球大气层。

题组 2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2019 安徽文综卷)以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天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 MJ/m2,图中暗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行星地球
单元综合提升
太阳辐射类题目答题规范
在高考中考查太阳辐射的题目多以分布图或统计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变化、差异及其成因等。

典题示例
(经典高考题)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

完成(1)~(2)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2)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思维流程]
区域图→读出甲、乙、丙、丁四地的
数值及变化情况,图中数
值越大,云量越大

影响因素
答案:(1)B (2)A
技法点拨
角度一太阳辐射分布图的判读,其答题思路为:区域图定位→
观察太阳辐射
等值线特征

描述太阳辐射总
量的分布规律
角度二太阳辐射统计图的判读,其答题思路为:统计图→
明确太阳辐射量
的空间分布特点
和时间分布特点

分析影响曲线
变化的因素答题术语
素养提升
下图是世界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单位:千卡/(厘米2年)(1卡=4.1868焦耳)]。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区域是________区和__________区,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值大约是________。

它大于B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A、B的纬度值应为37°N,A的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从纬度(太阳高度)、天气状况、地势高低等方面分析。

青藏高原地势高而且空气稀薄、云量少,从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撒哈拉沙漠降水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

第(2)题,C的值从图上可直接得出。

C地纬度低于B地,太阳高度角大而单位面积的太阳辐射较强。

第(3)题,城市与郊区相比,纬度无差异;但大气清洁度和降水多少有较大差异。

第(4)题,一个地区不同季节太阳辐射差异较大,只能从不同季节该地太阳高度角大小、昼长、天气变化等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1)青藏高原撒哈拉沙漠(西亚和北非)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2)160~180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3)城市的雨岛效应,多雾;大气尘埃多,对太阳辐射散射作用强。

(4)A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受西风带影响,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