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材中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果酲教字
外语教材中交际能力的培养
—以《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为例
王玉静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以及外语教材的目标不只是单纯地教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 跨文化交际能力。

《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以讲授德语语言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

本文分别从语音、语法、词汇和交际意向四个方面,分析《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如何将文化主题以及交际能力的 培养渗透在课文里,并考察其是否具有跨文化交际因素。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新编大学德语》交际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21.02.056
The Cultivation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s
--------T a k e th e first v o lu m e o f N e w C o lle g e G e r m a n a s an e x a m p le
WANG Yujing
(S c h o o l o f F oreign L a n g u a g es, S ou th C h in a U n iv ersity o f T ech n o lo g y, G u a n g zh o u, G u an gd on g 510000)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the goal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is not only to teach language knowledge,but also to cultivate student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The first volume of N ew College German is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German language knowledge and aims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he first volume of New College German permeates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themes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to the text from four aspects:pronunciation,grammar, vocabulary and communicative intention,and investigates whether it ha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factors.
Key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New College German;communication;culture
〇引言
《大学德语教学大纲》(第二版)中明确说明,“教学活动 要有利于对语言技能的培养和交际意向的理解及表达;不 仅要重视句子层面上的语言训练,还要重视语篇层面上的 语言训练”。

[u显然,这里的语篇层面不仅仅指的是句子之 间的衔接以及上下文,而且是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而通常情况下,外语教材中的跨文化交际视角是隐性 存在的,即跨文化交际视角内嵌于外语教材中。

例如,一般 的德语教材并没有将跨文化内容设置为课本的单独章节,都是通过在语法、词汇、文章和练习中体现这种跨文化视 角。

而如何衡量这一视角是否真正能够实现对学生跨文化 交际能力的培养,目前学界并没有统一的尺度和标准。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对学生跨文 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对语言知识的考察要结合两项隐性
132 2021年/第5期/2月(中)指标:文化背景和主题的嵌入以及交际实践的真实性。

《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共十个单元,除第一单元为语 音部分外,其余九个单元均由以下八个部分组成:•引言(EinfQhrung)
•主课文(Text)
•练习(iibungen)
•交际意向(Intention)
•听力(H'o'rverstehen)
•阅读(Leseverstehen)
•语法简述(Grammatik)
•单元词汇表(Vokabeln)
下面就从语音、语法、词汇、交际意向几个方面分析《新 编大学德语》(第一册)如何将文化知识和交际意向和课文 的具体内容结合。

C U R R I C U L U M T E A C H I N G
1语音部分
在正式进入语音学习之前,教材通过图片的方式介绍 了德国地图、德国国旗、德国国徽以及德语键盘。

这对于初 学德语的学生而言是很好的导言式的文化背景介绍。

第一单元的语音部分通过四个小节介绍了德语的30 个字母、42个音素,其中包括19个元音音素和23个辅音 音素。

每个小节结束有相应的发音规则和相应的对语音的 练习。

练习中除了有对长短音的对比练习,单词跟读练习 之外,还有一些简单的对话练习。

这些简单的对话练习都 是一些初次见面如何打招呼的对话。

因德语语音的特殊性,即单词拼读规则相对于英语而 言比较简单,对于初学德语的学生而言,只要牢记发音规 则,就可以正确地拼读单词。

所以,在德语语音阶段加入简 单的交际对话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发音的同时,在句子以及 对话中练习语感。

可以看出,《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在语 音阶段就有目的地将交际练习融入教材中。

2语法部分
《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的语法部分涵盖的知识点包 括:冠词、名词和人称代词的第一格、第三格、第四格;第二 格;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的现在时变位;现在完成时;命 令句;可分动词,零冠词,否定句,物主代词,情态动词,形容 词在定冠词后的变位,基数词和序数词,反身代词,宾语从 句和带疑问词的疑问句;介词基本用法。

这些语法内容基本涵盖了《大学德语教学大纲》(第二 版)中对一级阶段语法的要求。

w
《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中的语法规则都是通过表格呈 现,这种呈现方式虽然对语法规则描述较少,但符合教学大 纲中“重视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提法。

“本册对 要处理的语法点都赋予一个特定的生活情景或给予两段式 的命题方式,始终以对话的形式出现。

”121可以说,本册教材 对语法练习的处理突出的是情景化和交际性。

如第三单元 课后语法练习3通过做一个班级电话表来联系数字的认识 和记忆。

语法练习6中则是通过设置一个“在学生宿舍的 厨房里”这样的情景来练习规则动词的变位:
Eiganzen Sie.(sprechen sein kennen studieren essen lemen)
A Hallo!
B Hallo!____du neu hier?
A Ja.
B Woher____du?
A Aus China,und du?
B Aus Bonn.Was_____du hier?
A Chemie.Aber im Moment____ich Deutsch.
B Du_____aber schon gut Deutsch.Sag mal,kochst du da Tofu?
A Ja.____du das auch?
B Natilrlich.Das esse ich zu Hause oft.
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巩固己有的语法知识,同时,一方 面,这种对话形式也是一种交际练习,另一方面,能使学生 更好地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德国的大学生一般都是住在 合租房(WG)里,并且厨房都是公用的。

可以说,将生活文 化背景、交际练习和语法点结合,是这本教材的特点。

3词汇部分
《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词汇表中的单词是课文中出现 的,是教学大纲规定的。

并分为引言、主课文、练习、交际意 向、听力和阅读六个板块展现。

所有词汇都是贴近课文主 题的,口语中使用率较高的,较生活化的词汇。

同时,对词 汇的介绍不只是包括单词的属性、中文解释,每个单词后面 还附有一个德语例句,这种结合最简单的语篇结构记忆单 词的方式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单词的运用语境。

因为 只有在句子中,在语篇中,单词才有活力,单独地记忆单词 则是枯燥的,也无法掌握其交际用意。

例一:第六单元“Wohnen in Deutschland…(住在德国)一 章中对Hrma这个单词的解释:
die Firma...men公司 Ich arbeite bei Firma Bosch
把 Firma(公司)一词放在 Ich arbeite bei Firma Bosch. (我在西门子公司工作)这个句子中记忆,Firm a这个 词也生动了,因为在句子中的搭配才能体现单词真正的意义:H rm a要和b e i这个介词搭配,才能表示“在 ……公司”。

例二:第九单元“1^1^1'1111£1〇651111£11^1…(身体与健康)一章中对Sorge这个单词的解释:
die Sorge-n忧虑,担心 Die Mutter macht sich einfach Sorgen um die Kinder.
从这个例句中可以了解到Sorge这个词的搭配:sich um…Sorge machen(为某人/某事担心,忧虑)。

4交际意向
《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的语言交际意向体现在两个方 面:交际对话练习和交际意向板块。

4.1交际对话练习
《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每个单元都包括了大量的交际 对话练习,无论是课文练习还是语法练习,此教材都尝试在 练习中将口语交际和课文主主题以及语法知识结合起来^ 如第三单元的课文练习4(P62)
Tu4 Ein Tag von Wang Hongliang
2021年/第5期/2刀(中>133
•课酲教?
Eiganzen Sie und bilden Sie Satze.
M o n t a g
6:15Aufstehen12:00z u_____essen
6:30______treiben14:15 bis 15:45e i n e______ bes u c h e n
7:20Friihstiicken16:30n a c h H a u s e___ 8:00 bis 11:45___h a b e n23:30ins Bett g e h e n
Beispiel:W ang Hongliang steht um Viertel nach sechs auf.
第三单元的课文主题是Studentenleben(大学生活),显 然,此练习将课文的主题和口语练习结合得很好,通过这个 练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时间表达、关于生活作息的表达,还可以用口语练习表达自己的日常生活,这样的练习引导 学习者进行通过发散性思维学习语言,即从短语到句子再 到语篇的思维模式。

4.2交际意向
和其他教材相比,《新编大学德语》这套教材有一个显著 的特征,S卩,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单独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 力的板块:Intentionen(交际意向)。

这一板块展现的是围绕 一定交际情景和交际意向的短语和短句,并附有口语练习。

除了给出这些惯用的表达方式,交际意向这一板块还 通过练习加强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应用。

将相同的交际意向整合在一起,使交际用语篇章化,便于学习者在相同的语
境中掌握不同的表达,以实现高效提高口语的目的。

5结论
从上文的分析得知,《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语言知识
的覆盖比较全面,同时,语音、语法以及词汇的呈现不是孤
立的,而是和文化以及交际练习融合在一起,此外,此本教
材对语言交际面向的重视体现在大量的交际对话练习以及
单独的“交际意向”板块。

可以说,无论是从知识点覆盖的
全面性,还是从课文和交际意向的结合,《新编大学德语》第
一册实现了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德语学习
能力的目的。

★本文由以下项目支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 五”规划2018年度项目“外语信息化专项”:“理工科大学的
二外德语慕课以及翻转课题建设研究”(GD18WXZ14)
参考文献
[1]大学德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德语教学大纲第2版[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1:5.
[2]朱建华.新编大学德语教师手册1[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宂出版
社,2004:前言.
(上接第131页)教学工作,更要注重自身的教学评价。


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教学工作,注重课堂互动,因为
中职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空间学习,师生间的交流更
容易发生。

因此,中职数学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不仅要了
解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的概念,而且要根据中学生学习能力
的影响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从多个方
面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构建了“互联网+”创新课堂教学,使
中职生能够融入教学环境。

中职数学教师也应重视通过 “互联网+”的空间来提高学生,包括学习能力和文献收集 等,充分发挥出中职生应当具备的学习效率,使教师能有针
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中职学生进步。

参考文献
[1]叶金玲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探讨[J].学周刊.2020(17).
[2]陈惠燕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探讨[J].新课程研
究:.2020(03).
[3]李伟强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多媒体
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9).
[4]吴俊芬互联网+”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重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
[5]郑世法“互联网+”时代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宂m.计算机产品与
流通.2020(09).
[6]张志恒.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数学教学模式探宄[■!].数码世界.2020(03).
[7]邵丽梅.基于“互联网+”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探宄[J].黑龙江科学.
2020(07).
[8]陈小惠.探索“互联网+”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J].天天爱科
学(教学研究X2020U0).
[9]畅宏祥“互联网+”时代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索U].考试周刊.2020(32).
[10]王学荟.“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策略探究[J].
新课程(上X2019U0).
[11]明石兰.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翻转课堂教学中职数学教学改革
模式的应用实践[J].中职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3).
[12] 丁玉梅翻转课堂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甘肃
教育改革.2018(24).
[13]杜银平.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价方式研究[J].当代家庭
教育.2019(13).
[14]安黔江,陈朝坚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探
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9).
[15]田景臣.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中
国农村教育.2018(18).
134 2021年/第5期/2月(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