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音乐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美,是对音节而言的,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主要表现在诗的:
①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②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③回环复沓。
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建筑美。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的建筑美。
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
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
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
既然
在康桥涅盘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飘逸可人的潇洒,兴奋热烈的眷恋,清新如画的别离,旖旎迷人的风光,是《再别康桥》传递给读者的美感。
那挥手作别云彩的轻柔,蕴涵了多少至真的情丝。
静谧的康桥满载丝丝离情是这般的动人,轻轻的,悄悄的,脉脉的,不许一点儿尘世声响破坏此刻的佳境。
充满生机的"金柳""青荇"已将康桥装点得情意绵绵,诗人又超越眼前的景致,将"天上虹""星辉斑斓"也融入了康河,幻化出天上人间为一体的妩媚,为我们展开了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秀美的风光,浓浓的情趣融会在一起,在"轻轻的招手"中定格为永恒。
逐节讲析并评价。
(播放关于康桥的风光片)
1、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2、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其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
谁能够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3、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
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留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
4、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
融情入景,将人带入梦一般的意境中。
5、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
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6、第六节,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
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诗境恢复寂然。
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保持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充满了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将诗人沉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极致。
7、第七节,与开头呼应。
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
彩",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
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
同时也有一种洒脱的韵味。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三个\"轻轻\",使我们体会到,康桥是美丽,而这美的最集中的表现在一个\"静\"字。
三个\"轻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的观照,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得以展现,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
第二节至第六节则是作者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一个全过程的典型概括。
夕阳中幻成的金柳,是这种宁静之美的具体体现,而这金柳在诗人的心中就像是能使他心情荡漾,激动不安的安静、娇美的新娘。
那新娘美得让诗人不敢正视,他移开自己的目光。
低头却见到柔波之下\"招摇\"自在的\"青荇\"。
那水草轻柔的随波而摇,像在同诗人炫耀自己的自在。
此景之下,有谁不想做一条这样的水草呢?一泓闪亮现入诗人的眼角,使他不由自主的转头观望――那是拜伦谭,可在夕阳的映照下,是揉碎的彩虹在淀滨自己的梦!本来就充满梦幻色彩的虹,却也在寻着自己的梦,这自然使诗人想起以往在河上披星流舟放歌寻梦的情形。
此时诗人像又在寻梦,但现实使诗人已不能放歌:离别在即,
不能;静美于心,不忍。
唯有\"悄悄\"才是诗人所愿。
而此时的康桥,也沉默,似乎也不愿离别。
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呼应,又有深入,\"轻轻\"变成了\"悄悄\",物我两眷溢于诗表。
诗人以优美的意象,宁静平和的心态,写了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
《再别康桥》的艺术形式:
1、形式: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建筑美明确: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
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
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
既然在康桥涅盘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2、语言: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音乐美明确: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
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3、意境:金柳新娘招摇彩虹似的梦--绘画美明确: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
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跌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
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
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试析《再别康桥》的音乐美音乐美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就像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节奏舒缓流畅,和谐自然,伴随着诗人情感的起伏跳跃,旋律优美柔和,轻盈委婉而略带忧伤,拨动着广大读者的心弦,呈现出音乐美的特征.本文试就旋律优美、节奏和谐两方面对本诗音乐美的特征作一浅析.一、旋律优美.旋律是音乐外在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就像时间维度上的一条美的曲线,付诸人的听觉,给人以美的享受.旋律在本质上是人类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诗歌从外在来看不是乐曲,没有旋律,但诗歌却以文字形式来表达人类的情绪,这种情绪与音乐旋律所表达的人类情绪是一致的,这是音乐和诗歌两种艺术形式的相通之处.欣赏诗歌必然要体味诗人的情感,这时你就会随着诗人情感的起伏跳跃清晰地捕捉到一个美的旋律.欣赏《再别康桥》这首诗可以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曲旋律优美的音乐.“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的首节奏响了全诗的主旋律,乐曲舒缓、轻盈、柔和而略带忧伤,表达了诗人留恋惜别的情绪.“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乐曲在主旋律的基础上拓展开去,呈现出亲切如歌、明亮、优美而带有多处颤音的旋律,表达诗人对康桥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逐步解开诗人的留恋别情,
诗人此时沉浸在幸福回忆的喜悦之中.“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乐曲继续在明亮、优美而亲切的旋律中展开,在时而奏出优美的颤音之后,出现一个较强的乐句,表达诗人深深地留恋之情.“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在一个较强的乐句之后,乐典略有低徊,但旋即高起.在几个高亢的乐句之后,乐曲顿入低沉.表达诗人复杂的离情别绪:康桥的一草一木纵然很美,然而它就像一个美梦一样,这个美梦深深触痛了诗人的心,乐曲变得哀怨忧伤.“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自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在一阵低沉之后,乐曲迅即高亢热烈,清晰而嘹亮,舒展而放纵.表达诗人豁达开朗的情怀.随着诗人情绪的高涨,至此乐曲奏出了全诗的最强音.“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是康桥.”随着“但”字一出,乐曲嘎然而止,此节是无乐曲的独白,诗人的情绪一下子跌入最低谷,诗人的留恋之情至此也达到了最高点,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来形容诗人此时的情绪是最恰当不过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主旋律飘忽而来,仍然轻盈柔和,但乐曲没有了忧伤而是更加坚定和明亮.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一番自我洗礼后的洒脱情怀.二、节奏和谐.节奏也是音乐美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纵观《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节奏分明严谨,和谐自然;韵式上每小节严守二四诗行押韵,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徐铺展开来,形成涟漪般优美的节奏.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很好地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起伏变化,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快感.徐志摩先生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极力推崇闻一多先生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尤其注重音乐美.他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得拿来澈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再别康桥》这首诗较好地体现了作者艺术的诗学主张,突出地体现了诗歌音乐美的特征.
水调歌头·青春寄语
韶光荏苒去,碧影清辉前。
书山学海徜徉,琴音伴梦圆。
欲穷皓月沧海,又索微妙幽玄,自勉未惧难。
水东日西坠,朝夕宜争先。
开眼界,勤练体,肯登攀。
不留余恨,挥洒豪情笑谈间。
师生殷殷笑语,同窗默默情牵,把臂向前瞻。
开篇明大义,回首忆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