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4单元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共32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 事
阅读教材并结合以下时间轴提示,梳理甲午中日战 争经过。
6月2 日日 本出 兵朝 鲜 9月15 日平壤 之战爆 发;左 宝贵殉 国 11月 22日 旅顺 大屠 杀 1895 2月3 日日 军占 领威 海卫 4月17 日签订 《马关 条约》 6月八 国联 军侵 华战 争开 始 9月 8月 签订 联军 《辛 攻陷 丑条 北京 约》
1894 年
1900
1901
朝鲜 东学 党叛 乱
7月25 日甲 午战 争爆 发
9月17 日黄 海海 战;邓 世昌 牺牲

2月17 日北 洋舰 队全 军覆 没
7月 年 联军 义和团 占领 运动达 天津 到高潮

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清朝战败的原因 材料1: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 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 根本原因:清朝统治腐败 也。”
一、危局·残局——战争概况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走上资本 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制定大陆政策, 对外侵略扩张,蓄谋已久。(根本原因) (2)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不积极备战, 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3)朝鲜:1894年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4)欧美:不干涉日本侵略 (国际环境)
条约 主要内容
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
︽ 马 关 条 约 ︾ ︽ 辛 丑 条 约 ︾
危 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二州为商埠 局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进一步破坏领土和主权 刺激了列强瓜分之野心 加重了中国人民之负担 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阻碍中国民资本主义发展 中国税收被列强控制(负担) 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清朝腹地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 治中国的工具
扶清灭洋
根本原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义 和 团 运 动 与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示 意 图
阅读教材并结合以下时间轴提示,梳理八国联军侵 华之经过。
6月2 日日 本出 兵朝 鲜 9月15 日平壤 之战爆 发;左 宝贵殉 国 11月 22日 旅顺 大屠 杀 1895 2月3 日日 军占 领威 海卫 4月17 日签订 《马关 条约》 6月八 国联 军侵 华战 争开 始 9月 8月 签订 联军 《辛 攻陷 丑条 北京 约》
材料1:台湾官民的抗争 《马关条约》签订后,驻台清军将领刘永 福表示“万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 反对日本割台湾。台湾新竹秀才姜绍祖自散 家财,招募义军,组织抗日。台湾苗栗秀才 徐骧率义军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弹跌倒时, 仍然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 对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 没有停止过。
日本精心策划,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屠龙大会
人人有份
义和团运动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 朴素的爱国热情和对外来侵略的义愤 民冤不伸。 材料二: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 盲目排外,放松警惕 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 升平。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
半殖民地 化程度进 一步加深。
中国半殖 民地化程 度大大加 深。
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
中 国 近 代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被迫开放的 通商口岸
列 鸦片战争 强 后开放的通商 对 口岸 中 国 第二次鸦片 的 战争后开放的通 侵 商口岸 略 一 步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步 通商口岸 加 深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 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划分势力范围,掀 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国家在输 出商品,掠夺原料同时,直接向殖民地、 半殖民地输出资本。 ——人教版必修二
满蒙 中国
台湾 朝鲜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制定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影响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赔偿白银4.5亿两(本息共9.8亿两) 设“使馆界”于北京东交民巷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残 局 惩办反帝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反帝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 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 战争
材料4:下层群众的反抗
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
不用兵,只用拳,要废鬼子不为难。
挑铁路,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
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并将山。
——义和团揭帖
如何认识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1901—1905—1911: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运动 1910—1911—1912: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 1919—1921—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材料2: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 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 重要原因:奉行避战求和政策 “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3:清军的枪炮大都购自英德美法等国,有的炮弹没有 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使用。军舰的炮弹虽然“实储 防务松弛,装备落后 火药,然配储不多,且药线铁管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 不能裂”。因此,北洋舰队在海战中吃亏很大。
请为两幅漫画取名并解读其寓意
民 族 危 亡
三、险局·变局——民族觉醒
甲午大败 ,“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
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
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 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 ——秋瑾《宝刀歌》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9世纪末世界形势图
政治角度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 ◆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871年德国建立君主立宪 ◆1875年法国共和政体确立
19世纪 中后期 世界大 事记
经济角度 ◆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 命完成并扩展至欧美等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 工业革命完成,欧美主导 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 ◆19世纪中国自给自足小农 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材料3:变革制度的呼声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 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 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 ,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由孙 中山领导。 1894 年 11 月 24 日成立于美国檀香山。 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 府。”
战前中国与日本
日本 中国
政 治
明治维新后,确立资本主 义君主立宪制
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经 明治维新后,走上 济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 地 缘
资本主义道路,成 为亚洲强国。
制度腐朽,疏于备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战,给日本以可乘 之机。
地大物博,市场广阔 军事实力有所增强,但 未积极备战
国土狭小,资源匮乏 扩军备战,积极准备 对外扩张
1894 年
1900
1901
朝鲜 东学 党叛 乱
7月25 日甲 午战 争爆 发
9月17 日黄 海海 战;邓 世昌 牺牲

2月17 日北 洋舰 队全 军覆 没
7月 年 联军 义和团 占领 运动达 天津 到高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危局·残局——屈辱条约
依据教材内容概括《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 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人教版历史必修①第12课《历史纵横》
材料2:举子士人的呐喊 “乙未(1895年)二三月间,和议将定,时适会 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数千计,康有 为创议上书拒之。梁启超乃日夜奔走,号召连署 上书论国事,广东、湖南同日先上,各省从 之……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之松筠 庵,为大连署以上书,与斯会者凡千三百余 人……公车之人散而归乡里知,亦渐知天下大局 之事,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