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封府历任知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开封府历任知府-
昝居润,博州高唐人。
原后周开封知府。
北宋建立,加检校太尉,以宣徽南院使仍判开封府。
居润善书计,性明敏,有节概,笃于行义,屡为宋太祖推荐贤才,世称其知人。
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
少习《三礼》于嵩、洛间,以讲学自给,后入太祖幕,掌财货,以廉闻。
入宋为太祖重臣。
太平兴国四年二月(979),齐王随太宗征太原,伦以右仆射兼门下侍郎为留守、权判开封府事。
师还,还任于齐王。
李符,字德昌,大名内黄人。
曾知广州兼转运使。
在任有善政,民为立生祠。
太平兴国七年三月(982),开封尹秦王廷美出守西京,符以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
后因用刑不当,贬知春州(今广东阳春)。
张宏,字臣卿,青州益都人。
曾任职于宣、遂等州,以勤干闻。
淳化四年二月(993),以吏部侍郎权知开封府。
循谨守位,不求赫赫之誉,历践通显,未尝败事。
然太宗虑囚,以府狱多壅,诏劾之。
寿王,即宋太宗第三子赵元侃。
淳化五年九月(994)加检校太傅行开封尹。
见宾客李至、李沆,必先拜,迎送降阶及门。
开封政务填委,留心狱讼,裁决轻重,靡不称惬,故京狱屡空,太宗屡诏嘉美。
后继位,即宋真宗。
毕士安,字仁叟,代州云中人。
寿王尹开封府,士安为判官。
至道三年四月(997),真宗登基,士安以给事中权知开封府。
士安力自规检,饬躬慎行,交游无党,有清识,美风采,善谈吐,为政严正。
时近臣有怙势强取民间定婚女者,其家诉于府,士安立判还之。
后拜相。
宋白,字太素,大名人。
善属文,曾与李昉集诸文士纂《文苑英华》一千卷。
出任玉津、蒲城、卫南,权知兖州,曾三知贡举。
咸平元年十月(998),以翰林学士承旨权知开封府,既而倦于听断,自求罢任。
魏羽,字垂天,歙州婺源人。
南唐旧臣,入朝,历知兴、棣、滑,京兆府、宋、阆、潭、杭、扬等州,任河北、两浙转运使,咸平二年四月(999)以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
为政强力有吏干,明吏道,尤小心谨事,勤于职守。
-次子瓘后再知开封府。
钱若水,字澹成,一字长卿,河南新安人。
有器识,能断大事,太宗称其为儒臣中知兵者,曾数出掌军政,委任僚佐,总其纲领,无不称治。
咸平三年正月,以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
听决明允,府治赖之。
温仲舒,字秉阳,河南人。
曾通判吉州、知汾州、通判睦州。
知秦州,谕诸羌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
悉徙其部落于渭北,立堡砦以限之。
民感其惠,为画像祠之。
咸平三年七月(1000),以礼部尚书权知开封府。
以京府务剧,敏于应务。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
性刚直,好直言,太宗曾倚之为唐之魏徵。
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
咸平五年五月(1002),以刑部侍郎权知开封府。
京师政刑繁剧,准善用诸属官
分掌之,尽能称职。
及明年,擢为相。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
为政强明,以吏干闻。
拜盐铁使,改革制度,尽厘去宿弊,太宗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
真宗咸平六年六月(1003),以尚书左丞权知开封府。
恕精于吏理,深刻少恩,人不敢干以私,有称职之誉。
梁颢,字太素,郓州须城人(今东平州城)。
太宗雍熙二年(985)乙酉科状元,曾为开封府推官。
有吏才,词辩明敏,真宗嘉赏之。
景德元年正月(1004)以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六月,因暴病卒于任。
陈省华,字善则,其先河朔人,随高祖入蜀,遂为阆州阆中人。
后蜀旧臣,智辨有吏干。
景德元年十月(1004),以光禄卿权知开封府。
以府事繁剧,请禁宾友相过,从之。
未几,因疾求解任。
(子陈尧佐,字希元)
张雍,德州安德县人。
太宗时曾任开封府推官。
因误判京城民王元吉案免官。
三年后复官。
历任多职。
景德二年九月(1005)以户部侍郎权知开封府事。
莅事勤恪,善为米盐苛察以肃下。
然狱必细究,府囚多至二百余人,人以为淹滞。
李濬,字德渊, 冀州信都人。
有剸剧才干,咸平中,迁开封府推官,赐绯鱼。
景德初,从幸澶渊,颇上疏言便宜。
景德三年三月(1006),以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能检察隐微,京师称之。
乐黄目,字公礼,抚州宜黄人。
曾历度支、盐铁判官、京西转运使。
使契丹还,改漕广西、陕西,赐金紫。
大中祥符九年八月(1016),时以盛度辞知京府,即迁黄目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
黄目面柔简默,属辞淹缓,然为吏处剧,亦无败事。
- \J e0CD=e`
i T gt}]L
马元方,字景山,濮州鄄城人。
初任韦城、万年县。
曾倡行“春贷秋输”法,公私便之。
历知徐、滑、宿、郓等州及应天府,任梓州路、京东、京西转运使。
天禧二年八月(1018),以给事中权知开封府。
能尽心营职,然性卞急,僚属多难之。
王随,字子正,河南人。
曾任淮南、河东转运使,知应天府、扬州,以刑政宽闻。
救灾有术,常不待诏而行,所至活民无数。
天禧四年三月(1020),以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
才数月,论者以随外若方严,治失于宽,改知杭州。
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后世居寿州。
曾历任绛、通、濠、滨等州,奏免农器之税、缓宫观之役,帝赞其为国爱民。
天禧四年九月(1020),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
治严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
后擢为相。
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
-子公绰、公弼、公著、公孺、曾孙嘉问皆曾任本府。
李谘,字仲询,袁州新喻人。
谘幼以孝闻,曾历开封府判官,出为淮南、江东转运副使,知荆南。
乾兴元年七月(1022),以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谘性明辨,周知世务,其处烦猝,常若闲暇,吏不敢欺。
数月,权三司使。
薛田,字希稷,河中河东人。
曾任丹州推官,陕州、亳州通判。
迁益州路转运使,首请置交
子务。
使契丹还,知天雄军。
乾兴元年七月(1022),以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
田性颇和厚,初以干敏称,然所治无赫赫名。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
初为隰州推官,即独辩僧舍冤狱。
后历任仪州、莆田、长水、永、陕、延、并、秦等州,皆称有治。
天圣元年四月(1023),擢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
为政严敏,击断无所贷,帝益加重,后为相。
王臻,字及之,颍州汝阴人。
历知舒城、会昌县,通判徐、定二州,知兖、睦州,刚严善决事,所至有风迹。
知福州时,大革陋习,百姓欢然。
天圣二年七月(1024),擢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奸人伪为皇城司卒以取赇,臻痛治之,都下肃然。
陈尧佐,字希元,阆州阆中人。
先任开封府司录参,迁府推官。
后历任潮、寿、庐、滑、并等州,漕两浙、京西,河东路。
主治河,民赖其利。
天圣五年八月,以枢密直学士代弟尧咨权知开封府。
父省华已先权知天府,时以为荣。
王博文,字仲明,曹州济阴人。
先曾任开封府判官,出为河北、陕西转运使。
天圣七年二月(1029),以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
虽任剧繁,为政务平恕。
后知秦州、凤翔府、永兴军。
景祐元年五月(1034),再以龙图阁学士复知开封府。
时豪右邸舍侵街,博文制表木按籍分撤之,月余毕。
钟离瑾,字公瑜,庐州合肥人。
初为简州推官,通判益州。
擢开封府推官,出提点两浙刑狱。
后徙淮南转运副使,历京西、河东、河北转运使,改江、淮制置发运使。
天圣八年三月(1030),除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
未逾月,得疾卒于任。
徐奭,建安人,曾主贡举。
出任两浙转运使,苏州太湖塘岸坏,及并海支渠多湮废,水侵民田。
奭兼领其事,伐石筑堤,浚积潦,自吴江东赴海。
流民归占者二万六千户,岁出苗租三十万。
天圣八年四月(1030),以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
早孤力学。
客京师,以属辞知名。
入官通判越州还,历任太子中允、知审刑院等官。
宝元二年八月(1039),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戬敏强善听决,政有能迹。
遇事果敢必行。
然凭气近侠,用刑峻深,士民多怨之。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
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
历职扬、晋、乾、凤翔府。
民称其贤。
后外任多折冤狱,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
康定元年三月(1040)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权近闻其名,莫敢干以私。
晁宗悫,字世良,澶州清丰人,后徙家彭门。
曾通判许州。
天圣中,百官转对,宗悫请减上供,垦闲田,择狱官,令监司举县令。
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知制诰。
康定元年三月(1040)以龙图阁学士权发遣开封府事,辨雪疑狱有能名。
吴遵路,字安道,润州丹阳人。
章献太后称制,遵路条奏切直,忤太后意,出知常州。
尝预备岁俭,民赖以济。
继权开封府推官,后为发运使,凡所规画皆便之。
康定元年八月(1040),进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驭吏严肃,属县无追逮。
李淑,字献臣,徐州丰人,前开封知府李若谷之子。
警慧过人,博习诸书,详练典故。
历任秘书郎、太常丞、直集贤院、判太常寺、知制诰等职。
庆历三年四月(1043),以端明殿学士权知开封府。
善用吏人,政无淹滞。
吴育,字春卿,建州浦城人。
初任大理评事,迁寺丞。
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通判苏州。
还知太常礼院,供谏职。
庆历三年九月(1043),以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居数日,发大奸吏一人,流岭外。
又得巨盗,积赃万九千缗。
又明年,改参知政事。
杨日严,字垂训,河南人。
曾知安丘县,通判亳、陈二州,出知襄、庐、郸等州,入为开封府判官。
使契丹还,历京东、益州转运使,江、淮制置发运使。
迁给事中,庆历四年十二月(1044)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吏械囚不谨,囚自杀,坐是罢府事。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
少颖悟绝伦,人为天下奇才。
初知昆山县。
又通判睦州。
使契丹还,庆历六年正月(1046),以知制诰权知开封府。
府事丛集,前尹率书板识之,方平独默记决遣,无少差忘。
后拜参知政事。
杨伟,字子奇,建州浦城人,杨億之从弟也。
初知龙游县,迁大理寺丞、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权开封府判官。
庆历七年三月(1047),以知制诰权发遣开封府。
伟无治剧才,然清慎勤谨,为时所称。
杨察,字隐甫。
其先晋人,后迁成都。
至真宗时迁居合肥。
初通判宿州。
曾知颍、寿、信、扬、永兴军、益等州。
先为开封府推官,再历江东路转运使。
庆历六年三月(1046),以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敏于属文,遇事明决,勤于吏职。
后又曾两知开封府,当世称之。
张存,字诚之,冀州人。
以身言书判名天下。
历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户部度支副使。
西边动兵,以天章阁待制为陕西都转运使。
庆历六年九月(1046),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旋复使河北。
明镐,字化基,密州安丘人。
先曾任开封推官,历任京东、益州路、陕西转运使、河东都转运使。
所至安静有体,而遇事不苟,为世所推重。
庆历七年三月(1047),以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号沈鸷有谋,能断大事,后为相。
张尧佐,字希元,河南永安人,温成皇后世父也。
初历宪州、筠州推官。
知开州回,权开封府推官。
未几,迁三司户部副使。
庆历八年四月(1048),以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
尧佐持身谨畏,颇通吏治、法律,然以戚里遽显,为世所鄙。
钱明逸,字子飞,吴越王俶之孙也。
策制科,转太常博士,旋擢右正言。
首劾范仲淹、富弼更张纲纪,纷扰国经。
皇祐元年正月(1049),以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惟守绳墨,为政简静,有条理,不肯徇私。
后再知本府。
吕公绰,字仲裕,吕夷简之子。
曾知陈留县、郑州、永兴军、秦州,皆以治绩闻。
皇祐四年五月(1052),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通敏有才,府治肃然。
因治宰相庞籍属下受贿,杖脊致死,自请罢府事。
吕公弼,字宝臣。
前守吕夷简之子,公绰之弟。
为河北转运使,通御河,漕粟实塞下,增城卒,给板筑;蠲冗赋。
皇祐六年二月(1054),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其治尚宽,甚似其父。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
范仲淹以言事去国,襄作诗赞,人争传写。
后知谏院,益任职论事,无所回挠。
至和元年七月(1054), 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襄精吏事,谈笑剖决,破奸发隐,吏不能欺。
工于书,为当时第一。
王素,字仲仪,太尉王旦季子。
敢直言,仁宗亲擢知谏院。
转淮南都转运按察使,不擿细故,贪刻必绳治穷竟,下吏爱畏之。
改知渭、华、汝等州。
至和二年三月(1055),以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为政务合人情,号“王公异断”。
后再知开封。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初知会稽县,兴水利。
为国子监直讲,旋改天章阁待制,赐金紫。
判三班院,吏不能举手。
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至和二年八月(1055),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
未几,擢参知政事。
王珪,字禹玉,成都华阳人,后徙舒。
初通判扬州。
吏民皆少珪,有大校嫚不谨,捽置之法。
召直集贤院,为盐铁判官、修起居注。
进知制诰、知审官院,嘉祐元年(1056),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
性至孝,知天长,智判盗割牛舌案。
知端州,改监察御史。
历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入为户部副使。
再知瀛、扬、庐、池州,徙江宁府,嘉祐二年三月(1057)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立朝刚毅,权贵敛手,吏不敢欺。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初任西京推官,文章冠天下。
入知谏院,论事切直,除知制诰。
奉使河东还,为河北都转运使。
知滁、扬、颍、南京。
修《唐书》。
知贡举,改文风。
嘉祐三年六月(1058)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承包拯威严之后,简易循理,京师亦治。
陈升之,字旸叔,建州建阳人。
历知封州、汉阳军,入为监察御史、右司谏,知谏院。
皆能极谏。
擢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真定府,复知谏院。
请抑绝内降,诏揭于朝堂。
嘉祐四年二月(1059),以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岁余,拜枢密副使。
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
历任大理、殿中丞,通判陈州。
入同知谏院。
出知密、寿州。
徙两浙转运使。
再入知制诰。
嘉祐五年正月(1060),以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达于从政,应事敏捷,吏不敢欺,治声赫然。
后再任本府。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
知任丘县,治水害。
又禁使者诛索驿吏。
通判德州。
入为监察御史里行,直声动天下。
为开封府判官,出知扬州,徙江东、河东。
嘉祐五年十一月(1060),以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
旋以论罢陈升之,亦出知洪州。
傅求,字命之,考城人。
初通判泗州,徙大名府,知宿州,提点江西、益州刑狱,为梓州路转运使,徙陕西都转运使,知庆州,入判太常寺。
嘉祐六年三月(1061),以龙图阁直学士权发遣开封府,有吏能干局,以至三任本府。
贾黯,字直孺,邓州穰人。
以状元任将作监丞,通判襄州。
还为直集贤院,迁左正言,人称其介直。
后知许州,知审官院。
嘉祐七年三月(1062),以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时狱囚瘐死者众,黯责吏尽其职。
然所断治,或出己见。
李参,字清臣,郓州须城人(今山东东平)。
初知盐山县,通判定州,知荆门、兴元,历淮南、京西、陕西、河东、河北转运使,政声略著。
创青苗法,为熙丰所用。
嘉祐七年十一月(1062),以尚书工部侍郎权发遣开封府。
参刚果严深,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称能吏。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今湖北咸宁)。
举进士连中三元。
出通判荆南,还判吏部南曹,知扬州,改江宁府,召还纠察在京刑狱。
嘉祐八年以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历究公事,一无壅滞,人服其敏。
旋擢参知政事。
刘庠,字希道,彭城人(今江苏徐州)。
好直言,任监察御史里行。
曾任河北都转运使。
知真定府,改河东都转运使,熙宁四年六月(1071),以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
庠有吏能,然不肯屈事王安石,旋出守太原。
元绛,字厚之,其先临川危氏。
后因战祸易姓元。
迁钱塘(今浙江杭州市)。
初摄上元令。
治恶民王豹子于法。
知台、福、广、越、荆南,历广东、两浙、河北转运使,所至有威名,而无特操。
熙宁四年六月(1071),以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后拜相。
孙永,字曼叔,世为赵人,徙长社(今河南长葛)。
初为王府侍读。
神宗即位,擢天章阁待制,安抚陕西。
历河北、陕西都转运使。
加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和州,瀛州。
熙宁六年五月(1073)以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外和内劲,论议持平,人称之为国器。
陈绎,字和叔,开封人。
曾判刑部,狱讼有情法相忤者,多所平反。
熙宁八年闰四月(1075),以翰林侍读学士权发遣开封府,明年正月权知开封府。
为政不避权贵,务摧豪党。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今福建福州)。
初以状元签书昭庆军判官,还通判明州。
神宗特命召判流内铨,举朝荣之。
整摄河北保甲、陕西、河东弓箭社、闽楚枪仗手。
熙宁九年九月(1076),以知制诰权发遣开封府,为同进所忌而去职。
后再任本府。
钱藻,字醇老,前守明逸从子。
幼孤,刻厉为学。
元丰二年正月(1079),以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平居乐易无崖岸,而居官独立守绳墨,为政简静有条理,不肯徇私取显。
蔡延庆,字仲远,祖籍洛阳,后居莱州(今山东莱州)。
曾通判明州。
历开封府推官,知河中府、滁、瀛、洪州。
秦凤等路都转运使,徙知成都府兼兵马都钤辖。
元丰二年五月(1079),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遇事清明,多有惠政。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今江苏丹阳)。
初任嘉兴主簿,以修洁自重名。
故与王安石厚,数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在三馆历年,不少贬以干进。
元丰五年四月(1082),迁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然所守确不可夺。
蹇周辅,字磻翁,成都双流人(今成都)。
初知宜宾、石门二县,通判安肃军,为御史台推直
官。
善于讯鞫,钩索微隐,皆用智得情。
擢开封府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
元丰七年五月以宝文阁待制权知开封府,然事多不决。
蔡京,字元长,兴化仙游人(今福建仙游)。
初调钱唐尉、舒州推官,累迁起居郎。
使辽还,拜中书舍人。
时弟卞已为舍人,兄弟同掌书命,朝廷荣之。
元丰七年十一月(1084),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后以奸邪误国。
吕大防,字微仲,其先汲郡人。
迁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
任永寿令,为县民疏泉为渠,民赖之,号曰“吕公泉”。
后历任内外,元祐元年正月(1087),以翰林学士权发遣开封府。
有僧诳民取财,因讼至廷下。
验治得情,命抱具狱,即其所杖之。
钱勰,字穆父,临安人(今浙江临安)。
历任知尉氏县,提点京西、河北、京东刑狱。
曾出使高丽。
元祐二年正月(1087),以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
吏欲困之,日诉牒七百。
勰随即剖决。
权贵敛手,相府谒吏干请,亦械治之。
后再任本府,临事益精。
吕公孺,字稚卿。
前守公弼弟。
曾任吏部南曹。
历知泽、颍、庐、常、陈、杭、郑、瀛等州,提点福建、河北路刑狱,入为开封府推官。
尹包拯善其守,事皆咨决之。
元祐三年九月(1088),以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为政明恕。
顾临,字子敦,会稽人(今浙江绍兴)。
曾为国子监直讲,编《武经要略》。
出权湖南转运判官,提举常平。
任开封府推官,以直龙图阁为河东转运使。
元祐四年八月(1089),以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
临资性方正,凛然有古人之风。
侥幸之流,侧目畏惮。
王岩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今山东高唐西南)。
初任栾城簿、泾州推官,入任中朝,元祐五年九月(1090),以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
旧以推、判官分左右厅共治一事,多为异同,或累日不竟,吏疲于咨禀。
岩叟令分治之,自是署为令。
治都城群偷,市侩惊悚。
jsaC nm> & ~ d `4W<1a
李之纯,字端伯,沧州无棣人(今河北无棣北)。
曾为度支判官、江西转运副使、成都路转运使、知沧、瀛州、河北都转运使,还为户部,三迁御史中丞。
元祐六年二月(1091),以宝文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时以善治吏称。
后再任本府。
范百禄,字子功,成都华阳(今成都)人。
历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等。
曾请复用文吏领兵,朝廷从之。
后知谏院,颇为尽职。
元祐六年三月(1091),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勤于民事,狱无系囚。
韩宗道,字持正,世家常山,后居颍昌长社(今河南长葛)。
曾任颍、汝阴、余姚、彰德、巴、庐、青、陈、杭州、成都、凤翔府。
入为开封府判官,出提点河北、淮南路,元祐六年十二月(1091),以宝文阁待制权知开封府。
听决平恕,守中循礼。
王钦臣,字仲至,应天人(今河南商丘)。
曾以文贽欧阳修,修器重之。
历陕西转运副使,知和、饶州。
元祐初,曾奉使高丽,迁秘书少监。
元祐九年正月(1094),以试礼部侍郎权发遣开封府,号清亮有志操。
王震,字子发,开封人,前守王素之孙。
曾上诸路学制,神宗称其才。
后为中书舍人。
元祐
初,迁给事中,知蔡州,历五郡。
绍圣元年十月(1094),拜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府颇有治,以致狱空。
范纯礼,字彝叟,前守范仲淹之子。
历任内外,皆有政声。
知遂州时,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不取于民。
民生祠之曰“范公庵”。
绍圣二年六月(1095),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沉毅刚正,然一切以宽处之。
后再任本府。
路昌衡,字持正,开封祥符人(今河南开封)。
曾参鞫陈世儒狱,逮治苛峻,至士大夫及命妇,皆不免。
历江淮发运、陕西转运副使,知广、荆南、潭、庆等州。
绍圣四年五月(1097),以宝文阁待制权知开封府,严靖讦诉,不避权贵。
后再任本府。
吕嘉问,字望之,寿州人(今安徽寿州),前守公绰之孙,祖辈四人曾任本府。
熙宁初行新法,条例司引以为属,权户部判官提举市易,竭力助之。
元符元年八月(1098),以宝文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吴居厚,字敦老,洪州人(今江西南昌)。
初任武安推官。
尽核闲田均给梅山徭。
后任河北常平、京东转运副使、都转运使、江、淮发运使,颇善理盐铁。
元符二年十一月(1099),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以为政周谨称。
后复尹开封。
宇文昌龄,字伯修,成都双流人(今四川成都)。
初任荣州推官、梓夔干当公事。
提举秦凤路常平,改两浙。
知梓、寿、河中府、邓、郓、青等州。
元符三年十一月(1100),以吏部侍郎权发遣开封府,悉力政事,虽抵暮不止。
后曾两任本府。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
进士及第,历任陶尉、龙游、赵城、掖县、登、磁州等地。
金兵南下,泽独纵击之。
后转战河北,十三战皆捷,金兵丧胆。
建炎元年六月十日(1127),以龙图阁学士权任开封尹。
御敌安民,威名卓然。
然难酬收复,忧愤发疽,三呼渡河而薨于任,天下痛惜。
杜充,字公美,相人。
喜功名而短谋略。
累迁光禄少卿,出知沧州。
建炎二年九月(1127),充继宗泽兼开封尹,短于抚御,两河忠义之士皆引去。
建炎三年七月,充弃东京南奔。
上官悟,字仲達,邵武人,累官京畿转运使。
建炎三年八月(1128)任東京留守。
叛臣了刘豫在东平府,遣人说悟令降金,悟斩其使。
豫乃賂悟之左右喬思恭等與之同说,悟復斩之。
明年二月十四日,金兵復陷东京,悟遇害,自是东京不复为宋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