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口算乘法(不进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46页例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
让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

教具准备:数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计算。

师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应该怎样计算?
生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十时就向前一位进几。

2.课件出示笔算。

14×2 231×3
师提问:说一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生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

二、新课讲授。

师谈话导入:口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但有时也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所以我们还必须掌握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师:出示教材第46页的例题1.
王老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分析:题目的信息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该怎样列式?
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生:
师:两位数乘一位数大家都会算了,和两位数乘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你打算怎么办?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前置性作业学习单,汇报一下你的成果。

生汇报:我打算把14本分成3个4本,先算一个4本,再乘3
生到课件处,把想法画出来进行讲解。

生2: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度烧钱,在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王老师要付的钱。

师:你可以上来,在课件处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吗?
学生画图,说想法。

师:你会用笔算的方法来计算吗?
学生动手,并汇报方法
师:请你上来,把你的做法画出来,并讲给大家听。

生上来,把点子图分成10和2两部分。

并对每一部分对应笔算计算过程进行瓢。

师:刚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

那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生:(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在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2的积)
师: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
生:(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在用10去乘1,得10,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到的10应该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所以这个1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边注明1×10的积。

师:第三步算的是什么?
生:(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28和140加起来,得168)
师生共同完成笔算过程
师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

(边说边把0擦掉)
师: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观察比较:
课件出示题目
师:观察这两个竖式,说说它们的异同点。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做一做练习”
三、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生:
(教师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四、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是在学习了笔算两、三位数位数乘一位数和含整十数的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

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然后进位和连续进位。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本节课主要放在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方式,主动探索算法,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逄理,并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将算理和算法沟通起来。

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多位数乘一位数,及口算乘法的方法中,将知识迁移学习。

我进行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环节。

第一层次主要是通过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让学生对笔算方法做知识性辅垫。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之间的联系。

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将第二因数分解的问题。

学生自主通过点子图对12个14过行拆分,学生通过把12分成不同的两个数,把两位数乘两位数变成两位数乘一位数,再进行计算,逐步理解了将新知转化为旧有知识的理解方式。

并通过对比,讨论,发现将12拆成10和2最好计算。

第三个层次学生结合点子图及把12拆成10和2的口算步骤,自行通过画点子图,动手尝试得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

并通过图形分解的每一步对应笔算过程的每一步,理解算理,并沟通算理和算法之间的联系。

这是一堂计算课,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也能给学生自主动手画,尝试计算的过程。

并让学生自己去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但是,整个新课过程过长,学生活动的指导流于形式,学生的表达不到位时,老师的指导性语言不够有针对性。

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没能很好的发挥出数形结合的优点。

希望在下一次复课的过程中加以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